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5届高三2月教学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2015.2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I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莅临(1i)款识(shi)肖像画(xio)张牙舞爪( zhang) B.踊跃(yao)晕场(yun)反间计(jian)呱呱而泣(gu) C.轻佻(tiao)当真(dang)独角戏(jue)锲而不舍(qie) D.晌午( shang)账簿(bu)强迫症( giang)拈轻怕重(nia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股份软着陆枉费心机天生我才必有用 B.联袂棚户区拾人牙惠在地愿为连理枝 C.对诀双轨制张皇失措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D.膨胀圆舞曲山清水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南海1号”考古挖掘工作已经进入船内发掘和船载文物提取阶段,此后 将有更多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文物。 (2)因整体拆除会带来粉尘污染等问题,包河区邀请休闲、餐饮企业,将原本的 老旧厂房“变身”城市新型街区。 3露天音乐会_演出效果很难与剧院相比,也有很多优势,如优美的自然环境 能为高雅艺术带来更多的爱好者、向往者 A.问世入驻虽然/但是B.面世入驻虽然/但是 C.面世入住尽管/然而D.问世入住尽管/然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茔祠平方旷达,规模宏敞,红墙匝绕,庄严肃穆,浓浓的古香古色吸引着我 们登堂入室,去探寻这位清廉名相的历史足迹 B.朱老师用自己兑现诺言的实际行动教育了学生,不仅激励了学生学习,而且 让学生明白了一言九鼎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了诚信。 C.领导干部有“品”才有“位”,要想让自己的官位永葆青春、节节升高,就 要不断修养自身,危言危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之人。 D.钱武肃王尊重文化、崇儒兴学,对子孙后代的读书教育极为关注,要求甚严, 吴越大地上行下效,形成了一种风气,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 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 B.贵州草海管理局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候鸟栖息地内,安装了27个激光红外线髙 速球探测头,能转动360度并清晰检测500米范围ra鸟类活动。 C.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而且保护始 终是第一位的,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 D.《好人365》,以清新的风格、独特的视角体现了一个个凡人善举的精彩瞬 间,弹奏了一支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交响曲。 二、(9分,每小题3分)
山东省临沂市 2015 届高三 2 月教学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2015.2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莅临(lì) 款识(shí) 肖像画(xiào) 张牙舞爪(zhǎng) B.踊跃(yao) 晕场(yùn) 反间计(jiàn) 呱呱而泣(gū) C.轻佻(tiāo) 当真(dàng) 独角戏(jué) 锲而不舍(qiè) D.晌午(shǎnq) 账簿(bù) 强迫症(qiǎng) 拈轻怕重(n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股份 软着陆 枉费心机 天生我才必有用 B.联袂 棚户区 拾人牙惠 在地愿为连理枝 C.对诀 双轨制 张皇失措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D.膨胀 圆舞曲 山清水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南海 l 号”考古挖掘工作已经进入船内发掘和船载文物提取阶段,此后, 将有更多海 上丝绸之路的珍贵文物 。 (2)因整体拆除会带来粉尘污染等问题,包河区邀请休闲、餐饮企业 ,将原本的 老旧厂房“变身”城市新型街区。 (3)露天音乐会 演出效果很难与剧院相比, 也有很多优势,如优美的自 然环境 能为高雅艺术带来更多的爱好者、向往者。 A.问世 入驻 虽然/但是 B.面世 入驻 虽然/但是 C.面世 入住 尽管/然而 D.问世 入住 尽管/然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茔祠平方旷达,规模宏敞,红墙匝绕,庄严肃穆,浓浓的古香古色吸引着我 们登堂入室,去探寻这位清廉名相的历史足迹。 B.朱老师用自己兑现诺言的实际行动教育了学生,不仅激励了学生学习,而且 让学生明白了一言九鼎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了诚信。 C.领导干部有“品”才有“位”,要想让自己的官位永葆青春、节节升高,就 要不断修养自身,危言危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之人。 D.钱武肃王尊重文化、崇儒兴学,对子孙后代的读书教育极为关注,要求甚严, 吴越大地上行下效,形成了一种风气,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 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 B.