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第二章 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 战争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第一节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和 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的建立 、解放前的社会经济概况和意大利法西斯入侵 阿尔巴尼亚是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曾长期遭 受罗马、拜占庭、斯拉夫人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912年获 得独立。解放前,阿尔巴尼亚是欧洲一个罕见的半封建、半 殖民地国家 由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资本主义在阿尔巴尼亚 没有发展起来。本世纪20~30年代,阿尔巴尼亚经济还处于 小工场和手工作坊阶段。意大利占领前的1938年,全国432 个企业和作坊中,小作坊就占88%以上。同年,工业产值仅 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8%,工业和建筑业占国民收入的 解放前的阿尔巴尼亚虽说是个农业国,全国农业人口占 87%,农业占国民收入的92.4%,但整个农业却十分落后, 大劳动人民遭受着深重的封建和半封建的剥削。他们依靠木
第 二 章 阿 尔 巴 尼 亚 民 族 解 放 战 争 和 人 民 民 主 政 权 的 建 立 第 一 节 意 大 利 法 西 斯 入 侵 和 阿 尔 巴 尼 亚 共 产 党 的 建 立 一 、 解 放 前 的 社 会 经 济 概 况 和 意 大 利 法 西 斯 入 侵 阿 尔 巴 尼 亚 是 巴 尔 干 半 岛 上 的 一 个 古 老 民 族 , 曾 长 期 遭 受 罗 马 、 拜 占 庭 、 斯 拉 夫 人 和 奥 斯 曼 帝 国 的 统 治 。 1 9 1 2 年 获 得 独 立 。 解 放 前 , 阿 尔 巴 尼 亚 是 欧 洲 一 个 罕 见 的 半 封 建 、 半 殖 民 地 国 家 。 由 于 受 国 内 外 各 种 因 素 的 影 响 , 资 本 主 义 在 阿 尔 巴 尼 亚 没 有 发 展 起 来 。 本 世 纪 2 0 ~ 3 0 年 代 , 阿 尔 巴 尼 亚 经 济 还 处 于 小 工 场 和 手 工 作 坊 阶 段 。 意 大 利 占 领 前 的 1 9 3 8 年 , 全 国 4 3 2 个 企 业 和 作 坊 中 , 小 作 坊 就 占 8 8 % 以 上 。 同 年 , 工 业 产 值 仅 占 工 农 业 总 产 值 的 9 B8 % , 工 业 和 建 筑 业 占 国 民 收 入 的 4 B5 % 。 解 放 前 的 阿 尔 巴 尼 亚 虽 说 是 个 农 业 国 , 全 国 农 业 人 口 占 8 7 % , 农 业 占 国 民 收 入 的 9 2 B4 % , 但 整 个 农 业 却 十 分 落 后 , 广 大 劳 动 人 民 遭 受 着 深 重 的 封 建 和 半 封 建 的 剥 削 。 他 们 依 靠 木 东 欧 剧 变 的 根 源 与 教 训 2 3
24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犁之类的粗笨工具,从事着刀耕火种式的原始劳动。旧阿尔 巴尼亚长期是一个严重缺粮的国家 旧阿尔巴尼亚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十分落后。当时,全国 人口的85%以上是文盲,全国80%的农村连一所小学都没 有,只有6个城市开办了11所中学,全国没有一所高等学校。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阿尔巴尼亚的广大地区,特别是 偏远山区,封建宗法制度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大封建家 族各霸一方,占地为王;彼此间互不往来,过着自给自足的 封闭生活。他们相互争斗不休,血仇连绵,全国处于四分五 裂的状态。而20~30年代索古推行的恐怖专制政策,镇压 切民主进步运动,取缔所有民主团体,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 自由权利被剥夺殆尽。 