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2015.5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①,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照片蹿红网络。这些老人②食用学生 的剩菜剩饭,只是为了向莘莘学子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 其实,我们③是一个崇俭抑奢的民族。《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 恶之大也。”李商隐《咏史》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然 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现象悄然流行。一些人以为宁剩毋 缺才够档次,以为二饭千金才算有面子,于是个人消费竞相攀比、④奢华。太 史公高呼:“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司马光也 谆谆告诫:“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厉行节约,13亿人积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 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蹿(cuan)红奢靡(mi)宁(ning)剩毋缺一饱之需 B.蹿(cudn)红奢靡(mi)宁(ning)剩毋缺八珍九鼎 C.蹿(cuan)红奢靡(mi)宁(ning)剩毋缺厉行节约 D.蹿(cuan)红奢靡(mi)宁(ning)剩毋缺积腋成裘 1.C[“蹿(cuan)红”“奢靡(m)”“宁(ning)剩毋缺”“集腋成裘” 2.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①日前②自愿③一直④追逐 B.①近期②志愿③一直④追求 C.①近期②自愿③一贯④追求 D.①日前②志愿③一贯④追逐 2.A(①“日前”,几天前,前些天;“近期”,指近来的一段时期,往往指从 现在开始的将来一段不长的时期。②“自愿”,代表一种心情,自己愿意而没有 强迫地去做的,如:自愿的行动;“志愿”,代表一种愿望,一种明显高于“自 愿”的愿望。③“一贯”是形容词,意识是思想、作风等从不改变,一般做定语 如“这是他的一贯看法”“我们一贯认为”;“一直”是副词,只能做状语。 ④“追求”,用积极的行动达到某种目的,如追求财富荣耀,也特指追求异性, 偏重在于求,求所得。“追逐”,追赶,例如追逐嬉戏;也指追求,如追逐名利, 偏重逐,要追赶上某个东西。) 3.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莘莘学子B.一饭千金C.谆谆告诫D.聚沙成塔 3.B(“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与 漂母典故。)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日前,这份写在河南省实验中学信笺上的辞 职申请,在社交媒体疯传,被网友封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
山东省临沂市 2015 届高三 5 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 文 2015.5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① ,烟台大学 7 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照片蹿红网络。这些老人 ② 食用学生 的剩菜剩饭,只是为了向莘莘学子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 其实,我们 ③ 是一个崇俭抑奢的民族。《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 恶之大也。”李商隐《咏史》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然 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现象悄然流行。一些人以为宁剩毋 缺才够档次,以为一饭千金才算有面子,于是个人消费竞相攀比、 ④ 奢华。太 史公高呼:“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司马光也 谆谆告诫:“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厉行节约,13 亿人积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 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蹿(cuàn)红 奢靡(mí) 宁(nínɡ)剩毋缺 一饱之需 B. 