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点:理解并掌握教育科研的过程2.难点:了解并学会使用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及多媒体,讲解教育研究的相关知识点。2.实践操作:教师选取一些文章并逐一讲解教育研究的流程,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生活,分小组布置任务,并选择其中较优秀者进行课堂展示汇报。【学习要求】学生课下需要查询文献资料,进行实地访谈、调查研究,为日后成为准教师入职打下坚实的基础。【复习与思考】1.有人认为“教育研究是大学专家的事,中小学教师可以不用进行教育研究。”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2.假如你想研究“大学生课堂学习现状”这一主题,尝试写一份研究计划。【学习资源】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2.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4.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专题与案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五、实践教学安排1.通过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学前教育教学领域,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去观察、思考、分析、解释和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提升教育反思能力及实践能力。2.通过布置实践类题目的作业,让学生系统掌握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和意识。六、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两部分。过程性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以下4项:课堂汇报、阶段性测试、平时作业和活动展示。其中,平时作业包括:搜集相关教育案例并汇报;以学校生活为题材进行33
33 1.重点:理解并掌握教育科研的过程 2.难点:了解并学会使用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教师结合 PPT 及多媒体,讲解教育研究的相关知识点。 2.实践操作:教师选取一些文章并逐一讲解教育研究的流程,结合学生的 兴趣与生活,分小组布置任务,并选择其中较优秀者进行课堂展示汇报。 【学习要求】 学生课下需要查询文献资料,进行实地访谈、调查研究,为日后成为准教 师入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复习与思考】 1.有人认为“教育研究是大学专家的事,中小学教师可以不用进行教育研 究。”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2.假如你想研究“大学生课堂学习现状”这一主题,尝试写一份研究计划。 【学习资源】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年 10 月. 2.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年 3 月. 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年 3 月. 4.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专题与案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7 年 8 月. 五、实践教学安排 1.通过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学前教育教学领域,自 觉地、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去观察、思考、分析、解释和 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提升教育反思能力及实践能力。 2.通过布置实践类题目的作业,让学生系统掌握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和意识。 六、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两部分。 过程性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以下 4 项:课堂汇报、阶段性测试、平 时作业和活动展示。 其中,平时作业包括:搜集相关教育案例并汇报;以学校生活为题材进行
作品设计,作品的形式不限,包括小说、诗歌、话剧、小品、歌曲等。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二)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考核方式课程目标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课程目标1:坚持并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1.学科概述观点与方法,掌握教育学基本概念、理论与规律:平时作业1、2.基础理论3.教育目的与制度课堂汇报、深入学习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相关知识,树立科学4.教育实践工作期末考试的学前儿童教育观,自觉运用教育学原理观察、5.教育研究思考现实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课程目标2:了解当前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现平时作业2、1.基础理论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有深入了解,掌握和2.教育目的与制度活动展示、领会班级管理工作艺术,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3.教育实践工作期末考试为从事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课程目标3:通过学习和体会学校教育实践的工作阶段性测试、艺术,形成对教师工作的系统性认知,明确教师1.教育实践工作期末考试的责任和特点,培养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增强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七、成绩评定(一)评定方式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二)课程目标考核占比与达成度计算考核环节考核方式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堂汇报(20%)20%20%阶段性测试(20%)平时成绩过程性考核(30%)20%20%平时作业(40%)活动展示(20%)20%34