长期遭受异族统治和占领的苦难经历,锤炼了阿尔巴尼 亚民族,但千百年的封建割据和封闭生活方式,形成了狭隘、 执拗和地方主义心态;封建宗族专制和索古反动统治,更使 阿尔巴尼亚人民缺少民主的熏陶。这一切可说是阿尔巴尼亚 社会主义运动的“先天不足”。 此外,我们还必须看到当时国外因素所起的消极作用。本 世纪初,列强和周边国家在企图占领和肢解阿尔巴尼亚的同 时,开始向这里进行渗透,控制了它的许多经济部门,租借 土地多达全国面积的23%。20年代后期,索古上台,他对外 投靠意大利,使意大利迅速控制了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经济、 文化和军事,甚至开始向阿尔巴尼亚移民和派驻军队。 所有这一切为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创造了条件。1939年4 月7日凌晨,意大利出动4万军队,分乘137艘舰船,在600
犁 之 类 的 粗 笨 工 具 , 从 事 着 刀 耕 火 种 式 的 原 始 劳 动 。 旧 阿 尔 巴 尼 亚 长 期 是 一 个 严 重 缺 粮 的 国 家 。 旧 阿 尔 巴 尼 亚 的 文 化 教 育 事 业 也 十 分 落 后 。 当 时 , 全 国 人 口 的 8 5 % 以 上 是 文 盲 , 全 国 8 0 % 的 农 村 连 一 所 小 学 都 没 有 , 只 有 6 个 城 市 开 办 了 1 1 所 中 学 , 全 国 没 有 一 所 高 等 学 校 。 在 漫 长 的 历 史 进 程 中 , 阿 尔 巴 尼 亚 的 广 大 地 区 , 特 别 是 偏 远 山 区 , 封 建 宗 法 制 度 占 据 着 绝 对 的 统 治 地 位 , 大 封 建 家 族 各 霸 一 方 , 占 地 为 王 ; 彼 此 间 互 不 往 来 , 过 着 自 给 自 足 的 封 闭 生 活 。 他 们 相 互 争 斗 不 休 , 血 仇 连 绵 , 全 国 处 于 四 分 五 裂 的 状 态 。 而 2 0 ~ 3 0 年 代 索 古 推 行 的 恐 怖 专 制 政 策 , 镇 压 一 切 民 主 进 步 运 动 , 取 缔 所 有 民 主 团 体 ,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的 民 主 自 由 权 利 被 剥 夺 殆 尽 。 长 期 遭 受 异 族 统 治 和 占 领 的 苦 难 经 历 , 锤 炼 了 阿 尔 巴 尼 亚 民 族 , 但 千 百 年 的 封 建 割 据 和 封 闭 生 活 方 式 , 形 成 了 狭 隘 、 执 拗 和 地 方 主 义 心 态 ; 封 建 宗 族 专 制 和 索 古 反 动 统 治 , 更 使 阿 尔 巴 尼 亚 人 民 缺 少 民 主 的 熏 陶 。 这 一 切 可 说 是 阿 尔 巴 尼 亚 社 会 主 义 运 动 的 “ 先 天 不 足 ” 。 此 外 , 我 们 还 必 须 看 到 当 时 国 外 因 素 所 起 的 消 极 作 用 。 本 世 纪 初 , 列 强 和 周 边 国 家 在 企 图 占 领 和 肢 解 阿 尔 巴 尼 亚 的 同 时 , 开 始 向 这 里 进 行 渗 透 , 控 制 了 它 的 许 多 经 济 部 门 , 租 借 土 地 多 达 全 国 面 积 的 2 3 % 。 2 0 年 代 后 期 , 索 古 上 台 , 他 对 外 投 靠 意 大 利 , 使 意 大 利 迅 速 控 制 了 阿 尔 巴 尼 亚 的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和 军 事 , 甚 至 开 始 向 阿 尔 巴 尼 亚 移 民 和 派 驻 军 队 。 所 有 这 一 切 为 意 大 利 法 西 斯 入 侵 创 造 了 条 件 。 1 9 3 9 年 4 月 7 日 凌 晨 , 意 大 利 出 动 4 万 军 队 , 分 乘 1 3 7 艘 舰 船 , 在 6 0 0 2 4 东 欧 剧 变 的 根 源 与 教 训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架飞机的掩护下,在阿尔巴尼亚登陆:4月8日,占领地拉那, 索古逃往国外。从此,阿尔巴尼亚历史进入了反对意大利和 德国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时期。 、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的建立 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 阿尔巴尼亚相继出现了几个共产主义小组,它们是:科尔察 共产主义小组、斯库台共产主义小组、“火焰”小组和“青 年”小组。