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复习与思考】1.简述性格的结构。2.假设你是一名幼儿教师,结合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在保教工作中,如何塑造幼儿的性格。【学习资源】1.观看视频:《自单与超越》:探索自单的根源。2.观看视频:性格剖析:重新认识自已(全13集)。3.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模块三人格心理特征一能力【学习目标】1.学生能领会并识别能力的含义及其种类;能描述卡特尔的智力理论,能理解并掌握加德纳的智力理论;能理解并掌握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能理解并掌握能力的个别差异。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能运用能力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开展幼儿保教工作。3.通过学习心理学能力的相关理论,学生能增强从心理学能力的角度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课程内容】1.能力的含义及其种类。2.卡特尔的智力理论、加德纳的智力理论。3.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4.能力的个别差异。【重点、难点】1.重点:能力的含义及其种类:卡特尔的智力理论、加德纳的智力理论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能力的个别差异。2.难点:学生能运用能力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保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一能力,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能力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18
18 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 【复习与思考】 1.简述性格的结构。 2.假设你是一名幼儿教师,结合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相关心理学理论, 在保教工作中,如何塑造幼儿的性格。 【学习资源】 1.观看视频:《自卑与超越》:探索自卑的根源。 2.观看视频:性格剖析:重新认识自己(全 13 集)。 3.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 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模块三 人格 心理特征—能力 【学习目标】 1.学生能领会并识别能力的含义及其种类;能描述卡特尔的智力理论,能 理解并掌握加德纳的智力理论;能理解并掌握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能理解并 掌握能力的个别差异。 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能运用能力相 关的心理学理论,开展幼儿保教工作。 3.通过学习心理学能力的相关理论,学生能增强从心理学能力的角度开展 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 【课程内容】 1.能力的含义及其种类。 2.卡特尔的智力理论、加德纳的智力理论。 3.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4.能力的个别差异。 【重点、难点】 1.重点:能力的含义及其种类;卡特尔的智力理论、加德纳的智力理论;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能力的个别差异。 2.难点:学生能运用能力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保教工作中存在 的问题。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能力,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能力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2.谈话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已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能力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3.讨论法:通过启发诱导,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提出探讨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学生发表自已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能力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学习要求】1.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出问题。2.课中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发表自已的看法,做好课堂笔记。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复习与思考】1.简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2.假设你是一名幼儿教师,结合能力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在保教工作中,如何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学习资源】1.观看视频:7个要掌握的心理学超能力。2.观看视频: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3.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五、实践教学安排(一)实践教学方式《普通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采用课后延申的形式。(二)实践教学环节1.实践的课题:为心理学家撰写人物传记、撰写研究报告2.实践的目标: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普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做到学以致用,能够意识到普通心理学理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3.实践过程:围绕实践的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工合作,在搜集、分析、整合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两个实践课题:(1)为心理学家撰写人物传记:(2)撰写研究报告。其中,撰写人物传记,要求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心理学家,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为其撰写人物传记;撰写研究报告,要求结合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性格一一职业匹配理论,搜集该理论的量表,在自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职业倾向性或职业规划,完成研究报告,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19
