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就范 矫揉造作 喟叹(wei) 相形见绌(chu) B.僭越 情投义合 谮言(zen 饕餮盛宴(tie) C.噱头 伫足观看 推搡(s6ng)扛鼎之作(gang) D.戏谑 集思广益 商榷(que) 脍炙人口(kuai)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道德建设是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必须不厌其烦,不惧其细,下真功,使长劲,长此以往才会见到效果。 B.在当下“80后”组成的家庭中,夫妻双方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一旦 发生矛盾,就将责任归于对方,殊不知“一个巴掌拍不响” C.现在很多学校都不鼓励组织学生远行,怕发生意外。这种因噎废食的 做法,牺牲的是学生的眼界和经历。 D.黄昏的小镇显得格外萧索,很少见到人影,只是偶尔听到几声狗吠 小雨点打在二人的伞上,奏出寂寞的调子。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这正是社会转型期职业道德的纷繁征象:有的依旧如金子般闪光,有 的则不断刺痛人们的良心,也引发时代的追问一一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底线? B.一位美术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她的有些同学就是在高中突击几个月, 把素描练好后顺利考入大学的,但究竟什么是美术?这些同学并不理解。 C.“学生读书求学似乎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个条件好、待遇高、收入高的 职位,教师则往往忙于跑课题、抓项目、拿经费。”纪宝成批评教育的功利主义 时说 D.有很多玩具、交到很多好朋友、外出旅行……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心中的 幸福。这种看似触手可及的幸福,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实现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社会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所以 当前社会热切呼唤真善美。 B.王蒙希望山寨化的文化热络能渐渐被深思熟虑与学术、艺术的郑重追 求、实际成果而不仅仅是掌声、接见或销量所平衡 C.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这对于 教育工作者以及众多家长来说,也常常感到很棘手。 D.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大国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是民族自信 心、自豪感、凝聚力都空前增强的时代。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华丽的语言并非文学的高境界。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从心底流出的文 字才最有力量。文贵质朴,莫求花哨,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散文的一个传统,来自于汉赋。汉赋的华丽炫目,不少是用来装饰统治 阶级的。虽然其中也不乏精品力作,但在我看来,繁复华丽、空话连篇的风格是 不值得效法的,有志向和气量的写作者应该有自己的追求
重庆市南开中学 2013 届高三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测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就范 矫揉造作 喟叹(wèi) 相形见绌(chù) B.僭越 情投义合 谮言(zèn) 饕餮盛宴(tiè) C.噱头 伫足观看 推搡(sǒng) 扛鼎之作(gāng) D.戏谑 集思广益 商榷(què) 脍炙人口(kuài)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道德建设是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必须不厌其烦,不惧其细,下真功,使长劲,长此以往才会见到效果。 B.在当下“80 后”组成的家庭中,夫妻双方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一旦 发生矛盾,就将责任归于对方,殊不知“一个巴掌拍不响”。 C.现在很多学校都不鼓励组织学生远行,怕发生意外。这种因噎废食的 做法,牺牲的是学生的眼界和经历。 D.黄昏的小镇显得格外萧索,很少见到人影,只是偶尔听到几声狗吠, 小雨点打在二人的伞上,奏出寂寞的调子。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 A.