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急剧贬值53%,国家外债再增3个百分点。如果拉美经济危机不能 尽快得到解决,就很可能通过对美国银行系统或其他渠道的影响,对 美国从而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规模最大,造成的绝对损失量超 过世界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危机。1997年7月2日,危机首先在泰 国爆发,泰国政府被迫放弃保护币值的努力,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 当日泰国铢即贬值20%,至10月22日贬值达50.21%。危机很快席卷 东南亚和东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和香 港都先后发生金融危机,10月22日,马来西亚货币贬值34.43%,股 市跌幅40%;同日印尼盾贬值50.05%,成为另一个泰国;韩元对美元 汇率下跌一半,国家外汇储备从危机前的305亿美元下跌到60亿。 这些国家的GDP增长当年就比预期数下降了1%~3%。货币贬值使菲 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中产阶级的财政预算分别下降了50%、 61%和37.Y%,股市暴跌使香港、新加坡和泰国三地居民的资产分别 下降了44%、43%和41%。 今天,金融危机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敌人,防范 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成为宏观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发展中 国家应以谨慎态度对待金融自由化,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国家金融体系 和风险预警机制,然后逐渐开放金融市场。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 今天,尽管各国间各种经济矛盾日益加剧,但任何国家都不能一意孤 行,各国只能在合作与协调中才能求得稳定的发展。只有国际合作和 协调,才能从根源上防范金融危机。 战后世界经济的空前发展产生了一些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人类 社会不得不为此付出巨大代价。这些问题有的早已存在,有的新近出 现,但都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 加深而恶化。当今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性, 并已开始着手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某些局部还取得了
次急剧贬值 53%,国家外债再增 3 个百分点。如果拉美经济危机不能 尽快得到解决,就很可能通过对美国银行系统或其他渠道的影响,对 美国从而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1997 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规模最大,造成的绝对损失量超 过世界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危机。1997 年 7 月 2 日,危机首先在泰 国爆发,泰国政府被迫放弃保护币值的努力,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 当日泰国铢即贬值 20%,至 10 月 22 日贬值达 50.21%。危机很快席卷 东南亚和东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和香 港都先后发生金融危机,10 月 22 日,马来西亚货币贬值 34.43%,股 市跌幅 40%;同日印尼盾贬值 50.05%,成为另一个泰国;韩元对美元 汇率下跌一半,国家外汇储备从危机前的 305 亿美元下跌到 60 亿。 这些国家的 GDP 增长当年就比预期数下降了 1%~3%。货币贬值使菲 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中产阶级的财政预算分别下降了50%、 61%和 37.7%,股市暴跌使香港、新加坡和泰国三地居民的资产分别 下降了 44%、43%和 41%。 今天,金融危机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敌人,防范 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成为宏观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发展中 国家应以谨慎态度对待金融自由化,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国家金融体系 和风险预警机制,然后逐渐开放金融市场。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 今天,尽管各国间各种经济矛盾日益加剧,但任何国家都不能一意孤 行,各国只能在合作与协调中才能求得稳定的发展。只有国际合作和 协调,才能从根源上防范金融危机。 战后世界经济的空前发展产生了一些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人类 社会不得不为此付出巨大代价。这些问题有的早已存在,有的新近出 现,但都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 加深而恶化。当今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性, 并已开始着手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某些局部还取得了
一些初步成果。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而各国出于不 同的利益考虑,很难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上达成一致,更难共同采取 切实有效的措施和行动。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控制,将会 使二战结束以来的经济高速发展难以为继,甚至给人类社会的未来蒙 上阴影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冷 战开始后,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中心 的社会主义阵营相对抗的两极格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到20 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当今,多极化成为世界政治 发展的基本趋势;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经济 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全球性、区域性 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然而,当今世界政治仍面临不少问题,需要世 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 第一节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的形成及其基本构成 (一)世界政治的形成 世界政治是指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各种政治 力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政治制度、 政治实力和规模以及政治关系,是国际范围内民主、强权、和平
一些初步成果。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而各国出于不 同的利益考虑,很难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上达成一致,更难共同采取 切实有效的措施和行动。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控制,将会 使二战结束以来的经济高速发展难以为继,甚至给人类社会的未来蒙 上阴影。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冷 战开始后,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中心 的社会主义阵营相对抗的两极格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当今,多极化成为世界政治 发展的基本趋势;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经济 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全球性、区域性 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然而,当今世界政治仍面临不少问题,需要世 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 第一节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世界政治的形成及其基本构成 (一) 世界政治的形成 世界政治是指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各种政治 力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政治制度、 政治实力和规模以及政治关系,是国际范围内民主、强权、和平
