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国与国双边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城内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两 年多时间里,国家主席习近平6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深入思考事关人类 命运的宏大课题,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 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 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下”的价值判断……同外界其他行为体命运与共的和谐理念,可以说是中华文化 的重要基因,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新时期,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关于 命运共同体的传统理念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 “中国方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化让“地球村 越来越小,社会信息化让世界越来越平。不同国家和地区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不能只追求你 少我多、损人利已,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 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从致力于构 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络,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 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也 门撤侨行动,再到尼泊尔强震救援……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 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嬴。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 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 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 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 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 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 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03月02日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思考人类未来,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习主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并提出可 行的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
山东省临沂市 2018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国与国双边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城内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两 年多时间里,国家主席习近平 60 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深入思考事关人类 命运的宏大课题,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 “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 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下”的价值判断……同外界其他行为体命运与共的和谐理念,可以说是中华文化 的重要基因,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新时期,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关于 命运共同体的传统理念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 “中国方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化让“地球村” 越来越小,社会信息化让世界越来越平。不同国家和地区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不能只追求你 少我多、损人利已,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 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从致力于构 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络,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 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也 门撤侨行动,再到尼泊尔强震救援……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 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 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 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 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 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 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 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 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 年 03 月 02 日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思考人类未来,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习主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并提出可 行的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
