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ZoologicalExperiment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编号 1020111B 植物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 生物科学 先修课程 专业导论 适用专业 总学时 32 学分 讲授 实 验 32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动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是一门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 相对独立性实验体系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以习近平教育思想为指导,遵循本科教学加强基 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进行,是实现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 生命活动规律,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等,而且能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 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谨慎操作、 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相互协作的科学素养,为其后续课的实验及今后从事动物 学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开发等工作奠定较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服务社会。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思政)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动物学理论知识,并不断地了解和学习动物学实验技 术的最新进展,了解珍稀、濑危野生动物的现状,充分理解动物体与环境间的相互依赖、相 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掌握动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方法;熟练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绘制显 微结构图,学会制作临时切片、涂片,规范撰写实验报告;具备利用动物学实验原理与技能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工具书或电子资源鉴别常见动物种类: 3.培养学生谨慎操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团队合作、沟通 反思的科学素养,具备生物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情操和教师职业 道德,增强学生的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Zoological Experiment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编号 1020111B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先修课程 植物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 专业导论 总 学 时 32 学 分 1 讲 授 0 实 验 32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动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是一门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 相对独立性实验体系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以习近平教育思想为指导,遵循本科教学加强基 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进行,是实现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 生命活动规律,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等,而且能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 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谨慎操作、 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相互协作的科学素养,为其后续课的实验及今后从事动物 学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开发等工作奠定较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服务社会。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思政)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 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动物学理论知识,并不断地了解和学习动物学实验技 术的最新进展,了解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现状,充分理解动物体与环境间的相互依赖、相 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 掌握动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方法;熟练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绘制显 微结构图,学会制作临时切片、涂片,规范撰写实验报告;具备利用动物学实验原理与技能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工具书或电子资源鉴别常见动物种类; 3. 培养学生谨慎操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团队合作、沟通 反思的科学素养,具备生物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情操和教师职业 道德,增强学生的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动物学理论知识,掌握动物学实验的 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设计实验、运用动物学实验知识分析和解决工农业等领 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生产实践。(支撑毕业要求3.1)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推理能力、抽 象思维能力,并不断地学习动物学实验技术的最新进展。(支撑毕业要求3.2)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终身学习与反思的能力。(支撑 毕业要求7.2、8.1)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3.1学科基础具有系统扎实的生物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 课程目标1 学科素养(H) 技能,熟悉生物专业知识体系和架构,能综合运用生物学科知 识和技能解释生命现象,科学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服务社会。 3.2[知识整合】关注生物学科发展前沿,掌握生物学科的思维和 课程目标2 学科素养(M) 方法,了解生物科学与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之间的关联,具 有环境保护与生态优先意识。 7.2反思创新系统进行批判性思维方法和反思技能的训练,学 会独立思考,掌握基本的反思方法与技能,创新性地解决专业 学习及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等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具有积极 学会反思(M)的教学反思体验。 课程目标3 沟通合作(M)8.1I团队协作理解学习共同体在中学生物教育教学工作中的 重要作用,要明白团队至上、互敬互助的道理,具有团队合作 意识,掌握团队协作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具体良好的团队协作 精神。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支撑 序号 教学方法 类型 要求 学时 实验项目名称 课程目标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 2 课程目标1、2、3 验证性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必做 验法等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动物学理论知识,掌握动物学实验的 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设计实验、运用动物学实验知识分析和解决工农业等领 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生产实践。(支撑毕业要求 3.1) 课程目标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推理能力、抽 象思维能力,并不断地学习动物学实验技术的最新进展。(支撑毕业要求 3.2) 课程目标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终身学习与反思的能力。(支撑 毕业要求 7.2、8.1)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学科素养(H) 3.1[学科基础] 具有系统扎实的生物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 技能,熟悉生物专业知识体系和架构,能综合运用生物学科知 识和技能解释生命现象,科学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服务社会。 