贵州草海管理局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候鸟栖息地内,安装了 27 个激光红外线高 速球探测头,能转动 360 度并清晰检测 500 米范围 ra 鸟类活动。 C.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而且保护始 终是第一位的,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 D.《好人 365》,以清新的风格、独特的视角体现了一个个凡人善举的精彩瞬 间,弹奏了一支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交响曲。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寻找汉字里的中国思维 王鸿谅 “象”字的甲骨文字形,就是描画的一头大象。根据现代的考古发现,黄河流域 出土了很多大象的骨骼,这说明殷商时期的黄河流域,是温润的亚热带气候,很 适合大象的生存,只是后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大象变得十分稀少甚至绝迹 那个时期的大象,就好比后来的牛或马,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论衡·书需篇》记载着“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之为耕;禹葬会稽,鸟为之 田”,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象耕鸟耘”。甲骨文里的“为”字,从手从象,看 起来像人用手牵着一头大象,表示驾驭大象进行耕作,进而引申为一般的行为做, 应该就是这种传说的见证。 从大象而来的“象”字,与语言相结合之后的使用中,被赋予了更多层次的意义 它可以指形象,《尚书·皋陶谟》里说:“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 龙、华虫…”它也可以指意象,《周易·系辞上》里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 碛,而拟诸其形容,象其所宜,故谓之象。”“中国的文化,无论是哲学思想领 域,还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范畴,几乎无处不有“象’的形影。”研究者王作 新说,“论天体,说天象;论人体,说脉象;谈思维,则有想象、意象。”王夫 之在《周易外传》里这样总结:“盈天下而皆象矣,《诗》之比兴,《书》之政 事,《春秋》之名分,《礼》之仪,《乐》之律,莫非象也。”对“象”这个字 从构形到赋予多层次意义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传承下来的东方式认知和思维方 式一—“观物取象,立象尽意” 客观物象是这种认知的起点。体现在造字里,就是象形,对事物进行描绘 许慎在《说文》里解释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这种描绘并不是 简单的原物实录,如果仅止于此,那就是绘画,而不是文字。从绘画跨越到文字 关键在于取象过程中的思维创造,这就是古人说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 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种思维创造,帮助人们突 破了对客观世界的依赖,自然万物可取象,人类的社会活动可取象,人类在社会 活动中获知的抽象概念也可取象,就像《周易》里说的,“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体现在文字的演变上,就是从源生字到孳生字的发展,音、形、义 的组合方式,让文字的丰富有了无限种可能 “象”与“意”的关联,一直就是古代文献乐于论述的主题。《周易·系辞上》 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王弼在《周易·明象》里说“夫象者,出意 者也”,“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在“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过程里, 人们的认知和思维,完成了具象一抽象一意象的转换。首先是对客观物体表象特 征的考察,这是具象的,但是人们的观察并不仅仅停留在这种表象的描述,而是 对客观物体进行抽象和归类,在造字时取其特征,由一个而知一类。比如甲骨文 里的“人”字,并不是具体某个人的肖像描绘,而是一个侧立的人形。这种提炼 的特征,最后固定为表意的汉字,又成为一种意象的存在。这种频繁的思维转换 也让汉字里的东方式认知,不同于西方科学,并不是通过内在的微观本质的分析 来获得规律,而是通过整体特征之上的髙度抽象而获得概念,注重的是来源于实 践的直观、形象和感悟。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6.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引用相关典籍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寻找汉字里的中国思维 王鸿谅 “象”字的甲骨文字形,就是描画的一头大象。根据现代的考古发现,黄河流域 出土了很多大象的骨骼,这说明殷商时期的黄河流域,是温润的亚热带气候,很 适合大象的生存,只是后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大象变得十分稀少甚至绝迹。 那个时期的大象,就好比后来的牛或马,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论衡·书需篇》记载着“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之为耕;禹葬会稽,鸟为之 田”,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象耕鸟耘”。