普通高中2019年9月高三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翅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文学经过20余年高速发展,产生了大量作者和读者,催生了丰富的文学类型。但 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类型小说做出重大贡献:制造了大众文化热点、开创了付费阅 读机制、探索了粉丝经济模式、打造了文学文化产业链,培育了创意产业新业态。尤其是在 网络文学市场化初期,类型小说因题材鲜活、想象丰富、定位精准,点击率一路飙升,借助 数字化新媒体技术优势为网络文学崛起赚到“第一桶金”。但唯点击量是求的量化标准也产生 了一些弊端。文学网站根据市场原则“锁定目标人群”“精准配制作品”,虽然使一些市场关注 度高的类型脱颖而出,但也使一些小众类型很难突破重围。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害网络文学 题材多样性和内容丰富性,而且会挫伤作者创新精神和艺术个性。此外,每日大量文字的更 新压力,使一些网络作家不惜在作品中“注水”,导致作品结构松散、语言浅白、思想贫乏 与此同时,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也在损害网络文络文学在“数量”上已制造诸多传奇,但在质 量上还有待提高,以保证持续发展。尽快步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新阶段,这不仅是读者和 市场对网络文络文学自身发展的要求。 当今只有“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才能突破创作瓶颈,提高创作质量,贡献更多 精品。为此,不少有识之士呼吁网络作家跳出“玄幻魔圈”和“修真密室”,走向现实题材的广 阔天地,到轰轰烈烈的现实生活中去创造精品、攀登高峰。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现实题材 创作呈风生水起之势。这固然与政策引领、作协倡导以及网站策划等因素有关,更是网络文 学自身发展与变革的必然结果。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一再为网络文学走出类型化困境起到 破冰加与开山斧的作用,为突破陈陈相因、套路连连的困局,大批成热网络作家放下得心应
普通高中 2019 年 9 月高三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翅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网络文学经过 20 余年高速发展,产生了大量作者和读者,催生了丰富的文学类型。但 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类型小说做出重大贡献:制造了大众文化热点、开创了付费阅 读机制、探索了粉丝经济模式、打造了文学文化产业链,培育了创意产业新业态。尤其是在 网络文学市场化初期,类型小说因题材鲜活、想象丰富、定位精准,点击率一路飙升,借助 数字化新媒体技术优势为网络文学崛起赚到“第一桶金”。但唯点击量是求的量化标准也产生 了一些弊端。文学网站根据市场原则“锁定目标人群”“精准配制作品”,虽然使一些市场关注 度高的类型脱颖而出,但也使一些小众类型很难突破重围。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害网络文学 题材多样性和内容丰富性,而且会挫伤作者创新精神和艺术个性。此外,每日大量文字的更 新压力,使一些网络作家不惜在作品中“注水”,导致作品结构松散、语言浅白、思想贫乏。 与此同时,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也在损害网络文络文学在“数量”上已制造诸多传奇,但在质 量上还有待提高,以保证持续发展。尽快步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新阶段,这不仅是读者和 市场对网络文络文学自身发展的要求。 当今只有“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才能突破创作瓶颈,提高创作质量,贡献更多 精品。为此,不少有识之士呼吁网络作家跳出“玄幻魔圈”和“修真密室”,走向现实题材的广 阔天地,到轰轰烈烈的现实生活中去创造精品、攀登高峰。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现实题材 创作呈风生水起之势。这固然与政策引领、作协倡导以及网站策划等因素有关,更是网络文 学自身发展与变革的必然结果。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一再为网络文学走出类型化困境起到 破冰加与开山斧的作用,为突破陈陈相因、套路连连的困局,大批成热网络作家放下得心应
手的类型化书写,移师现实题材领域,改进艺术创作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从创作方法上进 行战略性调整。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创作者不仅能够体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 飞”式的创作自由,而且更容易进入激情飞扬、灵感四射的创作状态,这使网络文学总体艺 术水准明显提升,思想内涵不断深化,对网络文学来说,积极投身现实题材创作是突破发展 瓶颈的有益探索,是顺应时变、守正创新的必然选择。 伟大作品离不开作家对其时代的深刻体察和忠实记录,马克思称赞巴尔扎充“用诗情画 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创作出一“无与伦 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毛泽东同志称《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不仅要当 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习近平同志认为,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 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说到底,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是文艺创新最根本、最 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对于遭遇类型化困境的网络文学来说,走出幻想天地,阅尽现实世界, 理应是突玻创作瓶颈的最佳路径 (摘编自陈定家《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从网络文学创作谈起》) 1.下列关于类型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类型小说凭其题材鲜活、想象丰富、定位精准,就促进了网络文学大繁荣。 B类型小说围绕着市场需要,准确定位,量身定做,成就了各种类型的作品。 C类型小说作者在创作中受点击量影响,创作压力大,就会创作出低俗作品 D早期类型小说多取材玄幻、修真,题材狭窄,最终陷入了沿袭套路的泥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肯定网络文学取得成就的同时,又指出了网络文学目前面临的问题 B文章第三段的论述,主要论证了现实题材成为网络文学创作新亮点的观点。 C.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引用论证,以领袖的观点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D文章在逻辑上逐层递进,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展开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跳出了类型小说狭隘的题材范围,突破了这个创作瓶颈,作者就能发挥个性,创作出 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B如果文学网站只讲点击率和经济效益,不重内容和质量,即使曾经红极一时的网络文 学也会陷入困境 C大批成熟网络作家移师现实题材领域,重新调整创作思路和方法,这是顺应时变、守 正创新的必然选择
