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7 第二节罗共纲领的发表………………………………………(451) 第三节改进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计划………………(453) 第五章保加利亚的改革与危机 第一节70~80年代之交保加利亚的经济形势 第二节80年代的改革… (464) 第三节国际条件的变化和经济危机的形成 (468) 第四节国内社会矛盾加剧和反对派的崛起 …(471) 第六章自我封闭的阿尔巴尼亚 (475 第一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强化……… 第二节三个五年计划和1976年宪法………………………(481) 第三节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内的“三大案件” 和谢胡自杀 (486) 第四节封闭的对外政策和阿中关系恶化 (491) 第七章80年代—南斯拉夫全面危机的年代 (496) 第一节80年代初期的政治和经济形势………… …(496) 第二节普拉宁茨总理执政时期(1982~1986) 第三节米库利奇总理执政时期(1 …(504) 第四节马尔科维奇总理执政时期 第五编剧变一一共产党政权的丧失 第一章波兰:开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和非共产党 政权的先河……………… (520) 第一节波兰统一工人党十届十中全会通过《关于政治 多元化和工会多元化的立场》 (520) 第二节圆桌会议—历史性的妥协……… 第三节议会大选—两大政治力量的较量……… (526) 第四节总统选举的风波 第五节东欧第一个非共产党政权的建立 532) 第二章匈牙利:卡达尔时代的结東 (538) 第一节为19 (539)
第 二 节 罗 共 纲 领 的 发 表 … … … … … … … … … … … … … ( 4 5 1 ) 第 三 节 改 进 国 民 经 济 的 管 理 和 计 划 … … … … … … … … … ( 4 5 3 ) 第 五 章 保 加 利 亚 的 改 革 与 危 机 … … … … … … … … … … ( 4 6 2 ) 第 一 节 7 0 ~ 8 0 年 代 之 交 保 加 利 亚 的 经 济 形 势 … … … … … ( 4 6 2 ) 第 二 节 8 0 年 代 的 改 革 … … … … … … … … … … … … … … ( 4 6 4 ) 第 三 节 国 际 条 件 的 变 化 和 经 济 危 机 的 形 成 … … … … … … … ( 4 6 8 ) 第 四 节 国 内 社 会 矛 盾 加 剧 和 反 对 派 的 崛 起 … … … … … … … ( 4 7 1 ) 第 六 章 自 我 封 闭 的 阿 尔 巴 尼 亚 … … … … … … … … … … ( 4 7 5 ) 第 一 节 高 度 集 中 的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进 一 步 强 化 … … … … … … ( 4 7 5 ) 第 二 节 三 个 五 年 计 划 和 1 9 7 6 年 宪 法 … … … … … … … … … ( 4 8 1 ) 第 三 节 阿 尔 巴 尼 亚 劳 动 党 内 的 “ 三 大 案 件 ” 和 谢 胡 自 杀 … … … … … … … … … … … … … … … ( 4 8 6 ) 第 四 节 封 闭 的 对 外 政 策 和 阿 中 关 系 恶 化 … … … … … … … ( 4 9 1 ) 第 七 章 8 0 年 代 — — 南 斯 拉 夫 全 面 危 机 的 年 代 … … … … ( 4 9 6 ) 第 一 节 8 0 年 代 初 期 的 政 治 和 经 济 形 势 … … … … … … … … ( 4 9 6 ) 第 二 节 普 拉 宁 茨 总 理 执 政 时 期 ( 1 9 8 2 ~ 1 9 8 6 ) … … … … … ( 5 0 0 ) 第 三 节 米 库 利 奇 总 理 执 政 时 期 ( 1 9 8 6 ~ 1 9 8 8 ) … … … … … ( 5 0 4 ) 第 四 节 马 尔 科 维 奇 总 理 执 政 时 期 ( 1 9 8 9 ~ 1 9 9 0 ) … … … … ( 5 0 9 ) 第 五 编 剧 变 — — 共 产 党 政 权 的 丧 失 … … … … … … … … … … ( 5 1 5 ) 第 一 章 波 兰 : 开 政 治 多 元 化 、 多 党 制 和 非 共 产 党 政 权 的 先 河 … … … … … … … … … … … … … … … ( 5 2 0 ) 第 一 节 波 兰 统 一 工 人 党 十 届 十 中 全 会 通 过 《 关 于 政 治 多 元 化 和 工 会 多 元 化 的 立 场 》 … … … … … … … … ( 5 2 0 ) 第 二 节 圆 桌 会 议 — — 历 史 性 的 妥 协 … … … … … … … … … ( 5 2 4 ) 第 三 节 议 会 大 选 — — 两 大 政 治 力 量 的 较 量 … … … … … … … ( 5 2 6 ) 第 四 节 总 统 选 举 的 风 波 … … … … … … … … … … … … … ( 