甲骨文里的“为”字,从手从象,看 起来像人用手牵着一头大象,表示驾驭大象进行耕作,进而引申为一般的行为做, 应该就是这种传说的见证。 从大象而来的“象”字,与语言相结合之后的使用中,被赋予了更多层次的意义。 它可以指形象,《尚书·皋陶谟》里说:“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 龙、华虫……”它也可以指意象,《周易·系辞上》里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 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所宜,故谓之象。”“中国的文化,无论是哲学思想领 域,还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范畴,几乎无处不有‘象’的形影。”研究者王作 新说,“论天体,说天象;论人体,说脉象;谈思维,则有想象、意象。”王夫 之在《周易外传》里这样总结:“盈天下而皆象矣,《诗》之比兴,《书》之政 事,《春秋》之名分,《礼》之仪,《乐》之律,莫非象也。”对“象”这个字, 从构形到赋予多层次意义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传承下来的东方式认知和思维方 式——“观物取象,立象尽意”。 客观物象是这种认知的起点。体现在造字里,就是象形,对事物进行描绘。 许慎在《说文》里解释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这种描绘并不是 简单的原物实录,如果仅止于此,那就是绘画,而不是文字。从绘画跨越到文字, 关键在于取象过程中的思维创造,这就是古人说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 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种思维创造,帮助人们突 破了对客观世界的依赖,自然万物可取象,人类的社会活动可取象,人类在社会 活动中获知的抽象概念也可取象,就像《周易》里说的,“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体现在文字的演变上,就是从源生字到孳生字的发展,音、形、义 的组合方式,让文字的丰富有了无限种可能。 “象”与“意”的关联,一直就是古代文献乐于论述的主题。《周易·系辞上》 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王弼在《周易·明象》里说“夫象者,出意 者也”,“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在“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过程里, 人们的认知和思维,完成了具象—抽象—意象的转换。首先是对客观物体表象特 征的考察,这是具象的,但是人们的观察并不仅仅停留在这种表象的描述,而是 对客观物体进行抽象和归类,在造字时取其特征,由一个而知一类。比如甲骨文 里的“人”字,并不是具体某个人的肖像描绘,而是一个侧立的人形。这种提炼 的特征,最后固定为表意的汉字,又成为一种意象的存在。这种频繁的思维转换, 也让汉字里的东方式认知,不同于西方科学,并不是通过内在的微观本质的分析 来获得规律,而是通过整体特征之上的高度抽象而获得概念,注重的是来源于实 践的直观、形象和感悟。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6.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引用相关典籍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周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一句,旨在佐证“取象过程 中的思维创造帮助人们突破了对客观世界的依赖”。, B.引用王夫之在《周易外传》里“盈天下而皆象矣……莫非象也”这一段话 目的在于说明“象”字在传统文化里也可以指意象。 C.引用《沦衡·书需篇》中“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之为耕”,意在说明 殷商时期的大象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D.王弼在《周易·明象》里说“夫象者,出意者也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 以观意”,这些都说明“象”与“意”之间存在着关联 7.下列关于“象”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象”字源于大象,应该属于象形字。在甲骨文字形里。“象”字就是描画 的一头大象。 B.“象”字与语言结合之后,具有了更多层次的意义,它既可以指形象,也可 以指意象等。 C.“象”字在中国文化中无处不在,哲学思想领域和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范畴 都有其身影 D.“象”字从构形到赋予多重内涵,体现了“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这一东方 式的思维方式。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说中的“象耕”,可从甲骨文里的“为”字得到佐证,该字从手从象,表 示人用手牵着大象进行耕作,进而引申为一般的行为做。 B.文字和绘画都对客观物象进行描绘,而绘画是简单的原物实录,在取象过程 中需要借助于思维创造,这样绘画就跨越到了文字。 C.“人”字的创造过程中,人们的认知和思维完成了具象一一抽象一一意象的 转换,即观察表象特征一一抽象和归类一一取其特征。 D.汉字里的东方式认知注重的是来源于实践的直观、形象和感悟,是通过整体 特征之上的高度抽象而获得概念,比西方科学更为合理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胡僧祐,字愿果,南阳冠军人。少勇决,有武干。仕魏至银青光禄大夫,以大通 二年归国,频上封事,髙祖器之,拜假节、超武将军、文德主帅,使戍项城。