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为自由、平等、追求幸福,而且认为这是天赋的,永远不变的人的本性 后一种观点的代表有德国古典晢学的“伦理人”理论,特别是康德提出的人超越现象世界,个人必须按照人 类普遍的伦理规范去行动的“绝对命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则代表了努力综合“自然人”和“伦理人”的倾向。 黑格尔把“自我意识”作为人的本质,认为“自我意识”是客观理性即绝对精神自我运动的衍生物:费尔巴哈 既把“理性、意志、心”看作人的本质,又将其直接归于人的自然关系,提出了“我欲故我在”的名言。但是 由于他们不懂得只有实践才是这种统一的现实基础,因而不可能真正克服上述两种观点的“二律背反”。 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了近代哲学对人的片面认识,把人的本质的内在矛盾进一步突出出来。人本主义思潮强 调人的创造性、个性和能动性。生命晢学把人看作是盲目的生命冲动或潜能的自我实现,否定了受理性 伦理必然性的制约。存在主义认为人只是一种孤零零的存在和纯粹的可能性。科学主义思潮则强调人的被 创造性、社会性和受动性。结构主义人类学和符号文化学认为人是“符号世界”或“文化世界的产物,甚至 不过是社会结构之网上的一个“位置”。 综上所述,不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中外古代先哲,还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抑或是现当代 西方哲学家,他们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尽管有许多可取之处,但都未能达到真正科学的水平。他们离开人 的实践,抽象地考察人的所谓不变本质,因此难以克服人的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社会性和个性、能动性 和受动性之间的矛盾,从古代中国人性善恶论到古希腊人性三分法,从近代巴斯噶对“人这个自相矛盾的神 秘物的困惑,到现代哲学人类学的代表舍勒认为人既有作为酒神狄奥尼索斯(生命冲动)的一面,又有作为 日神阿波罗(精神)的一面,二者相互补充、不可分离的观点,实际上唱的都是同一“主题歌”:“人是什么 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人的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社会性和个性、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植根 于社会历史实践之中。从理论上解决这一二律背反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从实践上扬弃这一现 实矛盾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人类解放运动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看事情、想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立场问题,同样一个对象,从不同的立场、用不同方法观察,其结果会 大相径庭,正像苏试在《庐山》一诗中所写的那样,“橫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马克思主义晢学以前的思想家之所以不能建立起科学的人的本质理论,其根本原因就在 于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科学的,特别是社会历史观,无一例外地都是唯心主义的。要创立科学的人 的本质理论,必须首先实现世界观的革命,创立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德 因古典哲学和在清算自己信仰的过程中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改造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 把辩证法同唯物主义基础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又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同社会历史观结合 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由于有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批判 取了人类历史上有关人的本质问题研究的积极成果,才使得他们有关人的本质的理论达到了科学的水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不是神,上帝创造的,而是由动物进化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人是怎样将自己和 动物区别开来的呢?不是像以往思想家们所说的那样,是什么理性或意识,而是生产自己生活资料的劳动 “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 物区别开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这是因为必须先有 生活资料的生产,然后才能有人的存在,才有所谓人的理性和意识,由此不难看出:确定人之为人的真正 的本质不是别的,正是劳动,马克思指出:“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他 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而生产生活本来就是人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全 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马克思恩
结为自由、平等、追求幸福,而且认为这是天赋的,永远不变的人的本性。 后一种观点的代表有德国古典哲学的“伦理人”理论,特别是康德提出的人超越现象世界,个人必须按照人 类普遍的伦理规范去行动的“绝对命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则代表了努力综合“自然人”和“伦理人”的倾向。 黑格尔把“自我意识”作为人的本质,认为“自我意识”是客观理性即绝对精神自我运动的衍生物;费尔巴哈 既把“理性、意志、心”看作人的本质,又将其直接归于人的自然关系,提出了“我欲故我在”的名言。但是 由于他们不懂得只有实践才是这种统一的现实基础,因而不可能真正克服上述两种观点的“二律背反”。 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了近代哲学对人的片面认识,把人的本质的内在矛盾进一步突出出来。人本主义思潮强 调人的创造性、个性和能动性。生命哲学把人看作是盲目的生命冲动或潜能的自我实现,否定了受理性、 伦理必然性的制约。存在主义认为人只是一种孤零零的存在和纯粹的可能性。科学主义思潮则强调人的被 创造性、社会性和受动性。结构主义人类学和符号文化学认为人是“符号世界”或“文化世界”的产物,甚至 不过是社会结构之网上的一个“位置”。 综上所述,不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中外古代先哲,还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抑或是现当代 西方哲学家,他们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尽管有许多可取之处,但都未能达到真正科学的水平。他们离开人 的实践,抽象地考察人的所谓不变本质,因此难以克服人的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社会性和个性、能动性 和受动性之间的矛盾,从古代中国人性善恶论到古希腊人性三分法,从近代巴斯噶对“人这个自相矛盾的神 秘物”的困惑,到现代哲学人类学的代表舍勒认为人既有作为酒神狄奥尼索斯(生命冲动)的一面,又有作为 日神阿波罗(精神)的一面,二者相互补充、不可分离的观点,实际上唱的都是同一“主题歌”:“人是什么?” 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人的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社会性和个性、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植根 于社会历史实践之中。