这正是社会转型期职业道德的纷繁征象:有的依旧如金子般闪光,有 的则不断刺痛人们的良心,也引发时代的追问——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底线? B.一位美术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她的有些同学就是在高中突击几个月, 把素描练好后顺利考入大学的,但究竟什么是美术?这些同学并不理解。 C.“学生读书求学似乎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个条件好、待遇高、收入高的 职位,教师则往往忙于跑课题、抓项目、拿经费。”纪宝成批评教育的功利主义 时说。 D.有很多玩具、交到很多好朋友、外出旅行……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心中的 幸福。这种看似触手可及的幸福,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实现的。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社会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所以 当前社会热切呼唤真善美。 B.王蒙希望山寨化的文化热络能渐渐被深思熟虑与学术、艺术的郑重追 求、实际成果而不仅仅是掌声、接见或销量所平衡。 C.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这对于 教育工作者以及众多家长来说,也常常感到很棘手。 D.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大国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是民族自信 心、自豪感、凝聚力都空前增强的时代。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5—7 题。 华丽的语言并非文学的高境界。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从心底流出的文 字才最有力量。文贵质朴,莫求花哨,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散文的一个传统,来自于汉赋。汉赋的华丽炫目,不少是用来装饰统治 阶级的。虽然其中也不乏精品力作,但在我看来,繁复华丽、空话连篇的风格是 不值得效法的,有志向和气量的写作者应该有自己的追求
从大处着眼,人生其实不过是一篇文章而已,有起承转合,有主题思想, 也有开头和结尾。散文与我们的个人生活也许贴得最近了,因为它大致是一种应 用文体,写作是怎样的:生活就是怎样的。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文字修理得干 净了,生活一定会有所变化的。如果假话与套话、时尚话与时髦话堆满世界,那 么这个世界肯定是不会让人幸福的,是骗人的。欺骗总是从语言开始,以受骗者 在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告终。 在写作中,散文写作是基础。它不仅是基础,还是最难的。回顾一下, 我们在初中时就学习造句、写记叙文了,记叙文就是散文。如果一开始就练习写 小说和诗,那会更加不得要领,也是不可能的。一切要从基础学起,散文写作就 是这样的基础训练。先要用文字把事情说明白、把句子写通顺,也就是所谓的“文 从字顺”。这可以说是基本的,也可以说是困难的,这从我们学习的漫长就可以 看出来了。可见我们从开始就一直在写散文,可是直到几十年后,要写出一篇好 文章还是那么难。 就小说家而言,他所倚仗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从小学习的散文写作的 能力。小说家有两大功夫:一是记录实际事物的,二是想象和发挥的。前者直接 需要散文笔法,后者则需要将想象的事物绘制出来。小说家许多时候要有新闻记 者那样的素质,即能够直接记录社会现实生活场景,这有点像通讯报道。这种特 质再加上想象变幻的艺术手法,二者叠加在一块儿,交错使用,也就形成了通常 的小说作品。 我们常可发现,一位糟糕的小说作者不太可能会是高明的散文家;反过 来也一样。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家一定会是好的散文家,而写不出好散文的人, 也不可能具备创作好小说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的诗歌和戏剧。这是因为抽掉 了文学写作所需要的基础一一基本的和正常的表达能力 再极而言之,连散文写作都不能完成的人,有可能是其他领域的杰出人 物吗?我们也大可怀疑。现在的看法是,如果一位学生的数学物理功课不好,那 么就该选择文科。或者说,一个文科特别好的人,往往数学等方面是不太行的 这是极大的误解。其实使用文字所需要的逻辑能力不比一般的数学换算弱。搞文 科的人,只要能够走得远的,他的数学和物理也会是很好的。这个道理很简单 哪怕极短一篇文章,从头至尾写下来,都需经历无数次极为缜密的判断。 此文发表于2012年02月21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5.