蹿(cuàn)红 奢靡(mǐ) 宁(nínɡ)剩毋缺 八珍九鼎 C. 蹿(cuān)红 奢靡(mí) 宁(nìnɡ)剩毋缺 厉行节约 D. 蹿(cuān)红 奢靡(mǐ) 宁(nìnɡ)剩毋缺 积腋成裘 1.C[“蹿(cuān)红”“奢靡(mí)”“宁(nìnɡ)剩毋缺”“集腋成裘”] 2.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①日前 ②自愿 ③一直 ④追逐 B.①近期 ②志愿 ③一直 ④追求 C.①近期 ②自愿 ③一贯 ④追求 D.①日前 ②志愿 ③一贯 ④追逐 2.A(①“日前”,几天前,前些天;“近期”,指近来的一段时期,往往指从 现在开始的将来一段不长的时期。②“自愿”,代表一种心情,自己愿意而没有 强迫地去做的,如:自愿的行动;“志愿”,代表一种愿望,一种明显高于“自 愿”的愿望。③“一贯”是形容词,意识是思想、作风等从不改变,一般做定语, 如“这是他的一贯看法”“我们一贯认为”;“一直”是副词,只能做状语。 ④“追求”,用积极的行动达到某种目的,如追求财富荣耀,也特指追求异性, 偏重在于求,求所得。“追逐”,追赶,例如追逐嬉戏;也指追求,如追逐名利, 偏重逐,要追赶上某个东西。) 3.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莘莘学子 B.一饭千金 C.谆谆告诫 D.聚沙成塔 3.B(“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与 漂母典故。)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日前,这份写在河南省实验中学信笺上的辞 职申请,在社交媒体疯传,被网友封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
B.为推动“一带一路”共建过程中的文化艺术交流,艺术节特邀“一带一路” 国家如: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以色列、马其顿的艺术团体在剧场、 广场演出。 C.《现代汉语词典》对“夜叉”是这样解释的:“佛教指恶鬼,后用来比喻相 貌丑陋凶恶的人。”可是佛教中的“夜叉”是什么样?谁又见过佛教中的“夜 叉”图像呢? D.京、津冀地区连续多日雾霾笼罩,不见天日,虽然人们采取了紧闭门窗、取 消晨练、戴口罩出行……等措施,但医院呼吸道病人仍然扎堆,群众生活受到 定影响。 4.C(A项,最后一个句号移到引号外;B项,冒号多余,删掉冒号:D项,省 略号多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日前,一名捷克男子宣布占领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大约3平方英里的“无 主之地”,建立名为“自由土地”的独立国家。 B.最近,为了防止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的鸽子数量不再增加,美国政府发布了 项要求大家不能随便给鸽子喂食的公告 C.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担负着再现历史的使命,必须从确凿的史实为出发点,让 艺术创作服务于历史真实,而不是让历史成为艺术创作的下脚料。 D.韩国重申,无论基于历史、地理和国际法,独岛都明明白白属于韩国固有领 土,对于日本对韩国领土发起的任何野蛮挑衅,韩方都会予以坚决应对。 5.A(B项否定不当,防止……不再增加,否定失当,造成自相矛盾。C项句式 杂糅,把“从”改为“以”。D项无论……和……,杂糅。)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绘画之用 丰子恺 从前日本有一个名画家,画一幅立轴,定价洋六十元,画中只有疏朗朗三粒豆。 有一个商人看见了,惊叹道:“一粒豆值洋二十元!? 在展览会中,如果有人问我:“绘画到底有什么用?”我准拟答复他说:“绘画 是无用的。”“无用的东西!画家何苦画?展览会何苦开?”“纯正的绘画一定 是无用的,有用的不是纯正的绘画。无用便是大用 普通所见的画,种类甚多:纪念厅里的总理遗像也是画,教室里的博物挂图也是 画,地理教科书中的名胜图也是画,马路周边的墙壁上的广告图也是画。然而这 种都不是纯正的绘画。展览会里的才是纯正的美术的绘画。为什么呢?就因为前 者是“有用”的,后者是“无用”的。 纪念厅里有总理遗像,展览会里也有人物画。但前者是保留孙中山先生的遗容, 以供后人瞻仰的,后者并无这种目的,且不必标明是何人。博物挂图中有梅花图, 吴昌硕的立幅中也有梅花图。然前者是对学生说明梅花有几个瓣,几个雄蕊与雌 蕊的,而吴昌硕并不是博物教师。地理教科书中有西湖的风景图,油画中也有西 湖的风景图。但前者是表明西湖的实景,使没有到过杭州的人可以窥见西湖风景 的一斑,后者并不是冒充西湖的照片。马路周边的墙上的广告画中有香烟罐、啤 酒瓶,展览会里的静物画中也有香烟罐、啤酒瓶。但前者的目的是要诱人去买 后者并不想为香烟公司及酿造厂推广销路。大厦堂前的立幅,试问有什么实用?