从理论上解决这一二律背反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从实践上扬弃这一现 实矛盾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人类解放运动。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看事情、想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立场问题,同样一个对象,从不同的立场、用不同方法观察,其结果会 大相径庭,正像苏试在《庐山》一诗中所写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思想家之所以不能建立起科学的人的本质理论,其根本原因就在 于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科学的,特别是社会历史观,无一例外地都是唯心主义的。要创立科学的人 的本质理论,必须首先实现世界观的革命,创立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德 国古典哲学和在清算自己信仰的过程中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改造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 把辩证法同唯物主义基础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又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同社会历史观结合 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由于有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批判地吸 取了人类历史上有关人的本质问题研究的积极成果,才使得他们有关人的本质的理论达到了科学的水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不是神,上帝创造的,而是由动物进化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人是怎样将自己和 动物区别开来的呢?不是像以往思想家们所说的那样,是什么理性或意识,而是生产自己生活资料的劳动。 “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 物区别开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67 页,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这是因为必须先有 生活资料的生产,然后才能有人的存在,才有所谓人的理性和意识,由此不难看出:确定人之为人的真正 的本质不是别的,正是劳动,马克思指出:“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他 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而生产生活本来就是人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全 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恩
格斯全集》第42卷,第%6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这里讲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就是指劳动。因为 劳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关于抽象的人的观点时指出:“人的本质不 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章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56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马克思的这个论断与其说是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不如说是提供一种揭 示或确定人的本质的方法。这就是说,我们不应当根据善恶之类的抽象原则去规定人的本质,而应当根据 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确定人的真正的本质,这种方法是科学的方法,这是因为 第一,人的本质不存在于孤立的个人之中,而是存在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因此,人是什么样的,他们 具有什么样的本质,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人的本质不应到人的天性中寻 找,而应当从他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一切社会关系中去寻找。“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 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8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有的人说,中国人 和西方人就是不一样,中国人爱“权”,西方人爱“钱”。其实,这除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和西方传统商业文 明的历史差别而外,最主要的仍然是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体制的“现实”原因,没有有效的监督和制 约机制,让你去当官,你可能比现在的一些贪官还贪! 第二,社会关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而人的本质也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人与人的关系既有经济的、物 质的关系,也有政治的、思想的关系,这些关系都从一个方面规定着人的本质。在各种关系中经济关系是 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因而它是决定人的本质的最基本关系。因此,分析人的本质必须从多方面来研究, 不可片面地看问 第三,由于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同,本质也就不同。社会关系的阶级性决定 了人的本质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人具有阶级性,当经济关系出现了对立,人们政治上便分成了不同 的阶级,阶级性是人的社会本质的特殊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思想家所宣扬的一般的共同的人性事 实上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他们是把某一阶级所追求和所信奉的东西,当作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例如 些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把资产阶级所追求的自由、平等说成是共同人的本质。可是在资产阶级所建立的国家 中,自由实际上仅仅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自由,平等则是在资产阶级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而无产阶级 和其他劳动人民既无自由,也无平等权利 有人提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并由此进一步推论出自己是人的本质,说人是“自私的动物”。这种观点 是不正确的。首先。趋利避害几乎是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的特性,它是生命物质的一种本能。而人与动物 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把生命物质都具有的趋利避害的本能说成是人的共同本性,就把人降低到动物的 水平。