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贵在质朴,就是只能追求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做人也是一样的。 B.新闻记者的通讯报道,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直接记录社会现实生活 场景。 C.散文来源于汉赋,汉赋繁复华丽、空话连篇的风格直接影响了散文的 创作。 D.人生就像一篇散文,一个人的风格与他说话为文的风格有相通之处。 6.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从心底流出的文字不一定是华美的,但一定是 有力量的。 B.如果一个人时常注意修理自己的文字,他的生活一定会有所变化的 C.用文字把事情说明白、把句子写通顺,并不意味着就过了散文写作关 D.连散文写作都不能完成的人,不大可能是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
从大处着眼,人生其实不过是一篇文章而已,有起承转合,有主题思想, 也有开头和结尾。散文与我们的个人生活也许贴得最近了,因为它大致是一种应 用文体,写作是怎样的:生活就是怎样的。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文字修理得干 净了,生活一定会有所变化的。如果假话与套话、时尚话与时髦话堆满世界,那 么这个世界肯定是不会让人幸福的,是骗人的。欺骗总是从语言开始,以受骗者 在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告终。 在写作中,散文写作是基础。它不仅是基础,还是最难的。回顾一下, 我们在初中时就学习造句、写记叙文了,记叙文就是散文。如果一开始就练习写 小说和诗,那会更加不得要领,也是不可能的。一切要从基础学起,散文写作就 是这样的基础训练。先要用文字把事情说明白、把句子写通顺,也就是所谓的“文 从字顺”。这可以说是基本的,也可以说是困难的,这从我们学习的漫长就可以 看出来了。可见我们从开始就一直在写散文,可是直到几十年后,要写出一篇好 文章还是那么难。 就小说家而言,他所倚仗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从小学习的散文写作的 能力。小说家有两大功夫:一是记录实际事物的,二是想象和发挥的。前者直接 需要散文笔法,后者则需要将想象的事物绘制出来。小说家许多时候要有新闻记 者那样的素质,即能够直接记录社会现实生活场景,这有点像通讯报道。这种特 质再加上想象变幻的艺术手法,二者叠加在一块儿,交错使用,也就形成了通常 的小说作品。 我们常可发现,一位糟糕的小说作者不太可能会是高明的散文家;反过 来也一样。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家一定会是好的散文家,而写不出好散文的人, 也不可能具备创作好小说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的诗歌和戏剧。这是因为抽掉 了文学写作所需要的基础——基本的和正常的表达能力。 再极而言之,连散文写作都不能完成的人,有可能是其他领域的杰出人 物吗?我们也大可怀疑。现在的看法是,如果一位学生的数学物理功课不好,那 么就该选择文科。或者说,一个文科特别好的人,往往数学等方面是不太行的。 这是极大的误解。其实使用文字所需要的逻辑能力不比一般的数学换算弱。搞文 科的人,只要能够走得远的,他的数学和物理也会是很好的。这个道理很简单: 哪怕极短一篇文章,从头至尾写下来,都需经历无数次极为缜密的判断。 (此文发表于 2012 年 02 月 21 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5.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贵在质朴,就是只能追求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做人也是一样的。 B.新闻记者的通讯报道,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直接记录社会现实生活 场景。 C.散文来源于汉赋,汉赋繁复华丽、空话连篇的风格直接影响了散文的 创作。 D.人生就像一篇散文,一个人的风格与他说话为文的风格有相通之处。 6.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从心底流出的文字不一定是华美的,但一定是 有力量的。 B.如果一个人时常注意修理自己的文字,他的生活一定会有所变化的。 C.用文字把事情说明白、把句子写通顺,并不意味着就过了散文写作关 了。 D.连散文写作都不能完成的人,不大可能是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