B. 为推动“一带一路”共建过程中的文化艺术交流,艺术节特邀“一带一路” 国家如: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以色列、马其顿的艺术团体在剧场、 广场演出。 C.《现代汉语词典》对“夜叉”是这样解释的:“佛教指恶鬼,后用来比喻相 貌丑陋凶恶的人。”可是佛教中的“夜叉”是什么样?谁又见过佛教中的“夜 叉”图像呢? D. 京、津冀地区连续多日雾霾笼罩,不见天日,虽然人们采取了紧闭门窗、取 消晨练、戴口罩出行……等措施,但医院呼吸道病人仍然扎堆,群众生活受到一 定影响。 4.C(A 项,最后一个句号移到引号外;B 项,冒号多余,删掉冒号;D 项,省 略号多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日前,一名捷克男子宣布占领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大约 3 平方英里的“无 主之地”,建立名为“自由土地”的独立国家。 B.最近,为了防止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的鸽子数量不再增加,美国政府发布了 一项要求大家不能随便给鸽子喂食的公告。 C. 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担负着再现历史的使命,必须从确凿的史实为出发点,让 艺术创作服务于历史真实,而不是让历史成为艺术创作的下脚料。 D.韩国重申,无论基于历史、地理和国际法,独岛都明明白白属于韩国固有领 土,对于日本对韩国领土发起的任何野蛮挑衅,韩方都会予以坚决应对。 5. A(B 项否定不当,防止……不再增加,否定失当,造成自相矛盾。C 项句式 杂糅,把“从”改为“以”。D 项无论……和……,杂糅。)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绘画之用 丰子恺 从前日本有一个名画家,画一幅立轴,定价洋六十元,画中只有疏朗朗三粒豆。 有一个商人看见了,惊叹道:“一粒豆值洋二十元!?” 在展览会中,如果有人问我:“绘画到底有什么用?”我准拟答复他说:“绘画 是无用的。”“无用的东西!画家何苦画?展览会何苦开?”“纯正的绘画一定 是无用的,有用的不是纯正的绘画。无用便是大用。” 普通所见的画,种类甚多:纪念厅里的总理遗像也是画,教室里的博物挂图也是 画,地理教科书中的名胜图也是画,马路周边的墙壁上的广告图也是画。然而这 种都不是纯正的绘画。展览会里的才是纯正的美术的绘画。为什么呢?就因为前 者是“有用”的,后者是“无用”的。 纪念厅里有总理遗像,展览会里也有人物画。但前者是保留孙中山先生的遗容, 以供后人瞻仰的,后者并无这种目的,且不必标明是何人。博物挂图中有梅花图, 吴昌硕的立幅中也有梅花图。然前者是对学生说明梅花有几个瓣,几个雄蕊与雌 蕊的,而吴昌硕并不是博物教师。地理教科书中有西湖的风景图,油画中也有西 湖的风景图。但前者是表明西湖的实景,使没有到过杭州的人可以窥见西湖风景 的一斑,后者并不是冒充西湖的照片。马路周边的墙上的广告画中有香烟罐、啤 酒瓶,展览会里的静物画中也有香烟罐、啤酒瓶。但前者的目的是要诱人去买, 后者并不想为香烟公司及酿造厂推广销路。大厦堂前的立幅,试问有什么实用?
