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中外旅游市场发展趋势1.1.1.2旅游消费常态化和消费结构多元化我国旅游消费已从政策刺激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无论从人数还是消费上,城镇居民占我国国内旅游的比重都在稳步上升,特别是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已占国内旅游收人的3/4。同时,城镇居民旅游花费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多年来已经稳定在10%左右,这表明旅游已经成为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更多地表现出一个常态化的增长机制,也就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旅游经济的额外增长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提高和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转变。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到65%~75%,游、购、娱占25%~35%。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占60%以上。我国旅游消费资料显示,物质消费资料多,精神消费资料少。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改观,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旅游购物、娱乐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的比重也将上升。1.1.1.3旅游业创新与市场化发展趋势明显近年来,旅游业态创新趋势日渐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基于大众市场需求的业态创新成为产业成长的关键力量。2011年9月13日,《财富》杂志公布了2011年全球“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排行榜,携程、如家分列中国增长最快公司第二、第三位。这两家公司分别是近年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最快的两个领域:在线旅行服务和经济型饭店的典型代表。其次,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现代科技对旅游业态创新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等建设如火如茶,淘宝、腾讯、百度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相继介入在线旅游市场,更多更新的业态在跨界融合中加快孕育。产业开放度进一步扩大,旅游企业市场化越来越充分,主要表现为对外开放力度增大、企业间的并购重组行为频现。现代商业在旅游企业中得到更多的运用。2010年启动了对外资旅行社开放出境旅游市场的试点,同时在国内的旅行社行业中试行同业代理;培育新的市场主体,饭店央企和地方国企加快饭店资产的分离重组,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饭店产业的市场化进程。1.1.2中国旅游市场发展趋势1.1.2.1旅游政策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旅游业要建设好旅游3
中外旅游饭店产业发展与创新趋势强国的产业基础,提升旅游要素发展的产业化水平,提高旅游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加紧旅游发展模式的现代化改造,加快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国际化进程。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人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培育市场主体,提升企业竞争力。培育大型旅游集团,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及上市等途径,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通过市场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中小旅游企业发展。加快旅游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大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旅游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满足消费需求,完善产品体系。丰富完善观光旅游产品:加快开发度假休闲旅游产品:积极发展商务会展奖励旅游:积极发展专项旅游产品:大力开展生态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业旅游;积极发展其他专项旅游产品。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素质。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构建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现代旅游交通服务。推进旅行社专业化分工体系形成。优化旅游饭店结构和推进集团化发展。提升旅游餐饮在旅游产业中的支撑作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娱乐品牌。促进旅游新业态发展。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文化内涵。重视技术要素,促进产业信息化。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促进要素市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强化国际旅游合作。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积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鼓励旅游企业发展在线业务。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加快旅游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转型。全球化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根据我国加人WTO的承诺,我国的旅游业正在逐步开放。外国的旅游企业已经进人我国的旅游市场,以旅行社为例,由于国外旅游企业享有丰富的国际经营经验和海外庞大的网络,我国的旅游企业面临新的冲击。因此要增强“走出去”的紧迫感,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同时,我国旅游企业走出去,可以实现全球学习,融人全球化发展之中,从而立足全球性的利润。旅游企业走出去适应国际竞争环境,需要创新旅游企业的运营模式。以旅行社为例,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已经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在经营上的巨大优势,应当引起旅行社行业的极大重视。旅行社新的经营形式不断出现,特别是像携程网等网上旅行社的成功运营给旅游企业提供了很多的创新启示,需要与国际接轨,创新旅游企业的运营模式。4