34 作品设计,作品的形式不限,包括小说、诗歌、话剧、小品、歌曲等。 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 (二)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坚持并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与方法,掌握教育学基本概念、理论与规律; 深入学习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相关知识,树立科学 的学前儿童教育观,自觉运用教育学原理观察、 思考现实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1.学科概述 2.基础理论 3.教育目的与制度 4.教育实践工作 5.教育研究 平时作业1、 课堂汇报、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2:了解当前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现 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有深入了解,掌握和 领会班级管理工作艺术,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为从事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基础理论 2.教育目的与制度 3.教育实践工作 平时作业2、 活动展示、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3:通过学习和体会学校教育实践的工作 艺术,形成对教师工作的系统性认知,明确教师 的责任和特点,培养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 增强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1.教育实践工作 阶段性测试、 期末考试 七、成绩评定 (一)评定方式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二)课程目标考核占比与达成度计算 考核环节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过程性考核 平时成绩 (30%) 课堂汇报(20%) 20% 阶段性测试(20%) 20% 平时作业(40%) 20% 20% 活动展示(20%) 20%
期末成绩终结性考核闭卷/开卷考试100分,各课程目标根据考核实际情况而定(70%)课程达成度分目标达成度=Z各考核环节样本总均分/总分*权重(总达成度以分目标最小值确定)(三)课程目标考核环节评价评分标准序号评价项目90-10080-8970-7960690-59中优良及格不及格课堂认真汇课堂汇报不太课堂汇报较认课堂汇报较认报,积极发言,认真,被提问真,发言较积真,被提问时课堂汇报不认1课堂汇报认真参与讨时发言不流极,参与讨论能流畅发言,真,不参与。论,能主动思畅,能参与部较认真。能参与讨论。考、提问。分讨论。作业内容完作业内容完作业内容完作业内容完整,独立或合整,独立或合整,独立或合整,独立或合作完成全部作作业内容不完作完成作业要作完成作业要作完成作业要2平时作业业要求。书写整,没有达到求。书写端正,求,书写端正,求。书写较凌端正,对问题作业要求。对问题分析较没有对问题进乱,没有对问有详细透彻的行分析。全面。题进行分析。分析。对测试题目有对测试题目有对测试题目有独立思考,有比独立的思所思考,有一对测试题目较阶段性比较深刻的见考,有较深刻定见解,会认少思考,有见无法顺利进行3测试解,敢于质疑的见解,不会真对照与从标解,对标准答阶段性测试并挑战标准答盲从标准答准答案的差案比较认可。案。案。距。活动展示过程活动展示过程活动展示过程活动展示过程比较大方,逻基本大方,逻优雅大方,逻很大方,逻辑辑比较清晰,辑基本清晰,辑非常清晰,很清晰,口齿无法顺利进行4活动展示口齿非常伶口齿比较伶口齿基本伶活动展示。很伶俐,有很俐,有非常得俐,有比较得俐,有基本得得体的外在形体的外在形体的外在形体的外在形象。象。象。象。5期末考试按答题情况参照《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35
35 终结性考核 期末成绩 (70%) 闭卷/开卷考试 100 分,各课程目标根据考核实际情况而定 课程达成度 分目标达成度=∑各考核环节样本总均分/总分*权重(总达成度以分目标最小值确定) (三)课程目标考核环节评价 序号 评价项目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1 课堂汇报 课 堂 认 真 汇 报,积极发言, 认 真 参 与 讨 论,能主动思 考、提问。 课堂汇报较认 真,发言较积 极,参与讨论 较认真。 课堂汇报较认 真,被提问时 能流畅发言, 能参与讨论。 课堂汇报不太 认真,被提问 时 发 言 不 流 畅,能参与部 分讨论。 课堂汇报不认 真,不参与。 2 平时作业 作 业 内 容 完 整,独立或合 作完成全部作 业要求。书写 端正,对问题 有详细透彻的 分析。 作 业 内 容 完 整,独立或合 作完成作业要 求。书写端正, 对问题分析较 全面。 作 业 内 容 完 整,独立或合 作完成作业要 求,书写端正, 没有对问题进 行分析。 作 业 内 容 完 整,独立或合 作完成作业要 求。书写较凌 乱,没有对问 题进行分析。 作业内容不完 整,没有达到 作业要求。 3 阶段性 测试 对测试题目有 独立思考,有 比较深刻的见 解,敢于质疑 并挑战标准答 案。 对测试题目有 比 独 立 的 思 考,有较深刻 的见解,不会 盲 从 标 准 答 案。 对测试题目有 所思考,有一 定见解,会认 真对照与从标 准 答 案 的 差 距。 对测试题目较 少思考,有见 解,对标准答 案比较认可。 无法顺利进行 阶段性测试 4 活动展示 活动展示过程 优雅大方,逻 辑非常清晰, 口 齿 非 常 伶 俐,有非常得 体 的 外 在 形 象。 活动展示过程 比较大方,逻 辑比较清晰, 口 齿 比 较 伶 俐,有比较得 体 的 外 在 形 象。 活动展示过程 很大方,逻辑 很清晰,口齿 很伶俐,有很 得体的外在形 象。 活动展示过程 基本大方,逻 辑基本清晰, 口 齿 基 本 伶 俐,有基本得 体 的 外 在 形 象。 无法顺利进行 活动展示。 