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①,余既乞归,恐进之亦兴阑②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①,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⑤同登,迟月生公石上⑥,歌者闻 令⑦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橫③、皂隶之俗③哉!他日去官,有不 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⑩,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梳理探究 、透视文学作品中的节日 古往今来,写我国传统节日的作品浩如烟海,教科书上就有不少,比如汪曾祺《端午 的鸭蛋》、琦君《春酒》。请到图书馆查阅,或登录网站搜索,把写到我国传统节日的作品 修做一番梳理,列出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文学作品目录,并任选一篇,从民俗文化的角度 做一点评。 国 俗 二、探究传统节日的流变 化 《北京的春节》中说,“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过年是托神鬼的庇 佑”;“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大家劳动终岁”,“快乐地过年”。《过节和观灯》中说: “新的时代灯节已完全为人民所有,做灯器材也大不同过去,对于灯的要求又有了基本改 变,节日即或依旧照时令举行,意义已大不相同了。”这说明,过传统节日的风俗是在发 展变化的,它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折射出人们的心理、愿望的发展变化。试阅读有关传统 节日的作品,联系现实生活,对我国的传统节日风俗做一番探究,然后写成一篇作文。 (参考题目:“家乡的春节”“传统节日活动中的迷信批判”“传统节日的过去、现在和将 来”) 赏析传统节日诗文 选择一些你所喜欢的描写传统节日的诗歌和抒情散文,进行欣赏、分析。在此基础 上,写一篇读后感。 ①(寻作)不久发作。作,发作。②〔兴阑)兴趣衰减。阑,衰落、消退。③(信有时哉)确实是时运啊。信, 确实。时,时运。④[吏吴两载)袁宏道任吴县令两年(万历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吏,这里作动词用。 ⑤(方子公)方文僎(zuan),字子公,新安(今安徽就县)人,袁宏道的幕僚。⑥[迟月生公石上)指坐在生公 石上等待月出。迟,等候。①[令)吴县令,作者自称。③〔乌纱之横)官吏的横暴。乌纱,即乌纱帽,这里 指官吏。⑨[皂隶之俗)衙役的粗俗。皂隶,衙门中的差役。皂,黑色,差役穿黑衣,故称。0(如月)以月 为证。发誓的口气 ①D(解官)辞去官职。42(识(mhi)记着
相关链 、春节闲话①(方彬) 送灶 年底边,家家有送灶之举,据说东厨司命进德府君要在这夜晋天述职,把治下这家的善恶奏明玉 帝,善者降之百祥,不善者降之百殃。这次总结账,关系非同小可。按说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纵不月黑杀人、风高放火,可是在这生活维艰时代里,伤点小阴鹭,搦点小便宜,虽不伤天害理,实 已利己损人;还有那批评张三李四,有损口德;捕杀苍蝇蚊子,茶毒生灵;击碗筷、动刀砧,事属无 心;晾亵衣、倒污水,皆是有过。仔细算来,罪辜不胜枚举。高高在上的灶老爷,神鉴在兹,毫厘不 爽,一笔笔的记在日记账上,在这岁末年杪,零收趸结,便是洋洋大观。一旦申详上去,王赫斯怒, 严予惩处,那还了得!不要看轻了这位黑烟熏炙的灶老爷,职司虽限一家,权威无殊方面。拿古来比, 犹之乎代天巡狩的御史巡按;拿现在来说,俨然是铁面无私的监察使。凡所作为,要想隐藏,那是休 想的,因为“未曾起意神先知”,如图侥幸,便要罪加一等。古人便是深明个中道理的,《论语》上不 是说“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吗?贤哲尚且懂得只有马屁可以应付灶神,何况芸芸众生!聪明的人, 根据这个原则,想到一个办法:平素对这位灶老爷,固是恭而敬之,尊为家中之主,在送行的这天, 拿饧糖做的元宝,黄的是金,白的是银,孝敬在行驺之前。“却之却之为不恭”,领受了这份人情,嘴 巴便粘牢了。得人钱财,与人消灾,等到奏对之际,大事便化了小事,小事便化了无事。俗说“钱可 通神”,即是此种道理。 《坚瓠集》载罗隐《送灶》诗:“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 不值钱”文人多穷,成了定格,不过是自古已然,于今为烈罢了。文人遭了穷厄,愈穷愈做,愈做愈⑧ 穷,推循下来,水远在穷字里,就难得翻身了 新年 新年发笔,笔上生花,花上结果,果然如意”,这是岁首开笔的一套吉利话。