诸君手中的扇子上画了花,难道会多一点凉风?展览会里的作品,都是这类无目 的的、无用的绘画 无用的绘画,才是真正的美术的绘画。 因为真的美术的绘画,其本质是“美”的。美是感情的,不是知识的,是欣赏的, 不是实用的。所以画家但求表现其在人生自然中所发现的美,不是教人一种知识 看画的人,也只要用感情去欣赏其美,不可用知识去探究其实用。真的绘画,除 了表现与欣赏之外,没有别的实际的目的。前述四种实例:遗像、博物图、名胜 图、广告画,都是实用的,或说明的。换言之,都是为了一种实际的目的而画的 所以这种都是实用图,都不是美术的绘画。但我的意思,并非说实用图都没有价 值,我只是说,实用图与美术的绘画性质完全不同。看惯实用图的人,一旦走进 展览会里,慎勿仍用知识探究的态度去看美的绘画。不然,就不免做出“一粒豆 值洋二十元”的笑柄来。美术的绘画虽然无用(详言之,非实用,或无直接的用 处),但其在人生的效果,比较起有用的(详言之,实用的,或直接有用的)图 画来,伟大得多。 人类倘若没有了感情,世界将变成何等机械、冷酷而荒凉的生存竞争的战场!世 界倘没有了美术,人生将何等寂寥而枯燥!美术是感情的产物,是人生的慰安。 它能用慰安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我们的感情 所以说,“真的绘画是无用的,有用的不是真的绘画。无用便是大用。”用慰安 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我们的感情,便是绘画的大用。 (节选自《人间情味》,北京大学出版社) 6.下列关于“真正的美术的绘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美术的绘画”,是画家力求通过绘画来表现他在人生自然中所发现 的美的绘画,其本质是“美”的 B.“真正的美术的绘画”,是除了表现与欣赏之外,一般不再有别的实际的目 的的绘画,是无用的绘画。 C.“真正的美术的绘画”,不同于那些为了一种实际的目的而画的绘画,也不 同于直接有用的绘画 D.“真正的美术的绘画”,在人生的效果方面,比那些有用的绘画伟大得多, 它能用慰安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我们的感情。 6.B(“一般不再有”说法错误) 7.下列对于“绘画之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用的绘画不是真正的绘画,无用的绘画才是真正的美术的绘画,无用便是 大用 B.那种对学生说明梅花有几个瓣,几个雄蕊与雌蕊的绘画,就是“有用”的绘 画 C.教科书中的西湖的风景图,画有香烟罐、啤酒瓶的静物画,都是“有用”的 绘画。 D.日本画家的立轴、大厦堂前的立幅、画了花的扇子,都是“无用”的绘画。 7.C(“静物画”不是“有用”的绘画) 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普通所见的画一共包括四种:纪念厅里的总理遗像,教室里的博物挂图,地 理教科书中的名胜图,马路周边的墙壁上的广告图。 B.吴昌硕虽然不是博物教师,但他所画的立幅中的梅花图,也同样能向学生介 绍梅花有几个瓣,几个雄蕊与雌蕊的相关科学知识
诸君手中的扇子上画了花,难道会多一点凉风?展览会里的作品,都是这类无目 的的、无用的绘画。——无用的绘画,才是真正的美术的绘画。 因为真的美术的绘画,其本质是“美”的。美是感情的,不是知识的,是欣赏的, 不是实用的。所以画家但求表现其在人生自然中所发现的美,不是教人一种知识; 看画的人,也只要用感情去欣赏其美,不可用知识去探究其实用。真的绘画,除 了表现与欣赏之外,没有别的实际的目的。前述四种实例:遗像、博物图、名胜 图、广告画,都是实用的,或说明的。换言之,都是为了一种实际的目的而画的。 所以这种都是实用图,都不是美术的绘画。但我的意思,并非说实用图都没有价 值,我只是说,实用图与美术的绘画性质完全不同。看惯实用图的人,一旦走进 展览会里,慎勿仍用知识探究的态度去看美的绘画。不然,就不免做出“一粒豆 值洋二十元”的笑柄来。美术的绘画虽然无用(详言之,非实用,或无直接的用 处),但其在人生的效果,比较起有用的(详言之,实用的,或直接有用的)图 画来,伟大得多。 人类倘若没有了感情,世界将变成何等机械、冷酷而荒凉的生存竞争的战场!世 界倘没有了美术,人生将何等寂寥而枯燥!美术是感情的产物,是人生的慰安。 它能用慰安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我们的感情。 所以说,“真的绘画是无用的,有用的不是真的绘画。无用便是大用。”用慰安 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我们的感情,便是绘画的大用。 (节选自《人间情味》,北京大学出版社) 6. 下列关于“真正的美术的绘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美术的绘画”,是画家力求通过绘画来表现他在人生自然中所发现 的美的绘画,其本质是“美”的。 