城 陷,复没于魏。中大通元年,陈庆之送魏北海王元颢入洛阳,僧祐又得还国,除 南天水、天门二郡太守,有善政。性好读书,不解缉缀,然每在公宴,必强赋诗, 文辞鄙俚,多被嘲谑,僧祐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 晚事世祖,为镇西录事参军。侯景乱,西沮蛮反,世祖令僧祐讨之,使尽诛其渠 帅,僧祐谏。忤旨下狱。大宝二年,侯景寇荆陕,围王僧辩于巴陵,世祖乃引僧 秸于狱,拜为假节、武猛将军,封新市县侯,令赴援。僧祐将发,谓其子曰:“汝 可开两门,一门拟朱,一门拟白。吉则由朱门,凶则由白门,吾不捷不归也。 世祖闻而壮之。至杨浦,景遣其将任约率锐卒五千,据白堉,遥以待之。僧秸由 别路西上,约谓畏己而退,急追之,及于南安芊口,呼僧祐日:“吴儿,何为不 早降?走何处去。”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至赤砂亭,会陆法和至,乃与并军 击约,大破之,擒约送于江陵,侯景闻之遂遁。世祖以僧祐为侍中、领军将军, 征还荆州。 承圣二年,进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余悉如故。西魏寇至,以僧祜为都督 城东诸军事。魏军四面起攻,百道齐举,僧祐亲当矢石,昼夜督战,奖励将士
A.引用《周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一句,旨在佐证“取象过程 中的思维创造帮助人们突破了对客观世界的依赖”。, B.引用王夫之在《周易外传》里“盈天下而皆象矣……莫非象也”这一段话, 目的在于说明“象”字在传统文化里也可以指意象。 C.引用《沦衡·书需篇》中“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之为耕”,意在说明 殷商时期的大象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D.王弼在《周易·明象》里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象生于意,故可寻象 以观意”,这些都说明“象”与“意”之间存在着关联。 7.下列关于“象”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象”字源于大象,应该属于象形字。在甲骨文字形里。“象”字就是描画 的一头大象。 B.“象”字与语言结合之后,具有了更多层次的意义,它既可以指形象,也可 以指意象等。 C.“象”字在中国文化中无处不在,哲学思想领域和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范畴 都有其身影。 D.“象”字从构形到赋予多重内涵,体现了“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这一东方 式的思维方式。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说中的“象耕”,可从甲骨文里的“为”字得到佐证,该字从手从象,表 示人用手牵着大象进行耕作,进而引申为一般的行为做。 B.文字和绘画都对客观物象进行描绘,而绘画是简单的原物实录,在取象过程 中需要借助于思维创造,这样绘画就跨越到了文字。 C.“人”字的创造过程中,人们的认知和思维完成了具象——抽象——意象的 转换,即观察表象特征——抽象和归类——取其特征。 D.汉字里的东方式认知注重的是来源于实践的直观、形象和感悟,是通过整体 特征之上的高度抽象而获得概念,比西方科学更为合理。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胡僧祐,字愿果,南阳冠军人。少勇决,有武干。仕魏至银青光禄大夫,以大通 二年归国,频上封事,高祖器之,拜假节、超武将军、文德主帅,使戍项城。城 陷,复没于魏。中大通元年,陈庆之送魏北海王元颢入洛阳,僧祐又得还国,除 南天水、天门二郡太守,有善政。性好读书,不解缉缀,然每在公宴,必强赋诗, 文辞鄙俚,多被嘲谑,僧祐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 晚事世祖,为镇西录事参军。侯景乱,西沮蛮反,世祖令僧祐讨之,使尽诛其渠 帅,僧祐谏。忤旨下狱。大宝二年,侯景寇荆陕,围王僧辩于巴陵,世祖乃引僧 秸于狱,拜为假节、武猛将军,封新市县侯,令赴援。僧祐将发,谓其子曰:“汝 可开两门,一门拟朱,一门拟白。吉则由朱门,凶则由白门,吾不捷不归也。” 世祖闻而壮之。至杨浦,景遣其将任约率锐卒五千,据白塉,遥以待之。僧秸由 别路西上,约谓畏己而退,急追之,及于南安芊口,呼僧祐日:“吴儿,何为不 早降?走何处去。”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至赤砂亭,会陆法和至,乃与并军 击约,大破之,擒约送于江陵,侯景闻之遂遁。世祖以僧祐为侍中、领军将军, 征还荆州。 承圣二年,进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余悉如故。西魏寇至,以僧祜为都督 城东诸军事。魏军四面起攻,百道齐举,僧祐亲当矢石,昼夜督战,奖励将士
明于赏罚,众皆感之,咸为致死,所向摧殄,贼莫敢前。俄而中流矢卒,时年六 十三。世祖闻之,驰往临哭。于是内外惶骇,城遂陷。 (节选自《梁书·胡僧祐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勇决决:果断B.城陷,复没于魏没:埋没 c.必强赋诗强:尽力D.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引:率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擒约送于江陵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世祖闻而壮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世祖乃引僧祐于狱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侯景闻之遂遁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胡僧祐“有武干”的一项是( ①频上封事,高祖器之②世祖令僧祐讨之,使尽诛其渠帅 ③晚事世祖,为镇西录事参军④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 ⑤僧祐由别路西上⑥奖励将士,明于赏罚 A.