7.文章阐述了哪些关于文学(不是指小说、散文等某一种文学作品)的基本观 点?这给我们做人带来哪些启示?(5分) 答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李皋字子兰,少补左司御兵曹参军。事母太妃郑以孝闻。安禄山反,奉母逃民间 间走蜀,谒玄宗,由都水使者迁左领军将军。召还,未得见,即上书言治道,诏 授衡州刺史,为观察使谩劾,贬潮州。会杨炎起道州为宰相,知皋直,复用为衡 州刺史。初,御史覆讯,皋惧忧其母,出则囚服,入乃衣冠,貌言如平常。及为 潮。以迁入告。至是复位。乃言其实。建中元年,进拜湖南观察使。前帅辛京果 贪虐,使部将王国良戍武冈,赖其富,即劾以死,国良恐,据县反,敛荆、黔、 洪、桂兵讨之,再岁不能下。皋至,遗书曰:“观将军非敢大逆者,特逃谗抗死 尔!将军遇我,可以降,我固为京果诬者,幸蒙雪,何忍以兵加将军哉?以为不然, 我以阵术破将军阵,以攻法屠将军城,非将军所度也。”国良得书,喜且畏,因 请降,然内尚首鼠。皋即日单骑称使者造国良垒,贼延使者入,皋大呼其军曰: “有识曾王者乎?乃我也。来受良降,良今安在?”一军愕眙,不敢动,国良迎拜, 叩头请罪。皋执手,约为昆弟,则尽焚攻守具,散其兵。有诏赦之,赐名惟新。 明年,持母丧至江陵。会梁崇义反,夺为左卫大将军,复观察湖南。李希烈反, 迁江西节度使。受命日,不宿家,至豫章,大令将吏曰:“有功未申与怀器谋 发者,皆自言。”得裨校伊慎、李伯潜、刘曼,悉补大将。擢王锷为中军,以马 彝、许孟容为幕府。治战舰,裒兵二万,以士二千五百委慎等教之。自将五百人 教以秦兵团力法,联其赏罚,弛张如一,乃约以五百人击慎卒二千五百,莫能当 其锋,即尽以教之。初,慎尝从希烈平襄州,至是,希烈惧为皋用,即反间,德 宗信之,将诛慎,皋请赦之,使自效。会与贼夹江阵,皋勉慎立功,以所乘马及 其铠赐之,使将先锋,斩贼数百级,乃免。 (节选自《新唐书》)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母太妃郑以孝闻 闻:闻名 B.会杨炎起道州为宰相 会:恰逢 C.非将军所度也 度:测量 D.皋勉慎立功 勉: 勉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表现李皋有德行或忠于王事的一组是 ①出则囚服,入乃衣冠 ②幸蒙雪,何忍以兵加将军哉 ③有识曹王者乎?乃我也 ④受命日,不宿家 ⑤皋请赦之,使自效 ⑥自将五百人,教以秦兵团力法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皋在安禄山造反时带着母亲逃跑到民间,后来又从小路跑到蜀地拜见玄 宗,升任左领军将军。 B.李皋两度出任衡州刺史,一次是因为本身的才能受到皇上的赏识,一次是 因为杨炎了解他的正直
7. 文章阐述了哪些关于文学(不是指小说、散文等某一种文学作品)的基本观 点?这给我们做人带来哪些启示?(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 李皋字子兰,少补左司御兵曹参军。事母太妃郑以孝闻。安禄山反,奉母逃民间, 间走蜀,谒玄宗,由都水使者迁左领军将军。召还,未得见,即上书言治道,诏 授衡州刺史,为观察使谩劾,贬潮州。会杨炎起道州为宰相,知皋直,复用为衡 州刺史。初,御史覆讯,皋惧忧其母,出则囚服,入乃衣冠,貌言如平常。及为 潮。以迁入告。至是复位。乃言其实。建中元年,进拜湖南观察使。前帅辛京果 贪虐,使部将王国良戍武冈,赖其富,即劾以死,国良恐,据县反,敛荆、黔、 洪、桂兵讨之,再岁不能下。皋至,遗书曰:“观将军非敢大逆者,特逃谗抗死 尔!将军遇我,可以降,我固为京果诬者,幸蒙雪,何忍以兵加将军哉?以为不然, 我以阵术破将军阵,以攻法屠将军城,非将军所度也。”国良得书,喜且畏,因 请降,然内尚首鼠。皋即日单骑称使者造国良垒,贼延使者入,皋大呼其军曰: “有识曾王者乎?乃我也。来受良降,良今安在?”一军愕眙,不敢动,国良迎拜, 叩头请罪。皋执手,约为昆弟,则尽焚攻守具,散其兵。有诏赦之,赐名惟新。 明年,持母丧至江陵。会梁崇义反,夺为左卫大将军,复观察湖南。李希烈反, 迁江西节度使。受命日,不宿家,至豫章,大令将吏曰:“有功未申与怀器谋不 发者,皆自言。”得裨校伊慎、李伯潜、刘曼,悉补大将。擢王锷为中军,以马 彝、许孟容为幕府。治战舰,裒兵二万,以士二千五百委慎等教之。自将五百人, 教以秦兵团力法,联其赏罚,弛张如一,乃约以五百人击慎卒二千五百,莫能当 其锋,即尽以教之。初,慎尝从希烈平襄州,至是,希烈惧为皋用,即反间,德 宗信之,将诛慎,皋请赦之,使自效。会与贼夹江阵,皋勉慎立功,以所乘马及 其铠赐之,使将先锋,斩贼数百级,乃免。 (节选自《新唐书》)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母太妃郑以孝闻 闻:闻名 B.会杨炎起道州为宰相 会:恰逢 C.非将军所度也 度:测量 D.皋勉慎立功 勉: 勉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表现李皋有德行或忠于王事的一组是 ①出则囚服,入乃衣冠 ②幸蒙雪,何忍以兵加将军哉 ③有识曹王者乎?乃我也 ④受命日,不宿家 ⑤皋请赦之,使自效 ⑥自将五百人,教以秦兵团力法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皋在安禄山造反时带着母亲逃跑到民间,后来又从小路跑到蜀地拜见玄 宗,升任左领军将军。 B.李皋两度出任衡州刺史,一次是因为本身的才能受到皇上的赏识,一次是 因为杨炎了解他的正直