战争等政治现象的总称,也是一种复杂的国际社会现象。它包括国 家间的政治、国际组织间的政治、政党间的政治、宗教间的政治 民族间的政治等不同行为主体间的政治关系,也包括全球政治、区 域政治、地缘政治等不同范围的政治关系,还包括阶级关系、民族 关系、国家关系、强权政治、民主政治等不同性质的政治关系。世 界政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行为主体在政治方 面的对外关系和外事活动,军事关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 今,对抗与缓和、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政治的两种基本状态。 世界政治是在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上产生的。国际分工的出现和 世界市场的建立,使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打破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封 闭状态,相互联系成为历史的必然。国家之间的交往成为国家事务的 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西方大国不仅在经济 上瓜分世界,而且在政治上也结成各种同盟,瓜分世界领土,使世界 各国的政治关系越来越密切,出现了以集团政治为重要特点的包罗 切文明国家的世界政治。20世纪初,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建立后,“全 世界已经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人数众多的被压迫民族,另一部分 是人数甚少、拥有巨量财富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压迫民族”①。于是就 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斗争,世界政治走 上了强权政治的道路。“十月革命”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无 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 独立,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状况发生巨大变化。这时,霸权主义和反 霸权主义成了世界政治的主要内容。战后国际组织的大量建立,又赋 予世界政治新的内容。 (二)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构成 由于世界政治是各种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因 此,国际行为主体是世界政治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国际行为主体既包 ①(《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3页)
战争等政治现象的总称,也是一种复杂的国际社会现象。它包括国 家间的政治、国际组织间的政治、政党间的政治、宗教间的政治、 民族间的政治等不同行为主体间的政治关系,也包括全球政治、区 域政治、地缘政治等不同范围的政治关系,还包括阶级关系、民族 关系、国家关系、强权政治、民主政治等不同性质的政治关系。世 界政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行为主体在政治方 面的对外关系和外事活动,军事关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 今,对抗与缓和、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政治的两种基本状态。 世界政治是在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上产生的。国际分工的出现和 世界市场的建立,使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打破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封 闭状态,相互联系成为历史的必然。国家之间的交往成为国家事务的 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西方大国不仅在经济 上瓜分世界,而且在政治上也结成各种同盟,瓜分世界领土,使世界 各国的政治关系越来越密切,出现了以集团政治为重要特点的包罗一 切文明国家的世界政治。20 世纪初,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建立后,“全 世界已经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人数众多的被压迫民族,另一部分 是人数甚少、拥有巨量财富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压迫民族”①。于是就 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斗争,世界政治走 上了强权政治的道路。“十月革命”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无 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 独立,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状况发生巨大变化。这时,霸权主义和反 霸权主义成了世界政治的主要内容。战后国际组织的大量建立,又赋 予世界政治新的内容。 (二) 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构成 由于世界政治是各种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因 此,国际行为主体是世界政治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国际行为主体既包 ①(《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333 页)
括国家行为主体,即当今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也包括大量的非国 家行为主体,即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 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 系列实体。构成国际行为主体的实体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特征 包括:(1)必须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2)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3)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4)必须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 组织形式,并拥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实力。其中,行为能力是确立其在 国际事务中的行为者地位的关键;特殊利益是其相互区别的基本依 据;独立自主的地位是其自立于国际社会的重要标志;组织形式和实 力是其具备行为能力和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以上四大要素彼此关 联,缺一不可。 国家行为主体,是指独立的主权国家,这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国 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决定世界政治的发展进程、构成国际关系的主导 力量。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 并不具备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 济实体。当代世界政治中存在大量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对世界政治的 影响极大。 1、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必须具备以下要 素:(1)具备固定的领土和一定数量的居民。这是国家作为基本实体 存在的首要条件,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 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2)具有一定的政权机构。国家作为履行各种 职能的政治实体,其活动必须通过一定的政治机关与政治实施才能实 现,这就是国家政权机构。(3)主权。这是国家最基本属性,也是国 家作为政治行为主体的最重要前提。国家主权,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 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的基 本属性包括:(1)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
