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出问题:观看纪录片《大脑深处》第四集。2.课中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发表自已的看法,做好课堂笔记。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复习与思考】1.简述影响识记的因素。2.简述影响保持的因素。3.假设你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幼儿保教工作中,如何运用遗忘的规律开展户外活动。【学习资源】1.观看视频:央视译制纪录片《难以捉摸的记忆系统TrickyMemory》。2.观看视频:50位最伟大的心理学思想家一一阿伦一巴德利。3.观看视频:虚假记忆实验、感觉剥夺实验。4.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模块二心理过程认知过程一想象【学习目标】1.学生能领会并识别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含义:能理解并掌握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能了解睡眠与梦。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能运用想象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开展幼儿保教工作。3.通过学习心理学想象的相关理论,学生能增强从心理学想象的角度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课程内容】1.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含义。2.理解并掌握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3.了解睡眠与梦。【重点、难点】1.重点: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含义;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2.难点:学生能运用想象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保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一想象,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教学方法】8
8 1.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出问题;观看纪录片《大脑深处》第四集。 2.课中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好课堂笔 记。 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 【复习与思考】 1.简述影响识记的因素。 2.简述影响保持的因素。 3.假设你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幼儿保教工作中,如何运用遗忘的规律开 展户外活动。 【学习资源】 1.观看视频:央视译制纪录片《难以捉摸的记忆系统 Tricky Memory》。 2.观看视频:50 位最伟大的心理学思想家——阿伦—巴德利。 3.观看视频:虚假记忆实验、感觉剥夺实验。 4.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 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模块二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想象 【学习目标】 1.学生能领会并识别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含义;能理解并掌握发 展创造想象的条件;能了解睡眠与梦。 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能运用想象相 关的心理学理论,开展幼儿保教工作。 3.通过学习心理学想象的相关理论,学生能增强从心理学想象的角度开展 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 【课程内容】 1.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含义。 2.理解并掌握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 3.了解睡眠与梦。 【重点、难点】 1.重点: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含义;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 2.难点:学生能运用想象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保教工作中存在 的问题。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想象,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想象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2.谈话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已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想象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3.讨论法:通过启发诱导,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提出探讨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学生发表自已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想象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学习要求】1.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出问题;观看纪录片《大脑深处》第五集。2.课中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好课堂笔记。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复习与思考】1.简述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含义。2.假设你是一名幼儿教师,结合创造想象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在保教工作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想象。【学习资源】1.观看视频:1分钟测测你的想象力。2.观看视频:BobProctor一一想象力的强大力量。3.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模块二心理过程认知过程一思维【学习目标】1.学生能领会并识别思维的含义及其种类;能理解并掌握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能理解并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含义、特点及其过程;能理解并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能运用思维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开展幼儿保教工作。3.通过学习心理学思维的相关理论,学生能增强从心理学思维的角度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课程内容】9
9 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想象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2.谈话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 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 ——想象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3.讨论法:通过启发诱导,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针对本章的重点、 难点问题,教师提出探讨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学生发表自 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想象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学习要求】 1.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出问题;观看纪录片《大脑深处》第五集。 2.课中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好课堂笔 记。 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 【复习与思考】 1.简述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含义。 2.假设你是一名幼儿教师,结合创造想象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在保教工作 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想象。 【学习资源】 1.观看视频:1 分钟测测你的想象力。 2.观看视频:Bob Proctor——想象力的强大力量。 3.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 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模块二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思维 【学习目标】 1.学生能领会并识别思维的含义及其种类;能理解并掌握影响问题解决的 主要因素;能理解并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含义、特点及其过程;能理解并掌握创 造性思维的培养。 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能运用思维相 关的心理学理论,开展幼儿保教工作。 3.通过学习心理学思维的相关理论,学生能增强从心理学思维的角度开展 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 【课程内容】
1.思维的含义及其种类。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3.创造性思维的含义、特点及其过程。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点、难点】1.重点:思维的含义及其种类;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创造性思维的含义、特点及其过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难点:学生能运用思维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保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一思维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思维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2.谈话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已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思维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3.讨论法:通过启发诱导,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提出探讨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思维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学习要求】1.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出问题:观看纪录片《大脑深处》第六集。2.课中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发表自已的看法,做好课堂笔记。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复习与思考】1.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含义、特点及其过程。2.假设你是一名幼儿教师,结合创造思维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在保教工作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学习资源】1.观看视频:脑科学一一如何有效训练大脑。2.观看视频:认知神经科学:思维与行为一一洪兰教授。3.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模块二心理过程10