手的类型化书写,移师现实题材领域,改进艺术创作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从创作方法上进 行战略性调整。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创作者不仅能够体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 飞”式的创作自由,而且更容易进入激情飞扬、灵感四射的创作状态,这使网络文学总体艺 术水准明显提升,思想内涵不断深化,对网络文学来说,积极投身现实题材创作是突破发展 瓶颈的有益探索,是顺应时变、守正创新的必然选择。 伟大作品离不开作家对其时代的深刻体察和忠实记录,马克思称赞巴尔扎充“用诗情画 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创作出一“无与伦 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毛泽东同志称《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不仅要当 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习近平同志认为,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 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说到底,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是文艺创新最根本、最 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对于遭遇类型化困境的网络文学来说,走出幻想天地,阅尽现实世界, 理应是突玻创作瓶颈的最佳路径。 (摘编自陈定家《走出方寸天地 阅尽大千世界——从网络文学创作谈起》) 1.下列关于类型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类型小说凭其题材鲜活、想象丰富、定位精准,就促进了网络文学大繁荣。 B.类型小说围绕着市场需要,准确定位,量身定做,成就了各种类型的作品。 C.类型小说作者在创作中受点击量影响,创作压力大,就会创作出低俗作品。 D.早期类型小说多取材玄幻、修真,题材狭窄,最终陷入了沿袭套路的泥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在肯定网络文学取得成就的同时,又指出了网络文学目前面临的问题。 B.文章第三段的论述,主要论证了现实题材成为网络文学创作新亮点的观点。 C.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引用论证,以领袖的观点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D.文章在逻辑上逐层递进,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展开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跳出了类型小说狭隘的题材范围,突破了这个创作瓶颈,作者就能发挥个性,创作出 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B.如果文学网站只讲点击率和经济效益,不重内容和质量,即使曾经红极一时的网络文 学也会陷入困境。 C.大批成熟网络作家移师现实题材领域,重新调整创作思路和方法,这是顺应时变、守 正创新的必然选择
D文章“伟大作品要反映时代”这一思想与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是相通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像一件小事的垃圾分类,却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共识。今年 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在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印发通知,决定自 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 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意味着,中国城乡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拉开帷幕。 纵观世界历史,垃圾分类的法制化都是在工业化的关键阶段全面启动并发力的,在这 时期,有了前期的环境污染教训和环保宣传教育,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接受度更高;同时, 工业化前期和中期积累的科技和经济成果也成为推进垃圾分类的管理基础。目前,我国正处 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党中央对垃圾分类做出统筹部署,符合我国生 态环境保护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由于涉及社会文明观念的转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垃圾分类是一项“慢工出细活” 的系统工程。从国际上看,垃圾分类从试点到全面顺畅运行至少需要一到两代人的时间。考 虑到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日趋完备,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正在 全面培育,全民的生态文明共识已基本形成,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时间可能会大大缩 (摘编自常纪文《办好垃圾“小事”需大统筹》) 材料二:
D.文章“伟大作品要反映时代”这一思想与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是相通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像一件小事的垃圾分类,却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共识。今年 6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在 46 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印发通知,决定自 2019 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 2025 年,全国地级及以上 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意味着,中国城乡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拉开帷幕。 纵观世界历史,垃圾分类的法制化都是在工业化的关键阶段全面启动并发力的,在这一 时期,有了前期的环境污染教训和环保宣传教育,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接受度更高;同时, 工业化前期和中期积累的科技和经济成果也成为推进垃圾分类的管理基础。目前,我国正处 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党中央对垃圾分类做出统筹部署,符合我国生 态环境保护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由于涉及社会文明观念的转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垃圾分类是一项“慢工出细活” 的系统工程。从国际上看,垃圾分类从试点到全面顺畅运行至少需要一到两代人的时间。考 虑到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日趋完备,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正在 全面培育,全民的生态文明共识已基本形成,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时间可能会大大缩 短。 (摘编自常纪文《办好垃圾“小事”需大统筹》) 材料二:
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 6379 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所以没必要分类投放 596% 不知道怎么分类 5% 不了解分类后垃圾的处理进度和结果 345% 没有成就感 身边很少有人分类 22% 太麻烦了,没有精力 其他□54 0%10%20%30%40%50%60%70% 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集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有利于提升垃圾处理系统效能与二次 污染控制水平,有利于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垃圾分 类还可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的逐步完善,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与调整产 业结构,通过推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将垃圾处理的重心前移,扭转目前“大量生产、大 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局面,在生产过程和消费环节减少垃圾产生,居民通过持续参与垃圾 分类,在“撤桶并点ν‘定时定点投放”等管理措施带来的相对不便利中,可以不断强化环保意 识和环境责任,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垃圾分类 才能由“盆景”变成‘园林”,进而汇成“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垃圾分类是个人文明的培养基、社会文明的试金石、生态文明的助推器。每个居民都 应该成为垃圾分类的行动者而不是旁观者,各级政府应该将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 化的工作来落实,不宜报着应急”或“应试”思维,采用“运动式”或“表演式”的方式来推动 (摘编自刘建国《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4.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垃圾分类是事关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它并非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B垃圾分类是世界各国在步入了工业化的关键阶段之后,才开始启动和发力的 C垃圾分类是项“慢工出细活”的系统工程,因为它涉及到人们的现念和生活方式 D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已在46个重点城市进行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截至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