C.朝廷聚集四地的军队用两年的时间都没能打败王国良的叛军,李皋一封信 就使叛军请降,足见其能。 D.李皋既善用人才,又精于带兵,曾带领着大约五百人的部队打败了部下率 领的两千五百人,后又无私地将训练方法教给部下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及为潮,以迁入告。至是复位,乃言其实。(4分) 译文: ②大令将吏曰:“有功未申与怀器谋不发者,皆自言。”(3分) 译文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岀辞气斯远鄙倍 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论语·泰伯篇》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垂钓(自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注:甲乙第:科举考试的等级。承明庐:指代朝廷 (1)请从写景的角度分析《渔歌子》首句的妙处。(3分) 答 (2)请简要说明两首诗中塑造的渔翁形象的区别。(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经·采 薇》)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烛之武退秦师》) (3)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凭箜篌引》 (4)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岭树重遮千里目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 汀封连四州》)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C.朝廷聚集四地的军队用两年的时间都没能打败王国良的叛军,李皋一封信 就使叛军请降,足见其能。 D.李皋既善用人才,又精于带兵,曾带领着大约五百人的部队打败了部下率 领的两千五百人,后又无私地将训练方法教给部下。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3 分) 11.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及为潮,以迁入告。至是复位,乃言其实。(4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令将吏曰:“有功未申与怀器谋不发者,皆自言。”(3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 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论语·泰伯篇》)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垂钓(自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①,一入承明庐②。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注:甲乙第:科举考试的等级。承明庐:指代朝廷。 (1)请从写景的角度分析《渔歌子》首句的妙处。(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说明两首诗中塑造的渔翁形象的区别。(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 分)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采 薇》)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_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 (3)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4)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___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岭树重遮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 汀封连四州》) 五、 (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
雅盗 孙方友 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 年间中过秀才。后来家道中落,日子越发窘迫,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于起了 偷窃的勾当。 赵仲是文人,偷盗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穿着整齐, 副风雅。半夜拨开别家房门,先绑了男人和女人,然后彬彬有礼地道一声:“得 罪!”依仗自己艺高胆不惧,竟点着蜡烛,欣赏墙上的书画,恭维主人家的艺术 气氛和夫人的美丽端庄。接下来,摘下墙上的琵琶,弹上一曲《誊江花月夜》 直听得被盗之人瞠目结舌了,才悠然起身,消失在夜色里。赵仲说,这叫落道不 落价,也叫雅癖。 这一日,赵仲又去行窃。被窃之家是陈州大户周家。赵仲蒙面入室,照 例先绑了主人夫妇,然后点燃蜡烛,开始欣赏主人家的诗画。