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冯建军.教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4.柳海民.教育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5.扈中平现代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6.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二章基础理论【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2.了解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观点,能识别不同案例所体现的教育-社会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3.了解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掌握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及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课程内容】1.教育的基本内涵、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要素与形态。2.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3.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掌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基本观点:并学会分析案例:了解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2.难点:了解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观点,并能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预习课程相应章节,搜集相应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及多媒体,讲解教育的概念、教育、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3.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教帅给出日常生活中家长育儿方面的误区或不良做法等案例,学生小组讨论并应用所学知识讨论、汇报。4.课堂检测及巩固总结:完成相应章节练习题,梳理总结重要知识点。【学习要求】1.课前预习课程相应章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日本禁放《南京大屠杀》、科举制的演变史、素质教育高峰论坛等相关影相材料,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汇报、讨论,课后梳理总结相应的知识点,做好笔记,28
28 2.冯建军.教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 10 月.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7 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年 6 月. 4.柳海民.教育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年 8 月. 5.扈中平.现代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11 月. 6.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年 1 月. 第二章 基础理论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 2.了解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观点,能识别不同案例所体现的教育- 社会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3.了解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掌握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 值及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课程内容】 1.教育的基本内涵、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要素与形态。 2.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教育在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教育促进个体发 展的条件。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并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掌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基本观点, 并学会分析案例;了解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2.难点:了解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观点,并能进行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预习课程相应章节,搜集相应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 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 PPT 及多媒体,讲解教育的概念、教育、社会与人 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 3.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教师给出日常生活中家长育儿方面的误区或不良 做法等案例,学生小组讨论并应用所学知识讨论、汇报。 4.课堂检测及巩固总结:完成相应章节练习题,梳理总结重要知识点。 【学习要求】 1. 课前预习课程相应章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日本禁放《南京大 屠杀》、科举制的演变史、素质教育高峰论坛等相关影相材料,结合学生课前 搜集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汇报、讨论,课后梳理总结相应的知识点,做好笔记
并完成相应章节练习。2学生应在课后自主阅读并学习王道俊等主编的《教育学》叶澜主编的《教育概论》等资料,加强并提升自己的理论功底,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经验。【复习与思考】1.“升学压力过大”是因为现在高等教育规模太小还是因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如何看待当前社会教育内卷的现象?2.如何看待“中科大少年班”这一现象?它是什么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6所试点高校陆续发布2021年“强基计划”有何区别?【学习资源】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4.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5.网上搜集“强基计划”等相关历史与新闻资料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制度【学习目标】1.能清楚地表述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质的规定性,理解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结合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变化,正确表述新时期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2.识记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明确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把握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运用有关知识来分析我国学制改革的问题。【课程内容】1.教育目的内涵、结构与理论基础2.我国教育自的历更演变与基本要求3.学校形成与发展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类型5.国内外学制改革现状与趋势【重点、难点】1.分析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和依据,能够据此对当前的教育现象进行评价分析。29
29 并完成相应章节练习。 2.学生应在课后自主阅读并学习王道俊等主编的《教育学》、叶澜主编的 《教育概论》等资料,加强并提升自己的理论功底,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经 验。 【复习与思考】 1.“升学压力过大”是因为现在高等教育规模太小,还是因为人们的价值取 向?如何看待当前社会教育内卷的现象? 2.如何看待“中科大少年班”这一现象?它是什么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与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36 所试点高校陆续发布 2021 年“强基计划”有何区别? 【学习资源】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年 5 月.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年 12 月.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年 11 月. 4.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 6 月. 5.网上搜集“强基计划”等相关历史与新闻资料.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制度 【学习目标】 1.能清楚地表述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质的规定性,理解教育目的的类型及 其功能;结合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变化,正确表述新时期的教育目的及其 精神实质。 2.识记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明确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把握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 的改革和发展趋势,运用有关知识来分析我国学制改革的问题。 【课程内容】 1.教育目的内涵、结构与理论基础 2.我国教育目的历史演变与基本要求 3.学校形成与发展 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类型 5.国内外学制改革现状与趋势 【重点、难点】 1.分析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和依据,能够据此对当前的教育现象进行 评价分析
2.理解并认识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学制变革的历史脉络、主要特征与经验教训。【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并按照教师要求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以便于课堂讨论与汇报。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及多媒体,讲解教育目的与学校教育制度等相关知识点。3.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师安排学生提前搜集8小时工作制由来相关资料围绕“为何工人要积极争取8小时工作制”“这和人的全面发展有何关系”等问题进行讨论。4.课堂检测及巩固总结:完成相应章节练习题,梳理总结重要知识点。【学习要求】学生要学会自主查阅资料,并学会甄别信息的来源与质量,保证课堂讨论的高效性。同时,要学会与小组成员合作,合理安排分工,共享信息,共同搜集、整理和综合多元信息。【复习与思考】1.“应试教育是精英教育,素质教育是平民教育。”这种观点对吗?你如何看待?2.“双减”政策颁布后,家长褒贬不一。有些认为耽误孩子的学生,对以后发展有很大影响;有些认为,可以减轻家长焦虑,孩子也学的开心等等。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学习资源】1.[英]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年4月2.夏正江.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一一关于人的问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3.顾明远,张东娇.中国学制百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4.郑也夫.吾国教育病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9月,第四章教学实践【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课程的基本含义;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目标及基本实施状况。2.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观;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30