第1章中外旅游市场发展趋势1.1.2.2市场需求趋势目前,旅游产业已发展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购物娱乐、节庆活动等多种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服务产业。旅游企业只有获得源源不断的客源作为支撑,才能不断地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自身发展。面对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企业应当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和客户需求变化趋势,重视旅游业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变迁,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1)观光需求向纵深方向发展就世界旅游市场而言,现阶段游客出游的主要自的为观光休闲度假。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调查,2011年以观光、休闲、度假为目的出游的游客占总数的51%(药为5.05亿人次),探亲访友、宗教朝圣等游客的比例为27%;商务公务游客占15%。无特定目的,7%商务公务,15%D福休闲娱乐,51%中探亲访友、宗教朝圣等,27%图1-42011年国际旅游者出游情况与世界旅游市场大体相同,我国城镇居民出游的主要目的为观光游览。2012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达2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57万亿元人民币,新增旅游直接就业人数约50万人,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4%。从旅行目的看,我国城镇居民主要的旅游需求有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出差、探亲访友、健康医疗等,由各项所占比例来看,观光旅游需求位于第一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大众旅游阶段特征明显,观光旅游产品仍是整个旅游产品体系的基础。但观光旅游的持续发展也面临着现代旅游迅猛发展所提出的种种难题。多年来我们都是以观光旅游为主体的旅游方式,旅游者的参观内容虽然紧凑但是比较单调乏味,缺乏深层次的体验内容。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5
中外旅游饭店产业发展与创新趋势旅游者的体验应该从表面转向深入,因此,观光旅游需要深度发展。无论规模还是结构,无论存量还是增量,我们都要下大力气丰富完善观光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观光旅游消费需求,同时积极引导国内旅游市场向休闲、度假等高端旅游消费转变。35.0%30.0%25.0%20.0%2010年15.0%口2011年10.0%5.0%0.0%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出差探亲访友健康医疗其他图1-5手我国城镇居民国内出游情况(2)休闲度假需求持续稳定增长2012年中国人均CGDP达到6102美元,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等均突破1万美元。日本共同社指出,3000美元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节点,随后有可能带来消费的活跃。首先,可自由支配收人越高,旅游支付能力,特别是以休闲和度假为代表的高端旅游支付能力就越强。其次,居民可支配时间增多,除了十一、春节两大黄金周和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元旦大小长假外,政府还颁布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假日时间总量的增加带动了国内旅游市场的增长,对旅游产品的选择也更加合理与多样化,其中休闲度假旅游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的旅游模式。可以说,经过30多年的积累,一个以休闲为主的旅游时代正在来临,并表现出享受层次分化、消费大众化、产品多元化、追求个性化、发展国际化等特征。为了迎合旅游者的休闲度假旅游需求,旅游市场需要不断完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促进休闲度假旅游的稳步增长。推动社会公共资源提供更多的旅游服务,积极引导城乡居民休闲度假,深化开发一批城市休闲旅游产品,推进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完善乡村度假休闲产品。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发户外运动、滑雪登山、森林康体、滨海度假、温泉养生、民俗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休闲度假产品,支持开发个性化休闲旅游产品,规范发展高尔夫旅游和大型主题公园。以国家旅游度假区6
第1章中外旅游市场发展趋势为抓手,引导一批山岳、湖泊、滨海、温泉等不同类型的休闲度假产品聚集区的开发和建设。我们要大力发展邮轮母港、自驾车营地、房车宿营地、汽车旅馆、汽车租赁等与休闲旅游新需求相适应的设施和服务。(3)散客化及自助游趋势明显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游客自主意识的增强和旅游者消费观念的改变,散客化已成一种趋势。目前,欧美各主要旅游接待国的散客市场份额占到了70%~80%,经营和接待散客旅游的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熟度的主要标准。从国内来看,1992年我国客源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散客与团体游客平分市场的局面。之后,散客的绝对数和在客源总数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目前散客市场占据着国内市场的较大份额。据1997年《中国旅游年鉴》的统计,1996年散客旅游人数已占人境游客总数的70%。在出境旅游中,1996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数为506.07万人次,其中由旅行社组团出境的为164万人次,只占出境旅游总数的32.4%。在我国国内旅游中,1997年我国城乡居民出游总数为6.44亿人次,其中由旅行社承办的仅为1528万人次,仅占出游总人数的5.9%。根据《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12》数据,2011年国内城镇居民团体旅游占6.6%,散客旅游占93.4%:农村居民团体旅游占3.4%,散客旅游占96.6%;入境游客中团队游客占32.24%,散客占67.76%,由此可见,散客旅游已成为各种旅游活动的主要形式。自助旅游的兴起主要由旅游者自身心理需求和社会发展支持而引起。随着旅游者自身经验越来越丰富,可以从容、自信地进行远距离旅行,且这种旅行已经不是传统的观光旅游,除观光外,还包含探险、休闲、科考等活动。其行为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已经从属于体验人生、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度,即最高需求。这种自助旅游不但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要求,而且突破了传统的规范化的旅游模式,规避了团队旅游中的包价过死、·路线限制过多、活动自由受限等端。当然,这种自助旅游的兴起,除去游客为了满足自身个性化的需求之外,还在于社会发展的支持。这方面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这为散客提供了足够的财力支持。和平年代也为散客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现代通信、交通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为散客的出行以及危险求救提供了诸多便利。综上所述,这都使得不依赖各种旅行社而凭借自身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自助旅游成为可能。可以说,自助旅游是散客旅游者自身的心理需求发展到一定层次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综合起来的社会现象,是散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