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1.2聚合反应 1.2.1按单体和聚合物在反应前后组成和结构上的变化分类 1.2.2按聚合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分类 1.3聚合物的分类 1.3.1按聚合物的来源分类 1.3.2按聚合物的性能分类 1.3.3按主链元素组成分类 1.3.4按反应和参加反应的单体分类 1.3.5按分子链形状分类 1.4聚合物的命名 1.4.1高分子化学命名原则 1.4.2系统命名法 1.4.3以聚合物的结构特征命名 1.4.4根据商品名或俗名命名 1.4.5用英文缩写命名 1.5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1.5.1相对分子质量与聚合物的物理性能 1.5.2相对分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1.5.3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自学内容1高分子科学 自学内容2高分子科学和工业的发展简史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逐步聚合反应 2.1逐步聚合概述 2.1.1逐步聚合单体 2.1.1.1单体的官能团和官能度 2.1.1.2单体的反应能力 2.1.2逐步聚合的分类 2.1.2.1按聚合反应机理分类 2.1.2.2按反应热力学的特征分类 2.1.2.3按聚合物链结构分类 2.1.2.4按参加反应的单体种类分类 2.1.2.5按反应中形成的新键分类 2.2官能团的反应活性 2.2.1官能团的等活性概念
2.2.2实验依据 2.2.3理论分析 2.2.4官能团等活性理论的近似性 2.2.5官能团不等活性体系 2.3线形逐步聚合反应的基本过程 2.3.1大分子的生长过程 2.3.2大分子生长过程的停止 2.3.1.1热力学平衡的限制 2.3.1.2动力学终止 2.4线形逐步反应动力学 2.4.1应程度p 2.4.2不可逆条件下的线形逐步聚合动力学 2.4.2.1无外加酸催化缩聚反应自催化聚合反应 2.4.2.2外加酸催化缩聚反应 2.4.2.3对动力学图线偏离的解释 2.4.3平衡可逆条件下的线形逐步聚合动力学 2.4.3.1封闭体系 2.4.3.2开放的驱动体系 2.4.4逐步聚合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 2.5线形缩聚反应的相对分子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 2.5.1控制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2.5.1.1控制反应程度 2.5.1.2控制反应官能团的当量比 2.5.1.3加入少量单官能团单体 2.5.2相对分子质量的定量控制 2.5.2.1两单体非等当量比,其中B-B稍过量(类型I) 2.5.2.2A-A和B-B等摩尔比,另加少量单官能团单体(类型Ⅱ) 2.5.2.3B型单体加少量单官能团单体(类型I) 2.6线形逐步聚合反应中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2.7体型逐步聚合 2.7.1无规预聚物 2.7.1.1碱催化酚树脂 2.7.1.2氨基塑料 2.7.1.3醇酸树脂 2.7.2结构预聚物 2.7.2.1环氧树脂 2.7.2.2不饱和聚酯 2.7.2.3聚氨酯 2.7.2.4聚硅氧烷 2.7.2.5酸催化酚醛树脂
2.7.3交联反应和凝胶点 2.7.3.1 Carothers: 2.7.3.2统计学方法: 2.7.3.3凝胶点的实验测定 2.8逐步共聚反应 2.8.1共聚物的类型 2.8.2共聚反应的应用 2.9逐步聚合反应的特征 自学内容活性化缩聚与不可逆缩聚反应 习题 参考资料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3.1单体的聚合能力 3.1.1聚合热力学 3.1.1.1聚合热 3.1.1.2聚合熵 3.1.1.3聚合上限温度(1)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3.1.2聚合动力学 3.1.2.1连锁聚合的种类和活性中心 3.1.2.2单体对聚合类型的选择及聚合能力 3.2碳自由基 3.2.1自由基的产生 3.2.2自由基的结构与活性 3.2.3自由基的反应 3.3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 3.3.1链引发反应 3.3.2链增长反应 3.3.3链终止反应 3.3.4链转移反应 3.4自由基聚合的引发体系 3.4.1引发剂的类型及反应 3.4.1.1热分解型引发剂 3.4.1.2氧化-还原类引发剂 3.4.2引发剂分解动力学 3.4.2.1分解速率 3.4.2.2分解半衰期 3.4.2.3分解活化能 3.4.2.4残留分率 3.4.3引发效率
3.4.4引发剂的选择 3.4.5其它形式引发 3.4.5.1热引发 3.4.5.2光引发 3.4.5.3辐射引发 3.5聚合反应动力学 3.5.1聚合动力学研究方法 3.5.1.1聚合速率的表示方法 3.5.1.2聚合速率的实验测定 3.5.1.3动力学曲线的分析 3.5.2聚合初期聚合反应速率 3.5.2.1动力学方程 3.5.2.2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3.5.2.3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 3.5.3聚合中期聚合反应速率 3.5.3.1凝胶效应 3.5.3.2沉淀效应 3.5.4聚合后期聚合反应速率 3.5.5聚合过程中反应速率的变化类型 3.6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3.6.1动力学链长 3.6.1.1不同引发方式的动力学链长 3.6.1.2聚合反应温度的影响 3.6.2无链转移反应时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 3.6.2.1聚合度 3.6.2.2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3.6.3有链转移反应时的相对分子质量 3.6.3.1链转移反应与聚合度 3.6.3.2向单体的链转移反应 3.6.3.3向引发剂的链转移反应 3.6.3.4向溶剂的链转移反应 3.6.3.5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 3.6.3.6向聚合物的链转移反应 3.7阻聚和缓聚 3.7.1阻聚剂和缓聚剂 3.7.2阻聚和缓聚动力学 3.7.3阻聚剂和缓聚剂的类型 3.7.4烯丙基单体的自阻聚作用 3.7.5阻聚剂的应用和选择 3.8自由基聚合的特征
3.9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3.9.1基本思路 3.9.2氧氮自由基 3.9.3原子(基团)转移自由基聚合 3.9.4可逆加成-断裂转移自由基聚合 自学内容通用单体的来源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离子型聚合 4.1碳离子 4.1.1碳阳离子 4.1.1.1碳阳离子的产生 4.1.1.2碳阳离子的结构与活性 4.1.1.3碳阳离子的反应 4.1.2碳阴离子 4.1.2.1碳阴离子的产生 4.1.2.2碳阴离子的结构与活性 4.1.2.3碳阴离子的反应 4.1.3活性中心状态 4.2阳离子聚合 4.2.1阳离子聚合的单体 4.2.2阳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和引发反应 4.2.2.1质子酸 4.2.2.2 Lewis 4.2.3链增长反应 4.2.3.1阳离子聚合中的立构控制 4.2.3.2假阳离子聚合 4.2.3.3异构化聚合 4.2.4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4.2.4.1向单体链转移 4.2.4.2向抗衡离子转移 4.2.4.3其它的链转移反应 4.2.4.4与抗衡离子结合 4.2.5影响阳离子聚合的因素 4.2.5.1反应介质的影响 4.2.5.2聚合温度的影响 4.2.5.3反离子的影响 4.2.6聚合动力学 4.2.6.1动力学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