B.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就是合作共赢,同舟共济,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 谋求本国的发展共同体。 C.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建立更加平等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坚持和平发展 道路,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受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限制,不同国家和 地区你我一体,荣辱与共。 1.B(3分。B项“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谋求本国的发展”错,应为“在谋求本 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心,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它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B.文章第二段论述了命运共同体产生的历史渊源,并由此指向了它的历史意义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彰显了中国领导人的担当。 D.文章第四段列举事例证明中国以实际行动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贡献 2.B(3分。B项“历史意义”错,应为“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中华文化的思考和对世界大 势的把握提出的。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摒弃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 实现义利共赢。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力量,深入思考了事关人 类命运的宏大课题 D.世界各国只要坚持合作共赢、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 的大船就能破浪前行。 3.D(3分。D项“只要……就”错,应为“只有……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乡村炊烟 李汉荣 有时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时是在采猪草的山上,有时是在玩耍的河滩上,远 远地,我们看见,村里的炊烟陆续飘起来了。 那时,我们贪玩,也贪吃,炊烟撩拨起我们对饭食的向往,看见炊烟,就好像看 见饭菜了。炊烟是村庄的手势,是母亲的手语,是生活的呼吸,我们喜欢看炊烟。 看炊烟,距离远一些最好看。在高处看,尤其有意思。我们经常在山梁上远远地 看 那是杨自明叔叔家的,那炊烟一出来就比别人家的高出好多。自明叔叔是远近有 名的大个子,一米九,有人说两米。我有一次悄悄站在他的旁边,才挨着他的衣 襟,还不到他的裤腰。自明叔叔摸摸我的头,慈祥地说,好好长,将来也是大个 子。他的几个儿女都高,所以他们家的房门高,灶也盘得高,这样免得进门碰头, 做饭弓腰;灶台髙,烟囱也就髙,不然烟抽不上去。每当村里炊烟升起,我们 眼看见的准是他家的。我们就喊:高个子炊烟,高个子家快开饭了。那炊烟似乎 也知道自己个子高,不能落后,在众多炊烟里它飘得最快最远,其他的炊烟都落 在后面。自明叔叔家成分高,是地主,经常受欺负,事事都落在人后,他们家的 炊烟总算在无人的天空跑在了前面。我暗暗为自明叔叔高兴,感慨天空的善良温 厚
B.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就是合作共赢,同舟共济,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 谋求本国的发展共同体。 C.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建立更加平等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坚持和平发展 道路,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受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限制,不同国家和 地区你我一体,荣辱与共。 1.B(3 分。B 项“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谋求本国的发展”错,应为“在谋求本 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心,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它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B.文章第二段论述了命运共同体产生的历史渊源,并由此指向了它的历史意义。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彰显了中国领导人的担当。 D.文章第四段列举事例证明中国以实际行动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贡献。 2.B(3 分。B 项“历史意义”错,应为“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中华文化的思考和对世界大 势的把握提出的。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摒弃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 实现义利共赢。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力量,深入思考了事关人 类命运的宏大课题。 D.世界各国只要坚持合作共赢、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 的大船就能破浪前行。 3.D(3 分。D 项“只要……就”错,应为“只有……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乡村炊烟 李汉荣 有时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时是在采猪草的山上,有时是在玩耍的河滩上,远 远地,我们看见,村里的炊烟陆续飘起来了。 那时,我们贪玩,也贪吃,炊烟撩拨起我们对饭食的向往,看见炊烟,就好像看 见饭菜了。炊烟是村庄的手势,是母亲的手语,是生活的呼吸,我们喜欢看炊烟。 看炊烟,距离远一些最好看。在高处看,尤其有意思。我们经常在山梁上远远地 看。 那是杨自明叔叔家的,那炊烟一出来就比别人家的高出好多。自明叔叔是远近有 名的大个子,一米九,有人说两米。我有一次悄悄站在他的旁边,才挨着他的衣 襟,还不到他的裤腰。自明叔叔摸摸我的头,慈祥地说,好好长,将来也是大个 子。他的几个儿女都高,所以他们家的房门高,灶也盘得高,这样免得进门碰头, 做饭弓腰;灶台高,烟囱也就高,不然烟抽不上去。每当村里炊烟升起,我们一 眼看见的准是他家的。我们就喊:高个子炊烟,高个子家快开饭了。那炊烟似乎 也知道自己个子高,不能落后,在众多炊烟里它飘得最快最远,其他的炊烟都落 在后面。自明叔叔家成分高,是地主,经常受欺负,事事都落在人后,他们家的 炊烟总算在无人的天空跑在了前面。我暗暗为自明叔叔高兴,感慨天空的善良温 厚
那该是寡妇杨婶家的慢腾腾、病怏怏的。人在地上没个依靠走不稳,炊烟在天上 也是这样,无根无趣地晃悠着。她的炊烟起得晩,收得早,细细歪歪地升了一阵 子就停了。我们知道,她又潦草地吃了一顿饭,潦草地过完了一天的生活。后来, 她不到50岁就去世了,潦草地过完了一生。 喜娃看见他家的炊烟了,今天肯定是他妈妈做饭。他爸爸做饭总是不耐烦,说蹲 在灶神爷胳肢窝里急人,就不停地向灶膛塞柴火,还用吹火筒吹火。他不耐烦, 火也不耐烦,几下子饭就焦了,喜娃没少吃他爸做的夹生饭。几次看见他家屋顶 上急慌慌的炊烟,喜娃皱眉,糟了,又要吃夹生饭了。喜娃肯定今天是他妈妈做 饭,他说,妈现在正往灶膛里慢慢添柴火哩:你看,那炊烟慢悠悠的,像妈说话 样,斯文地一字一字地说,说到要紧处,还停顿一下,然后继续慢慢说下去 看见那炊烟了么,也停顿了一下,显然有要紧事要做,是要蒸饭了,妈说文火做 的饭香,好吃……你们看,那就是文火,冒的烟是文烟。喜娃妈是过去秀才家的 女儿,读过古书,会背不少诗文,虽然日子紧,但还是讲究。我们就笑着说,这 炊烟也有文化,也会咬文嚼字,在和老天爷商量学问呢。 我看见我家的炊烟了,我们家在村边,离河不远。起风的时候,我家的炊烟在屋 顶上转几个弯,迟疑一会儿,就出了村,飘过原野,随着风过了河,与对岸孙家 湾的炊烟汇合。我就想,我们家烧的柴经常是父亲在孙家湾附近的山上割回来的, 柴也想念自己的老家,想念自己的同伴,它变成烟也要回去,与同伴们再见一次 面。不过,对于一个小孩子,炊烟的意义首先是一种招呼,是母亲轻轻挥动的白 头巾,告诉她的孩子,该回家吃饭了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村庄上空那一道道炊烟,想起我和 小伙伴站在山梁上看炊烟的情景。 烟,一缕缕散了;人,一茬茬走了。我怀念过去的炊烟,怀念那些点燃灶火、扶 起炊烟的人们:自明叔、寡妇婶、成娃妈、喜娃妈、我妈… 那天,我回老家。我过了河,来到孙家湾。我走在田埂上,走在树林里,走在山 坡上,那是我家炊烟经常要返回的地方,说不定,我脚下的泥土里,就藏着几十 年前飘落的细小烟尘。 人,活在世上,也是一缕炊烟,被命运之灶点燃,被岁月之风吹拂。到底在烹调 什么,自己也未必清楚。别人看见的,只是那或浓或淡或直或弯的一缕,在屋顶, 在天空,轻轻飘过 不管怎么说,炊烟升起来了,或者曾经升起过。生命路过的地方,总算都留下了 各自的味道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段对炊烟进行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炊烟比作村庄的手势、母亲的手语 生活的呼吸,表达了对乡村炊烟的深厚感情。 B.第段的描写最为传神,通过“慢腾腾”“病怏怏”“无根无趣”“晃悠”“细 细歪歪”等词准确地刻画了寡妇杨婶“潦草”的一生 C.第段,写我回老家,特地到孙家湾去,一方面是照应上文对自己家炊烟的描 写,另一方面说明作者想在那里找到当年村落的烟尘。 D.第段,由炊烟引发对生命的感悟,无论有着怎样的生命轨迹,最终都会如同 炊烟一样留下充满酸甜苦辣等各种滋味的人生 4.C(3分。C项“作者想在那里找到当年村落的烟尘”不正确) 5.请赏析文章第段。(5分)
