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屏幕上,实际上是再现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尽管造成这种差距 的并不是信息社会或者说是因特网,但可以肯定,贫困国家因“信息 贫困”而缺乏参与新的信息社会的能力和对新技术的使用能力,从而 缺乏迅速发展的能力。 进入21世纪之际,联合国制订了新千年消除贫困计划,目标是 到2015年把贫困人口的数量减少一半。据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贫 困人口状况报告》数据显示,日均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的极端贫困人 口数量略有下降,从1995年的13亿降到12亿。但每天生活费在2 美元以下的世界贫困人口从1998年的28亿增加到2000年的30亿 达世界人口的一半。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2000年在法国《快报》 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不公正的世界乃是一个危险的世界》谈话 纪要,指出当今世界贫富失衡的严重状况是不能持久的,因为这种不 平衡的状况是对和平的严重威胁,一个不公正的世界是一个危险的世 界。20世纪的世界历史证明了沃尔芬森这番话的正确性,犯罪、冲 突、战争、恐怖主义等均与财富的两极分化有关。如何让经济全球化 更具有包容性,让所有人都享受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是全世界 所有国家和人民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来自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即 世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89年第15届理事 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所谓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 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 内涵丰富,它包含经济发展中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 调发展的内容,还包含了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多方面的需求。可持续 发展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此相关的还有世界人口问题 世界粮食问题、世界能源问题、世界疾病问题等全球性问题,这些问
的屏幕上,实际上是再现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尽管造成这种差距 的并不是信息社会或者说是因特网,但可以肯定,贫困国家因“信息 贫困”而缺乏参与新的信息社会的能力和对新技术的使用能力,从而 缺乏迅速发展的能力。 进入 21 世纪之际,联合国制订了新千年消除贫困计划,目标是 到 2015 年把贫困人口的数量减少一半。据世界银行《2001 年世界贫 困人口状况报告》数据显示,日均生活费用不足 1 美元的极端贫困人 口数量略有下降,从 1995 年的 13 亿降到 12 亿。但每天生活费在 2 美元以下的世界贫困人口从 1998 年的 28 亿增加到 2000 年的 30 亿, 达世界人口的一半。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 2000 年在法国《快报》 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不公正的世界乃是一个危险的世界》谈话 纪要,指出当今世界贫富失衡的严重状况是不能持久的,因为这种不 平衡的状况是对和平的严重威胁,一个不公正的世界是一个危险的世 界。20 世纪的世界历史证明了沃尔芬森这番话的正确性,犯罪、冲 突、战争、恐怖主义等均与财富的两极分化有关。如何让经济全球化 更具有包容性,让所有人都享受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是全世界 所有国家和人民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来自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即 世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989 年第 15 届理事 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所谓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 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 内涵丰富,它包含经济发展中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 调发展的内容,还包含了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多方面的需求。可持续 发展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此相关的还有世界人口问题、 世界粮食问题、世界能源问题、世界疾病问题等全球性问题,这些问
题对人类现有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当代世界人口激增,同时人类社会进入以商品经济和工业化大生 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高发展阶段,环境问题由局部发展到全球。当代 科技革命在推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和物质财富急剧增长的同时,造成 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三废污染、气候变暖、土地荒漠 化、臭氧层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象正不断威胁着人 类的生存环境。目前,水污染已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在闹水荒;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对臭氧层构成严重破坏以及温室效应使地球气候 变暖等均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干扰;森林、草场锐减使水土流失 加剧,荒漠化正威胁着每一个国家;水资源、土地资源、海洋水产资 源以及其他矿物资源急剧锐减正威胁着人类的子孙后代。地球环境能 够承受这种发展模式的能力达到了极限的边缘,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 这种发展模式对环境的蹂躏,以及它只对少数国家有效而对大多数国 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重大缺陷的问题。 