10 1.思维的含义及其种类。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创造性思维的含义、特点及其过程。 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重点、难点】 1.重点:思维的含义及其种类;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创造性思维的 含义、特点及其过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难点:学生能运用思维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保教工作中存在 的问题。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思维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思维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2.谈话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 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 ——思维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3.讨论法:通过启发诱导,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针对本章的重点、 难点问题,教师提出探讨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学生发表自 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思维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学习要求】 1.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出问题;观看纪录片《大脑深处》第六集。 2.课中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好课堂笔 记。 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 【复习与思考】 1.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含义、特点及其过程。 2.假设你是一名幼儿教师,结合创造思维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在保教工作 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学习资源】 1.观看视频:脑科学——如何有效训练大脑。 2.观看视频:认知神经科学:思维与行为——洪兰教授。 3.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 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模块二 心理过程
请绪情感过程一情绪情感【学习目标】1.学生能领会并识别情绪情感的含义、两极性及其作用:能领会并识别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能理解情绪状态和情感的种类:能学会如何调节负面情绪。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能运用情绪情感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开展幼儿保教工作。3.通过学习心理学情绪情感理论的相关理论,学生能增强从心理学情绪情感的角度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课程内容】1.情绪情感的含义、两极性及其作用。2.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3.情绪状态和情感的种类。4.如何调节负面情绪。【重点、难点】1.重点:情绪情感的含义、两极性及其作用;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状态和情感的种类:如何调节负面情绪。2.难点:学生能运用情绪情感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保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一情绪与情感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情绪与情感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2.谈话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已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情绪情感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3.讨论法:通过启发诱导,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提出探讨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学生发表自已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情绪情感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学习要求】1.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出问题;观看视频:情绪与大脑,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2.课中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发表自已的看法,做好课堂笔记。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11
11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学习目标】 1.学生能领会并识别情绪情感的含义、两极性及其作用;能领会并识别情 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能理解情绪状态和情感的种类;能学会如何调节负面情 绪。 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能运用情绪情 感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开展幼儿保教工作。 3.通过学习心理学情绪情感理论的相关理论,学生能增强从心理学情绪情 感的角度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 【课程内容】 1.情绪情感的含义、两极性及其作用。 2.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3.情绪状态和情感的种类。 4.如何调节负面情绪。 【重点、难点】 1.重点:情绪情感的含义、两极性及其作用;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 绪状态和情感的种类;如何调节负面情绪。 2.难点:学生能运用情绪情感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保教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能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情绪与情感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情绪与情感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2.谈话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 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 ——情绪情感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3.讨论法:通过启发诱导,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针对本章的重点、 难点问题,教师提出探讨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学生发表自 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情绪情感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学习要求】 1.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出问题;观看视频:情绪与大脑,如何做出正 确的决策。 2.课中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好课堂笔 记。 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
【复习与思考】1.简述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2.简述情绪状态和情感的种类。3.假设你是一名幼儿教师,结合情绪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在保教工作中,如何引导幼儿调节负面情绪。【学习资源】1.阅读文章:关于否信核的情绪功能的个案研究。2.阅读文章:卡罗尔.伊扎德。3.观看视频:心理与生活一一情绪与情感-1:论语中的情绪管理。4.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模块二心理过程意志过程一意志【学习目标】1.学生能领会并识别意志的含义;能理解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能理解并掌握意志品质与培养。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能运用意志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开展幼儿保教工作。3.通过学习心理学意志的相关理论,学生能增强从心理学意志的角度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课程内容】1.意志的含义。2.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3.意志品质与培养。【重点、难点】1.重点:意志的含义;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意志品质与培养。2.难点:学生能运用意志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保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一意志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意志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2.谈话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已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12
12 【复习与思考】 1.简述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2.简述情绪状态和情感的种类。 3.假设你是一名幼儿教师,结合情绪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在保教工作中, 如何引导幼儿调节负面情绪。 【学习资源】 1.阅读文章:关于杏仁核的情绪功能的个案研究。 2.阅读文章:卡罗尔.伊扎德。 3.观看视频:心理与生活——情绪与情感-1;论语中的情绪管理。 4.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 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模块二 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 【学习目标】 1.学生能领会并识别意志的含义;能理解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能理解并 掌握意志品质与培养。 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能运用意志相 关的心理学理论,开展幼儿保教工作。 3.通过学习心理学意志的相关理论,学生能增强从心理学意志的角度开展 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 【课程内容】 1.意志的含义。 2.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3.意志品质与培养。 【重点、难点】 1.重点:意志的含义;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意志品质与培养。 2.难点:学生能运用意志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保教工作中存在 的问题。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意志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意志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2.谈话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 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