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社会群体 人是社会的动物,这不仅是出自我们的选择,而且还因为我们不得 不如此,我们要依靠他人来满足我们所有的需要,我们人类生活许多 都是以群体形式进行的,由于社会群体的重要用途和在我们生活中的 重要作用,它们成了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我们把有关群体的讨论 分为两章,下一章专门研究正式组织,本章集中讨论社会群体 第一节、社会群体的性质 什么是社会群体? 群体( Group)一词,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用得很滥,但在社会科学 里,此词的定义较窄,但如何界定它,学术上意见并不统 在分析定义前,我们首先分析以下概念: 1.社会类别 社会类别指一群有某种特征的人。例:婚姻状况,收入水平,职业 等方面相近或相同的人。但它 ①不构成社会结构 ②成员之间不必相互认识 ③不必交往 ④不必有共同的规范利益 例:教师是个社会类别,但不是所有的教师都相互认识和交往,妇 女是个类别,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遵守同样的规范,拥有同样的利 益 2.类集体:临时性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①可能有共同规范,但相互 可能不认识。例:剧场中的观众,同一车厢中的旅游者。 3.群体 George Homans:彼此有持续交往的人群就是群体。 Davy:具有一种同样的身份和某种一致感情的两个或更多的人,他们 具有某种共同目标和对各自行为的期待
1 第七章 社会群体 人是社会的动物,这不仅是出自我们的选择,而且还因为我们不得 不如此,我们要依靠他人来满足我们所有的需要,我们人类生活许多 都是以群体形式进行的,由于社会群体的重要用途和在我们生活中的 重要作用,它们成了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我们把有关群体的讨论 分为两章,下一章专门研究正式组织,本章集中讨论社会群体。 第一节、社会群体的性质 一、 什么是社会群体? 群体(Group)一词,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用得很滥,但在社会科学 里,此词的定义较窄,但如何界定它,学术上意见并不统一。 在分析定义前,我们首先分析以下概念: 1. 社会类别 社会类别指一群有某种特征的人。例:婚姻状况,收入水平,职业 等方面相近或相同的人。但它: ① 不构成社会结构; ② 成员之间不必相互认识; ③ 不必交往; ④ 不必有共同的规范利益。 例:教师是个社会类别,但不是所有的教师都相互认识和交往,妇 女是个类别,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遵守同样的规范,拥有同样的利 益。 2. 类集体:临时性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①可能有共同规范,但相互 可能不认识。例:剧场中的观众,同一车厢中的旅游者。 3. 群体 George Homans:彼此有持续交往的人群就是群体。 Davy:具有一种同样的身份和某种一致感情的两个或更多的人,他们 具有某种共同目标和对各自行为的期待
郑:在共同的以及可认定的界限之内的一群人,如果他们产生一种较 明显的同属一体的感觉,而在界限以外的人也认为他们是同属一体的 话,那就是一个群体。 理解上面的定义要点 ①群体内部成员有身份一致感,认为彼此同属一体。 ②群体外成员也认同他们的一致身份,即承认他们是同属一体 身份一致感是群体的主要特征。 作业:一副日常生活图,星期天的公园,有一群人在热狗摊前排队买 东西吃,有六个穿红色T恤的男孩骑自行车穿过山道,树下有散步的人, 有几张石凳子边围着人在吃午餐,以上几群人中哪一群是社会群体? 群体的形成 人为什么要形成群体? 相互满足是主要原因。 那么满足与人际结合有什么关系? Peter Blau人的许多欲望都根源于社会生活,也就是说人要从社会 结合中获得满足。 这样的满足可以分为两类: 1)内在的,指的是个人直接从群体得到满足; 2)外在的,个人不能直接从群体得到满足,但可以通过群体得到其他 方面的满足。 形成群体的理由是与群体所服务的需要有关的,这种需要分为: 1)工具性需要,指群体可使我们完成一件个人单独难以完成的事,许多工具性 群体是十分必要的,例:单个运动员不可能打赢一场足球赛。虽然有些工具性群 体不是很必要的,但它比个人达到目的要有效的多:应付考试的 学习小组等 表意性的需要: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的感情上的需要,这常常是为
2 郑:在共同的以及可认定的界限之内的一群人,如果他们产生一种较 明显的同属一体的感觉,而在界限以外的人也认为他们是同属一体的 话,那就是一个群体。 理解上面的定义要点: ① 群体内部成员有身份一致感,认为彼此同属一体。 ② 群体外成员也认同他们的一致身份,即承认他们是同属一体。 身份一致感是群体的主要特征。 作业:一副日常生活图,星期天的公园,有一群人在热狗摊前排队买 东西吃,有六个穿红色 T 恤的男孩骑自行车穿过山道,树下有散步的人, 有几张石凳子边围着人在吃午餐,以上几群人中哪一群是社会群体? 二、 群体的形成 1. 人为什么要形成群体? 相互满足是主要原因。 那么满足与人际结合有什么关系? Peter Blau 人的许多欲望都根源于社会生活,也就是说人要从社会 结合中获得满足。 这样的满足可以分为两类: 1) 内在的,指的是个人直接从群体得到满足; 2) 外在的,个人不能直接从群体得到满足,但可以通过群体得到其他 方面的满足。 形成群体的理由是与群体所服务的需要有关的,这种需要分为: 1) 工具性需要,指群体可使我们完成一件个人单独难以完成的事,许多工具性 群体是十分必要的,例:单个运动员不可能打赢一场足球赛。虽然有些工具性群 体不是很必要的,但它比个人达到目的要有效的多:应付考试的 学习小组等。 ② 表意性的需要: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的感情上的需要,这常常是为
