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学时安排课程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2模块一:绪论课程目标1讲授法谈话法讲授法谈话法14认知过程课程目标1/2讨论法讲授法谈话法4模块二: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课程目标1/3讨论法讲授法谈话法2意志过程课程目标1/3讨论法讲授法谈话法4心理倾向性课程目标1/3讨论法模块三:人格讲授法谈话法6心理特征课程目标1/2/3讨论法合计32(二)课程内容模块一绪论【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领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的实质、任务及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的发展。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学生能对心理学形成初步的理解。3.通过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学生能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课程内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心理的实质。2.心理学的任务及研究方法。3.心理学的发展。【重点、难点】1.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任务及研究方法。2.难点:学生能对心理学形成初步的理解。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开展幼儿3
3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支撑的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 模块一:绪论 课程目标 1 讲授法 谈话法 2 模块二: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课程目标 1/2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14 情绪情感过程 课程目标 1/3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4 意志过程 课程目标 1/3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2 模块三:人格 心理倾向性 课程目标 1/3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4 心理特征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6 合计 32 (二)课程内容 模块一 绪论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领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的实质、任务及研究方法。了解 心理学的发展。 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学生能对心理学形成初步的 理解。 3.通过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学生能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开展幼儿保教工作 的意识。 【课程内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心理的实质。 2.心理学的任务及研究方法。 3.心理学的发展。 【重点、难点】 1.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任务及研究方法。 2.难点:学生能对心理学形成初步的理解。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开展幼儿
保教工作的意识。【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2.谈话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学习要求】1.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出问题;观看纪录片《大脑深处》第一集。2.课中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发表自已的看法,做好课堂笔记。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复习与思考】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心理的实质。2.简述心理学的任务及研究方法。3.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评析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学习资源】1.阅读文章:现代心理学的一些重要事件;梦的基本事实。2.观看视频《大脑的演化》。3.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4.阅读西方心理学史一一理解冯特、弗洛伊德、马斯洛等著名的心理学家。模块二心理过程认知过程一注意【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领会注意的含义:理解并掌握注意的种类:理解并掌握注意的特征。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能运用注意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开展幼儿保教工作。3.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学注意的相关理论,能增强从心理学注意的角度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课程内容】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种类。4
4 保教工作的意识。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 2.谈话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 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 【学习要求】 1.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出问题;观看纪录片《大脑深处》第一集。 2.课中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好课堂笔 记。 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 【复习与思考】 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心理的实质。 2.简述心理学的任务及研究方法。 3.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评析心理学的三大势力。 【学习资源】 1.阅读文章:现代心理学的一些重要事件;梦的基本事实。 2.观看视频《大脑的演化》。 3.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 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4.阅读西方心理学史——理解冯特、弗洛伊德、马斯洛等著名的心理学家。 模块二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注意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领会注意的含义;理解并掌握注意的种类;理解并掌握注意的 特征。 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能运用注意相 关的心理学理论,开展幼儿保教工作。 3.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学注意的相关理论,能增强从心理学注意的角度开 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 【课程内容】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种类
3.注意的特征。【重点、难点】1.重点:注意的含义;注意的种类;注意的特征。2.难点:学生能运用注意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保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一注意,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注意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2.谈话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注意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3.讨论法:通过启发诱导,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提出探讨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学生发表自已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注意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学习要求】1.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出问题;观看纪录片《大脑深处》第二集。2.课中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发表自已的看法,做好课堂笔记。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复习与思考】1.简述注意的种类有哪些?2.简述注意的特征有哪些?3.假设你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何结合注意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开展保教工作。【学习资源】1.阅读文章:几种视觉注意现象。2.观看视频:注意力训练;你有注意力认知障碍吗?3.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模块二心理过程认知过程一感知觉【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领会、识别感觉与知觉的含义;能了解感觉的测量;能理解并掌握感觉的特性:能理解并掌握知觉的特性;理解错觉5