那该是寡妇杨婶家的慢腾腾、病怏怏的。人在地上没个依靠走不稳,炊烟在天上 也是这样,无根无趣地晃悠着。她的炊烟起得晚,收得早,细细歪歪地升了一阵 子就停了。我们知道,她又潦草地吃了一顿饭,潦草地过完了一天的生活。后来, 她不到 50 岁就去世了,潦草地过完了一生。 喜娃看见他家的炊烟了,今天肯定是他妈妈做饭。他爸爸做饭总是不耐烦,说蹲 在灶神爷胳肢窝里急人,就不停地向灶膛塞柴火,还用吹火筒吹火。他不耐烦, 火也不耐烦,几下子饭就焦了,喜娃没少吃他爸做的夹生饭。几次看见他家屋顶 上急慌慌的炊烟,喜娃皱眉,糟了,又要吃夹生饭了。喜娃肯定今天是他妈妈做 饭,他说,妈现在正往灶膛里慢慢添柴火哩:你看,那炊烟慢悠悠的,像妈说话 一样,斯文地一字一字地说,说到要紧处,还停顿一下,然后继续慢慢说下去; 看见那炊烟了么,也停顿了一下,显然有要紧事要做,是要蒸饭了,妈说文火做 的饭香,好吃……你们看,那就是文火,冒的烟是文烟。喜娃妈是过去秀才家的 女儿,读过古书,会背不少诗文,虽然日子紧,但还是讲究。我们就笑着说,这 炊烟也有文化,也会咬文嚼字,在和老天爷商量学问呢。 我看见我家的炊烟了,我们家在村边,离河不远。起风的时候,我家的炊烟在屋 顶上转几个弯,迟疑一会儿,就出了村,飘过原野,随着风过了河,与对岸孙家 湾的炊烟汇合。我就想,我们家烧的柴经常是父亲在孙家湾附近的山上割回来的, 柴也想念自己的老家,想念自己的同伴,它变成烟也要回去,与同伴们再见一次 面。不过,对于一个小孩子,炊烟的意义首先是一种招呼,是母亲轻轻挥动的白 头巾,告诉她的孩子,该回家吃饭了。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村庄上空那一道道炊烟,想起我和 小伙伴站在山梁上看炊烟的情景。 烟,一缕缕散了;人,一茬茬走了。我怀念过去的炊烟,怀念那些点燃灶火、扶 起炊烟的人们:自明叔、寡妇婶、成娃妈、喜娃妈、我妈…… 那天,我回老家。我过了河,来到孙家湾。我走在田埂上,走在树林里,走在山 坡上,那是我家炊烟经常要返回的地方,说不定,我脚下的泥土里,就藏着几十 年前飘落的细小烟尘。 人,活在世上,也是一缕炊烟,被命运之灶点燃,被岁月之风吹拂。到底在烹调 什么,自己也未必清楚。别人看见的,只是那或浓或淡或直或弯的一缕,在屋顶, 在天空,轻轻飘过。 不管怎么说,炊烟升起来了,或者曾经升起过。生命路过的地方,总算都留下了 各自的味道。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段对炊烟进行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炊烟比作村庄的手势、母亲的手语、 生活的呼吸,表达了对乡村炊烟的深厚感情。 B.第段的描写最为传神,通过“慢腾腾”“病怏怏”“无根无趣”“晃悠”“细 细歪歪”等词准确地刻画了寡妇杨婶“潦草”的一生。 C.第段,写我回老家,特地到孙家湾去,一方面是照应上文对自己家炊烟的描 写,另一方面说明作者想在那里找到当年村落的烟尘。 D.第段,由炊烟引发对生命的感悟,无论有着怎样的生命轨迹,最终都会如同 炊烟一样留下充满酸甜苦辣等各种滋味的人生。 4.C(3 分。C 项“作者想在那里找到当年村落的烟尘”不正确) 5.请赏析文章第段。(5 分)
5.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生如炊烟般的不同形态。 总结上文对炊烟的描述,引发对人生命运的无尽思考,给读者留下更深广的思考 空间。 (5分。每点2分,两点5分。如从其他方面进行鉴赏,可酌情给分) 6.文章以“乡村炊烟”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6.起到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抒发情感的载体,借炊烟这一物象来思乡怀人; 具有象征意义,象炊烟一样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人生命运漂泊不定,无法把控 (6分。每要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环境报: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你们在保护区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生 态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温华军:目前就我们保护区来讲,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还算是协调得比较好的。有 一个典型的例子,前不久与保护区临近的市打算引进一个项目,是有关光伏发电 和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办这样一个企业,相关市级领导来征 求保护区的意见。最后我们向他们解释,光伏发电产生光的污染,离保护区太近, 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关市级领导在听到我们解释以 后,回去开会经过讨论,放弃了原计划,最后在距离保护区几公里外的地方选址 (摘编自《推进保护区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中国环境报》) 材料二 1962年,一支几百人的造林队伍开始进驻塞罕坝的荒漠。55年来,几代林场人 愈挫愈勇,终于把塞罕坝改造成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 道北京东北方三百多公里外,就有这样一片奇迹般的凝翠之地。但很多老北京人 都有感受,曾经困扰京城的沙尘暴,近些年越来越少光顾了,这样的变化背后, 就有塞罕坝茫茫林海无言的功绩。当然塞罕坝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它在旅游、 苗木、风电、生态涵养等方面的总价值,已经很难用具体的数字形容。塞罕坝林 场从荒到绿的这个创造历程,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塞罕坝的绿色发展之路就像一个标本,印证了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思想的科学 性。党的十八大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总体布局,进一步拓展为“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纳入,无疑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的 重要体现。塞罕坝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之路,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因眼前 利益而造成局部生态严重破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塞罕坝的绿色传奇,以最生 动的方式诠释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含义。 塞罕坝55年造林植草,最终实现生态与效益双丰收,以实践证明了生态建设与 经济发展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关系。绿水青山的确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就是惠 及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 (摘编自于永杰《塞罕坝与祁连山,“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材料三