材料三: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有利于提升垃圾处理系统效能与二次 污染控制水平,有利于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垃圾分 类还可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的逐步完善,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与调整产 业结构,通过推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将垃圾处理的重心前移,扭转目前“大量生产、大 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局面,在生产过程和消费环节减少垃圾产生,居民通过持续参与垃圾 分类,在“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等管理措施带来的相对不便利中,可以不断强化环保意 识和环境责任,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垃圾分类 才能由“盆景”变成“园林”,进而汇成“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垃圾分类是个人文明的培养基、社会文明的试金石、生态文明的助推器。每个居民都 应该成为垃圾分类的行动者而不是旁观者,各级政府应该将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 化的工作来落实,不宜报着“应急”或“应试”思维,采用“运动式”或“表演式”的方式来推动。 (摘编自刘建国《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4.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垃圾分类是事关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它并非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B.垃圾分类是世界各国在步入了工业化的关键阶段之后,才开始启动和发力的。 C.垃圾分类是项“慢工出细活”的系统工程,因为它涉及到人们的现念和生活方式。 D.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已在 46 个重点城市进行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截至 2025 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
市要实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生态环境却遭到较严重的破坏,这种惨痛的教 训,才使社会公众接受垃圾分类。 C根据调查,只要改变“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捅”和“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这两种状况,垃圾 分类工作就会顺利开展 D推进垃圾分类意义重大,每个居民都要积极行动,从我做起,各级政府要改变被动而为的 工作态度,要主动有为 6请结合材料三,概括推进垃圾分类的意义,(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匆匆过客 路遥 天还没有亮,我就急忙向汽车站赶去 不知什么时候天阴了,空气里满含着潮湿。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 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一进本站候牟室,我赶忙把目充投向售票处—802次的售票口,我看见车次牌上用粉 笔写着:增加一辆车。一种难言的兴奋涌上心头,我笑了。我觉得我是面对着我的老伴和孩 子们笑的。 当我正要赶过去排队买票的时候,身边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 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 的呼唤。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它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 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我急急忙忙赶了过去。我在两条队伍的末尾,犹豫了一下:先排哪个队呢?我来不及多 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当我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后就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当然是这个队伍的最后 一名。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像故意弄成那个样子的。他穿一条带条格 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要 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的确,我现在已经对当今的年轻人有一种执拗的不信任
市要实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生态环境却遭到较严重的破坏,这种惨痛的教 训,才使社会公众接受垃圾分类。 C.根据调查,只要改变“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捅”和“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这两种状况,垃圾 分类工作就会顺利开展。 D.推进垃圾分类意义重大,每个居民都要积极行动,从我做起,各级政府要改变被动而为的 工作态度,要主动有为。 6.请结合材料三,概括推进垃圾分类的意义,(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匆匆过客 路遥 天还没有亮,我就急忙向汽车站赶去。 不知什么时候天阴了,空气里满含着潮湿。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 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一进本站候牟室,我赶忙把目充投向售票处——802 次的售票口,我看见车次牌上用粉 笔写着:增加一辆车。一种难言的兴奋涌上心头,我笑了。我觉得我是面对着我的老伴和孩 子们笑的。 当我正要赶过去排队买票的时候,身边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 “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 的呼唤。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 次!它和 802 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 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我急急忙忙赶了过去。我在两条队伍的末尾,犹豫了一下:先排哪个队呢?我来不及多 想,很快站到了 802 次的队伍后面。 当我把一张 802 次的车票拿到手后就站在 803 次的队伍后面。我当然是这个队伍的最后 一名。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像故意弄成那个样子的。他穿一条带条格 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要 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的确,我现在已经对当今的年轻人有一种执拗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