19 2.谈话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 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 ——能力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3.讨论法:通过启发诱导,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针对本章的重点、 难点问题,教师提出探讨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学生发表自 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能力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学习要求】 1.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出问题。 2.课中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好课堂笔 记。 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 【复习与思考】 1.简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2.假设你是一名幼儿教师,结合能力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在保教工作中, 如何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学习资源】 1.观看视频:7 个要掌握的心理学超能力。 2.观看视频: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3.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 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五、实践教学安排 (一)实践教学方式 《普通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采用课后延申的形式。 (二)实践教学环节 1.实践的课题:为心理学家撰写人物传记、撰写研究报告 2.实践的目标: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普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做到学以致用, 能够意识到普通心理学理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3.实践过程:围绕实践的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工合作,在搜集、 分析、整合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两个实践课题:(1)为心理学家撰写 人物传记;(2)撰写研究报告。其中,撰写人物传记,要求各自选择自己喜欢 的心理学家,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为其撰写人物传记;撰写研究报 告,要求结合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性格——职业匹配理论,搜集该理论 的量表,在自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职业倾向性或职业规划,完成研究报告, 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
4.实践要求:前五周完成第一个实践课题一一为心理学家撰写人物传记的后五周完成第二个实践课题一一撰写研究报告:分析自己职业性格。字数不少于1500字。六、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普通心理学》课程分为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两部分。过程性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课堂练习,课后延申,考核时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作业40%、课堂讨论20%,课堂练习20%,课后延申20%,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分值为10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二)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课程目标1:在学习《普通心理学》课程相关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基本平时作业;理论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理解、领会并识别《普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课堂练习;通心理学》课程的基本概念,能够多维度深刻理。人格:心理倾向性、心理解、领会并掌握人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倾期末考试。理特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律、基本原理。课程目标2:在领会《普通心理学》课程相关理运用心理过程(认知过程)论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运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平时作业;人格(心理特征:能力)的原理、基本规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课后延申:基本理论,分析保教实践的分析学前教育实践中幼儿保教的现象,解决幼现象,解决保教活动中存在期末考试。儿保教存在的问题,同时,能运用所学普通心的问题。理学理论健全自己的人格。学生增强运用普通心理学课程目标3:在领会《普通心理学》课程相关理基本理论(心理过程:情绪论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增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课堂讨论;和解决保教问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保育观平时作业;倾向性;心理特征:性格)和教育观,热爱幼儿,贯彻“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期末考试。的孩子”的保教理念,培养职业理想和情怀,增强职识:感悟到普通心理学在保业道德感和责任感。教活动中的重要性。20