新年遇事,无往而 不讨吉利。盖一元更始,百事肇新,开启这大门锁钥,关系着一年的命运,自以顺遂为是。准此,世 俗上便添了不少新的玩意,词汇中便增加了不少新的词,便如炒米球叫做“欢喜团”、橄榄叫做“元 宝”、黄豆芽叫做“如意菜”等。还有红纸写的春联,据说本来是用桃木做的,名叫桃符,悬在门上用 以避邪,后来改用了朱纸,添写上一些吉利话,便成了春联。一物二用,端的巧妙,譬如“发福生财 地,堆金积玉门”等字样,善颂善祷,罕堪其匹。新年的吉利话,如经公议,实有改动必要。如食物 中可用和平羹、安乐汤等,春联中可用“雪同物价落,春带和平来”、“一元复见(指钞票),四海升 平”等,当然,“时和世泰,人寿年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一类老句子,也在同时援用之列。 新年送礼,处处风行。宋代颜度有一首诗道:“年节家家购物仪,迎来送去费心机。脚钱尽处浑闲 事,原物多时却再归。”他只看到一方面,讥笑这原物仍旧送还自己,却不知另一面藏含着一重谊情, 彼此间已获得了精神上的默契,意义重大。 财神日 菩萨群中,以财神菩萨算是天之骄子,得天独厚了。行业不分士农工商,阶级不分豪贵卑贱,哪 ①选自彭国梁、杨里昂主编《我们的春节》(岳麓书社2005年版),有删节,后面的“春联欣赏”也选自此书
一个不敬礼得唯恐不及。花红三牲,不算孝敬;香烛跪拜,已属寻常。 农历正月初五日,叫做财神日,店家开门发利市,这是一件大事,老板在子夜时,便迎神斋祀, 参叩如仪。这天同店职员吃着财神酒,兴高彩烈,忘记了年终争求赏金时的激烈交涉,忘记了去年除 夕吃守岁酒时提防老板挟鸭头过来的紧张场面。新年要讨吉利,财神日更要强调。有人说,过旧历新 年的重要事项,归纳起来,不外乎吃、赌和迷信。财神日可以说是集三者之大成。这一天,有筵席 有胙肉、有糕点,只要你不怕肠胃受苦,嘴上的享受是层出不穷的。财神日赌钱,有推测一年运气的 作用,问财运否泰,这天输赢,便是一块叩门砖。大家都希望试探自己的运气。 10 春联欣赏 通用联: 红气满林花著雨;翠光捣户柳含烟 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修 四时和气春常在;一家安乐庆有余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洗染店: 中国民俗文化 还君白璧无暇,华衮初回新气象;洗汝古尘万斛,威仪重整汉衣冠 糖果店: 往来尽是甜言客;谈笑应无苦口人 眼镜店: 胸中存灼见;眼底辨秋毫 扫去尘氛,万卷诗书供赏鉴;拨开云雾,两轮日月放光明 画店: 天外江山来笔底;胸中丘壑写毫端 汽车公司: 千里马行,望尘莫及;一声虎啸,逐电如飞 联中有“马”字、“虎”字,马年虎年用之尤宜。 邮政局(嵌字): 邮有定期,虽风雨晦明,断无迟日;政犹大道,即山川修阻,如履坦途 电话局: 从此谈心有捷径;何须握手始言欢 三、红红火火闹元宵① 元宵节是春节过后我国第一大传统节日,也称“上元节”“元夕节”,时为正月十五日,因为此日 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就称“元宵节”。 元宵风俗,全国各地虽也有所不同,但大多以张灯为主,以观赏灯会来庆贺这一节日,所以民间 也有将它称为“灯节”的。 ①节选自江民编著《中华岁时风俗谈》(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元宵灯会到底起于何时,今天已难确定了,但从唐人徐坚的《初学记》中的“今人正月望月,夜 游观灯,是其遗事”,就可见元宵张灯、观灯之俗由来已久了。随着这种风俗的越来越盛行,元宵灯 市、观灯的规模、场面也是愈来愈大了。唐代在正月十五前两夜,开始燃灯,以庆元宵。到北宋期间, 元宵节灯期已增至五天,即从正月十三开始到正月十八结束。到了南宋理宗期间,元宵灯会已增至六 天了。明代将元宵灯会增加至十天。这期间,全国各地到处华灯竞放,光彩夺目,大街小巷,灯火闪 烁,彻夜不灭,一片灯的海洋,真可谓“火树银花满街舞,箫鼓喧阗到天明”。明人刘侗《帝城景物 略》中就对其时元宵灯火盛景作了这样的描写:“丝竹肉声,不辨拍煞。光彩五色,照人无妍媸,烟骨 尖笼,月不得明,露不得下。”正因为如此,无怪乎历代文人都有咏元宵盛景之作,此处录诗一首,以 一斑而窥全豹,便由此而见元宵灯会之俗。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谁家见月能闭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盛景,元宵风俗,一切都与灯有关,而元宵灯节,最 离不开的就是各色各样的花灯了。其实,过去许多地方新年前后,市面上就开始有各式花灯了,至元 宵尤盛,品种之多,让人目不暇接。