1928年8月,在莫斯科的阿尔巴尼亚共产主义者 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当时,阿尔巴尼亚国内的各共产主义小组在思想、理论 和组织等方面尚不成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混乱和错误。它 们表现出浓厚的宗派主义和地方主义倾向,并且流传着不少 托洛茨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著作;有的小组还混进了一些 反马克思主义者和托派分子,有的甚至被他们占据了领导地 位。这些小组为取得全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权而陷于无原 则的斗争。 30年代,共产国际决定建立阿尔巴尼亚共产党。起初,它 曾考虑由意大利共产党来帮助阿尔巴尼亚共产主义者建党, 但由于意大利法西斯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并且两国共产主义 者所处环境相距甚远,于是决定改由南斯拉夫共产党来完成 这一工作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在意大利法西斯占领整整2年半以 后,于1941年11月8~14日在地拉那秘密召开了建党会议 科尔察共产主义小组、斯库台共产主义小组和“青年”小组
架 飞 机 的 掩 护 下 , 在 阿 尔 巴 尼 亚 登 陆 ; 4 月 8 日 , 占 领 地 拉 那 , 索 古 逃 往 国 外 。 从 此 , 阿 尔 巴 尼 亚 历 史 进 入 了 反 对 意 大 利 和 德 国 法 西 斯 的 民 族 解 放 战 争 时 期 。 二 、 阿 尔 巴 尼 亚 共 产 党 的 建 立 2 0 年 代 后 期 和 3 0 年 代 , 在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胜 利 的 影 响 下 , 阿 尔 巴 尼 亚 相 继 出 现 了 几 个 共 产 主 义 小 组 , 它 们 是 : 科 尔 察 共 产 主 义 小 组 、 斯 库 台 共 产 主 义 小 组 、 “ 火 焰 ” 小 组 和 “ 青 年 ” 小 组 。 1 9 2 8 年 8 月 , 在 莫 斯 科 的 阿 尔 巴 尼 亚 共 产 主 义 者 成 立 了 共 产 主 义 小 组 。 当 时 , 阿 尔 巴 尼 亚 国 内 的 各 共 产 主 义 小 组 在 思 想 、 理 论 和 组 织 等 方 面 尚 不 成 熟 , 存 在 着 不 同 程 度 的 混 乱 和 错 误 。 它 们 表 现 出 浓 厚 的 宗 派 主 义 和 地 方 主 义 倾 向 , 并 且 流 传 着 不 少 托 洛 茨 基 主 义 和 无 政 府 主 义 的 著 作 ; 有 的 小 组 还 混 进 了 一 些 反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和 托 派 分 子 , 有 的 甚 至 被 他 们 占 据 了 领 导 地 位 。 这 些 小 组 为 取 得 全 国 共 产 主 义 运 动 的 领 导 权 而 陷 于 无 原 则 的 斗 争 。 3 0 年 代 , 共 产 国 际 决 定 建 立 阿 尔 巴 尼 亚 共 产 党 。 起 初 , 它 曾 考 虑 由 意 大 利 共 产 党 来 帮 助 阿 尔 巴 尼 亚 共 产 主 义 者 建 党 , 但 由 于 意 大 利 法 西 斯 占 领 了 阿 尔 巴 尼 亚 , 并 且 两 国 共 产 主 义 者 所 处 环 境 相 距 甚 远 , 于 是 决 定 改 由 南 斯 拉 夫 共 产 党 来 完 成 这 一 工 作 。 经 过 一 番 努 力 , 终 于 在 意 大 利 法 西 斯 占 领 整 整 2 年 半 以 后 , 于 1 9 4 1 年 1 1 月 8 ~ 1 4 日 在 地 拉 那 秘 密 召 开 了 建 党 会 议 。 科 尔 察 共 产 主 义 小 组 、 斯 库 台 共 产 主 义 小 组 和 “ 青 年 ” 小 组 东 欧 剧 变 的 根 源 与 教 训 2 5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各派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科尔察小组的代表中有恩维尔 霍查。应阿尔巴尼亚共产主义者的邀请,南斯拉夫共产党的 代表米拉丁·波波维奇①和杜尚·穆戈沙出席了会议。会 议决定成立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并选举了由7人组成的临时 中央委员会。