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从整体分工进展到零部件分工,从工序分工进展到工位分工, 实现了车间与流水线的国际化。如美国的朋迪亚克—一莱曼牌小汽 车,在德国设计,由澳大利亚制造发动机,美国、加拿大合作生产变 速器,日本生产车身薄板,新加坡提供无线电设备,而韩国供应电气 设备与轮胎,成了名符其实的“万国车”;美国波音747喷气机是在 8个国家的1600个大型企业、1.5万个中小型企业的协作中生产出来 的 (三)国际贸易深化与大化 国际分工的细化与深化导致了成品和半成品在国家和地区间迅速 流动,从而带动了国际贸易额的增长。80年代以来大多数发展中国 家以及中国、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先后向更开放、更市场化的经济运行 机制过渡,世界市场无论在规模、结构还是机制上,都在不断深化和 拓展。随着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削减,国际商品贸易高速增长,1980 年至1995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6%,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年均增长速 度达到9.3%,均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 后,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使国际贸易运行方式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网上订货、网上促销、网上谈判都为国 际贸易开辟了新的发展形势;进出口商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商品的报 关、商检、保险、运输、结汇等工作,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的消耗,降低了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加快了国际贸易的节奏;现代 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服务贸易的提供者不必跨出国门就能为其 他国家的客户提供国际服务,大大促进世界服务贸易的扩大;在这种 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得以大大加强 (四)国际资本流动加速 国际间产业转移与技术转移加快,商品及服务贸易国际化的加速 发展,造成国际间的大规模资本的加速流动。国际投资日趋活跃,1970 年国际直接投资额仅为400亿美元,1989年增至2320亿美元,1998
分工,从整体分工进展到零部件分工,从工序分工进展到工位分工, 实现了车间与流水线的国际化。如美国的朋迪亚克——莱曼牌小汽 车,在德国设计,由澳大利亚制造发动机,美国、加拿大合作生产变 速器,日本生产车身薄板,新加坡提供无线电设备,而韩国供应电气 设备与轮胎,成了名符其实的“万国车”;美国波音 747 喷气机是在 8 个国家的 1600 个大型企业、1.5 万个中小型企业的协作中生产出来 的。 (三)国际贸易深化与扩大化 国际分工的细化与深化导致了成品和半成品在国家和地区间迅速 流动,从而带动了国际贸易额的增长。80 年代以来大多数发展中国 家以及中国、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先后向更开放、更市场化的经济运行 机制过渡,世界市场无论在规模、结构还是机制上,都在不断深化和 拓展。随着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削减,国际商品贸易高速增长,1980 年至 1995 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5.6%,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年均增长速 度达到 9.3%,均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 后,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使国际贸易运行方式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产 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网上订货、网上促销、网上谈判都为国 际贸易开辟了新的发展形势;进出口商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商品的报 关、商检、保险、运输、结汇等工作,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的消耗,降低了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加快了国际贸易的节奏;现代 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服务贸易的提供者不必跨出国门就能为其 他国家的客户提供国际服务,大大促进世界服务贸易的扩大;在这种 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得以大大加强。 (四)国际资本流动加速 国际间产业转移与技术转移加快,商品及服务贸易国际化的加速 发展,造成国际间的大规模资本的加速流动。国际投资日趋活跃,1970 年国际直接投资额仅为 400 亿美元,1989 年增至 2320 亿美元,1998
年达4400亿美元;金融国际化亦加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交易量突 飞猛进,各主要国际金融市场已经形成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 连动的交易网络。国际资本加速流动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有 机组成部分及其表现,其形成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是国际资本流动在规模上的扩张,使各国在生产上的分工深化和相互 依赖的程度加强;二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扩张通过深化国际分工和扩大 国际贸易,推动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三是资本跨国界流动 的扩大提高了资本自身国际化的程度,由此产生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 全球扩散效应,推动了世界科技水平的提高,从而为世界经济全球化 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二、科技革命主导全球竞争格局 20世纪最杰出的三大科学成就是相对论、量子论和遗传学,建 立在三大学说基础上的一系列科学发现和技术革命在二战后集群出 现,飞速发展,改变了以往科技革命单学科发展,个别领域辉煌的旧 貌。