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MicrobiologyExperiment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编号 1020114B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先修课程 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 总学时 34 学 分 1 讲 授 o 实 验 34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中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以微生物学理论课为基础,使学生掌 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相互协作的优良作风。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熟练使用微生物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学会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置;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培养;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微生物的纯种 分离法及菌种保藏等实验操作技术。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准确地观察、记录、分析及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规 范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料查询、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及讨论,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合 作精神,提高学生交流沟通、合作创新的能力。 4.通过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关注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具备运用微 生物学等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生物教学与研究的能 力。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编号 1020114B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先修课程 植物学实验 动物学实验 总 学 时 34 学 分 1 讲 授 0 实 验 34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中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以微生物学理论课为基础,使学生掌 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相互协作的优良作风。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 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熟练使用微生物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学会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置;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培养;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微生物的纯种 分离法及菌种保藏等实验操作技术。 2.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准确地观察、记录、分析及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规 范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料查询、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及讨论,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合 作精神,提高学生交流沟通、合作创新的能力。 4. 通过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关注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具备运用微 生物学等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生物教学与研究的能 力。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通过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
术及应用,包括微生物培养基的配置: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及菌种 保藏等(支撑毕业要求3.1)。 课程目标2:通过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关注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了解微生物学与物理、化学等学科间的关联,具备运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支撑毕业要求3.2)。 课程目标3:通过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认真的 操作技能、学会科学的分析、反思及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支撑毕业要求7.2)。 课程目标4:通过小组进行资料查询、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使学生具备交流沟通、 合作创新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8.2)。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3.1[学科基础]具有系统扎实的生物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及基 学科素养 本技能,熟悉生物专业知识体系和架构,能综合运用生物学 课程目标1 (H) 科知识和技能解释生命现象,科学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服 务社会。 3.2[知识整合]关注生物学科发展前沿,掌握生物学科的思 学科素养 课程目标2 维和方法,了解生物科学与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之间的关 (H) 联,具有环境保护与生态优先意识。 7.2[反思创新]系统进行批判性思维方法和反思技能的训 学会反思 练,学会独立思考,掌握基本的反思方法与技能,创新性地 课程目标3 (M) 解决专业学习及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等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 题,具有积极的教学反思体验。 8.2[交流沟通]掌握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网络分享等交流 沟通合作 合作的方式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与中学生、家长、同事 课程目标4 (M) 等进行有效倾听、有效表达,具有良好的积极的交流沟通技 能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支撑 实验项目名称 类型 教学方法 序号 学时 要求 课程目标 普通光学显微镜讲授法、讨论 1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4 的使用 法、演示法 2 讲授法、讨论 验证性 必做 加压蒸汽灭菌法 2 2 课程目标1、2、3、4 法、演示法 通用培养基的配讲授法、讨论 3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4 制 法、演示法 4