括国家行为主体,即当今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也包括大量的非国 家行为主体,即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 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 一系列实体。构成国际行为主体的实体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特征 包括:(1)必须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2)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3)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4)必须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 组织形式,并拥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实力。其中,行为能力是确立其在 国际事务中的行为者地位的关键;特殊利益是其相互区别的基本依 据;独立自主的地位是其自立于国际社会的重要标志;组织形式和实 力是其具备行为能力和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以上四大要素彼此关 联,缺一不可。 国家行为主体,是指独立的主权国家,这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国 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决定世界政治的发展进程、构成国际关系的主导 力量。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 并不具备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 济实体。当代世界政治中存在大量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对世界政治的 影响极大。 1、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必须具备以下要 素:(1)具备固定的领土和一定数量的居民。这是国家作为基本实体 存在的首要条件,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 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2)具有一定的政权机构。国家作为履行各种 职能的政治实体,其活动必须通过一定的政治机关与政治实施才能实 现,这就是国家政权机构。(3)主权。这是国家最基本属性,也是国 家作为政治行为主体的最重要前提。国家主权,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 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的基 本属性包括:(1)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
事务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行最高的统治权。(2)对外的独立平等 权。即在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除任 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即国家为了维护政治 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政治经济国际化的现象日益突出, 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和观念正受到强烈冲击。在世界政治的实践中, 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受到极大挑战,主权被分割的现象亦极为常见, 如主权国家对自身主权的让渡和分享。对传统主权的最大挑战来自冷 战后发达国家出现的新干涉主义。这种理论认为,国家主权原则不能 成为一些严重侵犯人权的国家逃避国际社会制裁的护身符。这是由于 全球政治的时代已出现,全球化和相互依存使得国内事务与国际事务 的界限变得模糊,传统国家主权的属性发生了变化,建立在“国家至 上”基础上的互不干涉主权的理论已过时。然而,国家主权仍是国家 的基本属性,这是永不过时的 2、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在当代世界政治中,非国家行为主体的数量惊人、种类繁多,但 大致可区分为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两种基本类型 国际组织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其政府、政党、民众和团体基于 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定或法律形式而设定的组织机构。国际组织 又可区分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或民间组织)两大类。政府 间国际组织由于已经确立了其独立参与国际事务的行为主体地位,因 而在法律上具有了国际法主体的资格。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由于其不具 备承受国际法权利和义务的能力,因而尚未被承认为国际法主体。但 由于它们具备了行为能力、职能作用、组织形式和独立决策权,因而 也在世界政治中确立了自己的行为主体地位 除一般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外,国际组织还包括世界性政党、国际 宗教机构和世界性运动。世界性政党是由不同国家的政党组成的国际
事务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行最高的统治权。(2)对外的独立平等 权。即在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除任 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即国家为了维护政治 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政治经济国际化的现象日益突出, 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和观念正受到强烈冲击。在世界政治的实践中, 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受到极大挑战,主权被分割的现象亦极为常见, 如主权国家对自身主权的让渡和分享。对传统主权的最大挑战来自冷 战后发达国家出现的新干涉主义。这种理论认为,国家主权原则不能 成为一些严重侵犯人权的国家逃避国际社会制裁的护身符。这是由于 全球政治的时代已出现,全球化和相互依存使得国内事务与国际事务 的界限变得模糊,传统国家主权的属性发生了变化,建立在“国家至 上”基础上的互不干涉主权的理论已过时。然而,国家主权仍是国家 的基本属性,这是永不过时的。 2、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在当代世界政治中,非国家行为主体的数量惊人、种类繁多,但 大致可区分为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两种基本类型。 国际组织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其政府、政党、民众和团体基于 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定或法律形式而设定的组织机构。国际组织 又可区分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或民间组织)两大类。政府 间国际组织由于已经确立了其独立参与国际事务的行为主体地位,因 而在法律上具有了国际法主体的资格。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由于其不具 备承受国际法权利和义务的能力,因而尚未被承认为国际法主体。但 由于它们具备了行为能力、职能作用、组织形式和独立决策权,因而 也在世界政治中确立了自己的行为主体地位。 除一般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外,国际组织还包括世界性政党、国际 宗教机构和世界性运动。世界性政党是由不同国家的政党组成的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