5 期末考试 按答题情况参照《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四)课程目标考核定性评价评分标准课程目标90-100808970-7960-690-59中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能牢固树立坚坚持并学习运能较好地坚持能基本坚持并不能坚持马克持并学习运用用马克思主义并学习运用马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马克思主义的的立场、观点克思主义的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课程目标1:坚持并学立场、观点与与方法,积极场、观点与方场、观点与方法,无法学习方法,非常熟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主动地学习教法,较为熟悉法,基本掌握教育学基本概立场、观点与方法,悉教教育学基育学基本概教育学基本概教育学基本概念、理论与规掌握教育学基本概本概念、理论念、理论与规念、理论与规念、理论与规律,不会运用与规律,能积念、理论与规律;深律,深入学习律,并能学习律,有学习学学前儿童身心入学习学前儿童身心极主动地学习学前儿童身心学前儿童身心前儿童身心发发展相关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相关知识,树立发展相关知发展相关知展相关知识、识,难以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教育发展相关知识,树立科学识,树立科学树立科学的学科学的学前儿观,自觉运用教育学识,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教的学前儿童教前儿童教育童教育观,难原理观察、思考现实的学前儿童教育观,自觉运育观,自觉运观、运用教育以自觉运用教问题,并提出解决策育观,自觉运用教育学原理用教育学原理学原理观察、育学原理观略。用教育学原理观察、思考现观察、思考现思考现实问题察、思考现实观察、思考现实问题,并提实问题,并提和提出解决策问题,并提出实问题,并提解决策略出解决策略。出解决策略。略的意识。出解决策略。能深入学习当能较深入地当不能领会当前能基本领会当前国内外学前前国内外学前能领会当前国国内外学前教前国内外学前内外学前教育育的发展现教育的发展现教育的发展现教育的发展现课程目标2:了解当前状,对我国学状,对我国学的发展现状,状,对我国学状,对我国学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前教育的问题前教育的问题对我国学前教前教育的问题前教育的问题展现状,对我国学前有深入了解,有基本了解,育的问题有所不了解,不能了解,能基本全面树立科学了解,能树立树立科学的儿教育的问题有深入了能较全面树立树立科学的儿解,掌握和领会班级的儿童教育科学的儿童教科学的儿童教童教育观;不童教育观;能管理工作艺术,提高观;充分掌握育观;较充分育观;能掌握能掌握教育和基本掌握和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领会班级管掌握和领会班和领会班级管领会班级管理会班级管理工理工作艺术,理工作艺术,为从事教育研究与实级管理工作艺工作艺术,无作艺术,提高践工作打下良好基提高教育教学术,提高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法提高教育教教育教学实践础。学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具教学实践能实践能力,具能力,具备解有独立解决实力,具有较高备解决实际问不具备解决实决实际问题的题的能力。际问题的能际问题的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力。力。的能力。36
36 (四)课程目标考核定性评价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坚持并学 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与方法, 掌 握 教 育 学 基 本 概 念、理论与规律;深 入学习学前儿童身心 发展相关知识,树立 科学的学前儿童教育 观,自觉运用教育学 原理观察、思考现实 问题,并提出解决策 略。 坚持并学习运 用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观点 与方法,积极 主动地学习教 育 学 基 本 概 念、理论与规 律,深入学习 学前儿童身心 发 展 相 关 知 识,树立科学 的学前儿童教 育观,自觉运 用教育学原理 观察、思考现 实问题,并提 出解决策略。 能牢固树立坚 持并学习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与 方法,非常熟 悉教教育学基 本概念、理论 与规律,能积 极主动地学习 学前儿童身心 发 展 相 关 知 识,树立科学 的学前儿童教 育观,自觉运 用教育学原理 观察、思考现 实问题,并提 出解决策略。 能较好地坚持 并学习运用马 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与方 法,较为熟悉 教育学基本概 念、理论与规 律,并能学习 学前儿童身心 发 展 相 关 知 识,树立科学 的学前儿童教 育观,自觉运 用教育学原理 观察、思考现 实问题,并提 出解决策略。 能基本坚持并 学习运用马克 思 主 义 的 立 场、观点与方 法,基本掌握 教育学基本概 念、理论与规 律,有学习学 前儿童身心发 展相关知识、 树立科学的学 前 儿 童 教 育 观、运用教育 学原理观察、 思考现实问题 和提出解决策 略的意识。 不能坚持马克 思 主 义 的 立 场、观点与方 法,无法学习 教育学基本概 念、理论与规 律,不会运用 学前儿童身心 发 展 相 关 知 识,难以树立 科学的学前儿 童教育观,难 以自觉运用教 育 学 原 理 观 察、思考现实 问题,并提出 解决策略 课程目标 2:了解当前 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 展现状,对我国学前 教育的问题有深入了 解,掌握和领会班级 管理工作艺术,提高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为从事教育研究与实 践 工 作 打 下 良 好 基 础。 能深入学习当 前国内外学前 教育的发展现 状,对我国学 前教育的问题 有深入了解, 全面树立科学 的 儿 童 教 育 观;充分掌握 和领会班级管 理工作艺术, 提高教育教学 实践能力,具 有独立解决实 际 问 题 的 能 力。 能较深入地当 前国内外学前 教育的发展现 状,对我国学 前教育的问题 有基本了解, 能较全面树立 科学的儿童教 育观;较充分 掌握和领会班 级管理工作艺 术,提高教育 教 学 实 践 能 力,具有较高 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能领会当前国 内外学前教育 的发展现状, 对我国学前教 育的问题有所 了解,能树立 科学的儿童教 育观;能掌握 和领会班级管 理工作艺术, 提高教育教学 实践能力,具 备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能基本领会当 前国内外学前 教育的发展现 状,对我国学 前教育的问题 了解,能基本 树立科学的儿 童教育观;能 基本掌握和领 会班级管理工 作艺术,提高 教育教学实践 能力,具备解 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不能领会当前 国内外学前教 育 的 发 展 现 状,对我国学 前教育的问题 不了解,不能 树立科学的儿 童教育观;不 能掌握教育和 领会班级管理 工作艺术,无 法提高教育教 学实践能力, 不具备解决实 际 问 题 的 能 力