5 3.注意的特征。 【重点、难点】 1.重点:注意的含义;注意的种类;注意的特征。 2.难点:学生能运用注意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保教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注意,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注意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2.谈话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 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 ——注意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3.讨论法:通过启发诱导,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针对本章的重点、 难点问题,教师提出探讨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学生发表自 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注意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学习要求】 1.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出问题;观看纪录片《大脑深处》第二集。 2.课中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好课堂笔 记。 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 【复习与思考】 1.简述注意的种类有哪些? 2.简述注意的特征有哪些? 3.假设你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何结合注意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开展保教 工作。 【学习资源】 1.阅读文章:几种视觉注意现象。 2.观看视频:注意力训练;你有注意力认知障碍吗? 3.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 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模块二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知觉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领会、识别感觉与知觉的含义;能了解感觉的测量;能理解并 掌握感觉的特性;能理解并掌握知觉的特性;理解错觉
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能运用感知觉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开展幼儿保教工作。3.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学感知觉的相关理论,能增强从心理学感知觉的角度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课程内容】1.感觉与知觉的含义。2.感觉的测量。3.感觉的特性。4.知觉的特性。5.错觉。【重点、难点】1.重点:感觉与知觉的含义;感觉的测量;感觉的特性;知觉的特性;错觉。2.难点:学生能运用感知觉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保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能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一感知觉,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感知觉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2.谈话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感知觉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3.讨论法:通过启发诱导,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提出探讨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学生发表自已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感知觉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学习要求】1.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出问题;观看纪录片《大脑深处》第三集。2.课中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发表自已的看法,做好课堂笔记。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复习与思考】1.简述感觉的特性。2.简述知觉的特性。【学习资源】1.阅读文章:文化环境对面孔识别的影响;知觉适应现象的研究。6
6 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能运用感知觉 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开展幼儿保教工作。 3.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学感知觉的相关理论,能增强从心理学感知觉的角度 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 【课程内容】 1.感觉与知觉的含义。 2.感觉的测量。 3.感觉的特性。 4.知觉的特性。 5.错觉。 【重点、难点】 1.重点:感觉与知觉的含义;感觉的测量;感觉的特性;知觉的特性;错 觉。 2.难点:学生能运用感知觉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保教工作中存 在的问题。学生能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感知觉,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感知觉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2.谈话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 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 ——感知觉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3.讨论法:通过启发诱导,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针对本章的重点、 难点问题,教师提出探讨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学生发表自 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感知觉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学习要求】 1.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出问题;观看纪录片《大脑深处》第三集。 2.课中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好课堂笔 记。 3.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借助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源,拓展视野。 【复习与思考】 1.简述感觉的特性。 2.简述知觉的特性。 【学习资源】 1.阅读文章:文化环境对面孔识别的影响;知觉适应现象的研究
2.观看视频:早期教育:10个促进宝宝感知发展的超棒游戏;知觉到的自我控制。3.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模块二心理过程认知过程一记忆【学习目标】1.学生能领会、识别记忆的含义、记忆的种类;能理解并掌握记忆过程:能了解记忆系统。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能运用记忆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开展幼儿保教工作。3.通过学习心理学记忆的相关理论,学生能增强从心理学记忆的角度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课程内容】1.记忆的含义、记忆的种类。2.记忆过程:记忆过程的环节;影响识记的因素;影响保持的因素;遗忘的规律;如何做好复习;再认与回忆的区别。3.记忆系统。【重点、难点】1.重点:记忆的含义、记忆的种类;记忆过程的环节;影响识记的因素;影响保持的因素:遗忘的规律;如何做好复习;再认与回忆的区别。2.难点:学生能运用记忆的相关心理学理论,能分析和解决保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一记忆,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记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2.谈话法:通过后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已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记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3.讨论法:通过启发诱导,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提出探讨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一一记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学习要求】7
7 2.观看视频:早期教育:10 个促进宝宝感知发展的超棒游戏;知觉到的自 我控制。 3.至少选择一种心理学方面的期刊进行阅读,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 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模块二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记忆 【学习目标】 1.学生能领会、识别记忆的含义、记忆的种类;能理解并掌握记忆过程; 能了解记忆系统。 2.教师通过启发诱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能运用记忆相 关的心理学理论,开展幼儿保教工作。 3.通过学习心理学记忆的相关理论,学生能增强从心理学记忆的角度开展 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 【课程内容】 1.记忆的含义、记忆的种类。 2.记忆过程:记忆过程的环节;影响识记的因素;影响保持的因素;遗忘 的规律;如何做好复习;再认与回忆的区别。 3.记忆系统。 【重点、难点】 1.重点:记忆的含义、记忆的种类;记忆过程的环节;影响识记的因素; 影响保持的因素;遗忘的规律;如何做好复习;再认与回忆的区别。 2.难点:学生能运用记忆的相关心理学理论,能分析和解决保教工作中存 在的问题。增强从心理学的角度—记忆,开展幼儿保教工作的意识。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教师讲解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记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2.谈话法:通过启发诱导、自主探究,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 创设问题情景或设疑提问,学生展示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 ——记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3.讨论法:通过启发诱导,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针对本章的重点、 难点问题,教师提出探讨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学生发表自 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师生明确结论——记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学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