5 2 9 ) 第 五 节 东 欧 第 一 个 非 共 产 党 政 权 的 建 立 … … … … … … … ( 5 3 2 ) 第 二 章 匈 牙 利 : 卡 达 尔 时 代 的 结 束 … … … … … … … … ( 5 3 8 ) 第 一 节 为 1 9 5 6 年 事 件 和 纳 吉 平 反 … … … … … … … … … … ( 5 3 9 ) 东 欧 剧 变 的 根 源 与 教 训 7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第二节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544) 第三节一次非常党代表大会…………………(551) 第四节和平过渡一政权更迭…… 第三章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丧失政权… 第一节雅克什当政时期的政策………… 第二节反对派组织的发展及其与捷共的对抗… …(566) 第三节共产党丧失政权……… 第四章罗马尼亚共产党丧失政权 (575 第一节1986~1990年计划的指标、任务和执行情况……(575) 第二节罗共最后一次代表大会)—14大的召开…… 576) 第三节齐奥塞斯库个人崇拜的发展 第四节齐奥塞斯库政权的垮台 第五章保加利亚:从日夫科夫下台到社会党下野……88) 第一节1989年11月保共中央全会前后党内的斗争 …(588) 第二节多党竞争和圆桌会议………………… …(589) 第三节保共的民主社会主义纲领和社会党 在大选中获胜 (591) 第四节社会党在大选后节节败退 (593) 第五节新宪法的制定和社会党在1991年大选中失利 (594) 第六章霍查后的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剧变 (598) 第一节“坚持”与“灵活”并存的双重政策 第二节每况愈下的国民经济及其对策…… 第三节动荡的政局与劳动党政权的丧失 ………(610) 第七章南斯拉夫全面危机的总爆发——南共联盟 解体和南联邦瓦解 (616) 第一节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616) 第二节南共联盟的解体 ……(619) 节各共和国的多党制自由选举 ……(621) 的瓦解……… (525)
第 二 节 政 治 多 元 化 和 多 党 制 … … … … … … … … … … … … ( 5 4 4 ) 第 三 节 一 次 非 常 党 代 表 大 会 … … … … … … … … … … … … ( 5 5 1 ) 第 四 节 和 平 过 渡 — 政 权 更 迭 … … … … … … … … … … … … ( 5 5 6 ) 第 三 章 捷 克 斯 洛 伐 克 共 产 党 丧 失 政 权 … … … … … … … ( 5 6 2 ) 第 一 节 雅 克 什 当 政 时 期 的 政 策 … … … … … … … … … … … ( 5 6 2 ) 第 二 节 反 对 派 组 织 的 发 展 及 其 与 捷 共 的 对 抗 … … … … … … ( 5 6 6 ) 第 三 节 共 产 党 丧 失 政 权 … … … … … … … … … … … … … ( 5 6 9 ) 第 四 章 罗 马 尼 亚 共 产 党 丧 失 政 权 … … … … … … … … … ( 5 7 5 ) 第 一 节 1 9 8 6 ~ 1 9 9 0 年 计 划 的 指 标 、 任 务 和 执 行 情 况 … … … ( 5 7 5 ) 第 二 节 罗 共 最 后 一 次 代 表 大 会 ) — — 1 4 大 的 召 开 … … … … ( 5 7 6 ) 第 三 节 齐 奥 塞 斯 库 个 人 崇 拜 的 发 展 … … … … … … … … … ( 5 7 9 ) 第 四 节 齐 奥 塞 斯 库 政 权 的 垮 台 … … … … … … … … … … … ( 5 8 2 ) 第 五 章 保 加 利 亚 : 从 日 夫 科 夫 下 台 到 社 会 党 下 野 … … ( 5 8 8 ) 第 一 节 1 9 8 9 年 1 1 月 保 共 中 央 全 会 前 后 党 内 的 斗 争 … … … ( 5 8 8 ) 第 二 节 多 党 竞 争 和 圆 桌 会 议 … … … … … … … … … … … … ( 5 8 9 ) 第 三 节 保 共 的 民 主 社 会 主 义 纲 领 和 社 会 党 在 大 选 中 获 胜 … … … … … … … … … … … … … … ( 5 9 1 ) 第 四 节 社 会 党 在 大 选 后 节 节 败 退 … … … … … … … … … … ( 5 9 3 ) 第 五 节 新 宪 法 的 制 定 和 社 会 党 在 1 9 9 1 年 大 选 中 失 利 … … … ( 5 9 4 ) 第 六 章 霍 查 后 的 阿 尔 巴 尼 亚 和 阿 尔 巴 尼 亚 的 剧 变 … … ( 5 9 8 ) 第 一 节 “ 坚 持 ” 与 “ 灵 活 ” 并 存 的 双 重 政 策 … … … … … … ( 5 9 8 ) 第 二 节 每 况 愈 下 的 国 民 经 济 及 其 对 策 … … … … … … … … ( 6 0 4 ) 第 三 节 动 荡 的 政 局 与 劳 