能较深入学习能基本学习和能深入学习和无法习和体会和体会学校教能学习和体会体会学校教育体会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实践育实践的工作学校教育实践实践的工作艺实践的工作艺的工作艺术,课程目标3:学习和体艺术,较全面的工作艺术,术,能基本形术,形成对教无法形成对教会学校教育实践的工地形成对教师能形成对教师成对教师工作师工作的系统师工作的系统作艺术,形成对教师工作的系统性工作的系统性的系统性认性认知,能积性认知,无法认知,较积极知,能基本体工作的系统性认知,认知,能体会极地体会明确体会教师的责明确教师的责任和特地体会教师的教师的责任和会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和任和职业特点,培养热爱教师职责任和职业特职业特点,能和职业特点,特点,并自觉点,无法培养业的思想感情,增强点,较自觉地培养热爱教师能基本培养热地培养热爱教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培养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爱教师职业的师职业的思想的思想感情,责任感。职业的思想感情,增强热爱思想感情,增感情,增强热增强热爱教育强热爱教育的情,增强热爱教育的事业心爱教育的事业的事业心和责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和责任任感。心和责任感。感。和责任感。八,选用教材备注教材名称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是否马工程教材《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编写组九、主要参考书目1.《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9月2.冯建军.教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4.柳海民.教育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5.中平现代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6.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7.郑金洲.教育通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8.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十、课程学习建议1.学生可以去多接触一线幼儿教师,多观看优秀的公开课,从教师的视角近距离接触课堂一线,热爱教育事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2.教育学原理的理论性较强,学生要增加课外阅读量,多关注现实问题,勒于思考,善于反思,逐步培养并具备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37
37 课程目标 3:学习和体 会学校教育实践的工 作艺术,形成对教师 工作的系统性认知, 明确教师的责任和特 点,培养热爱教师职 业的思想感情,增强 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 责任感。 能深入学习和 体会学校教育 实践的工作艺 术,形成对教 师工作的系统 性认知,能积 极地体会明确 教师的责任和 特点,并自觉 地培养热爱教 师职业的思想 感情,增强热 爱教育的事业 心和责任感。 能较深入学习 和体会学校教 育实践的工作 艺术,较全面 地形成对教师 工作的系统性 认知,较积极 地体会教师的 责任和职业特 点,较自觉地 培养热爱教师 职业的思想感 情,增强热爱 教育的事业心 和责任感。 能学习和体会 学校教育实践 的工作艺术, 能形成对教师 工作的系统性 认知,能体会 教师的责任和 职业特点,能 培养热爱教师 职业的思想感 情,增强热爱 教育的事业心 和责任感。 能基本学习和 体会学校教育 实践的工作艺 术,能基本形 成对教师工作 的 系 统 性 认 知,能基本体 会教师的责任 和职业特点, 能基本培养热 爱教师职业的 思想感情,增 强热爱教育的 事业心和责任 感。 无法习和体会 学校教育实践 的工作艺术, 无法形成对教 师工作的系统 性认知,无法 体会教师的责 任 和 职 业 特 点,无法培养 热爱教师职业 的思想感情, 增强热爱教育 的事业心和责 任感。 八、选用教材 教材名称 编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是否马工程教材 备注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年 1 月 是 九、主要参考书目 1.《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 9 月. 2.冯建军.教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 10 月.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7 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年 6 月. 4.柳海民.教育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年 8 月. 5.扈中平.现代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11 月. 6.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年 1 月. 7.郑金洲.教育通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 2 月. 8.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年 5 月. 十、课程学习建议 1.学生可以去多接触一线幼儿教师,多观看优秀的公开课,从教师的视角近 距离接触课堂一线,热爱教育事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2.教育学原理的理论性较强,学生要增加课外阅读量,多关注现实问题,勤 于思考,善于反思,逐步培养并具备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