20 4.实践要求:前五周完成第一个实践课题——为心理学家撰写人物传记的, 后五周完成第二个实践课题——撰写研究报告:分析自己职业性格。字数不少 于 1500 字。 六、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普通心理学》课程分为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两部分。过 程性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课堂练习,课后延申, 考核时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作业 40%、课堂讨论 20%,课堂练习 20%,课后延 申 20%,占总成绩的 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分值为 100 分,期末考试成 绩占总成绩的 70%。 (二)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在学习《普通心理学》课程相关 理论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理解、领会并识别《普 通心理学》课程的基本概念,能够多维度深刻 理解、领会并掌握人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倾 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基本 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 理。人格:心理倾向性、心 理特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 律、基本原理。 平时作业; 课堂练习;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2:在领会《普通心理学》课程相关理 论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运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 原理、基本规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分析学前教育实践中幼儿保教的现象,解决幼 儿保教存在的问题,同时,能运用所学普通心 理学理论健全自己的人格。 运用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人格(心理特征:能力)的 基本理论,分析保教实践的 现象,解决保教活动中存在 的问题。 平时作业; 课后延申;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3:在领会《普通心理学》课程相关理 论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增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和解决保教问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保育观 和教育观,热爱幼儿,贯彻“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我 的孩子”的保教理念,培养职业理想和情怀,增强职 业道德感和责任感。 学生增强运用普通心理学 基本理论(心理过程:情绪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 倾向性;心理特征:性格)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 识;感悟到普通心理学在保 教活动中的重要性。 课堂讨论; 平时作业; 期末考试
七、成绩评定(一) 评定方式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二)课程目标考核占比达成度计算考核环节考核方式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20%课堂讨论(20%)课堂练习(20%)20%平时成绩过程性考核(占30%)课后作业(40%)10%15%15%课后延申(20%)20%期末成绩终结性考核闭卷考试100分,各课程目标根据考核实际情况而定(占70%)分目标达成度=各考核环节样本总均分/总分*权重课程达成度总达成度=Z分目标达成度*权重(三)课程目标考核环节评价评分标准序号评价项目90-10080-8970-7960-690-59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学习态度端学习态度较为学习态度基本学习态度端学习态度不端正,有问题主端正,有问题端正,有问题正,有问题能正,有问题不基本能与教师动与教师沟能较好的与教与教师沟通,与教师沟通,通,很好的根师沟通,能较沟通,基本能1课堂练习能根据练习要不能根据练习据练习要求,好的根据练习根据练习要求,能按时、要求,不能按能很好按时、要求,能较好求,基本能按按质完成练时、按质完成按质完成练按时、按质完时、按质完成习。练习。习。成练习。练习。课堂认真听听讲不太认听讲较认真,听讲较认真,听讲不认真,讲,积极发言,真,被提问时发言较积极,被提问时能流被提问时不发2课堂讨论认真参与讨发言不流畅,参与讨论较认畅发言,能参言,不参与讨论,能主动思能参与部分讨真。与讨论。论。论。考、提问。作业内容完作业内容完作业内容完作业内容完整,独立或合整,独立或合整,独立或合整,独立或合作完成全部作作业内容不完作完成作业要作完成作业要作完成作业要3平时作业业要求。书写整,没有达到求。书写端正,求,书写端正,求。书写较凌端正,对问题作业要求。乱,没有对问对问题分析较没有对问题进有详细透彻的全面。行分析。题进行分析。分析。21