①②③B.②③⑥c.④⑤⑥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僧祐一开始在魏国做官,第二次回到梁时担任两个郡的太守,取得了好的 政绩。他虽然喜欢读书,但写出的诗文鄙俗,常常被人调笑,但他仍以自己的诗 文自夸 B.胡僧祐把西沮蛮的首领全部诛杀了,违背了世祖的旨意而被关入狱中,后又 被起用救援王僧辩,临行时嘱咐儿子把两扇门准备成红白两色,感动了世祖。 胡僧祐率军来到杨浦后,任约早已布好兵马等候,他不硬拼,率兵悄悄退到 赤砂亭,和陆法和的军队会合后一起攻击任约,活捉了任约,后又被世祖征召回 荆州 D.西魏敌寇从四面发起进攻,许多股军队同时出击,胡僧祐冒着危险昼夜督战 指挥,尽职守城不久被乱箭射中而死,朝廷内外都惶恐惊骇,城最终被攻下,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僧祐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3分) (2)会陆法和至,乃与并军击约,大破之(3分) (3)众皆感之,咸为致死,所向摧殄,贼莫敢前。(4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秣陵① 屈大均②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③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注】①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②屈大均: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 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③牛首,又名牛头山,在南京市南,双峰东西对峙, 状如皇宫前两旁的阙楼,又称天阙。龙岗:指钟山。相传诸葛亮曾论南京的地形 说:"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见《六朝事迹》) (1)全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从全诗结构看,尾联起什么作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明于赏罚,众皆感之,咸为致死,所向摧殄,贼莫敢前。俄而中流矢卒,时年六 十三。世祖闻之,驰往临哭。于是内外惶骇,城遂陷。 (节选自《梁书·胡僧祐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勇决 决:果断 B.城陷,复没于魏 没:埋没 c.必强赋诗 强:尽力 D.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 引:率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擒约送于江陵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世祖闻而壮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世祖乃引僧祐于狱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侯景闻之遂遁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胡僧祐“有武干”的一项是( ) ①频上封事,高祖器之 ②世祖令僧祐讨之,使尽诛其渠帅 ③晚事世祖,为镇西录事参军 ④僧祐不与之言,潜引却 ⑤僧祐由别路西上 ⑥奖励将士,明于赏罚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僧祐一开始在魏国做官,第二次回到梁时担任两个郡的太守,取得了好的 政绩。他虽然喜欢读书,但写出的诗文鄙俗,常常被人调笑,但他仍以自己的诗 文自夸。 B.胡僧祐把西沮蛮的首领全部诛杀了,违背了世祖的旨意而被关入狱中,后又 被起用救援王僧辩,临行时嘱咐儿子把两扇门准备成红白两色,感动了世祖。 C.胡僧祐率军来到杨浦后,任约早已布好兵马等候,他不硬拼,率兵悄悄退到 赤砂亭,和陆法和的军队会合后一起攻击任约,活捉了任约,后又被世祖征召回 荆州。 D.西魏敌寇从四面发起进攻,许多股军队同时出击,胡僧祐冒着危险昼夜督战 指挥,尽职守城不久被乱箭射中而死,朝廷内外都惶恐惊骇,城最终被攻下。 第Ⅱ卷(共 1 14 分) 四、(24 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僧祐怡然自若,谓己实工,矜伐愈甚。(3 分) (2) 会陆法和至,乃与并军击约,大破之(3 分) (3) 众皆感之,咸为致死,所向摧殄,贼莫敢前。(4 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 分) 秣陵① 屈大均②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③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注】①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②屈大均: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 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③牛首,又名牛头山,在南京市南,双峰东西对峙, 状如皇宫前两旁的阙楼,又称天阙。龙岗:指钟山。相传诸葛亮曾论南京的地形 说:"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见《六朝事迹》) (1)全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2) 从全诗结构看,尾联起什么作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