5.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生如炊烟般的不同形态。 总结上文对炊烟的描述,引发对人生命运的无尽思考,给读者留下更深广的思考 空间。 (5 分。每点 2 分,两点 5 分。如从其他方面进行鉴赏,可酌情给分) 6.文章以“乡村炊烟”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 分) 6.起到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抒发情感的载体,借炊烟这一物象来思乡怀人; 具有象征意义,象炊烟一样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人生命运漂泊不定,无法把控。 (6 分。每要点 2 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中国环境报: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你们在保护区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生 态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温华军:目前就我们保护区来讲,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还算是协调得比较好的。有 一个典型的例子,前不久与保护区临近的市打算引进一个项目,是有关光伏发电 和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办这样一个企业,相关市级领导来征 求保护区的意见。最后我们向他们解释,光伏发电产生光的污染,离保护区太近, 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关市级领导在听到我们解释以 后,回去开会经过讨论,放弃了原计划,最后在距离保护区几公里外的地方选址。 (摘编自《推进保护区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中国环境报》) 材料二: 1962 年,一支几百人的造林队伍开始进驻塞罕坝的荒漠。55 年来,几代林场人 愈挫愈勇,终于把塞罕坝改造成 112 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 道北京东北方三百多公里外,就有这样一片奇迹般的凝翠之地。但很多老北京人 都有感受,曾经困扰京城的沙尘暴,近些年越来越少光顾了,这样的变化背后, 就有塞罕坝茫茫林海无言的功绩。当然塞罕坝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它在旅游、 苗木、风电、生态涵养等方面的总价值,已经很难用具体的数字形容。塞罕坝林 场从荒到绿的这个创造历程,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塞罕坝的绿色发展之路就像一个标本,印证了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思想的科学 性。党的十八大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总体布局,进一步拓展为“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纳入,无疑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的 重要体现。塞罕坝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之路,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因眼前 利益而造成局部生态严重破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塞罕坝的绿色传奇,以最生 动的方式诠释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含义。 塞罕坝 55 年造林植草,最终实现生态与效益双丰收,以实践证明了生态建设与 经济发展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关系。绿水青山的确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就是惠 及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 (摘编自于永杰《塞罕坝与祁连山,“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材料三:
我国建成自然保护区2729个 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基本形成 85% 目前我国已建成陆地生态系统类型 自然保护区 和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2729个 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 约占陆地国土面积14.8% 高等植物脊椎动物海洋生物 35000多种8000余种28000余种 居世界第三位 已记录 目前我国各类陆域保护地 面积达17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18% 为保证2020年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 我国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摸清家底 2构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掌握动态变化趋势 3强化就地保护 4加强迁地保护,收储国家战略资源 5开展生物多样性恢复试点示范 6协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 7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摘编自《我国建成自然保护区2729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络基本形成》) 材料四 不管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 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 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发展。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統,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 “本底”。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 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 护所。 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 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当 然它也是教育实验的好场所
(摘编自《我国建成自然保护区 2729 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络基本形成》) 材料四: 不管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 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 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发展。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統,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 “本底”。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 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 护所。 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 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当 然它也是教育实验的好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