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 (1) 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4)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5)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6)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周恭帝幼冲①,太祖英主有度量,将士归心。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军之 日,当立点检为天子。“富室或挈家逃匿,独宫内不知。太祖惧,密以告家人日 外间汹汹若此,将如何?”太祖姊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击之曰 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乃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默然出。 陈桥驿在陈桥、封邱二门之间。艺祖ρ拥戴之初,陈桥守门者拒不纳,遂如 封邱,抱关者望风启钥。逮及帝位,斩封邱而官陈桥者,以旌其忠于所事。 太祖皇帝初入宫,见宫嫔抱一小儿,问之,曰:“世宗子也。”时范质与赵 普、潘美等侍侧,太祖顾问普等,普等曰:“去之。”潘美与一帅在后,独不语。 太祖问之,美不敢答。太祖日:“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美日:“臣 与陛下北面事世宗,劝陛下杀之,即负世宗;劝陛下不杀,则陛下必致疑。”上 日:“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美遂持归。太祖后亦不问,美亦不复 言。后终刺史,名惟吉,潘夙之祖也。 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 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1.背诵默写(6 分,每处 1 分) (1)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4)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5)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6)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15 分) 周恭帝幼冲①,太祖英主有度量,将士归心。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军之 日,当立点检为天子。”富室或挈家逃匿,独宫内不知。太祖惧,密以告家人曰: “外间汹汹若此,将如何?”太祖姊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击之曰: “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乃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默然出。 陈桥驿在陈桥、封邱二门之间。艺祖②拥戴之初,陈桥守门者拒不纳,遂如 封邱,抱关者望风启钥。逮及帝位,斩封邱而官陈桥者,以旌.其忠于所事。 太祖皇帝初入宫,见宫嫔抱一小儿,问之,曰:“世宗子也。”时范质与赵 普、潘美等侍侧,太祖顾.问普等,普等曰:“去之。”潘美与一帅在后,独不语。 太祖问之,美不敢答。太祖曰:“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美曰:“臣 与陛下北面事世宗,劝陛下杀之,即负世宗;劝陛下不杀,则陛下必致疑。”上 曰:“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美遂持归。太祖后亦不问,美亦不复 言。后终刺史,名惟吉,潘夙之祖也。 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 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
誓词。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余皆远立。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 出。群臣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靖康之变③,门皆 洞开,人得纵观。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 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后建 炎间,曹勋自金回,太上寄语,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 (节选自《宋人轶事汇编》) 【注】①周恭帝:指柴宗训,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第四子,继位时年 仅七岁。幼冲:年龄幼小。②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在本文中与“太祖”“点 检(官职)”均指赵匡胤。③靖康之变: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在城内 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 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旌其忠于所事 旌:表扬、表彰。 B.太祖顾问普等 顾:故意 因敕有司 敕:命令。 D.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殛:诛杀 3.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宋太祖对柴氏子孙体恤有加的一组是(3分)( ①太祖问之,美不敢答 ②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 ③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 ④太祖后亦不问,美亦不复言 ⑤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⑥太上寄语,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虽然受到将士们的爱戴,但一听到要立他为天子还是感到心慌而
誓词。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余皆远立。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 出。群臣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靖康之变③,门皆 洞开,人得纵观。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 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后建 炎间,曹勋自金回,太上寄语,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 (节选自《宋人轶事汇编》) 【注】①周恭帝:指柴宗训,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第四子,继位时年 仅七岁。幼冲:年龄幼小。②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在本文中与“太祖”“点 检(官职)”均指赵匡胤。③靖康之变: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在城内 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 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以旌.其忠于所事 旌:表扬、表彰。 B.太祖顾.问普等 顾:故意。 C.因敕.有司 敕:命令。 D.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殛:诛杀。 3.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宋太祖对柴氏子孙体恤有加的一组是(3 分)( ) ①太祖问之,美不敢答 ②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 ③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 ④太祖后亦不问,美亦不复言 ⑤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⑥太上寄语,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 云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宋太祖虽然受到将士们的爱戴,但一听到要立他为天子还是感到心慌而
