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好象天兵天将降临到不幸的对手头上。葡萄牙船员采州 “决不船、只用炮攻”的新战术,他J在:海上确实无住而不胜。 陆地上的情况则大不相同,在亚丁、吉达、果阿和其他地方的激 烈战斗(有时遭到失败)说明了这一点。然而这些西方人侵者行动 坚决而残暴,到16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开辟了从儿内亚湾到南 中国海的一系列要塞。葡萄牙人虽然从来垄断不了东印度群岛的 香料贸易一一其中大部分继续经传统渠道运往威尼斯 但毫无 疑问,他们垄断了相当一部分香料贸易,并巾1期在争夺帝国 地位中领先而获得很大利润。 事实证明,西班牙殖民亡义者在西半球广袤的土地上迅速建 立帝国,自然获利更人。西班牙远征军从早期建立的伊斯帕尼突 拉岛和古巴殖民地出发,向大陆推进,于16世纪20年代征服墨 西哥,30年代征服秘鲁。在儿十年内,它的领地从南部的普拉 特河扩展到北部的格兰德狗。西班牙人帆船往返西海岸,同来 自菲律宾群岛装有中国丝绸以换取秘鲁白银的船只联系。西班牙 人在他们的“西半球”建立帝国政府,建筑教堂,·经营牧场和采 矿,明确表示,他们要在这里扎根。征服者开发这些地区的自然 资源,特别是利用当地大量劳动力,把糖、胭脂红、兽皮和其他 物品源源运送回国。尤其重要的是,他们把玻利维亚的波托西 山的白银运回国内,这个矿山是一个多世纪中世界最大的唯一的 银旷。这一切导致“跨越大西洋的贸易迅速增长,1510年至1550 年期间贸易额增长了7倍,1550年至1610年期间又增长了2 倍”。 因此,所有上述迹象表明,帝国主义企图使其殖民统治永久 化。葡萄牙和西班牙探险家的行动与郑和率船队短暂出访不同, 它象征着殖民者改变世界政治和经济平衡的决心。他们利用船上 的火炮和肩负滑膛枪的上兵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回顾这段历史, 不免令人费解,为什么象葡萄牙这样一个人口和资源有限的国家 ·31
竞能伸手如此之长,诈搜取如此之多。如上所述,敏洲州取得了军 事优势和海军优势,在此樽定条件下,做到这一点并非决不可 能。·既已做到,那么帝国获得的显著利益以及企图获取更大利益 的欲望就更加速了扩张的进程 ·关于“欧洲的扩张”的论述,迄今还有一些因素未被重视或仅 简略提及。例,对个人的作用方面未曾进行分析,然而一正 如在一切重大努力中—这方廊的大量事实也充分显示了个人作 用:·象航海家亨利等人上:的促进;造船工匠、武器制造者和学者 们的创造性;商人的进取精神;尤其是,那些参拥远航的人们, 一路经受汪洋大海、恶劣气候、荒芜地区和凶恶敌手等各种考验 的真正勇气。出于形形色色的复杂动机一个人利益、为国争 光、宗教狂热,也许还有冒险意识一人们甘冒风险,在很多情 况下,他们确实这样做了。关丁欧洲征服者施加于非洲、亚洲和 美洲受害者的恐怖残暴行径,也没有细述。如果说,本书对上述 特点也论述不多的话,那是因为当时的许多社会为把世界变成自 心的盘中餐,吹捧一些敢冒风险的亡命之徒或集团。欧洲的船 长、船员和探险家的卓越贡献在于,他们拥有实现其抱负的船只 和火力,·在于他们来自竞争、·冒险和企业家精神盛行的政治环 境。 欧洲扩张得到的收益是广泛和持久的,馆最重要的益处是有 助于加速发展已经存在的社会动力。虽然主要团的在丁获取黄 金、白银、贵金属和香料这些确属重要的贵重物品,但也不应忽 视由于欧洲船员突破海洋边界后而涌入欧洲港口的各种不大引人 注目的物品的价值。到达纽芬兰渔场,·带来了显然取之不尽的食 物供应,而且大西洋述提供了照明、润滑和其他用途所必濡的鲸 鱼油和海豹油。糖、靛蓝、姻草、米、毛皮、木材以及马铃薯和 玉米等新作物,都增加了欧洲人陆总的财富和福利;当然后来还 不断输入了大量的粮食、肉类和棉花。人们尤需先考察后来19 32
世纪的世界经济,就可以了解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发现在几十年内 对增强欧洲西部的繁荣和实力的日益增长的重人作用。诸如渔业 等大行业,需雇佣大量人力进行捕捞和销售,因此进一步促进了, 市场经济。同时这-一切极大地刺激了饮洲造船工业的发展,把大 量手工匠、供应商、商人和承保人都吸引到伦敦、布里斯托 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及其他许多港口周围。最终结果是很 人部分西欧人,而不仅是少数达官拉贵,对海外贸易成果产生: 了持久的物质兴趣。 如在上述商品单上再增加俄国为向大陆扩展的贸易,运进欧 洲的毛皮、皮革、木材、麻、盐和粮食,那么学者就有理由把这 种现象称做“现代世界体系”的开端。开始时,扩张都是单独进行 的,后来不断发展为一个连锁整体: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意大 利人用几内亚海岸的黄金和秘兽的白银支付来月东方的季料和丝 绸;饿国靠冷杉和木材购买英国铁炮;波罗的海的粮食经过阿姆 斯特丹运到地中海。