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感觉和知觉差异: 1、产生的来源不同: 1)感觉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 的物理特性。 2)知觉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 综合和解释的心理过程 2、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 感觉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2)知觉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 3、生理机制不同 1)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2)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三)感觉和知觉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综合反映, 两者很难分割(所以它们有时又合称为“感知觉”)
◼ (二)感觉和知觉差异: – 1、产生的来源不同: – (1)感觉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 的物理特性。 – (2)知觉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 综合和解释的心理过程 2、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 (1)感觉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2)知觉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 3、生理机制不同: (1)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2)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三)感觉和知觉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综合反映, 两者很难分割(所以它们有时又合称为“感知觉”)
四、感觉和知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 )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 经验的源泉。 二)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四、感觉和知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 ◼ (一)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 经验的源泉。 ◼ (二)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第二节感觉的测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概念。 了解感觉阈限测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觉阈限。 ■教学难点:同上。 课时安排:0.5课时
第二节 感觉的测量 ◼ 教学目的: – 1、使学生掌握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概念。 – 2、了解感觉阈限测量的方法。 ◼ 教学重点:感觉阈限。 ◼ 教学难点:同上。 ◼ 课时安排: 0.5 课时
第二节感觉的测量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什么是感受性 1、定义:~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 感觉能力。 后 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1)不同刺激物作用 (2)人与人之间有差异因素 (3)年龄
第二节 感觉的测量 ◼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 (一)什么是感受性 – 1、定义:~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 感觉能力。 – 2、感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1)不同刺激物作用 »(2)人与人之间有差异因素 »(3)年龄
(二)什么是感觉阈限 1、定义:~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者是刺激变化的程度, 或者是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化所需量的临界值。 2、种类 (1)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 A、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B、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岀最小刺激量(强度)的能力。 (2)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 A、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岀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的感觉能力 B、差别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二)什么是感觉阈限 ◼ 1、定义:~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者是刺激变化的程度, 或者是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化所需量的临界值。 ◼ 2、种类: ◼ (1)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 – A、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 B、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强度)的能力。 ◼ (2)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 – A、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的感觉能力。 – B、差别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