15.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淇水汤汤,。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李清照《醉花阴》) 2),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郦道元《三峡》) (3),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子曰 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五、(12分) 1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 分)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一窝蜂地行动?为什么只考虑目的而不考虑后果?根源也在 于思维方法的简单化和绝对化,强调建设而忘掉保护,强调速度而不顾一切 ①据说,美国和中国近年来都出现了不少“鬼城”,只有城市建筑,却没有人居 住 ②城镇化建设和保护传统文化应该是一致的,可是,许多人理解的城镇化就是一 个“拆”字。 ③于是,上百年的小学校拆了,上千户的大村庄拆了。 ④美国的“鬼城”是经济萧条的结果,而中国的“鬼城”则是盲目发展的产物。 ⑤于是,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空城应运而生 17.以下是某中学成人仪式上的一段主持词。仿照已给出的句子,在空缺处补写 相应的语句。 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分) 主持人A:悠悠岁月,是父母给予了我们这一次人生的见证。 主持人B:① 主持人A:十八岁是一道亮丽无比的彩虹,升起在生命的雨后晴空中;可彩虹的 光艳还需 要温暖的太阳热情地普照。 主持人B:② 18.下面是两位高中生的对话,请用简明的语言对他们谈话的内容加以评论,并 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字数不超过70字。(5分) 学生甲:中秋节放假,你去哪儿玩了? 学生乙:哪儿也没去,人太多,看了场大片《钢铁侠》,你呢? 学生甲:我们一家开车去了南京,过节都一样,大人们就是吃吃喝喝! 学生乙:是的,他们的生活挺无趣,打牌、吃饭、喝酒,没别的,真没劲! 学生甲:那你想干什么? 学生乙:看电视,打游戏,还能干什么?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被温暖照亮 赵玫 在很寒冷的冬天,窗外是风的吼叫。而在风的吼叫中,你更切近地听到的,是家 中火炉里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响声,于是心不再荒远。一种被温暖包笼着的无以言 说的幸福,是一种踏实的心情。有火。火的热和火的光,陪伴着我们的生命。从 此哪怕走进寒夜。这便是我在北方的冰冷冬季到来的时候常常会有的一种感觉
15.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李清照《醉花阴》) (2)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郦道元《三峡》) (3)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子曰:“ ,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五、(12 分) 1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 分)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一窝蜂地行动?为什么只考虑目的 而不考虑后果?根源也在 于思维方法的简单化和绝对化,强调建设而忘掉保护,强调速度 而不顾一切。 ①据说,美国和中国近年来都出现了不少“鬼城”,只有城市建筑,却没有人居 住。 ②城镇化建设和保护传统文化应该是一致的,可是,许多人理解的城镇化就是一 个“拆”字。 ③于是,上百年的小学校拆了,上千户的大村庄拆了。 ④美国的“鬼城”是经济萧条的结果,而中国的“鬼城”则是盲目发展的产物。 ⑤于是,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空城应运而生。 17.以下是某中学成人仪式上的一段主持词。仿照已给出的句子,在空缺处补写 相应的语句。 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 分) 主持人 A:悠悠岁月,是父母给予了我们这一次人生的见证。 主持人 B:① 主持人 A:十八岁是一道亮丽无比的彩虹,升起在生命的雨后晴空中;可彩虹的 光艳还需 要温暖的太阳热情地普照。 主持人 B:② 18.下面是两位高中生的对话,请用简明的语言对他们谈话的内容加以评论,并 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字数不超过7O 字。(5 分) 学生甲:中秋节放假,你去哪儿玩了? 学生乙:哪儿也没去,人太多,看了场大片《钢铁侠》,你呢? 学生甲:我们一家开车去了南京,过节都一样,大人们就是吃吃喝喝! 学生乙:是的,他们的生活挺无趣,打牌、吃饭、喝酒,没别的,真没劲! 学生甲:那你想干什么? 学生乙:看电视,打游戏,还能干什么?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被温暖照亮 赵玫 在很寒冷的冬天,窗外是风的吼叫。而在风的吼叫中,你更切近地听到的,是家 中火炉里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响声,于是心不再荒远。一种被温暖包笼着的无以言 说的幸福,是一种踏实的心情。有火。火的热和火的光,陪伴着我们的生命。从 此哪怕走进寒夜。这便是我在北方的冰冷冬季到来的时候常常会有的一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