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 开的联合国第一届《人类与世界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和一个行动方案,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环境问题作为经 济发展的一部分,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1987年4月联合国第 一届《环境与发展》大会公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第 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第二届环境与发展大会于1992年6月 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 及《21世纪议程》等5个重要文件,号召各成员国制定和实施本国 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与会的118个国家的代表中有102位 国家首脑,显示出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目 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 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很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把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 放到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
题对人类现有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当代世界人口激增,同时人类社会进入以商品经济和工业化大生 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高发展阶段,环境问题由局部发展到全球。当代 科技革命在推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和物质财富急剧增长的同时,造成 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三废污染、气候变暖、土地荒漠 化、臭氧层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象正不断威胁着人 类的生存环境。目前,水污染已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在闹水荒;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对臭氧层构成严重破坏以及温室效应使地球气候 变暖等均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干扰;森林、草场锐减使水土流失 加剧,荒漠化正威胁着每一个国家;水资源、土地资源、海洋水产资 源以及其他矿物资源急剧锐减正威胁着人类的子孙后代。地球环境能 够承受这种发展模式的能力达到了极限的边缘,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 这种发展模式对环境的蹂躏,以及它只对少数国家有效而对大多数国 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重大缺陷的问题。 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1972 年 6 月,在斯德哥尔摩召 开的联合国第一届《人类与世界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和一个行动方案,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环境问题作为经 济发展的一部分,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1987 年 4 月联合国第 一届《环境与发展》大会公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第 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第二届环境与发展大会于 1992 年 6 月 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 及《21 世纪议程》等 5 个重要文件,号召各成员国制定和实施本国 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与会的 118 个国家的代表中有 102 位 国家首脑,显示出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目 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 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很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把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 放到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除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干预外,还要求进行 国际合作,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环境问题都会涉及其他国家,甚至涉 及到全球。而在国际合作治理污染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 应负的责任是不同的,占世界人口1/4的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资源的 3/4,作为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发达国家理应对全球环境保护承 担起较大的责任。但发达国家不但在公平承担治理环境的成本问题上 与发展中国家存在意见分歧,而且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援助,出 口环保技术设备上也设置种种限制。1997年12月160个国家在日本 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京 都议定书》,首次确定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具体指标,区 分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义务,开始了世界各国共同探索可 持续发展道路的第一步。但自从《京都议定书》诞生迄今,全世界各 国就没停止过关于它的争吵,要落实《京都议定书》的成果并不顺利 加强环境合作,在环境和发展领域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成为各 国政府义不容辞的义务,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面对的主要任务是 不同的,发展中国家面对的主要任务是人口膨胀、粮食短缺和生态破 坏等问题;发达国家面对的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仍处在工业化进程的初级阶段,资本积累和技术发展程度都远不如发 达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往往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而心有余力不 足;发达国家在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环境保护的同时,却不重视有时甚 至破坏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利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向发 展中国家转嫁环境和资源压力,如将一些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 中国家生产。