当他举烛走近一帧 古画面前时,一下瞪大了眼睛。那是一幅吴伟的《灞桥风雪图》。远处是深林回 绕的古刹。近景是松枝槎桠。板桥风雷。中间一客,一副落魄之态。骑驴蹒跚而 过。形态凄凉。中景一曲折清泉。下可连接灞桥溅溪以助回环之势。上可伸延向 苍渺以续古刹微茫……整个画面处处给人以失意悲凉感! 赵仲看得呆了。他由画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仿佛身临其境,变成了那位 骑驴过客,不由心境苍凉,心酸落泪。不料趁他哀伤之时,周家主人却偷偷让夫 人同嘴啃开了绳索。周家主人夺门而出,唤来守夜的家丁。家丁一下把主人卧室 围了个严实 赵仲从艺术中惊醒,一见此状,急中生智抓过夫人,对周家主人说:“我 只是个文盗,只求钱财,并不想闹人命!你若想保住夫人,万不可妄动!”周家主 人迟疑片刻,命家丁们后退了几步。见形势略有缓和,赵仲松了一口气。他望了 周家主人一眼,问:“知道我今日为甚吃亏吗?” “为了这幅画!”周家主人回答 “你认得这幅画吗?”赵仲又问。 周家主人见盗贼在这种时候竟问出了这种话,颇感好笑,缓了口气说 “这是明朝大家吴伟的真迹《灞桥风雪图》!” 说说它好在哪里?”赵仲望了望周家主人。挑衅般地问。 周家主人只是个富豪,对名画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自然说不出个道道 儿,禁不住面红耳赤 那时候赵仲就觉得有某种“技痒”使自己浑身发热,开始居高临下、口 若悬河地炫耀道:“吴伟为阳刚派,在他的勾斫斩折之中,看不出一般画家的清 雅、幽淡和柔媚,而刚毅中透露出的凄凉心境处处在山川峰峦、树木阴翳之中溢 出。不信你看,那线条是有力的勾斫和斩截,毫无犹豫之感。树枝也是钉头鼠尾, 顿挫分明,山骨嶙刚,笔笔外露……”说着,他像忘了自己的处境,抓夫人的手 自然松了,下意识地走近那画,开始指指点点,感慨阵阵… 周家主人和诸位家丁都听得呆了,个个木然,目光痴呆,为盗贼那临危 不惧的执迷而叹服不已。 赵仲说着取下那画,对周家主人说:“此画眼下已成稀世珍品,能顶你 半个家产!你不该堂而皇之地挂它,应该珍藏,应该珍藏!” 周家主人恭敬地接过那画,如接珍宝,爱抚地抱在了胸前
雅 盗 孙方友 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 年间中过秀才。后来家道中落,日子越发窘迫,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于起了 偷窃的勾当。 赵仲是文人,偷盗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穿着整齐,一 副风雅。半夜拨开别家房门,先绑了男人和女人,然后彬彬有礼地道一声:“得 罪!”依仗自己艺高胆不惧,竟点着蜡烛,欣赏墙上的书画,恭维主人家的艺术 气氛和夫人的美丽端庄。接下来,摘下墙上的琵琶,弹上一曲《誊江花月夜》, 直听得被盗之人瞠目结舌了,才悠然起身,消失在夜色里。赵仲说,这叫落道不 落价,也叫雅癖。 这一日,赵仲又去行窃。被窃之家是陈州大户周家。赵仲蒙面入室,照 例先绑了主人夫妇,然后点燃蜡烛,开始欣赏主人家的诗画。当他举烛走近一帧 古画面前时,一下瞪大了眼睛。那是一幅吴伟的《灞桥风雪图》。远处是深林回 绕的古刹。近景是松枝槎桠。板桥风雷。中间一客.一副落魄之态。骑驴蹒跚而 过.形态凄凉。中景一曲折清泉。下可连接灞桥溅溪以助回环之势。上可伸延向 苍渺以续古刹微茫……整个画面处处给人以失意悲凉感! 赵仲看得呆了。他由画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仿佛身临其境,变成了那位 骑驴过客,不由心境苍凉,心酸落泪。不料趁他哀伤之时,周家主人却偷偷让夫 人同嘴啃开了绳索。周家主人夺门而出,唤来守夜的家丁。家丁一下把主人卧室 围了个严实。 赵仲从艺术中惊醒,一见此状,急中生智抓过夫人,对周家主人说:“我 只是个文盗,只求钱财,并不想闹人命!你若想保住夫人,万不可妄动!”周家主 人迟疑片刻,命家丁们后退了几步。见形势略有缓和,赵仲松了一口气。他望了 周家主人一眼,问:“知道我今日为甚吃亏吗?” “为了这幅画!”周家主人回答。 “你认得这幅画吗?”赵仲又问。 周家主人见盗贼在这种时候竟问出了这种话,颇感好笑,缓了口气说: “这是明朝大家吴伟的真迹《灞桥风雪图》!” “说说它好在哪里?”赵仲望了望周家主人。挑衅般地问。 周家主人只是个富豪,对名画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自然说不出个道道 儿,禁不住面红耳赤。 那时候赵仲就觉得有某种“技痒”使自己浑身发热,开始居高临下、口 若悬河地炫耀道:“吴伟为阳刚派,在他的勾斫斩折之中,看不出一般画家的清 雅、幽淡和柔媚,而刚毅中透露出的凄凉心境处处在山川峰峦、树木阴翳之中溢 出。不信你看,那线条是有力的勾斫和斩截,毫无犹豫之感。树枝也是钉头鼠尾, 顿挫分明,山骨嶙刚,笔笔外露……”说着,他像忘了自己的处境,抓夫人的手 自然松了,下意识地走近那画,开始指指点点,感慨阵阵…… 周家主人和诸位家丁都听得呆了,个个木然,目光痴呆,为盗贼那临危 不惧的执迷而叹服不已。 赵仲说着取下那画,对周家主人说:“此画眼下已成稀世珍品,能顶你 半个家产!你不该堂而皇之地挂它,应该珍藏,应该珍藏!” 周家主人恭敬地接过那画,如接珍宝,爱抚地抱在了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