当代科技革命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从宏观的宇宙到微观的基本粒 子,都有一系列的科学理论的突破,以这些理论突破为基础,又诞生 了一大批新的技术成果。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已深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类社会的整体 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科技革命全面地改变了劳动工具、劳动 对象和人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科技成分在经济增长中的比例迅 速增大,据统计,在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劳动生 产率提高中的贡献从20世纪初的5%20%提高到战后的80%,这一比 率在90年代的美国等科技先进国家已上升至90%。随着科技革命越 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各国经济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成为 经济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是高科技的主要发源地,二战后在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一直
年达 4400 亿美元;金融国际化亦加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交易量突 飞猛进,各主要国际金融市场已经形成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 连动的交易网络。国际资本加速流动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有 机组成部分及其表现,其形成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 是国际资本流动在规模上的扩张,使各国在生产上的分工深化和相互 依赖的程度加强;二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扩张通过深化国际分工和扩大 国际贸易,推动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三是资本跨国界流动 的扩大提高了资本自身国际化的程度,由此产生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 全球扩散效应,推动了世界科技水平的提高,从而为世界经济全球化 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二、科技革命主导全球竞争格局 20 世纪最杰出的三大科学成就是相对论、量子论和遗传学,建 立在三大学说基础上的一系列科学发现和技术革命在二战后集群出 现,飞速发展,改变了以往科技革命单学科发展,个别领域辉煌的旧 貌。当代科技革命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从宏观的宇宙到微观的基本粒 子,都有一系列的科学理论的突破,以这些理论突破为基础,又诞生 了一大批新的技术成果。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已深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类社会的整体 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科技革命全面地改变了劳动工具、劳动 对象和人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科技成分在经济增长中的比例迅 速增大,据统计,在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劳动生 产率提高中的贡献从 20 世纪初的 5%~20%提高到战后的 80%,这一比 率在 90 年代的美国等科技先进国家已上升至 90%。随着科技革命越 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各国经济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成为 经济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是高科技的主要发源地,二战后在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一直
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这也是美国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的最重要原因 之一。但美国在六、七十年代因越战及国内政治等问题缠身,相对忽 视了高科技产业化和应用技术的开发,使得美国很多产品的国际竞争 力下降。七、八十年代,美国在科技革命成果运用和产业化方面一度 落后于日本,这个差距立即反映在经济实力的消长上,20年间美国 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2.75%,而同期日本的年平均增长率达 4.5%。经过近20年来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大量投入及进行产业结构 调整,美国率先完成向信息和知识型经济的转型后,1996年重新夺 回在全球竞争力排名榜上名列第一的位置,迄今已连续保持了7年。 90年代以来,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大大高过日本及欧盟 据统计,美国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90年代初的23%上升 到90年代末的28%,约相当于第二位的日本及第三位的德国相加之 和,说明美国经济实力与其他几大经济板块的距离正在拉大。美国的 领先主要得益于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并且正在进一步 向高效、知识型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扩张。很显然,发达国家总体经济 实力和竞争力的消长变化,与科技革命的作用息息相关 科技革命在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资本和知识便捷地跨越国界为发展中国家创造了迅速实现工业化和 现代化的机遇。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战略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从发达国 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同时,也将发达国家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传递 到发展中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 型和技术密集型转移的升级。