动 党 政 权 的 丧 失 … … … … … … … ( 6 1 0 ) 第 七 章 南 斯 拉 夫 全 面 危 机 的 总 爆 发 — — 南 共 联 盟 解 体 和 南 联 邦 瓦 解 … … … … … … … … … … … … ( 6 1 6 ) 第 一 节 政 治 多 元 化 和 多 党 制 … … … … … … … … … … … … ( 6 1 6 ) 第 二 节 南 共 联 盟 的 解 体 … … … … … … … … … … … … … ( 6 1 9 ) 第 三 节 各 共 和 国 的 多 党 制 自 由 选 举 … … … … … … … … … ( 6 2 1 ) 第 四 节 南 斯 拉 夫 联 邦 的 瓦 解 … … … … … … … … … … … … ( 5 2 5 ) 8 东 欧 剧 变 的 根 源 与 教 训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9 第五节内战爆发………………………………… 第六编东欧各国共产党丧失政权的经验教训 ………GGB 第一章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结 第一节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 (634) 第二节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问题和错误 (640) 第二章东欧各国共产党丧失政权的历史教训 (649) 第一节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650)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探索符合本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决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656) 第三节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唯一途径,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661) 第四节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政治路线,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保持同工人 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密切联系 ………(65)
第 五 节 内 战 爆 发 … … … … … … … … … … … … … … … … ( 6 3 0 ) 第 六 编 东 欧 各 国 共 产 党 丧 失 政 权 的 经 验 教 训 … … … … … … ( 6 3 3 ) 第 一 章 东 欧 各 国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的 总 结 … … … … … … … ( 6 3 3 ) 第 一 节 东 欧 各 国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的 主 要 成 就 … … … … … … … ( 6 3 4 ) 第 二 节 东 欧 各 国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的 主 要 问 题 和 错 误 … … … … ( 6 4 0 ) 第 二 章 东 欧 各 国 共 产 党 丧 失 政 权 的 历 史 教 训 … … … … ( 6 4 9 ) 第 一 节 在 经 济 落 后 的 国 家 坚 持 社 会 主 义 , 必 须 以 经 济 建 设 为 中 心 , 大 力 发 展 社 会 生 产 力 … … … … … … … ( 6 5 0 ) 第 二 节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必 须 从 本 国 实 际 情 况 出 发 , 探 索 符 合 本 国 特 色 的 社 会 主 义 模 式 , 决 不 能 超 越 历 史 发 展 阶 段 … … ( 6 5 6 ) 第 三 节 改 革 开 放 是 解 放 和 发 展 生 产 力 的 唯 一 途 径 , 改 革 的 目 标 是 建 立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 … … … … … … … ( 6 6 1 ) 第 四 节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和 改 革 必 须 坚 持 共 产 党 的 领 导 和 马 克 思 列 宁 主 义 的 政 治 路 线 , 必 须 坚 持 民 主 集 中 制 和 保 持 同 工 人 阶 级 和 劳 动 人 民 的 密 切 联 系 … … … … … … … … … ( 6 6 5 ) 东 欧 剧 变 的 根 源 与 教 训 