了相互的支持和完全的自我表现,许多朋友之间的群体就是为此目的而 形成的。 例如:妇女社团,互助会 工具性群体也时常可以满足表意的需要,例:体育队的成员之间也能 建立亲密的场外友谊。 2形成群体的条件 ①接触机会 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才接成群体,但人要相互吸引必须有个先决条 件,这就是接触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接触的机会就是形成群 体的一个先决条件。 人是个社会的人,同时也是物质的人,所以决定接触机会的 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然空间的距离。 ②成员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属性,即具有共同点。 接近是相互吸引的先决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因为接近只是为双 方提供一个认识的机会,本身并不必然导致相互吸引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彼此具有共同点是相互吸引的主要因素,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那些属性相同或相近才能相互结合? A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接近的人,较容易成群。 在各种态度中价值观念是核心,具有重要地位,支配着个人对 其它事物的看法,所以价值观念不同的人很难长久结群。 例:不同宗教的人,不同政治信仰的人。 B性格,在性格方面以性格和爱好最重要。 C社会阶层,以上两个要素都属于个人因素,这点是社会因素, 般来讲,同一阶层的人结合的可能性较高。因为他们在上述个人 因素的个人价值观上,一般态度、兴趣、生活习惯等各方面较接近 相处一起要容易得多。除了这些个人的心理因素外,不同阶层代表 不同的经济能力,经济条件的差异也是人分群的重要因素
3 了相互的支持和完全的自我表现,许多朋友之间的群体就是为此目的而 形成的。 例如:妇女社团,互助会。 工具性群体也时常可以满足表意的需要,例:体育队的成员之间也能 建立亲密的场外友谊。 2.形成群体的条件 ① 接触机会 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才接成群体,但人要相互吸引必须有个先决条 件,这就是接触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接触的机会就是形成群 体的一个先决条件。 人是个社会的人,同时也是物质的人,所以决定接触机会的一 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然空间的距离。 ② 成员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属性,即具有共同点。 接近是相互吸引的先决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因为接近只是为双 方提供一个认识的机会,本身并不必然导致相互吸引。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彼此具有共同点是相互吸引的主要因素,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那些属性相同或相近才能相互结合? A 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接近的人,较容易成群。 在各种态度中价值观念是核心,具有重要地位,支配着个人对 其它事物的看法,所以价值观念不同的人很难长久结群。 例:不同宗教的人,不同政治信仰的人。 B 性格,在性格方面以性格和爱好最重要。 C 社会阶层,以上两个要素都属于个人因素,这点是社会因素, 一般来讲,同一阶层的人结合的可能性较高。因为他们在上述个人 因素的个人价值观上,一般态度、兴趣、生活习惯等各方面较接近。 相处一起要容易得多。除了这些个人的心理因素外,不同阶层代表 不同的经济能力,经济条件的差异也是人分群的重要因素
、群体分类 我们以大小为标准分析大,小群,以群体界限为标准分析内外 群体,以成员之间亲离程度为标准分析初级、次级群体,以成员 身份归属划分分析首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一)、首属群体 首属群体又叫初级群体,指成员之间以感情为基础而结成的亲 密关系的社会群体。例:家庭、朋友、亲属。 首属群体的特征: ①首属群体本身就是目标而不是手段 具有这种关系的人是有感情的,既然有感情,相处时就会觉得满 足,因此,它本身就是目标而不是手段。 故,首属群体是非工具性的,这是它与次属群体的一个主要界限。 ②成员交往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局部的 既然是非工具性的,就必然是全面的 ③成员间的沟通深而广,且自由公开 ④首属关系不可替代 般讲,上述各属性所支配的群体,就是首属群体,相反是次属群体 2、次属群体:次属群体指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结合在一起,通过明 确的规章制度接成的社会群体。例如学校、工厂。 目的在于实现实际目标,而不是为了提供感情上的支持 3、首属群体与次属群体的发展 首属群体的性质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最早的人类社会中, 首属群体很可能是唯一的群体类型,目前尚存的传统的农村社区是由熟 人组成的社群。因此彼此的关系较接近首属关系 现代社会是由不认识的人组成的,除了家庭的人和朋友外,与其余 人交往就属于次属性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二者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①个人首属关系比例下降