如不能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 经济发展将陷入困境,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2年9月可持续 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开幕式的发言中指出的那样,蹂躏环境和使人 类绝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的繁荣道路,很快将证明对所有人均是死路 条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除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干预外,还要求进行 国际合作,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环境问题都会涉及其他国家,甚至涉 及到全球。而在国际合作治理污染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 应负的责任是不同的,占世界人口 1/4 的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资源的 3/4,作为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发达国家理应对全球环境保护承 担起较大的责任。但发达国家不但在公平承担治理环境的成本问题上 与发展中国家存在意见分歧,而且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援助,出 口环保技术设备上也设置种种限制。1997 年 12 月 160 个国家在日本 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京 都议定书》,首次确定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具体指标,区 分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义务,开始了世界各国共同探索可 持续发展道路的第一步。但自从《京都议定书》诞生迄今,全世界各 国就没停止过关于它的争吵,要落实《京都议定书》的成果并不顺利。 加强环境合作,在环境和发展领域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成为各 国政府义不容辞的义务,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面对的主要任务是 不同的,发展中国家面对的主要任务是人口膨胀、粮食短缺和生态破 坏等问题;发达国家面对的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仍处在工业化进程的初级阶段,资本积累和技术发展程度都远不如发 达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往往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而心有余力不 足;发达国家在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环境保护的同时,却不重视有时甚 至破坏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利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向发 展中国家转嫁环境和资源压力,如将一些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 中国家生产。如不能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 经济发展将陷入困境,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 2002 年 9 月可持续 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开幕式的发言中指出的那样,蹂躏环境和使人 类绝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的繁荣道路,很快将证明对所有人均是死路一 条
国际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一地的经济周期波 动、结构调整与价格起伏不可避免地会传递到他国的国内市场,使各 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现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风险管理 能力难以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投机性资本的大量存在使发 生金融危机的风险大大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频繁爆 发,从1992年的英镑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直到2001 年的阿根廷危机,一直险情不断,其中最为严重的当数1997~1998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这次危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十多个国家,造 成空前损失。 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货币体制进入了 个“秩序弱化”的时期。多元化的储备货币格局并不能克服一个国家 的货币同时充当世界货币的矛盾。各储备货币发行国货币管理当局都 是按各国国内经济需要和货币流通状况来制定货币政策并调节货币 流通,而根据国内状况作出的政策抉择不可能与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 的要求相吻合,这就必然会引发外汇行市不稳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如 1992年9月在欧洲爆发的英镑危机,其直接起因,就是当时德国偏 执于本国利益,不仅拒绝了七国首脑会议要求其降息的呼吁,反而提 高利率,过高的德国利息率引起了外汇市场出现抛售英镑、里拉而抢 购马克的风潮,致使里拉和英镑汇率大跌而引发了这场危机。90年 代以来主要储备货币之间汇率的大起大落,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多 次冲击。 当代科技革命缩短了全球的经济距离,信息化将发展中国家与发 达国家联为一体,这就使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更容易 遭受国际资本和投机活动的冲击。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西方国 家通货膨胀压力减少,利率较低,所以大量资金需要寻找海外投资途 径,新兴工业化国家因经济增长较快而成为吸引外资的热点,外资也