B.“真正的美术的绘画”,是除了表现与欣赏之外,一般不再有别的实际的目 的的绘画,是无用的绘画。 C. “真正的美术的绘画”,不同于那些为了一种实际的目的而画的绘画,也不 同于直接有用的绘画。 D.“真正的美术的绘画”,在人生的效果方面,比那些有用的绘画伟大得多, 它能用慰安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我们的感情。 6.B(“一般不再有”说法错误) 7. 下列对于“绘画之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用的绘画不是真正的绘画,无用的绘画才是真正的美术的绘画,无用便是 大用。 B.那种对学生说明梅花有几个瓣,几个雄蕊与雌蕊的绘画,就是“有用”的绘 画。 C. 教科书中的西湖的风景图,画有香烟罐、啤酒瓶的静物画,都是“有用”的 绘画。 D.日本画家的立轴、大厦堂前的立幅、画了花的扇子,都是“无用”的绘画。 7.C(“静物画”不是“有用”的绘画) 8.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普通所见的画一共包括四种:纪念厅里的总理遗像,教室里的博物挂图,地 理教科书中的名胜图,马路周边的墙壁上的广告图。 B.吴昌硕虽然不是博物教师,但他所画的立幅中的梅花图,也同样能向学生介 绍梅花有几个瓣,几个雄蕊与雌蕊的相关科学知识
C.对于画家来说,但求表现其在人生自然中所发现的美,而对于看画的人来说, 不仅要用感情去欣赏其美,还要讲求其实用性 D.真正的美术的绘画是感情的产物,是人生的慰安,它可以使充满机械、冷酷 而荒凉的生存竞争的生活变得不再寂寥和枯燥。 8.D(A项以偏概全,原文使用了“也是画”的说法,没有说一共包括四种。B 项偷换概念,介绍梅花有几个瓣,几个雄蕊与雌蕊的是博物挂图中的梅花图。C 项混淆是非,看画的人,也不可去探究其实用)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赵希乾传 赵希乾,南丰东门人,幼丧父,以织布为业。年十七,母抱病月余,日夜祈祷身 代,不少愈。往问吉凶于日者,日者推测素验,言母命无生理。又往卜于市,占 者复言不吉。希乾踟蹰不去,曰:“何以救母病?”占者恶其烦数,曰:“汝母 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希乾归,侍母左右,见病益危笃。时 日光斜射床席,形影孑立,寂寂旁无一人。希乾忽起去,笥中得薙发小刀,立于 窗外,剖胸,深寸许,以手入取其心,不可得。忽风声震飒,门户胥动,以为有 人至。四顾周章,急取得肠,抽出,割数寸。盖人惊则心上忡,肠盘旋满胸腹云。 希乾置肠于釜上,昏仆就室而卧。顷刻,母姑来视病,见釜上物,以为希乾股肉 也,烹而进之母。再视希乾,则血淋漓心腹间,不能出声,始知希乾为割心矣。 赵氏故宋裔,为南丰巨族。宗党以为奇孝,供赡其母子,而更教之读书。学使者 侯峒曾闻其事,取充博士弟子员。崇祯壬午,以恩诏天下学,选一人贡于成均 学使者吴石渠,既考试毕,进诸生而告之曰:“百行以孝为先。赵希乾割心救母, 不死,不可以寻常论。建武多才,校士衡文,希乾不应入选。今欲诸生让贡希乾, 以示奖劝。”诸生咸顿首悦服。于是以希乾选补壬午恩贡。又三四年而有甲申、 乙酉之变,希乾避乱山中,将母不遑,遂卖卜,逃走于四方,以养其母。又十余 年,母寿八十余而卒 予自幼时常见希乾过先君谈,饮食起居如常人。面黎黝,高准方耳,睛光满眸子, 颀然而长,多浑朴之风。自是希乾少家居。母死未十年,而希乾亦卒,年六十 甘表曰:朝廷不旌毁伤愚孝,尚矣。然希乾一念之诚,若有以通天地、格神鬼也 岂不可嘉哉?汤公惕庵最恶言希乾事,予则以为应出特典,一加旌赏。盖事不可 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 之?然旌而不传不若不旌而传也。安得龙门之书以施于后世哉?呜呼,古今忠孝 之士,非愚不能成。而世之身没而名不传者,又何多也?悲夫!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占者恶其烦数恶:厌恶 B.昏仆就室而卧仆:仆人 C.以示奖劝劝:勉励 D.常见希乾过先君谈过:拜访 9.B仆:倒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烹而进之母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又往卜于市