21 七、成绩评定 (一)评定方式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二)课程目标考核占比达成度计算 考核环节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过程性考核 平时成绩 (占 30%) 课堂讨论(20%) 20% 课堂练习(20%) 20% 课后作业(40%) 10% 15% 15% 课后延申(20%) 20% 终结性考核 期末成绩 (占 70%) 闭卷考试 100 分,各课程目标根据考核实际情况而定 课程达成度 分目标达成度=∑各考核环节样本总均分/总分*权重 总达成度=∑分目标达成度*权重 (三)课程目标考核环节评价 序号 评价项目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1 课堂练习 学 习 态 度 端 正,有问题主 动 与 教 师 沟 通,很好的根 据练习要求, 能很好按时、 按 质 完 成 练 习。 学习态度较为 端正,有问题 能较好的与教 师沟通,能较 好的根据练习 要求,能较好 按时、按质完 成练习。 学 习 态 度 端 正,有问题能 与教师沟通, 能根据练习要 求,能按时、 按 质 完 成 练 习。 学习态度基本 端正,有问题 基本能与教师 沟通,基本能 根 据 练 习 要 求,基本能按 时、按质完成 练习。 学习态度不端 正,有问题不 与教师沟通, 不能根据练习 要求,不能按 时、按质完成 练习。 2 课堂讨论 课 堂 认 真 听 讲,积极发言, 认 真 参 与 讨 论,能主动思 考、提问。 听讲较认真, 发言较积极, 参与讨论较认 真。 听讲较认真, 被提问时能流 畅发言,能参 与讨论。 听 讲 不 太 认 真,被提问时 发言不流畅, 能参与部分讨 论。 听讲不认真, 被提问时不发 言,不参与讨 论。 3 平时作业 作 业 内 容 完 整,独立或合 作完成全部作 业要求。书写 端正,对问题 有详细透彻的 分析。 作 业 内 容 完 整,独立或合 作完成作业要 求。书写端正, 对问题分析较 全面。 作 业 内 容 完 整,独立或合 作完成作业要 求,书写端正, 没有对问题进 行分析。 作 业 内 容 完 整,独立或合 作完成作业要 求。书写较凌 乱,没有对问 题进行分析。 作业内容不完 整,没有达到 作业要求
评分标准序号评价项目90-10080-8970-7960-69059良中优及格不及格依据课后延申依据课后延申依据课后延申依据课后延申的要求,观点的要求,观点依据课后延申的要求,观点的要求,观点非常明确,思较为明确,思的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明基本明确,思不明确,思路路非常明晰,路较为明晰,晰,能较好地路基本明晰,能很好地结合能较好地结合不明晰,不能4课后延申结合当前学前基本能结合当当前学前教育当前学前教育结合当前学前教育的实际分前学前教育的的实际分析论的实际分析论教育的实际分析论述。有实际分析论述。有创新见述。有一定独析论述。述。定独特见解。解。特见解。5期末考试按答题情况参照《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三)课程目标考核定性评价评分标准课程目标05990-100808970-7960-69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能很好地深入能较好地深入能理解并掌握能基本理解并不能理解并掌课程目标1:在学习理解并掌握普理解并掌握普普通心理学的掌握普通心理握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课程通心理学的基通心理学的基基本概念,如学的基本概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概念,如注学生能够理解、领会本概念,如注注意、感觉、念,如注意、如注意、感觉、意、感觉、知意、感觉、知知觉、记忆、感觉、知觉、知觉、记忆、并识别《普通心理学》觉、记忆、思觉、记忆、思思维;情绪与课程的基本概念,能记忆、思维;思维;情绪与够多维度深刻理解、维:情绪与情维;情绪与情情感、意志;情绪与情感、情感、意志;领会并掌握人的心理感、意志:动感、意志;动动机、需要;意志:动机、动机、需要:过程、个性心理倾向机、需要:气机、需要;气气质、性格、需要:气质、气质、性格、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质、性格、能质、性格、能能力等。能深性格、能力等。能力等。不能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力等。深入理力等。能较好入理解并掌握能基本理解并基本理解并掌解并掌握人的地深入理解并人的心理过掌握人的心理握人的心理过心理过程、个掌握人的心理程、个性心理过程、个性心程、个性心理性心理倾向性过程、个性心倾向性和个性理倾向性和个倾向性和个性和个性心理特理倾向性和个心理特征的基性心理特征的心理特征的基征的基本原性心理特征的本原理、基本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基本理、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基规律。本规律。规律。本规律。22
22 序号 评价项目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4 课后延申 依据课后延申 的要求,观点 非常明确,思 路非常明晰, 能很好地结合 当前学前教育 的实际分析论 述。有创新见 解。 依据课后延申 的要求,观点 明确,思路明 晰,能较好地 结合当前学前 教育的实际分 析论述。有一 定独特见解。 依据课后延申 的要求,观点 较为明确,思 路较为明晰, 能较好地结合 当前学前教育 的实际分析论 述。有一定独 特见解。 依据课后延申 的要求,观点 基本明确,思 路基本明晰, 基本能结合当 前学前教育的 实 际 分 析 论 述。 依据课后延申 的要求,观点 不明确,思路 不明晰,不能 结合当前学前 教育的实际分 析论述。 5 期末考试 按答题情况参照《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三)课程目标考核定性评价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在学习 《普通心理学》课程 相关理论的基础上, 学生能够理解、领会 并识别《普通心理学》 课程的基本概念,能 够多维度深刻理解、 领会并掌握人的心理 过程、个性心理倾向 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 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能很好地深入 理解并掌握普 通心理学的基 本概念,如注 意、感觉、知 觉、记忆、思 维;情绪与情 感、意志;动 机、需要;气 质、性格、能 力等。深入理 解并掌握人的 心理过程、个 性心理倾向性 和个性心理特 征 的 基 本 原 理、基本规律。 能较好地深入 理解并掌握普 通心理学的基 本概念,如注 意、感觉、知 觉、记忆、思 维;情绪与情 感、意志;动 机、需要;气 质、性格、能 力等。能较好 地深入理解并 掌握人的心理 过程、个性心 理倾向性和个 性心理特征的 基本原理、基 本规律。 能理解并掌握 普通心理学的 基本概念,如 注意、感觉、 知觉、记忆、 思维;情绪与 情感、意志; 动机、需要; 气质、性格、 能力等。能深 入理解并掌握 人 的 心 理 过 程、个性心理 倾向性和个性 心理特征的基 本原理、基本 规律。 能基本理解并 掌握普通心理 学 的 基 本 概 念,如注意、 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 情绪与情感、 意志;动机、 需要;气质、 性格、能力等。 能基本理解并 掌握人的心理 过程、个性心 理倾向性和个 性心理特征的 基本原理、基 本规律。 不能理解并掌 握普通心理学 的基本概念, 如注意、感觉、 知觉、记忆、 思维;情绪与 情感、意志; 动机、需要; 气质、性格、 能力等。不能 基本理解并掌 握人的心理过 程、个性心理 倾向性和个性 心理特征的基 本原理、基本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