4 三、群体分类 我们以大小为标准分析大,小群,以群体界限为标准分析内外 群体,以成员之间亲离程度为标准分析初级、次级群体,以成员 身份归属划分分析首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一〕、首属群体 首属群体又叫初级群体,指成员之间以感情为基础而结成的亲 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例:家庭、朋友、亲属。 首属群体的特征: ① 首属群体本身就是目标而不是手段 具有这种关系的人是有感情的,既然有感情,相处时就会觉得满 足,因此,它本身就是目标而不是手段。 故,首属群体是非工具性的,这是它与次属群体的一个主要界限。 ② 成员交往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局部的 既然是非工具性的,就必然是全面的。 ③ 成员间的沟通深而广,且自由公开 ④ 首属关系不可替代 一般讲,上述各属性所支配的群体,就是首属群体,相反是次属群体。 2、次属群体:次属群体指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结合在一起,通过明 确的规章制度接成的社会群体。例如学校、工厂。 目的在于实现实际目标,而不是为了提供感情上的支持 3、 首属群体与次属群体的发展 首属群体的性质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最早的人类社会中, 首属群体很可能是唯一的群体类型,目前尚存的传统的农村社区是由熟 人组成的社群。因此彼此的关系较接近首属关系。 现代社会是由不认识的人组成的,除了家庭的人和朋友外,与其余 人交往就属于次属性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二者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①个人首属关系比例下降
③首属关系的质量下降 这表现在:离婚率高,首属关系常常变得十分紧张 儿童的单亲家庭增长:更多依赖家庭外的社会环境。 精神病自杀,酗酒、吸毒、社交淡漠的高比率。 〔二〕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所属群体:指身份所属的群体,它规定着成员的身份或日常活动。 参照群体:指那些被某些成员用作做其群体的参照对象的群体,它包括 以下几个意义 1. 它可以作为比较的标准 2.个人渴望的目标 3.个人观点的来源 在什么情况下,群体或个人会以外群为参照群体呢? 西方许多社会学家,例如R. Merton、R. Levine,D. Campbell等提出 以下几个假定 1.内群越团结,排斥外群的倾向越大,越少以外群为参照群体 2.成员从所属群体中所得的满足越大,以外群为参照体的可能越低。因 此以外群为参照群体的人多是群体的游离分子,或异己分子 在一个地区内,如果多个群体并存,那些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明显地 优于其他群体的,作为参照群体的可能性较高。同理,一个社会如果 有一个阶层的话,则位置越高的职业或阶级常会成为其他职业或阶层 的参照群体。 4.在社会流动较为活跃的社会,以外群为参照的较为普遍,因为上升 的途径是开放的,对上层群体的渴慕与期待是很显然的事。 综上所述,参照群体应该是一个令人心仪向往的群体。它有正反两 方面之分,而我们一般讲的是正面的参照群体 第二节社会群体的结构 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对群体内部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十分深刻的影响,那么,它怎
5 ③ 首属关系的质量下降 这表现在:离婚率高,首属关系常常变得十分紧张。 儿童的单亲家庭增长:更多依赖家庭外的社会环境。 精神病自杀,酗酒、吸毒、社交淡漠的高比率。 〔二〕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所属群体:指身份所属的群体,它规定着成员的身份或日常活动。 参照群体:指那些被某些成员用作做其群体的参照对象的群体,它包括 以下几个意义: 1. 它可以作为比较的标准 2. 个人渴望的目标 3.个人观点的来源 在什么情况下,群体或个人会以外群为参照群体呢? 西方许多社会学家,例如 R.Merton、R.Levine,D.Campbell 等提出 以下几个假定: 1. 内群越团结,排斥外群的倾向越大,越少以外群为参照群体。 2. 成员从所属群体中所得的满足越大,以外群为参照体的可能越低。因 此以外群为参照群体的人多是群体的游离分子,或异己分子。 3. 在一个地区内,如果多个群体并存,那些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明显地 优于其他群体的,作为参照群体的可能性较高。同理,一个社会如果 有一个阶层的话,则位置越高的职业或阶级常会成为其他职业或阶层 的参照群体。 4. 在社会流动较为活跃的社会,以外群为参照 的较为普遍,因为上升 的途径是开放的,对上层群体的渴慕与期待是很显然的事。 综上所述,参照群体应该是一个令人心仪向往的群体。它有正反两 方面之分,而我们一般讲的是正面的参照群体。 第二节 社会群体的结构 一、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对群体内部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十分深刻的影响,那么,它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