C. 对于画家来说,但求表现其在人生自然中所发现的美,而对于看画的人来说, 不仅要用感情去欣赏其美,还要讲求其实用性。 D.真正的美术的绘画是感情的产物,是人生的慰安,它可以使充满机械、冷酷 而荒凉的生存竞争的生活变得不再寂寥和枯燥。 8.D(A 项以偏概全,原文使用了“也是画”的说法,没有说一共包括四种。B 项偷换概念,介绍梅花有几个瓣,几个雄蕊与雌蕊的是博物挂图中的梅花图。C 项混淆是非,看画的人,也不可去探究其实用) 三、( 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赵希乾传 赵希乾,南丰东门人,幼丧父,以织布为业。年十七,母抱病月余,日夜祈祷身 代,不少愈。往问吉凶于日者,日者推测素验,言母命无生理。又往卜于市,占 者复言不吉。希乾踟蹰不去,曰:“何以救母病?”占者恶其烦数,曰:“汝母 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希乾归,侍母左右,见病益危笃。时 日光斜射床席,形影孑立,寂寂旁无一人。希乾忽起去,笥中得薙发小刀,立于 窗外,剖胸,深寸许,以手入取其心,不可得。忽风声震飒,门户胥动,以为有 人至。四顾周章,急取得肠,抽出,割数寸。盖人惊则心上忡,肠盘旋满胸腹云。 希乾置肠于釜上,昏仆就室而卧。顷刻,母姑来视病,见釜上物,以为希乾股肉 也,烹而进之母。再视希乾,则血淋漓心腹间,不能出声,始知希乾为割心矣。 赵氏故宋裔,为南丰巨族。宗党以为奇孝,供赡其母子,而更教之读书。学使者 侯峒曾闻其事,取充博士弟子员。崇祯壬午,以恩诏天下学,选一人贡于成均。 学使者吴石渠,既考试毕,进诸生而告之曰:“百行以孝为先。赵希乾割心救母, 不死,不可以寻常论。建武多才,校士衡文,希乾不应入选。今欲诸生让贡希乾, 以示奖劝。”诸生咸顿首悦服。于是以希乾选补壬午恩贡。又三四年而有甲申、 乙酉之变,希乾避乱山中,将母不遑,遂卖卜,逃走于四方,以养其母。又十余 年,母寿八十余而卒。 予自幼时常见希乾过先君谈,饮食起居如常人。面黎黝,高准方耳,睛光满眸子, 颀然而长,多浑朴之风。自是希乾少家居。母死未十年,而希乾亦卒,年六十一。 甘表曰:朝廷不旌毁伤愚孝,尚矣。然希乾一念之诚,若有以通天地、格神鬼也, 岂不可嘉哉?汤公惕庵最恶言希乾事,予则以为应出特典,一加旌赏。盖事不可 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 之?然旌而不传不若不旌而传也。安得龙门之书以施于后世哉?呜呼,古今忠孝 之士,非愚不能成。而世之身没而名不传者,又何多也?悲夫!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占者恶其烦数 恶:厌恶 B.昏仆就室而卧 仆:仆人 C.以示奖劝 劝:勉励 D.常见希乾过先君谈 过:拜访 9.B 仆:倒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烹而进之母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又往卜于市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何以救母病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D.予则以为应出特典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0.A(A项均为连词,表承接。B项均为介词,前一个引出处所,到;后一个引出 对象,对于。C项前一个为介词,表凭借;后一个为连词,连接“传”与“示” D项前一个为副词,却;后一个为副词,就。)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 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B.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 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C.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 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D.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 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11.D(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 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然旌而不传,不若不旌而传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希乾的母亲生病,他日夜祈祷,希望用自身代替母亲生病,但没有效果, 后来接受占卜者的建议,割心救母,才最终治好了母亲的病 B.赵氏宗族的人因为赵希乾孝敬母亲,纷纷供养她们母子,并教他读书。吴石 渠因为感动于他的孝道,把本应落选的赵希乾选补为恩贡。 