其次,“自私”这种观念并非从来就有,在没有私有财产,即在私有制建立之前,人们并没有“自私” 的观念。只是到了私有制建立之后,“自私”观念才逐渐形成,随着私有制的彻底消灭,私有观念也将最终 消失。可见把“自私”说成是人的天生本性,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破除了以往思想家关于先天的、永恒不变的,普遍共同的人的本质的观点,从劳动, 从人的社会关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我们正确地认识人和对待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 人性与人的本质是一对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范畴,它们都是“人的规定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上册,第110页。)都标志着人和物的区别。但人性是人作为人区别于物的直接规定性,它与人的存在 直接一致,人们可以通过接触、交往,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得到:而人的本质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根据, 是内在的、深层的,只能通过思维抽象才能加以把握。人的本质寓于人的直接存在和各种具体人性之中 而人的直接存在和各种具体人性又都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人的本质之于人性的关系犹如事物的质与属
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96 页,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这里讲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就是指劳动。因为 劳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关于抽象的人的观点时指出:“人的本质不 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章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第 56 页,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马克思的这个论断与其说是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不如说是提供一种揭 示或确定人的本质的方法。这就是说,我们不应当根据善恶之类的抽象原则去规定人的本质,而应当根据 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确定人的真正的本质,这种方法是科学的方法,这是因为: 第一,人的本质不存在于孤立的个人之中,而是存在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因此,人是什么样的,他们 具有什么样的本质,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人的本质不应到人的天性中寻 找,而应当从他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一切社会关系中去寻找。“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 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68 页,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有的人说,中国人 和西方人就是不一样,中国人爱“权”,西方人爱“钱”。其实,这除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和西方传统商业文 明的历史差别而外,最主要的仍然是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体制的“现实”原因,没有有效的监督和制 约机制,让你去当官,你可能比现在的一些贪官还贪! 第二,社会关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而人的本质也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人与人的关系既有经济的、物 质的关系,也有政治的、思想的关系,这些关系都从一个方面规定着人的本质。在各种关系中经济关系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因而它是决定人的本质的最基本关系。因此,分析人的本质必须从多方面来研究, 不可片面地看问题。 第三,由于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同,本质也就不同。社会关系的阶级性决定 了人的本质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人具有阶级性,当经济关系出现了对立,人们政治上便分成了不同 的阶级,阶级性是人的社会本质的特殊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思想家所宣扬的一般的共同的人性事 实上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他们是把某一阶级所追求和所信奉的东西,当作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例如:一 些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把资产阶级所追求的自由、平等说成是共同人的本质。可是在资产阶级所建立的国家 中,自由实际上仅仅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自由,平等则是在资产阶级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而无产阶级 和其他劳动人民既无自由,也无平等权利。 有人提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并由此进一步推论出自己是人的本质,说人是“自私的动物”。这种观点 是不正确的。首先。趋利避害几乎是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的特性,它是生命物质的一种本能。而人与动物 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把生命物质都具有的趋利避害的本能说成是人的共同本性,就把人降低到动物的 水平。其次,“自私”这种观念并非从来就有,在没有私有财产,即在私有制建立之前,人们并没有“自私” 的观念。只是到了私有制建立之后,“自私”观念才逐渐形成,随着私有制的彻底消灭,私有观念也将最终 消失。可见把“自私”说成是人的天生本性,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破除了以往思想家关于先天的、永恒不变的,普遍共同的人的本质的观点,从劳动, 从人的社会关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我们正确地认识人和对待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 人性与人的本质是一对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范畴,它们都是“人的规定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册,第 110 页。) 都标志着人和物的区别。但人性是人作为人区别于物的直接规定性,它与人的存在 直接一致,人们可以通过接触、交往,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得到;而人的本质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根据, 是内在的、深层的,只能通过思维抽象才能加以把握。人的本质寓于人的直接存在和各种具体人性之中, 而人的直接存在和各种具体人性又都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人的本质之于人性的关系犹如事物的质与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