但是,临时中央委员会没有产生书记,只指定 霍查主持中央的工作(1943年3月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会 议上当选为总书记) 第二节人民民主政权的诞生和 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 人民民主政权的诞生 刚成立的阿尔巴尼亚共产党认为,法西斯占领者与阿尔 巴尼亚人民之间的民族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此外,地主 资产阶级已经成了占领者的社会支柱,因此,必须在主要 解决民族矛盾的同时解决剥削阶级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阶级矛 盾。在这基础上,它制定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为争取阿尔巴 尼亚人民的民族独立,为在摆脱法西斯统治以后的阿尔巴尼 亚建立人民民主政府而斗争。为实现这一目标,它提出要发 动和领导人民,组织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最后通过总起 义解放全国,建立人民政权 ①米·波波维奇,曾任南共中央候补委员,南共科索沃和梅托希亚省委书记,1941年 11月后任南共中央驻阿代表,1944年9月离阿回国。 ②杜·穆戈沙,曾任南共科索沃和梅托希亚省委委员,1941年11月后任南共中央驻 阿代表,1944年4月离阿回国
各 派 5 名 代 表 参 加 了 会 议 。 科 尔 察 小 组 的 代 表 中 有 恩 维 尔 · 霍 查 。 应 阿 尔 巴 尼 亚 共 产 主 义 者 的 邀 请 , 南 斯 拉 夫 共 产 党 的 代 表 米 拉 丁 · 波 波 维 奇 ① 和 杜 尚 · 穆 戈 沙 ② 出 席 了 会 议 。 会 议 决 定 成 立 阿 尔 巴 尼 亚 共 产 党 , 并 选 举 了 由 7 人 组 成 的 临 时 中 央 委 员 会 。 但 是 , 临 时 中 央 委 员 会 没 有 产 生 书 记 , 只 指 定 霍 查 主 持 中 央 的 工 作 ( 1 9 4 3 年 3 月 在 党 的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会 议 上 当 选 为 总 书 记 ) 第 二 节 人 民 民 主 政 权 的 诞 生 和 共 产 党 执 政 地 位 的 确 立 一 、 人 民 民 主 政 权 的 诞 生 刚 成 立 的 阿 尔 巴 尼 亚 共 产 党 认 为 , 法 西 斯 占 领 者 与 阿 尔 巴 尼 亚 人 民 之 间 的 民 族 矛 盾 是 当 时 的 主 要 矛 盾 ; 此 外 , 地 主 — 资 产 阶 级 已 经 成 了 占 领 者 的 社 会 支 柱 , 因 此 , 必 须 在 主 要 解 决 民 族 矛 盾 的 同 时 解 决 剥 削 阶 级 与 人 民 群 众 之 间 的 阶 级 矛 盾 。 在 这 基 础 上 , 它 制 定 了 自 己 的 战 略 目 标 : 为 争 取 阿 尔 巴 尼 亚 人 民 的 民 族 独 立 , 为 在 摆 脱 法 西 斯 统 治 以 后 的 阿 尔 巴 尼 亚 建 立 人 民 民 主 政 府 而 斗 争 。 为 实 现 这 一 目 标 , 它 提 出 要 发 动 和 领 导 人 民 , 组 织 游 击 队 , 开 展 武 装 斗 争 , 最 后 通 过 总 起 义 解 放 全 国 , 建 立 人 民 政 权 。 2 6 东 欧 剧 变 的 根 源 与 教 训 ① ② 杜 · 穆 戈 沙 , 曾 任 南 共 科 索 沃 和 梅 托 希 亚 省 委 委 员 , 1 9 4 1 年 1 1 月 后 任 南 共 中 央 驻 阿 代 表 , 1 9 4 4 年 4 月 离 阿 回 国 。 米 · 波 波 维 奇 , 曾 任 南 共 中 央 候 补 委 员 , 南 共 科 索 沃 和 梅 托 希 亚 省 委 书 记 , 1 9 4 1 年 1 1 月 后 任 南 共 中 央 驻 阿 代 表 , 1 9 4 4 年 9 月 离 阿 回 国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阿尔巴尼亚人民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大致可分成两 个阶段。第一阶段(1941年11月~1943年7月)是在政治 上和军事上为总起义作准备的阶段,重点是发动人民,组织 游击武装。1942年底,全国已有20多支游击队,200余人。 1943年5月,根据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的 决议,开始组织正规的游击营。第二阶段(1943年7月~1944 年11月)是通过总起义解放全国的阶段。