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高二(下)期末测试卷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正在极速转向"人工智能*时代。中外学者往往用技术"爆炸“奇点“革命等来描述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的扩 张速度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英国学者卡鲁斯蔡斯指出:“智能爆炸的可能性通常被称为技术奇点。对于人类来 说,这有可能是惊人的好消息,也有可能是灾难性的一刻。"而全球大众传媒似乎主要在渲染“灾难性”一面。笛卡尔说“我 思故我在”,帕斯卡尔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一一而当今天A似乎也可以有“思想”的时候,我们人类的尊严正 在被机器“冒犯”。除了“思想(哲学外,在A引发的艺术文化生产革命中,这种尊严也正在被冒犯:电脑自动作画早已 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在A也可以作曲了…这其中的现象级事伴似乎应该是微软A机器人小冰竟然开始作诗,并且还出版 了一本像模像样的诗集 现代人对于自己的尊严被冒犯所产生的抵触情绪,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本能反应一一对于闯入文艺创作领域的A, 传统意义上的文艺生产主体,尤其是艺术家,目前的总体情绪大抵就是如此,这从他们公开发表的一些言论可见 斑。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抵触可被理解为一种全新的“卢德谬论″。“卢德谬论是发展经济学中的观点。⑩9世纪,蓝领工人 认为在生产中应用自动化机器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而导致失业率增加。现在这一观念又在人类与A的关系中得 到了更加直观的呈现 对未知事物产生恐惧,是人常有的另一种本能反应,这种恐惧与抵触情绪交织在一起,会深刻影响我们对于A的认知。 这种复杂的情绪很早就被好莱坞电影工业充分利用,生产出一部又一部智能机器人威胁乃至取代、毁灭人类的科幻大 片。近年来,随着A的爆炸性发展,有关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索菲亚等的商业噱头在大众媒体上疯狂传播,进一步加 强了人们对A的恐惧和抵触,放大了对A认知的卢德谬翏论 艺术家普遍认为,没有“情感〃的冰冷机器所生产的“艺术品″,无法触动人的审美情感并引发心理审美反应,因此不具 有欣赏价值。但是,如果我们对上述观点进行深入反思,会发现不少问题。假如没有情感的“自然所生产出的景物能引发人的审美 参与,那么由机器创作的艺术品″未必就不能与人类进行审美互动。根据图灵测试原则,一个人和台拥有智能的机器设备 被嗝开,在互不相知的情况下进行随机的提问交流,如果超过三成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对方是机器设备,那就代表了这台设备拥有"人 类智能″——这种图灵测试也可用来对A所生产的艺术品进行测试,以证明A机器是否具有审美智能。A可以模拟人 的大脑神经或心理反应,其所生产的艺术品也能相应地引发人脑神经或心理的审美反应一一这至少在技术层面上是可能 的。我们可以质疑当前A的思想或艺术创作能力,但是应该明白,A还处于婴幼儿期,其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能力具 有无眼潜能,尽管在其成长过程中还需要人类提供帮助 面对全球对A的认知状况,只有人文主义情怀是不够的,科学的理性反思非常必要——文化理论研究大有
2019年春高二(下)期末测试卷语 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 题答案后 ,用铅笔 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 擦 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互联网+”正在极速转向“人工智能+”时代。中外学者往往用技术“爆炸”“奇点”“革命”等来描述人工智能(以下简称 AI)的扩 张速度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英国学者卡鲁斯·蔡斯指出:“智能爆炸的可能性通常被称为技术奇点。对于人类来 说,这有可能是惊人的好消息,也有可能是灾难性的一刻。”而全球大众传媒似乎主要在渲染“灾难性”一面。笛卡尔说“我 思故我在”,帕斯卡尔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 而 当今 天 AI似 乎 也可 以 有“思想”的 时候 ,我们 人 类 的 尊严 正 在 被机 器“冒 犯”。除 了“思想( 哲 学)”外 ,在 AI 引发的艺术文化生产革命中,这种尊严也正在被“冒犯”:电脑自动作画早已 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在 AI 也可以作曲了……这其中的“现象级事件”似乎应该是微软 AI 机器人小冰竟然开始作诗,并且还出版 了一本像模像样的诗集。 现代人对于自己的尊严被冒犯所产生的抵触情绪,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本能反应——对于闯入文 艺创作领 域 的 AI, 传统意义上的文艺生产主体,尤其是艺术家,目前的总体情绪大抵就是如此,这从他们公开发表的一些言论可见 一斑。