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 第五章汉朝的法律制度 (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20年) 第一节汉初法制的指导思想 x→第二节汉朝的立法概况 第三节汉朝法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1 <<中国法制史>> 第五章 汉朝的法律制度 (公元前2O6年一公元22O年) 第一节 汉初法制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 汉朝法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第二节 汉朝的立法概况
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秦灭以后,刘 邦和项羽进行了夺取全国政权的斗争。公元前2O2 年,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定都长安,建立 了西汉王朝。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 立新朝。但王莽政权仅存17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 以刘秀为代表的豪强地主集团夺取了农民起义的 果实,于公元25年重新恢复了汉朝的统治,定都 洛阳,史称“东汉”。 两汉历经四百余年的统治,封建经济有了很大 发展,与此相适应,封建法制也进一步完备,在 秦律的基础上有了显著的发展
2 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秦灭以后,刘 邦和项羽进行了夺取全国政权的斗争。公元前2O2 年,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定都长安,建立 了西汉王朝。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 立新朝。但王莽政权仅存17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 以刘秀为代表的豪强地主集团夺取了农民起义的 果实,于公元25年重新恢复了汉朝的统治,定都 洛阳,史称“东汉”。 两汉历经四百余年的统治,封建经济有了很大 发展,与此相适应,封建法制也进一步完备,在 秦律的基础上有了显著的发展
第一节汉初法制的指导思想 汉初的统治者总结了秦朝暴政虐民, 严刑竣罚而导致速亡的历史教训,在法 制指导思想上有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 化可分为两个方面
3 第一节 汉初法制的指导思想 汉初的统治者总结了秦朝暴政虐民, 严刑竣罚而导致速亡的历史教训,在法 制指导思想上有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 化可分为两个方面
1.约法省刑,无为而治。自汉高祖至汉武帝期间,黄老 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而辅之以儒法思想。黄老思想的核 心是”清静无为”,落实到汉初的法制原则上,即表现为 轻徭薄赋,约法省刑,安定百姓,不用繁重的徭赋来扰民, 不以严苛的刑罚来残民,通过“与民休息”,发展封建经 济,来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2.德主刑辅,礼法结合。汉武帝以后,法制思想发生 了重大变化。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乃是一种吸收了各家学派思想,特别 是法家思想的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其基本要点是“德主刑 辅”,要求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以礼义教化为主,而以 刑事处罚为辅。所谓“王霸道杂之”。汉初确立的这种法 制指导思想,对后代的封建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4 1.约法省刑,无为而治。自汉高祖至汉武帝期间,黄老 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而辅之以儒法思想。黄老思想的核 心是”清静无为”,落实到汉初的法制原则上,即表现为 轻徭薄赋,约法省刑,安定百姓,不用繁重的徭赋来扰民, 不以严苛的刑罚来残民,通过“与民休息”,发展封建经 济,来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2. 德主刑辅,礼法结合。汉武帝以后,法制思想发生 了重大变化。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乃是一种吸收了各家学派思想,特别 是法家思想的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其基本要点是“德主刑 辅”,要求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以礼义教化为主,而以 刑事处罚为辅。所谓“王霸道杂之”。汉初确立的这种法 制指导思想,对后代的封建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节汉朝的立法概苏 1.高祖时期一约法三章、九章律、傍章律 立法活动 萧规曹随 2.汉武帝时期一越宫律、朝律 1.律 二、法律形式/2令 3.科 4.比
5 第二节 汉朝的立法概况 一、立法活动 二、法律形式 1.律 2. 汉武帝时期—越宫律、朝律 1. 高祖时期—约法三章、九章律、傍章律 萧规曹随 2.令 3. 科 4.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