课程目标 2 学科素养(M) 3.2[知识整合] 关注生物学科发展前沿,掌握生物学科的思维和 方法,了解生物科学与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之间的关联,具 有环境保护与生态优先意识。 课程目标 3 学会反思(M) 沟通合作(M) 7.2[反思创新] 系统进行批判性思维方法和反思技能的训练,学 会独立思考,掌握基本的反思方法与技能,创新性地解决专业 学习及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等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具有积极 的教学反思体验。 8.1[团队协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在中学生物教育教学工作中的 重要作用,要明白团队至上、互敬 互助的道理,具有团队合作 意识,掌握团队协作的 相关知识与技能,具体良好的团队协作 精神。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教学方法 学时 类型 要求 支撑 课程目标 1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 验法等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2 原生动物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 论法、实验法等 多细胞动物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2 验证性 选做 课程目标1、2、3 早期胚胎发育 论法、实验法等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4 4 综合性 必做 论法、实验法等 课程目标1、2、3 比较 假体腔动物、环节动物的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4 必做 综合性 5 课程目标1、2、3 比较 论法、实验法等 软体动物形态结构观察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6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 乌贼(或章鱼)的解剖 论法、实验法等 校园节肢动物的采集、识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7 4 综合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 别及标本制作 论法、实验法等 鲤鱼形态结构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8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 观察与解剖 论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蟾蜍形态结构观察 验证性 选做 课程目标1、2、3 论法、实验法等 鸟类、哺乳类形态结构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10 4 综合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 观察、比较 论法、实验法等 脊椎动物(五纲)循环系 11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统的比较及其演化趋势, 4 综合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 论法、实验法等 对动物的意义 海滨实习动物标本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12 4 综合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 识别与分类 论法、实验法等 无脊椎动物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13 浸制标本的制作 4 综合性 选做 课程目标1、2、3 论法、实验法等 (蜗牛/蚯蚓) 脊椎动物(五纲)骨骼系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4 课程目标1、2、3 统的比较及其演化趋势, 14 综合性 选做 论法、实验法等 对动物的意义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学习内容: 实验1.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实验目的:掌握动物的细胞结构特点,学习细胞涂片制作方法;掌握动物组织的主要结 构特点及其分布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学习内容: 实验 1.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实验目的:掌握动物的细胞结构特点,学习细胞涂片制作方法;掌握动物组织的主要结 构特点及其分布。 2 原生动物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论法、实验法等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 3 多细胞动物 早期胚胎发育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论法、实验法等 2 验证性 选做 课程目标 1、2、3 4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 比较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论法、实验法等 4 综合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 5 假体腔动物、环节动物的 比较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论法、实验法等 4 综合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 6 软体动物形态结构观察 乌贼(或章鱼)的解剖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论法、实验法等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 7 校园节肢动物的采集、识 别及标本制作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论法、实验法等 4 综合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 8 鲤鱼形态结构 观察与解剖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论法、实验法等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 9 蟾蜍形态结构观察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论法、实验法等 2 验证性 选做 课程目标 1、2、3 10 鸟类、哺乳类形态结构 观察、比较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论法、实验法等 4 综合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 11 脊椎动物(五纲)循环系 统的比较及其演化趋势, 对动物的意义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论法、实验法等 4 综合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 12 海滨实习动物标本 识别与分类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论法、实验法等 4 综合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 13 无脊椎动物 浸制标本的制作 (蜗牛/蚯蚓)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论法、实验法等 4 综合性 选做 课程目标 1、2、3 14 脊椎动物(五纲)骨骼系 统的比较及其演化趋势, 对动物的意义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讨 论法、实验法等 4 综合性 选做 课程目标 1、2、3
实验原理:复习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生物绘图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口腔 上皮组织涂片的制作方法,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类动物基本组织的 主要结构特点并能够辨认。 实验仪器:生物显微镜、彩色电视显微镜、组织永久装片和切片、绘图用具,网络视频 等。 实验安排:讲授本周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按要求规范操作, 教师随时指导;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如中国大学慕课等)相关内容加深巩固;教师随时指导 答疑。 实验场所:动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Ⅲ、方法和步骤、使用生 物绘图法绘制指定装片图、思考题,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实验2.原生动物 实验目的: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结构特点,原生动物各纲及代表动物的特征。 了解原生动物的分类及其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利用价值,认识常见的原生动物,养成爱护生 命、科学判断的良好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教师职业道德与作风。 实验原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生物绘图的基本方法,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 物门分类知识,培养原生动物的方法,观察原生动物运动状态的方法。 实验仪器:生物显微镜、彩色电视显微镜、绘图用具,网络视频等。 实验安排:纠正上周实验问题,强调注意事项。讲授本周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步骤 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组规范操作,教师随时指导;观看原生动物的相关小视频 加深理解;教师随时指导、答疑。 实验场所:动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皿、方法和步骤、绘制草履 虫结构观察图、接合生殖图,并标明主要结构及其它图示思考题,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实验3.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实验目的:掌握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理解“生物 发生律”在动物类群进化过程中的对应关系,理解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间的关系,养成客观、 理性地认识和掌握事物本质的方法,使学生养成备良好的理性思维品质。 实验原理:通过对文昌鱼胚胎发育的模型和切片、封片的观察,了解动物胚胎发育的基 本概念:掌握胚胎发育的过程和一般规律