C.为了躲避甲申、乙酉战乱,赵希乾带着母亲四处奔走,甚至为了赡养母亲, 曾经以占卜为业,又过了十多年,他母亲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 D.长期以来,朝廷一直不倡导伤害自身这种愚昧的孝顺行为,汤惕庵先生也讨 厌谈论赵希乾的事情,但作者却认为应当大力表彰他的这种精神 12.A(接受占卜者的建议,与原文不符)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抱病月余,日夜祈祷身代,不少愈。(3分) (2)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3分) (3)然希乾一念之诚,若有以通天地、格神鬼也,岂不可嘉哉?(4分) 13.(1)母亲患病一个多月,(赵希乾)日夜祈祷自己代替母亲(生病),(但 母亲)没有稍稍好转。(3分,每句翻译正确得1分) (2)你母亲的病一定没法治好了,要想痊愈,恐怕要割心救她了吧?(3分, 每句翻译正确得1分 (3)然而赵希乾一个念头的诚心,好像有用来感动天地、鬼神的办法,难道不 可以嘉奖吗?(4分,“一念之诚”1分,“有以”1分,“嘉”1分,“岂 哉”1分) 【参考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何以救母病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D.予则以为应出特典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10.A(A 项均为连词,表承接。B 项均为介词,前一个引出处所,到;后一个引出 对象,对于。C 项前一个为介词,表凭借;后一个为连词,连接“传”与“示”。 D 项前一个为副词,却;后一个为副词,就。)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 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B.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 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C.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 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D.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 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11.D(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 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然旌而不传,不若不旌而传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希乾的母亲生病,他日夜祈祷,希望用自身代替母亲生病,但没有效果, 后来接受占卜者的建议,割心救母,才最终治好了母亲的病。 B. 赵氏宗族的人因为赵希乾孝敬母亲,纷纷供养她们母子,并教他读书。吴石 渠因为感动于他的孝道,把本应落选的赵希乾选补为恩贡。 C. 为了躲避甲申、乙酉战乱,赵希乾带着母亲四处奔走,甚至为了赡养母亲, 曾经以占卜为业,又过了十多年,他母亲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 D. 长期以来,朝廷一直不倡导伤害自身这种愚昧的孝顺行为,汤惕庵先生也讨 厌谈论赵希乾的事情,但作者却认为应当大力表彰他的这种精神。 12.A(接受占卜者的建议,与原文不符)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母抱病月余,日夜祈祷身代,不少愈。(3 分) (2)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3 分) (3)然希乾一念之诚,若有以通天地、格神鬼也,岂不可嘉哉?(4 分) 13.(1)母亲患病一个多月,(赵希乾)日夜祈祷自己代替母亲(生病),(但 母亲)没有稍稍好转。(3 分,每句翻译正确得 1 分) (2)你母亲的病一定没法治好了,要想痊愈,恐怕要割心救她了吧?(3 分, 每句翻译正确得 1 分) (3)然而赵希乾一个念头的诚心,好像有用来感动天地、鬼神的办法,难道不 可以嘉奖吗?(4 分,“一念之诚”1 分,“有以”1 分,“嘉”1 分,“岂…… 哉”1 分) 【参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