东亚和拉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抓住这 机遇迅速完成工业化,有些已经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新加坡和中国 香港的人均GNP已超过七国集团国家的平均值。但还有很多发展中国 家因种种原因未能把握住这一机遇,它们有的经济发展缓慢,有的甚 至没有发展,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科技革命、知识创新的能力和水 平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这也是美国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的最重要原因 之一。但美国在六、七十年代因越战及国内政治等问题缠身,相对忽 视了高科技产业化和应用技术的开发,使得美国很多产品的国际竞争 力下降。七、八十年代,美国在科技革命成果运用和产业化方面一度 落后于日本,这个差距立即反映在经济实力的消长上,20 年间美国 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 2.75%,而同期日本的年平均增长率达 4.5%。经过近 20 年来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大量投入及进行产业结构 调整,美国率先完成向信息和知识型经济的转型后,1996 年重新夺 回在全球竞争力排名榜上名列第一的位置,迄今已连续保持了 7 年。 90 年代以来,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大大高过日本及欧盟。 据统计,美国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 90 年代初的 23%上升 到 90 年代末的 28%,约相当于第二位的日本及第三位的德国相加之 和,说明美国经济实力与其他几大经济板块的距离正在拉大。美国的 领先主要得益于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并且正在进一步 向高效、知识型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扩张。很显然,发达国家总体经济 实力和竞争力的消长变化,与科技革命的作用息息相关。 科技革命在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资本和知识便捷地跨越国界为发展中国家创造了迅速实现工业化和 现代化的机遇。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战略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从发达国 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同时,也将发达国家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传递 到发展中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 型和技术密集型转移的升级。东亚和拉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抓住这一 机遇迅速完成工业化,有些已经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新加坡和中国 香港的人均 GNP 已超过七国集团国家的平均值。但还有很多发展中国 家因种种原因未能把握住这一机遇,它们有的经济发展缓慢,有的甚 至没有发展,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科技革命、知识创新的能力和水 平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迈向信息时代的今天,科技革命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 出,科技水平已经成为维持和提升一国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谁掌 握了科技的至高点,在科技进步上领先,谁就会在世界经济的竞争中 领先。而科技领域的竞争,将成为21世纪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这 又必然会进一步促进世界范围高科技的迅速发展。 三、区域经济集团化与全球化并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明显趋势之一是区域 经济集团化。区域性经济集团是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经济组织,其成 员国必须遵守共同制定的经济政策和规则,实行不同程度的一体化, 这就要求成员国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让出部分国家经济主权。90 年代以来,各区域经济集团都先后提高了经济一体化程度 全世界大约有20多个区域性经济集团,根据它们经济政策一体 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五种类型:(1)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程 度较低的组织形式,各成员之间相互减免关税,但仍保留各自对非成 员国的独立关税政策。(2)关税同盟。一体化程度居中的区域经济集 团,各成员国彼此取消贸易壁垒,实行共同的对外关税政策和外贸政 策。(3)共同市场。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较高,各成员国除了实行统 的对内对外关税外,还在成员国之间实行资本、商品、人员等生产要 素的自由流动。(4)经济共同体。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很高,不仅实行 统一的对内对外关税政策和实行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而且还要 力求统一成员国的主要经济政策,成立超国家的共同组织管理机构。 (5)经济联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要求各成员国在贸易、货币、 财政、福利等经济领域实行完全一致的经济政策,共同使用一种货币, 建立一个共同的中央银行。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正在形成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板块为主的格局。一些尚未参加集团的国家和