1943年7月10日, 成立了民族解放军总司令部,斯皮洛·莫伊修任司令,霍查 任政治委员。同年8月15日,第一突击旅成立。穆罕默德 谢胡任旅长。这样,武装斗争有了相当规模,它有力地打击 了敌人,并开始有了自己的解放区。1943年9月8日,法西 斯意大利投降,希特勒德国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当时,民族 解放军已有2万人左右,他们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冬季攻势 (1943年11月~1944年2月)和夏季攻势(1944年5月~6 月),开始转入反攻,并于1944年11月末解放了全国的最后 座城市斯库台,迎来了全国的彻底解放。 全国解放时,民族解放军共有24个突击旅,约7万人。 在这三年中,他们先后牵制了意大利军队10万人,德国军队 7万人;击毙、打伤和俘虏敌军共约53640人。 在积极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阿尔巴尼亚共产党还提出, 要团结全国人民,一致抗击意大利占领者,并决定建立民族 解放阵线。为此,1942年9月16日在地拉那附近的佩萨村召 开了民族解放代表会议。除共产党人以外,各种派别的民族 主义者、反法西斯爱国人士和索古分子等共17人参加了会 议。会议通过了民族解放斗争纲领,宣布建立民族解放阵线
阿 尔 巴 尼 亚 人 民 的 反 法 西 斯 民 族 解 放 战 争 大 致 可 分 成 两 个 阶 段 。 第 一 阶 段 ( 1 9 4 1 年 1 1 月 ~ 1 9 4 3 年 7 月 ) 是 在 政 治 上 和 军 事 上 为 总 起 义 作 准 备 的 阶 段 , 重 点 是 发 动 人 民 , 组 织 游 击 武 装 。 1 9 4 2 年 底 , 全 国 已 有 2 0 多 支 游 击 队 , 2 0 0 0 余 人 。 1 9 4 3 年 5 月 , 根 据 阿 尔 巴 尼 亚 共 产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会 议 的 决 议 , 开 始 组 织 正 规 的 游 击 营 。 第 二 阶 段 ( 1 9 4 3 年 7 月 ~ 1 9 4 4 年 1 1 月 ) 是 通 过 总 起 义 解 放 全 国 的 阶 段 。 1 9 4 3 年 7 月 1 0 日 , 成 立 了 民 族 解 放 军 总 司 令 部 , 斯 皮 洛 · 莫 伊 修 任 司 令 , 霍 查 任 政 治 委 员 。 同 年 8 月 1 5 日 , 第 一 突 击 旅 成 立 。 穆 罕 默 德 · 谢 胡 任 旅 长 。 这 样 , 武 装 斗 争 有 了 相 当 规 模 , 它 有 力 地 打 击 了 敌 人 , 并 开 始 有 了 自 己 的 解 放 区 。 1 9 4 3 年 9 月 8 日 , 法 西 斯 意 大 利 投 降 , 希 特 勒 德 国 占 领 了 阿 尔 巴 尼 亚 。 当 时 , 民 族 解 放 军 已 有 2 万 人 左 右 , 他 们 先 后 粉 碎 了 敌 人 的 冬 季 攻 势 ( 1 9 4 3 年 1 1 月 ~ 1 9 4 4 年 2 月 ) 和 夏 季 攻 势 ( 1 9 4 4 年 5 月 ~ 6 月 ) , 开 始 转 入 反 攻 , 并 于 1 9 4 4 年 1 1 月 末 解 放 了 全 国 的 最 后 一 座 城 市 斯 库 台 , 迎 来 了 全 国 的 彻 底 解 放 。 全 国 解 放 时 , 民 族 解 放 军 共 有 2 4 个 突 击 旅 , 约 7 万 人 。 在 这 三 年 中 , 他 们 先 后 牵 制 了 意 大 利 军 队 1 0 万 人 , 德 国 军 队 7 万 人 ; 击 毙 、 打 伤 和 俘 虏 敌 军 共 约 5 3 6 4 0 人 。 在 积 极 开 展 武 装 斗 争 的 同 时 , 阿 尔 巴 尼 亚 共 产 党 还 提 出 , 要 团 结 全 国 人 民 , 一 致 抗 击 意 大 利 占 领 者 , 并 决 定 建 立 民 族 解 放 阵 线 。 为 此 , 1 9 4 2 年 9 月 1 6 日 在 地 拉 那 附 近 的 佩 萨 村 召 开 了 民 族 解 放 代 表 会 议 。 除 共 产 党 人 以 外 , 各 种 派 别 的 民 族 主 义 者 、 反 法 西 斯 爱 国 人 士 和 索 古 分 子 等 共 1 7 人 参 加 了 会 议 。 会 议 通 过 了 民 族 解 放 斗 争 纲 领 , 宣 布 建 立 民 族 解 放 阵 线 , 东 欧 剧 变 的 根 源 与 教 训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