这一切构成一种持续的相互作用—即欧洲 每进一步扩张,会带来新发现,也因而带来贸易机会,结果收益 增加,这又刺激再度扩张。·不过这个发展过程并不-定能顺利进 行,往往场欧洲大战或国内纷乱可大大减少海外活动。伺殖民 强国几乎从不放弃其猎获物,.而且过不了多久,又会厂始一轮新 的扩张和探险高潮。如果已确立的帝国不利用其地位,那么别的 国家终究也会要取而代之。 ]根结底,动力经久不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欧洲国家各种 对抗已很尖锐,正在超出欧洲范围进人人洋波岸的半球。西班牙 和葡萄牙虽力图保持罗马教皇确定的对外部世界的垄断权,但已 完全做不到了,尤其在人们认识到从欧洲到中国不存在:任何东北 通道或西北通道后,情况更是如此。到16世纪60年代时,荷 兰、法国和荚国的船只已冒险横渡人西洋,稍后进入印度洋和太 平洋,英国的纺织品贸易下降和尼德兰起义加快了这一·过程。在: ·33·
王室和贵族的庇护下,在阿姆斯特丹和伦敦大商人的资助下,以 及在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宗教改革运动中进发的宗教和民族主义狂 热的促使下,新的贸易和掠夺性远征从欧洲西北部出发,以获得 一份赃物。这里蕴藏着获得荣蓄和财富、打击对手、增加祖国资 源以及将新的热忱变为真正信抑的前景,哪里还能提出反对意见 来制止这种冒险呢? 这种商业和雍民竞争日益加剧的积极方面是,与此同时,科 学和技术知识不断发展。这一时期的许多成就无疑是军备竞赛和 争夺海外贸易的副产品,但其最终益处胜过了不光彩的起源。经 过改进的制图法、领航表、望远镜、气压计、背测杆和常平环罗 盘等新式仪器,以及收善了的造船方法,都有助使海上航行成 为比较可靠的航行方式。新的庄稼和植物不仅使营养更加丰盒, 而且还促进了植物学和农业科学。治金技术以及实际上整个炼铁 工业迅速发展,深层开采技术同样发展很快。.天文学、医学、物 理学和工程学也因经济步伐加快和科学价值提高而受益。勇于探 究真理的智者在进行更广泛的观察和更大量的实验,·印刷机除印 刷本国语的圣经和政治论著外,还传播上述研究结果。这种知识 爆炸的累积效果,巩固了欧洲的技术优势,.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欧 洲的军事优势。到16世纪末,甚至强大的奥斯曼民族,或至少 他们的前线士兵和船员,都感受到这方面的某些影响。对]其他 更不活跃的社会,其影响则尤为严重。亚洲某些国家是否奋起直 追,主动进行商业和工业革命面不受下扰,很值得怀疑;但是有 一点很清楚,即在比较先进的政洲国家已占领世界强国阶梯所有 顶上的梯级的情况下,其他社会要再攀登上去将是极其困难的, 这种困难是综合性的,看来可以说其原因在于登上阶梯将不 仪要涉及获得欧洲的设备甚至欧洲的技术,而且要全面借鉴西方 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普遍特征。这意味着建立市场经济,如果 这种市场经济还没有达到亚当·斯密所要求的程度,至少应使商 34
人和企业家始终不受威胁、妨碍和掠夺。这还意味着存在权力中 心的多无化,知有可能,各中心有其白身的经济基础,以便杜绝 那种强行建立东方式专制制度的中央集权的可能性,而建立起进 步的尽管混乱,有时还野蛮)、刺激竞争的各种前景。而言 之,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不僵化,意味着文化上和思想上也不存在 止统观念一—这就是探究、争论和实验的自由,是对可能改进的 信念,是重视实践而不是抽象理论,是奉行理性主义,蔑视达官 贵人的法规、教义和传统民俗。在多数情况下并不影响许多积极 因素,·而是减少阻止经济增长和政治多样性的障碍。欧洲的最大 优势是它较少其他文明社会的缺点。 对此,·虽无法证明,但可设想,上述各种普遍特征都是通过 某一内在逻辑相互联系的,而所有特征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经 济的自由放任、政治和军事的多元化以及学术自由的结合,尽管 其中每一因素较之后来时期很不成熟,这些因素在经常的相互作 用中创造了“欧洲的奇迹”。既然这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似 乎以假定,只要全部照搬其组成成分,,就可在别的地方产生同 样结果。鉴于明代中国、中东和亚洲的穆斯林帝国或上述任何其 他社会都不具备欧洲那种重要成分的结合,当欧洲发展为世界舞 台的中心时,这些国家看来仍停滞不前。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