9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第一编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共产党 执政地位的加强 概 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中欧和东南欧近130万平方公里 的土地上,先后建立了8个人民民主国家,它们是:南斯拉 夫、阿尔巴尼亚、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 克斯洛伐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除民主德国情况特殊外,东 欧7国的人民民主政权都是在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的后期 实行人民民主革命(或称民族民主革命)的基础上建立的 1944~1945年东欧的人民革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反法 西斯民族统一战线来实现的,参加统一战线的有工人阶级、农 民、小资产阶级和部分资产阶级。它不像1917年俄国的十月 革命,革命的对象不是本国地主和资产阶级,而是德意法西 斯占领者和一小撮卖国贼。东欧的人民政权在本质上不同于 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专政,也不同于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而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几个阶级的联合政权。 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铁托、哥特瓦尔德、 哥穆尔卡等人根据若干东欧国家议会民主的传统和第二次世 界大战形成的反法西斯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通过人民民主
第 一 编 人 民 民 主 政 权 的 建 立 和 共 产 党 执 政 地 位 的 加 强 概 述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 在 中 欧 和 东 南 欧 近 1 3 0 万 平 方 公 里 的 土 地 上 , 先 后 建 立 了 8 个 人 民 民 主 国 家 , 它 们 是 : 南 斯 拉 夫 、 阿 尔 巴 尼 亚 、 波 兰 、 罗 马 尼 亚 、 保 加 利 亚 、 匈 牙 利 、 捷 克 斯 洛 伐 克 和 德 意 志 民 主 共 和 国 。 除 民 主 德 国 情 况 特 殊 外 , 东 欧 7 国 的 人 民 民 主 政 权 都 是 在 反 法 西 斯 民 族 解 放 战 争 的 后 期 实 行 人 民 民 主 革 命 ( 或 称 民 族 民 主 革 命 ) 的 基 础 上 建 立 的 。 1 9 4 4 ~ 1 9 4 5 年 东 欧 的 人 民 革 命 是 在 共 产 党 领 导 下 、 通 过 反 法 西 斯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来 实 现 的 , 参 加 统 一 战 线 的 有 工 人 阶 级 、 农 民 、 小 资 产 阶 级 和 部 分 资 产 阶 级 。 它 不 像 1 9 1 7 年 俄 国 的 十 月 革 命 , 革 命 的 对 象 不 是 本 国 地 主 和 资 产 阶 级 , 而 是 德 意 法 西 斯 占 领 者 和 一 小 撮 卖 国 贼 。 东 欧 的 人 民 政 权 在 本 质 上 不 同 于 西 方 国 家 的 资 产 阶 级 专 政 , 也 不 同 于 苏 联 的 无 产 阶 级 专 政 , 而 是 无 产 阶 级 领 导 的 几 个 阶 级 的 联 合 政 权 。 东 欧 各 国 共 产 党 领 导 人 季 米 特 洛 夫 、 铁 托 、 哥 特 瓦 尔 德 、 哥 穆 尔 卡 等 人 根 据 若 干 东 欧 国 家 议 会 民 主 的 传 统 和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形 成 的 反 法 西 斯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 提 出 了 通 过 人 民 民 主 东 欧 剧 变 的 根 源 与 教 训 1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模式探索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们主张政治上巩固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政权,经济上在没收敌伪财产的基础上,通 过农村土地改革和城市大工业企业国有化,建立以国营经济 为主体,兼有合作社经济、私营和个体经济的混合经济,由 国家调节市场,在工业化的方针上是采取渐进、缓慢的方式, 反对用损害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利益或降低人民的消费水 平来发展重工业。