三、国际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一地的经济周期波 动、结构调整与价格起伏不可避免地会传递到他国的国内市场,使各 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现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风险管理 能力难以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投机性资本的大量存在使发 生金融危机的风险大大增加。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金融危机频繁爆 发,从 1992 年的英镑危机、1994 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直到 2001 年的阿根廷危机,一直险情不断,其中最为严重的当数 1997~1998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这次危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十多个国家,造 成空前损失。 自 70 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货币体制进入了一 个“秩序弱化”的时期。多元化的储备货币格局并不能克服一个国家 的货币同时充当世界货币的矛盾。各储备货币发行国货币管理当局都 是按各国国内经济需要和货币流通状况来制定货币政策并调节货币 流通,而根据国内状况作出的政策抉择不可能与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 的要求相吻合,这就必然会引发外汇行市不稳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如 1992 年 9 月在欧洲爆发的英镑危机,其直接起因,就是当时德国偏 执于本国利益,不仅拒绝了七国首脑会议要求其降息的呼吁,反而提 高利率,过高的德国利息率引起了外汇市场出现抛售英镑、里拉而抢 购马克的风潮,致使里拉和英镑汇率大跌而引发了这场危机。90 年 代以来主要储备货币之间汇率的大起大落,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多 次冲击。 当代科技革命缩短了全球的经济距离,信息化将发展中国家与发 达国家联为一体,这就使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更容易 遭受国际资本和投机活动的冲击。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以来,西方国 家通货膨胀压力减少,利率较低,所以大量资金需要寻找海外投资途 径,新兴工业化国家因经济增长较快而成为吸引外资的热点,外资也
度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流入的外资中有相当部分 属于短期资本,追逐的是投机性的利润,加之各国之间缺乏对国际资 本流动的共同监管,一旦所投资的领域未能产生预期收益甚至亏损 时,外资尤其是投机性质的短期资本,就会出于逐利的本性而迅速地 抛弃这个国家和它的货币。此时,东道国经济体系存在的漏洞和缺陷 就会暴露无遗,处理不当,就会酿成金融危机 新兴工业化国家往往有着强烈的发展经济的愿望,并普遍实行赶 超战略。为此,政府对生产活动和资源配置积极干预,保护国内产业, 并对私人投资活动和银行贷款进行隐含担保,关系贷款盛行。这些做 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强有力地刺激了本国的工业化,同时又在经济高速 增长时期维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潜在弊端 逐渐开始显露:政企不分滋生了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银企不分导致 不良贷款如同滚雪球般越积越多。由于政府的隐含担保,企业倾向于 过度举债,导致经济中负债率非常之高,不健全的货币金融体系无法 抵挡投机性短期资本大出大进的冲击,金融危机由此产生. 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1994 年底1995年初墨西哥发生的比索危机打断了墨西哥自90年代以来较 好的经济增长势头,1994年墨西哥的经济增长率还是4.5%,危机爆 发后的1995年GDP下降了6.2%。而且危机往往殃及周边国家,阿根 廷、乌拉圭两国的经济增长率就因受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从危机 前的8.5%和6.8%下降到危机后的-4.6%和-2.4%。阿根廷自90年代初 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按自由主义原则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范例,近年来 却处于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之中。由于过重的外债负担,以及国内政 治腐败和汇率制度僵硬等原因,到2002年底,阿根廷4年来GDP的 下降累计达到20%。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丧失信心,资本大量外逃 引发金融危机。阿根廷实验的失败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极好的教 材。阿根廷危机在拉美蔓延,巴西货币自99年开始动荡,2002年再
一度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流入的外资中有相当部分 属于短期资本,追逐的是投机性的利润,加之各国之间缺乏对国际资 本流动的共同监管,一旦所投资的领域未能产生预期收益甚至亏损 时,外资尤其是投机性质的短期资本,就会出于逐利的本性而迅速地 抛弃这个国家和它的货币。此时,东道国经济体系存在的漏洞和缺陷 就会暴露无遗,处理不当,就会酿成金融危机。 新兴工业化国家往往有着强烈的发展经济的愿望,并普遍实行赶 超战略。为此,政府对生产活动和资源配置积极干预,保护国内产业, 并对私人投资活动和银行贷款进行隐含担保,关系贷款盛行。这些做 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强有力地刺激了本国的工业化,同时又在经济高速 增长时期维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潜在弊端 逐渐开始显露:政企不分滋生了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银企不分导致 不良贷款如同滚雪球般越积越多。由于政府的隐含担保,企业倾向于 过度举债,导致经济中负债率非常之高,不健全的货币金融体系无法 抵挡投机性短期资本大出大进的冲击,金融危机由此产生。 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1994 年底1995 年初墨西哥发生的比索危机打断了墨西哥自90年代以来较 好的经济增长势头,1994 年墨西哥的经济增长率还是 4.5%,危机爆 发后的 1995 年 GDP 下降了 6.2%。而且危机往往殃及周边国家,阿根 廷、乌拉圭两国的经济增长率就因受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从危机 前的 8.5%和 6.8%下降到危机后的-4.6%和-2.4%。阿根廷自 90 年代初 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按自由主义原则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范例,近年来 却处于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之中。由于过重的外债负担,以及国内政 治腐败和汇率制度僵硬等原因,到 2002 年底,阿根廷 4 年来 GDP 的 下降累计达到 20%。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丧失信心,资本大量外逃 引发金融危机。阿根廷实验的失败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极好的教 材。阿根廷危机在拉美蔓延,巴西货币自 99 年开始动荡,2002 年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