在迈向信息时代的今天,科技革命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 出,科技水平已经成为维持和提升一国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谁掌 握了科技的至高点,在科技进步上领先,谁就会在世界经济的竞争中 领先。而科技领域的竞争,将成为 21 世纪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这 又必然会进一步促进世界范围高科技的迅速发展。 三、区域经济集团化与全球化并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明显趋势之一是区域 经济集团化。区域性经济集团是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经济组织,其成 员国必须遵守共同制定的经济政策和规则,实行不同程度的一体化, 这就要求成员国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让出部分国家经济主权。90 年代以来,各区域经济集团都先后提高了经济一体化程度。 全世界大约有 20 多个区域性经济集团,根据它们经济政策一体 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五种类型:(1)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程 度较低的组织形式,各成员之间相互减免关税,但仍保留各自对非成 员国的独立关税政策。(2)关税同盟。一体化程度居中的区域经济集 团,各成员国彼此取消贸易壁垒,实行共同的对外关税政策和外贸政 策。(3)共同市场。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较高,各成员国除了实行统一 的对内对外关税外,还在成员国之间实行资本、商品、人员等生产要 素的自由流动。(4)经济共同体。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很高,不仅实行 统一的对内对外关税政策和实行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而且还要 力求统一成员国的主要经济政策,成立超国家的共同组织管理机构。 (5)经济联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要求各成员国在贸易、货币、 财政、福利等经济领域实行完全一致的经济政策,共同使用一种货币, 建立一个共同的中央银行。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正在形成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板块为主的格局。一些尚未参加集团的国家和
次区域性集团正在不同程度上同三大板块挂钩,如中东欧10国即将 成为欧盟正式会员国,北美自由贸易区将成为包含中美洲共同市場、 加勒比海共同市場、南方共同市場等次区域经济集团的美洲自由贸易 区。区域集团化发展已突破了由经济发展水平接近或经济结构相同的 国家组成的旧模式界限,也突破了不同社会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束 缚。随着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发展,各集团的成员国之间在经济上相互 渗透和依存的程度不断加强,有助于发展规模经济效应,促进区域经 济增长。与此同时,集团之间的经济竞争将更加激烈,推动世界经济 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例如,欧共体在创建时,六国国民生产总值与美 国相差甚大,到1972年也只相当于美国的55%随着共同体的扩大和 其内部机制的有效运行,1980年欧共体十二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相 当于美国的112.4%,从而改变了欧美力量对比。事实说明,一国的 力量终究无法对付区域集团在各个领域的挑战,而区域集团可以大大 增强地区整体的竞争力,使其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区域经济 集团具有排他性,对集团内外的国家实行差别待遇,虽然有利于集团 成员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但是带有浓厚集团色彩的贸易保护措施使统 的世界经济被人为分隔,使全球自由贸易受到阻碍。另一方面,经 济集团也有开放性,如欧盟一体化的发展,并没有使欧洲共同市场变 成排他性、内向性的“欧洲堡垒”,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向欧共体 派驻代表。1975年欧共体同中国建立了正式关系,它与非洲和其 他地区数十个国家还签订了雅温得(喀麦隆)协定、阿鲁沙(坦桑尼 亚)协定、洛美(多哥)协定,特别是洛美协定涉及非洲、加勒比海 和太平洋地区50多个国家,从而密切了欧盟与各方的经济联系 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区域经济都是世界 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可能是封闭的,区域集团的产品、技术、 原料、能源在不同程度上也有赖于与区域外的经济技术交往。因此
次区域性集团正在不同程度上同三大板块挂钩,如中东欧 10 国即将 成为欧盟正式会员国,北美自由贸易区将成为包含中美洲共同市場、 加勒比海共同市場、南方共同市場等次区域经济集团的美洲自由贸易 区。区域集团化发展已突破了由经济发展水平接近或经济结构相同的 国家组成的旧模式界限,也突破了不同社会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束 缚。随着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发展,各集团的成员国之间在经济上相互 渗透和依存的程度不断加强,有助于发展规模经济效应,促进区域经 济增长。与此同时,集团之间的经济竞争将更加激烈,推动世界经济 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例如,欧共体在创建时,六国国民生产总值与美 国相差甚大,到 1972 年也只相当于美国的 55%.随着共同体的扩大和 其内部机制的有效运行,1980 年欧共体十二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相 当于美国的 112.4%,从而改变了欧美力量对比。事实说明,一国的 力量终究无法对付区域集团在各个领域的挑战,而区域集团可以大大 增强地区整体的竞争力,使其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区域经济 集团具有排他性,对集团内外的国家实行差别待遇,虽然有利于集团 成员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但是带有浓厚集团色彩的贸易保护措施使统 一的世界经济被人为分隔,使全球自由贸易受到阻碍。另一方面,经 济集团也有开放性,如欧盟一体化的发展,并没有使欧洲共同市场变 成排他性、内向性的“欧洲堡垒”,目前已有 100 多个国家向欧共体 派驻代表。1 97 5 年欧共体同中国建立了正式关系,它与非洲和其 他地区数十个国家还签订了雅温得( 喀麦隆) 协定、阿鲁沙( 坦桑尼 亚) 协定、洛美( 多哥) 协定,特别是洛美协定涉及非洲、加勒比海 和太平洋地区 5 0 多个国家,从而密切了欧盟与各方的经济联系。 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区域经济都是世界 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可能是封闭的,区域集团的产品、技术、 原料、能源在不同程度上也有赖于与区域外的经济技术交往。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