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专有“灯品”一节,写的就是当时各 种各样的花灯: 灯品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所谓“无骨灯”者,其法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 缀,及成去乘,则混然玻璃球也……此外有魷灯,则刻镂金珀玳瑁以饰之;珠子灯则以五色珠为网, 下垂流苏,或为龙船、风辇、楼台故事;羊皮灯则镂镞精巧,五色妆染,如影戏之法;罗帛灯之类尤 多,或为百花,间以红白,号“万眼罗”者,此种最奇。此外有五色蜡纸菩提叶,若沙戏影灯,马骑 人物,旋转如飞。又有深闺巧姥,剪纸而成,尤为精妙。 每种花灯外形生动,肖人肖物,千姿百态。过去众多花灯中,有一种生肖灯,做得惟妙惟肖,其中又 以兔儿灯更受孩童喜欢,至今仍是如此。有灯即有灯市,《清嘉录》记吴中灯市,也可见周密所言“苏 福为冠” 货郎出售各色花灯,精奇百出,如像生人物,则有老跎少、月明度妓、西施采莲、张生跳墙、刘 海戏蟾、招财进宝之属;花果则有荷花、栀子、葡萄、瓜、藕之属;百族则有鹤、风、猴、鹿、马、 兔、鱼、虾、螃蟹之属;其奇巧则有琉璃球、万眼罗、走马灯、梅里灯、夹纱灯、画舫、龙舟,品目 殊难枚举。至十八日始歇,谓之灯市。 另外,在争奇斗妍的各色花灯中,有一种被称作“走马灯”的更是精妙绝伦,其不仅形象生动, 更体现出中国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将它提到一种科学创造的高度。富 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有“走马灯”的记述:“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 不休,烛灭则顿止矣。” 元宵灯会上,过去许多地方的民间百姓,还要做一种叫“灯树”的大型花灯,即以一个高大的灯 架为主干,四周做成形如大树的分枝,上面安置上无数的小灯。元宵夜众灯齐放,蔚为壮观。后周王 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百枝灯树》中说:“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 之,百里能见,光明夺月色也
四、琐语中秋①(徐中玉) 满目飞明锦,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倒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诗》 对着那样一颗晶莹皎洁的月亮,会令人产生一种美丽的想象,以至痛苦的感喟都不能不说是当 然的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桂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修 李峤《中秋月诗》 读了这两首诗,就是在面前摆着最欢乐的情景时也会引起一点悒郁之感来的。对于那些好像天赋 中 给他有个悲苦灵魂的诗人们,无论是在哪一种辉煌灿烂的喜剧场面中,他们总能够摄得为他们所熟知 国 所热烈追求似的悲剧的成分,那些悲苦的灵魂在日常生活下接触乐境的感觉,犹如是在吃着一粒包有 民 俗 糖衣的丸药,甜味未酣,接着下去却已是无穷的苦涩—丸的本色,也就是人生的本色了。中秋夜露 文 化 寒气冷,月影中疏叶橫斜;对月凝神,或者在秋声洋溢的林子里独自徘徊,得忘却目前清激澹妙的暂 景,而探索到幽邃的未来,遥远的四方,“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这样真挚自然而又韵味无穷的 句子便在那些诗人的口里笔下流露出来了。反观一些辞调琳琅砌句艳丽的作品呢?韩保有首《中秋禁 直诗》道: 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栏; 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寒。 天衬楼台归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 长卿只为长门赋,未识君臣际会难。 琳琅艳丽是已到相当家数,可是它在琳琅艳丽之外还能留给我们什么更深的印象吗?“长卿只为长 门赋,未识君臣际会难”,感念如此,作品的不能“入人之深”该是必然的。 转缺霜轮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斗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陆龟蒙《中秋待月诗》 云山檐楯接低空,公宴初开气郁葱; 照海旌幡秋色里,澈天鼓吹月明中。 香槽旋滴珠千颗,歌扇惊围玉一丛; 二十四桥人望处,台星正在广寒宫。 秦观《中秋月诗》 题 ①节选自彭国梁、杨里昂主编《我们的中秋》(岳麓书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