拿不定主意,结果被他的姐姐训斥了一通 宋太祖相当理性地处理陈桥事变后的问题,如对当初那个不让他过关的 陈桥守门者进行封官,以表彰他能忠于职守。 C.在对待柴世宗儿子的问题上,宋太祖在杀与不杀的矛盾中最后听从了潘 美的意见,从而保留了柴氏的血脉。 D.由于宋太祖对誓碑的严格管理,因而除了天子外,即使朝中大臣以及皇 帝的近侍也不知道誓碑上所镌刻的内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富室或挈家逃匿,独宫内不知。(3分) (2)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1)简要概括“半山春晚”的特点。(3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子夜》最后一章里,吴荪甫、赵伯韬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 中的益中公司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完成他的吞并的计划。吴 荪甫只好屈服,抛下妻子离开上海。 B、马达声音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
拿不定主意,结果被他的姐姐训斥了一通。 B.宋太祖相当理性地处理陈桥事变后的问题,如对当初那个不让他过关的 陈桥守门者进行封官,以表彰他能忠于职守。 C.在对待柴世宗儿子的问题上,宋太祖在杀与不杀的矛盾中最后听从了潘 美的意见,从而保留了柴氏的血脉。 D.由于宋太祖对誓碑的严格管理,因而除了天子外,即使朝中大臣以及皇 帝的近侍也不知道誓碑上所镌刻的内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富室或挈家逃匿,独宫内不知。(3 分) 译: (2)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3 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⑴简要概括“半山春晚” 的特点。(3 分) ⑵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子夜》最后一章里,吴荪甫、赵伯韬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 中的益中公司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完成他的吞并的计划。吴 荪甫只好屈服,抛下妻子离开上海。 B、马达声音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
叫了起来:“《太上感应篇》! 1930年一天,吴荪甫和杜竹斋等人迎接由乡下来的父亲吴老太爷。到了吴 公馆后不久,吴老太爷两手紧紧抱着《太上感应篇》,眼前出现了各种幻觉,客 厅里各色的灯在旋转,古怪的家具,时髦的女人不停地跳着……最终突发脑溢血 气绝身亡 C、“请三先生去看一下就可以知道。”屠维岳放慢了声音说,但是那态度 非常大方,非常坦白同时又非常镇静。 屠维岳暗中收买了工厂闹事者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然而一女工告密,工潮 复起。处于不利地位的屠维岳却仍是那么沉着,在厂门外迎接火冒三丈的吴荪甫, 将他的布置汇报给吴荪甫,最后罢工平息 D、“佩瑶!-你怎么?-哼,要来的事,到底来了!”吴荪莆似乎努力抑制着 忿怒的爆发,冷冷地说。 吴荪莆曾经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但是上海的报纸以很短的篇幅登 载了双桥镇失陷的消息。早晨的餐桌旁,他向妻子诉说他的痛心与忿恨。 E、吴荪甫劝告赵伯韬凑出五十万,压住公债行情。赵伯韬认为那是危险的 做法,不同意。吴又劝赵伯韬和他一起凑足五十万,并不断鼓励和激将,赵伯韬 说“冒险的事情我是不干的”,加以拒绝。最后,杜竹斋劝吴荪甫不要和赵伯韬 斗,否则没有好结果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子夜》中冯云卿人财两空的经历 (2)屠维岳是如何得到吴荪甫的胜任的? 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燕人畔①。齐宣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 与周公孰仁且智? 王日:“恶,是何言也?②
叫了起来:“《太上感应篇》!” 1930 年一天,吴荪甫和杜竹斋等人迎接由乡下来的父亲吴老太爷。到了吴 公馆后不久,吴老太爷两手紧紧抱着《太上感应篇》,眼前出现了各种幻觉,客 厅里各色的灯在旋转,古怪的家具,时髦的女人不停地跳着……最终突发脑溢血 气绝身亡。 C、“请三先生去看一下就可以知道。”屠维岳放慢了声音说,但是那态度 非常大方,非常坦白同时又非常镇静。 屠维岳暗中收买了工厂闹事者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然而一女工告密,工潮 复起。处于不利地位的屠维岳却仍是那么沉着,在厂门外迎接火冒三丈的吴荪甫, 将他的布置汇报给吴荪甫,最后罢工平息。 D、“佩瑶!--你怎么?--哼,要来的事,到底来了!”吴荪莆似乎努力抑制着 忿怒的爆发,冷冷地说。 吴荪莆曾经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但是上海的报纸以很短的篇幅登 载了双桥镇失陷的消息。早晨的餐桌旁,他向妻子诉说他的痛心与忿恨。 E、吴荪甫劝告赵伯韬凑出五十万,压住公债行情。赵伯韬认为那是危险的 做法,不同意。吴又劝赵伯韬和他一起凑足五十万,并不断鼓励和激将,赵伯韬 说“冒险的事情我是不干的”,加以拒绝。最后,杜竹斋劝吴荪甫不要和赵伯韬 斗,否则没有好结果。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1) 简述《子夜》中冯云卿人财两空的经历。 (2)屠维岳是如何得到吴荪甫的胜任的?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燕人畔①。齐宣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 与周公孰仁且智?” 王曰:“恶,是何言也?②
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 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日:“周公何人也?”日:“古圣人也。 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③″日:“然。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日:“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日:“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④且古之君子,过 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⑤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 及其更⑥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注释】①畔:通“叛”。②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③有诸 有这事吗?④宜:应该,整句的意思是,不也是很正常吗?⑤顺:掩饰,将错就 错。⑥更:改正。 (1)按文意理解,文中的哪些人是“古之君子”,哪些人是“今之君子 (2分) 古之君子” “今之君子” (2)结合文段概括“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对待错误的不同态度和做 法。(2分) (3)指出文段运用的一种主要论证方法,并做简要阐述。(2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吹牛的资本 郑连根 中国传统的道德是推崇谦逊、反对骄傲的,附带着,也就反感吹牛。可是, 无论翻看史书,还是观察身边现象,爱吹牛的人还是很多。而且,不少大名鼎鼎
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 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 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③”曰:“然。”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④且古之君子,过 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⑤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 及其更⑥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注释】①畔:通“叛”。② 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③有诸: 有这事吗?④宜:应该,整句的意思是,不也是很正常吗?⑤顺:掩饰,将错就 错。⑥更:改正。 (1)按文意理解,文中的哪些人是“古之君子”,哪些人是“今之君子”? (2 分) “古之君子”: “今之君子”: (2)结合文段概括“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对待错误的不同态度和做 法。(2 分) (3)指出文段运用的一种主要论证方法,并做简要阐述。(2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吹牛的资本 郑连根 中国传统的道德是推崇谦逊、反对骄傲的,附带着,也就反感吹牛。可是, 无论翻看史书,还是观察身边现象,爱吹牛的人还是很多。而且,不少大名鼎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