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鉴于东欧国家落后 的生产力,普遍认为,东欧国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将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根据战后欧洲形成的雅尔塔体制的政治格局,东欧国家 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其政策受到苏联的制约。没有苏联的 同意,人民民主的道路是走不通的。苏联对于东欧国家通过 人民民主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起初曾表示赞同。捷 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哥特瓦尔德在回忆他1946年7月 同斯大林的谈话时说,“斯大林同志谈到,希特勒德国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失败后,许多国家的统治阶级已经声名狼藉,广 大人民群众的觉悟有了提高,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许多 可能性和道路。他列举了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和波兰的例子, 也提及我国的例子,指出可以走一条不必经过苏维埃制度和 无产阶级专政的通向社会主义特殊道路。”① 战后初期,东欧国家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了土地改革和 工业国有化,迅速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提高了人 民的生活水平,在人民民主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赢得 ①引自《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历史评论》1964年第1期第13页
模 式 探 索 通 向 社 会 主 义 的 道 路 。 他 们 主 张 政 治 上 巩 固 以 工 农 联 盟 为 基 础 的 人 民 政 权 , 经 济 上 在 没 收 敌 伪 财 产 的 基 础 上 , 通 过 农 村 土 地 改 革 和 城 市 大 工 业 企 业 国 有 化 , 建 立 以 国 营 经 济 为 主 体 , 兼 有 合 作 社 经 济 、 私 营 和 个 体 经 济 的 混 合 经 济 , 由 国 家 调 节 市 场 , 在 工 业 化 的 方 针 上 是 采 取 渐 进 、 缓 慢 的 方 式 , 反 对 用 损 害 人 民 ( 特 别 是 农 民 ) 的 利 益 或 降 低 人 民 的 消 费 水 平 来 发 展 重 工 业 。 东 欧 各 国 共 产 党 领 导 人 鉴 于 东 欧 国 家 落 后 的 生 产 力 , 普 遍 认 为 , 东 欧 国 家 从 资 本 主 义 向 社 会 主 义 过 渡 , 将 是 一 个 较 长 的 历 史 过 程 。 根 据 战 后 欧 洲 形 成 的 雅 尔 塔 体 制 的 政 治 格 局 , 东 欧 国 家 成 为 苏 联 的 势 力 范 围 , 其 政 策 受 到 苏 联 的 制 约 。 没 有 苏 联 的 同 意 , 人 民 民 主 的 道 路 是 走 不 通 的 。 苏 联 对 于 东 欧 国 家 通 过 人 民 民 主 走 向 社 会 主 义 的 理 论 和 实 践 , 起 初 曾 表 示 赞 同 。 捷 克 斯 洛 伐 克 共 产 党 领 导 人 哥 特 瓦 尔 德 在 回 忆 他 1 9 4 6 年 7 月 同 斯 大 林 的 谈 话 时 说 , “ 斯 大 林 同 志 谈 到 , 希 特 勒 德 国 在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中 失 败 后 , 许 多 国 家 的 统 治 阶 级 已 经 声 名 狼 藉 ,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的 觉 悟 有 了 提 高 , 在 这 种 历 史 条 件 下 出 现 了 许 多 可 能 性 和 道 路 。 他 列 举 了 南 斯 拉 夫 、 保 加 利 亚 和 波 兰 的 例 子 , 也 提 及 我 国 的 例 子 , 指 出 可 以 走 一 条 不 必 经 过 苏 维 埃 制 度 和 无 产 阶 级 专 政 的 通 向 社 会 主 义 特 殊 道 路 。 ” ① 战 后 初 期 , 东 欧 国 家 共 产 党 领 导 人 民 实 行 了 土 地 改 革 和 工 业 国 有 化 , 迅 速 恢 复 了 被 战 争 破 坏 的 国 民 经 济 , 提 高 了 人 民 的 生 活 水 平 , 在 人 民 民 主 道 路 上 取 得 了 巨 大 的 成 就 , 赢 得 2 东 欧 剧 变 的 根 源 与 教 训 ① 引 自 《 捷 克 斯 洛 伐 克 共 产 党 历 史 评 论 》 1 9 6 4 年 第 1 期 第 1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