30 2.理解并认识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以来学制变革的历史脉络、主要特征与经 验教训。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并按照教师要求的内容搜集相关资 料,以便于课堂讨论与汇报。 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 PPT 及多媒体,讲解教育目的与学校教育制度等相 关知识点。 3.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师安排学生提前搜集 8 小时工作制由来相关资料, 围绕“为何工人要积极争取 8 小时工作制”“这和人的全面发展有何关系”等 问题进行讨论。 4.课堂检测及巩固总结:完成相应章节练习题,梳理总结重要知识点。 【学习要求】 学生要学会自主查阅资料,并学会甄别信息的来源与质量,保证课堂讨论 的高效性。同时,要学会与小组成员合作,合理安排分工,共享信息,共同搜 集、整理和综合多元信息。 【复习与思考】 1.“应试教育是精英教育,素质教育是平民教育。”这种观点对吗?你如 何看待? 2.“双减”政策颁布后,家长褒贬不一。有些认为耽误孩子的学生,对以 后发展有很大影响;有些认为,可以减轻家长焦虑,孩子也学的开心等等。你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学习资源】 1.[英]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3 年 4 月. 2.夏正江.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关于人的问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2002 年 4 月. 3.顾明远,张东娇.中国学制百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年 12 月. 4.郑也夫.吾国教育病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年 9 月. 第四章 教学实践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课程的基本含义;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理解课程开 发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 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目标及基本实施状况。 2.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观;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
规律;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和要求;掌握和运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3.理解教师的角色和地位、教师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及学生的本质与属性;掌握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掌握建立与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掌握“以人为本”的教育公正观;理解学生的权力与义务。4.了解“五育”的内涵、内容;掌握德育的主要内容;理解主要的德育原则和育方法;了解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及基本途径;熟悉班级体发展阶段;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有关知识。【课程内容】1.课程概念、类型与开发(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2.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当前世界课程改革趋势3.教学基本内涵、主要作用与基本任务4.教学理论、要素、过程与原则5.教学实施(目标、环节、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6.国内外中小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7.教师职业、角色、权利义务、专业发展8.学生观、权利义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9.班主任角色与作用、任务与职责、班级管理【重点、难点】1.重点: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的涵义及相关理论;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和要求;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的专业发展;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班集体的方法。2.难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章节内容,并采访一些教师“为何从教”“从教感受”“如何管理班级”“如何与学生相处”等话题,便于展开课堂讨论。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及多媒体,讲解课程、教学、师生以及班级管理等知识点。3.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教师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新课改”相关资料,运用相关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比较优秀的公开课运用相关教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4.课堂检测及巩固总结:完成相应章节练习题,梳理总结重要知识点。31
31 规律;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和要求;掌握和运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 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3.理解教师的角色和地位、教师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及学生的本质与属性; 掌握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掌握建立与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掌握“以人 为本”的教育公正观;理解学生的权力与义务。 4.了解“五育”的内涵、内容;掌握德育的主要内容;理解主要的德育原 则和育方法;了解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及基本途径;熟悉班级体发展阶段; 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 管理的有关知识。 【课程内容】 1.课程概念、类型与开发(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2.21 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当前世界课程改革趋势 3.教学基本内涵、主要作用与基本任务 4.教学理论、要素、过程与原则 5.教学实施(目标、环节、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 6.国内外中小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7.教师职业、角色、权利义务、专业发展 8.学生观、权利义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9.班主任角色与作用、任务与职责、班级管理 【重点、难点】 1.重点: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的涵 义及相关理论;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和要求;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的专业发 展;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2.难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章节内容,并采访一些教师“为何从教” “从教感受”“如何管理班级”“如何与学生相处”等话题,便于展开课堂讨 论。 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 PPT 及多媒体,讲解课程、教学、师生以及班级管 理等知识点。 3.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教师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新课改”相关资料,运 用相关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比较优秀的公开课, 运用相关教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4.课堂检测及巩固总结:完成相应章节练习题,梳理总结重要知识点
【学习要求】1.学生应该提前预相应章节内容,便于课堂讨论。2.学生可以网上搜集公开课,观摩并学习优秀教师的做法。3.学生可以采访教师,便于了解其职业信念、教育情怀等,加深对教育实践的认识。【复习与思考】1在开学前,教导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排课表了。在全校教师经确定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展此项工作了。有4位教师提出了自已上课的时间要求,如果你是课程安排者,你准备如何完成安排课表这项工作?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体会课程组织设计的流程性。2.“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你认同这种说法吗?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理解这句话?4.如何讲授一门新课?如何撰写教案?课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3.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遇到厌学的同学,你如何应对?【学习资源】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2.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4.苏1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5.网上搜集优秀的公开课,学习并观摩。例如: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https://basic.smartedu.cn/第五章教育研究【学习目标】1.掌握教师教育科研的意义;2.了解教师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3.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流程;4.掌握并学会运用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内容】1.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类型与目的2.教育科研过程3.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重点、难点】32
32 【学习要求】 1.学生应该提前预相应章节内容,便于课堂讨论。 2.学生可以网上搜集公开课,观摩并学习优秀教师的做法。 3.学生可以采访教师,便于了解其职业信念、教育情怀等,加深对教育实 践的认识。 【复习与思考】 1.在开学前,教导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排课表了。在全校教师已经确 定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展此项工作了。有 4 位教师提出了自己上课的时间要求, 如果你是课程安排者,你准备如何完成安排课表这项工作?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在体会课程组织设计的流程性。 2.“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理解这句话? 4.如何讲授一门新课?如何撰写教案?课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3.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遇到厌学的同学,你如何应对? 【学习资源】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年 11 月. 2.李秉德 .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9 月. 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年 6 月. 4.[苏]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年 10 月. 5.网上搜集优秀的公开课,学习并观摩。例如: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https://basic.smartedu.cn/ 第五章 教育研究 【学习目标】 1.掌握教师教育科研的意义; 2.了解教师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 3.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流程; 4.掌握并学会运用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 【课程内容】 1.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类型与目的 2.教育科研过程 3.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