术及应用,包括微生物培养基的配置;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及菌种 保藏等(支撑毕业要求 3.1)。 课程目标 2:通过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关注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了解微生物学与物理、化学等学科间的关联,具备运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3.2)。 课程目标 3:通过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认真的 操作技能、学会科学的分析、反思及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支撑毕业要求 7.2)。 课程目标 4:通过小组进行资料查询、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使学生具备交流沟通、 合作创新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8.2)。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学科素养 (H) 3.1 [学科基础] 具有系统扎实的生物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及基 本技能,熟悉生物专业知识体系和架构,能综合运用生物学 科知识和技能解释生命现象,科学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服 务社会。 课程目标 2 学科素养 (H) 3.2 [知识整合] 关注生物学科发展前沿,掌握生物学科的思 维和方法,了解生物科学与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之间的关 联,具有环境保护与生态优先意识。 课程目标 3 学会反思 (M) 7.2 [反思创新] 系统进行批判性思维方法和反思技能的训 练,学会独立思考,掌握基本的反思方法与技能,创新性地 解决专业学习及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等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 题,具有积极的教学反思体验。 课程目标 4 沟通合作 (M) 8.2 [交流沟通] 掌握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网络分享等交流 合作的方式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与中学生、家长、同事 等进行有效倾听、有效表达,具有良好的积极的交流沟通技 能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教学方法 学时 类型 要求 支撑 课程目标 1 普通光学显微镜 的使用 讲授法、讨论 法、演示法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4 2 加压蒸汽灭菌法 讲授法、讨论 法、演示法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4 3 通用培养基的配 制 讲授法、讨论 法、演示法 4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4
支撑 教学方法 类型 实验项目名称 序号 学时 要求 课程目标 讲授法、讨论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4 斜面接种与培养 4 法、演示法 2 细菌的涂片及简讲授法、讨论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4 2 5 单染色法 法、演示法 讲授法、讨论 革兰氏染色法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4 2 6 法、演示法 讲授法、讨论 验证性 课程目标1、2、3、4 必做 7 芽孢染色法 法、演示法 2 显微测微尺的使讲授法、讨论 8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4 2 法、演示法 放线菌和真菌的讲授法、讨论 用 9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4 形态观察 2 法、演示法 酵母菌和霉菌孢讲授法、讨论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4 2 10 子的直接计数法 法、演示法 讲授法、讨论 验证性 课程目标1、2、3、4 平板菌落计数法 11 4 必做 用平板划线法分讲授法、讨论 法、演示法 1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4 离菌种 法、演示法 2 菌种的保藏原理讲授法、讨论 13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4 与方法 法、演示法 2 利用选择性培养讲授法、讨论 基分离固氮菌、酵法、演示法 综合性 必做 课程目标1、2、3、4 4 14 母菌和土壤真菌 合计 34 学习内容: 实验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利用显微镜油镜不仅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加数值口径。因为显微镜 的放大效能由其数值孔径决定的。 实验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 实验安排:本学期实验总体安排:讲授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操作及注意事 项等:学生按要求规范操作,教师随时指导: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相关内容加深巩固:作业 及答疑。 实验场所:微生物学实验室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教学方法 学时 类型 要求 支撑 课程目标 4 斜面接种与培养 讲授法、讨论 法、演示法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4 5 细菌的涂片及简 单染色法 讲授法、讨论 法、演示法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4 6 革兰氏染色法 讲授法、讨论 法、演示法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4 7 芽孢染色法 讲授法、讨论 法、演示法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4 8 显微测微尺的使 用 讲授法、讨论 法、演示法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4 9 放线菌和真菌的 形态观察 讲授法、讨论 法、演示法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4 10 酵母菌和霉菌孢 子的直接计数法 讲授法、讨论 法、演示法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4 11 平板菌落计数法 讲授法、讨论 法、演示法 4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4 12 用平板划线法分 离菌种 讲授法、讨论 法、演示法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4 13 菌种的保藏原理 与方法 讲授法、讨论 法、演示法 2 验证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4 14 利用选择性培养 基分离固氮菌、酵 母菌和土壤真菌 讲授法、讨论 法、演示法 4 综合性 必做 课程目标 1、2、3、4 合计 34 学习内容: 实验 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利用显微镜油镜不仅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加数值口径。因为显微镜 的放大效能由其数值孔径决定的。 实验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 实验安排:本学期实验总体安排;讲授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操作及注意事 项等;学生按要求规范操作,教师随时指导;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相关内容加深巩固;作业 及答疑。 实验场所:微生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血、方法和步骤、结果记 录、注意事项、思考题。 实验2.加压蒸汽灭菌法 实验目的:懂得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及其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熟练掌握加压蒸汽灭 菌锅的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 实验原理: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物品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在一定的压力下保 持15-30分钟进行灭菌。 实验仪器:电热鼓风干燥箱、高压蒸汽灭菌锅。 实验安排:讲授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按要求规范操作, 教师随时指导;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相关内容加深巩固:作业及答疑。 实验场所:微生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血、方法和步骤、结果记 录、注意事项、思考题。尤其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说明,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实验3.通用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目的: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原理。通过对几种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 般方法和步骤。 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 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实验仪器: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 实验安排:讲授通用培养基的配置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组规 范操作,教师随时指导: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相关内容加深巩固;作业及答疑。 实验场所:微生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Ⅲ、方法和步骤、结果记 录、注意事项、思考题。尤其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说明,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实验4.