实验原理:复习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生物绘图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口腔 上皮组织涂片的制作方法,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类动物基本组织的 主要结构特点并能够辨认。 实验仪器:生物显微镜、彩色电视显微镜、组织永久装片和切片、绘图用具,网络视频 等。 实验安排:讲授本周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按要求规范操作, 教师随时指导;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如中国大学慕课等)相关内容加深巩固;教师随时指导、 答疑。 实验场所:动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皿、方法和步骤、使用生 物绘图法绘制指定装片图、思考题,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实验 2. 原生动物 实验目的: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结构特点,原生动物各纲及代表动物的特征。 了解原生动物的分类及其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利用价值,认识常见的原生动物,养成爱护生 命、科学判断的良好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教师职业道德与作风。 实验原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生物绘图的基本方法,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 物门分类知识,培养原生动物的方法,观察原生动物运动状态的方法。 实验仪器:生物显微镜、彩色电视显微镜、绘图用具,网络视频等。 实验安排:纠正上周实验问题,强调注意事项。讲授本周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步骤 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组规范操作,教师随时指导;观看原生动物的相关小视频 加深理解;教师随时指导、答疑。 实验场所:动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皿、方法和步骤、绘制草履 虫结构观察图、接合生殖图,并标明主要结构及其它图示思考题,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实验 3. 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实验目的:掌握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理解“生物 发生律”在动物类群进化过程中的对应关系,理解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间的关系,养成客观、 理性地认识和掌握事物本质的方法,使学生养成备良好的理性思维品质。 实验原理:通过对文昌鱼胚胎发育的模型和切片、封片的观察,了解动物胚胎发育的基 本概念;掌握胚胎发育的过程和一般规律
实验仪器:生物显微镜、彩色电视显微镜、文昌鱼胚胎发育模型和永久装片、绘图用具。 实验安排:反馈上周实验结果。讲授本周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学生按要求规范操作,教师随时指导;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如中国大学慕课等)相关内容加 深巩固;教师随时指导、答疑。 实验场所:动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皿、方法和步骤、绘制指定 胚胎发育结构观察图并标明主要结构及其它图示、思考题,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实验4.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比较 实验目的:通过对水、涡虫两种代表动物的外形观察和内部结构的比较解剖,掌握腔 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形态结构特点,理解形态、结构的差异对其生活方式、竞争 能力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结构与功能间的辩证关系,学会预防寄生虫病的方法和措施, 养成认识事物本质的理性思维习惯和良好职业素养,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实验原理:通过对水、涡虫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观察,理解其二胚层的腔肠动物、 两侧对称和三胚层的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掌握各纲的主 要特征。 实验仪器:生物显微镜、彩色电视显微镜、水装片、水模型、涡虫模型、涡虫横切、 涡虫整体装片、日本血吸虫模型、腔肠动物挂图、日本血吸虫挂图、猪带绦虫挂图、绘图用 具,网络视频等。 实验安排:反馈上周实验结果。讲授本周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学生按要求规范操作,教师随时指导;观看水媳、涡虫的相关小视频加深理解;教师随时指 导、答疑。 实验场所:动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血、方法和步骤、绘制指定 结构观察图并标明主要结构及其它图示、列表比较水媳、涡虫结构与功能主要差别,杜绝相 互抄袭的现象。 实验5.假体腔动物、环节动物的比较 实验目的:通过对虫、蚯蚓两种代表动物的外形观察和内部结构的比较解剖,掌握假 体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形态结构特点:理解动物对寄生生活的结构适应性特点, 学会预防寄生虫病的方法和措施;学会分析为什么环节动物开始开启了无脊椎动物高级阶段, 使学生具备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良好职业素养
实验仪器:生物显微镜、彩色电视显微镜、文昌鱼胚胎发育模型和永久装片、绘图用具。 实验安排:反馈上周实验结果。讲授本周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学生按要求规范操作,教师随时指导;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如中国大学慕课等)相关内容加 深巩固;教师随时指导、答疑。 实验场所:动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皿、方法和步骤、绘制指定 胚胎发育结构观察图并标明主要结构及其它图示、思考题,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实验 4.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比较 实验目的:通过对水螅、涡虫两种代表动物的外形观察和内部结构的比较解剖,掌握腔 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形态结构特点,理解形态、结构的差异对其生活方式、竞争 能力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结构与功能间的辩证关系,学会预防寄生虫病的方法和措施, 养成认识事物本质的理性思维习惯和良好职业素养,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实验原理:通过对水螅、涡虫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观察,理解具二胚层的腔肠动物、 两侧对称和三胚层的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掌握各纲的主 要特征。 实验仪器:生物显微镜、彩色电视显微镜、水螅装片、水螅模型、涡虫模型、涡虫横切、 涡虫整体装片、日本血吸虫模型、腔肠动物挂图、日本血吸虫挂图、猪带绦虫挂图、绘图用 具,网络视频等。 实验安排:反馈上周实验结果。讲授本周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学生按要求规范操作,教师随时指导;观看水螅、涡虫的相关小视频加深理解;教师随时指 导、答疑。 实验场所:动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皿、方法和步骤、绘制指定 结构观察图并标明主要结构及其它图示、列表比较水螅、涡虫结构与功能主要差别,杜绝相 互抄袭的现象。 实验 5. 假体腔动物、环节动物的比较 实验目的:通过对蛔虫、蚯蚓两种代表动物的外形观察和内部结构的比较解剖,掌握假 体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形态结构特点;理解动物对寄生生活的结构适应性特点, 学会预防寄生虫病的方法和措施;学会分析为什么环节动物开始开启了无脊椎动物高级阶段, 使学生具备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良好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