斜面接种与培养 实验目的:懂得微生物接种技术的重要性与应用面。正确掌握无菌操作法移接斜面菌 种的步骤与方法。 实验原理:斜面接种是用接种环从已生长好的菌种斜面上挑取少量菌种移植至另一支 新鲜斜面培养基上的一种接种方法。 实验仪器:微生物恒温培养箱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皿、方法和步骤、结果记 录、注意事项、思考题。 实验 2. 加压蒸汽灭菌法 实验目的:懂得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及其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熟练掌握加压蒸汽灭 菌锅的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 实验原理: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物品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在一定的压力下保 持 15-30 分钟进行灭菌。 实验仪器:电热鼓风干燥箱、高压蒸汽灭菌锅。 实验安排:讲授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按要求规范操作, 教师随时指导;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相关内容加深巩固;作业及答疑。 实验场所:微生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皿、方法和步骤、结果记 录、注意事项、思考题。尤其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说明,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实验 3. 通用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目的: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通过对几种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 般方法和步骤。 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 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实验仪器: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 实验安排:讲授通用培养基的配置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组规 范操作,教师随时指导;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相关内容加深巩固;作业及答疑。 实验场所:微生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皿、方法和步骤、结果记 录、注意事项、思考题。尤其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说明,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实验 4. 斜面接种与培养 实验目的:懂得微生物接种技术的重要性与应用面。正确掌握无菌操作法移接斜面菌 种的步骤与方法。 实验原理:斜面接种是用接种环从已生长好的菌种斜面上挑取少量菌种移植至另一支 新鲜斜面培养基上的一种接种方法。 实验仪器:微生物恒温培养箱
实验安排:讲授斜面接种与培养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按要求规范操作, 教师随时指导;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相关内容加深巩固:作业及答疑。 实验场所:微生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皿、方法和步骤、结果记录、 注意事项、思考题。尤其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说明,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实验5.细菌的涂片及简单染色法 实验目的: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方法。初步认识 细菌的显微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此法操作简便 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 实验仪器:微生物恒温培养箱、光学显微镜。 实验安排:讲授细菌涂片及简单染色法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按要求规范 操作,教师随时指导;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相关内容加深巩固;作业及答疑。 实验场所:微生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皿、方法和步骤、结果记 录、注意事项、思考题。尤其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说明,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实验6.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目的:学习并初步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 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G-)两种类 型,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首先利 用草酸铵结晶紫初染,所有细菌都会染上结晶紫的蓝紫色。然后利用碘液作为媒染剂处理, 由于碘与结晶紫形成碘-结晶紫复合物,增强了染料在菌体中的滞留能力。之后用95%乙醇 作为脱色剂进行处理时,两种细菌的脱色效果不同。 实验仪器:光学显微镜。 实验安排:讲授细菌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按要求规范操作, 教师随时指导;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相关内容加深巩固:作业及答疑。 实验场所:微生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血、方法和步骤、结果记 录、注意事项、思考题。尤其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说明,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实验安排:讲授斜面接种与培养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按要求规范操作, 教师随时指导;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相关内容加深巩固;作业及答疑。 实验场所:微生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皿、方法和步骤、结果记录、 注意事项、思考题。尤其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说明,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实验 5. 细菌的涂片及简单染色法 实验目的: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方法。初步认识 细菌的显微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此法操作简便, 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 实验仪器:微生物恒温培养箱、光学显微镜。 实验安排:讲授细菌涂片及简单染色法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按要求规范 操作,教师随时指导;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相关内容加深巩固;作业及答疑。 实验场所:微生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皿、方法和步骤、结果记 录、注意事项、思考题。尤其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说明,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 实验 6. 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目的:学习并初步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 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G-)两种类 型,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首先利 用草酸铵结晶紫初染,所有细菌都会染上结晶紫的蓝紫色。然后利用碘液作为媒染剂处理, 由于碘与结晶紫形成碘-结晶紫复合物,增强了染料在菌体中的滞留能力。之后用 95%乙醇 作为脱色剂进行处理时,两种细菌的脱色效果不同。 实验仪器:光学显微镜。 实验安排:讲授细菌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按要求规范操作, 教师随时指导;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相关内容加深巩固;作业及答疑。 实验场所:微生物学实验室。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材料及器皿、方法和步骤、结果记 录、注意事项、思考题。尤其需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说明,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