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抵触可被理解为一种全新的“卢德谬论”。“卢德谬论”是发展经济学中的观 点。19 世纪,蓝领工人 认为在生产中应用自动化机器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而导致失业率增加。现在这一观念又在人类与 AI 的关系中得 到了更加直观的呈现。 对未知事物产生恐惧,是人常有的另一种本能反应,这种恐惧与抵触情绪交织在一起,会深刻影响我们对于 AI 的认知。 这种复杂的情绪很早就被好莱坞电影工业充分利用,生产出一部又一部智能机器人威胁乃至取代、毁灭人类的科幻大 片。近年来,随着 AI 的爆炸性发展,有关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索菲亚等的商业噱头在大众媒体上疯狂传播,进一步加 强了人们对 AI 的恐惧和抵触,放大了对 AI 认知的“卢德谬论”。 艺术家普遍认 为,没有“情感”的冰 冷机器所 生产的“艺术品”,无 法触动人的 审美情感 并引发心 理审美反 应,因此不具 有欣赏价值。但是,如果我们对上述观点进行深入反思,会发现不少问题。假如没有情感的“自然” 所“生产”出的景物能引发人的审美 参与,那么由机器创作的“艺术品”未必就不能与人类进行审美互动。根据“图灵测试”原则,一个人和一台拥有智能的机器设备 被隔开,在互不相知的情况下进行随机的提问交流,如果超过三成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对方是机器设备,那就代表了这台设备拥有“人 类智能”——这种图灵测试也可用来对AI 所生产的艺术品进行测试,以证明 AI 机器是否具有审美智能。AI 可以模拟人 的大脑神经或心理反应,其所生产的艺术品也能相应地引发人脑神经或心理的审美反应——这至少在技术层面上是可能 的。我们可以质疑当前AI 的思想或艺术创作能力,但是应该明白,AI 还处于“婴幼儿”期,其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能力具 有无限潜能,尽管在其成长过程中还需要人类提供帮助。 面对全球对 AI 的认知状况,只有人文主义情怀是不够的,科学的理性反思非常必要——文化理论研究大有
可为。 (摘编自刘方喜《从“机械复制”到“机械原创?人工智能引发文化生产革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人工智能急速扩张,学者和大众传媒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前者往往关注其革命性的社会影响,后者 主要渲染“灾难性”的一面 B.以前电脑自动作画、作曲并未引起人们的警觉,但微软AI机器人小冰作诗事件冒犯人类思想的“尊严”,引发了 人们的恐惧和抵触。 C.近年来,阿尔法狗、索菲亚等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强化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和抵触,对人工智能认 知的“卢德谬论”愈发被放大。 D.人工智能在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方面具有无限潜能,但是目前其思想或艺术创作能力尚不够成熟与强大,还需要 人类帮助促进其成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所引发的艺术文化生产革命为立论背景,就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问题展 开论证 B.文章借用经济学上的“卢德谬论”,对艺术家等文艺生产主体面对人工智能闯入文艺创作领域的抵触情绪作了否定。 C.文章以“图灵测试”的原则为论据,有力地驳斥了艺术家所持的人工智能生产的艺术品不具有欣赏价值 的观点。 D.文章破立结合,在批判了人们人文主义情怀泛滥之后,正面提出了对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应该秉持的 正确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对人工智能的抵触情绪理解为全新的“卢德谬论”,是因为艺术家的尊严被人工智能冒犯的观念,与19世 纪劳动力被机器取代的观念相似。 B.好莱坞利用人类的恐惧和抵触情绪生产出智能机器人威胁乃至取代、毁灭人类的科幻大片,说明人类的 消极情绪也蕴含着积极的商业价值。 C.没有情感的“自然”所“生产”出的景物和由机器创作的“艺术品”都有可能引发人的审美参与,由此 可见,审美只是来源于人们的内心。 D.从“机楲复制”到“机械原创”,人工智能引发了文化生产革命,不仅将会带来文艺创作的繁荣,而且会促进文化理论 研究的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4月26日在2019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2018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年度报告》。 报告励示,208年短视频和网络转载领域板权秩序得到明显改善,但图片作品侵权案件爆发式增长,公众号抄袭、非法转载 现象严重。报告建议加快推进《著作权法》修订进程,促进交易平台透明化。 报告认为,2018年,我国5G发展进入快车道,新技术与内容产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 的应用,为咯络环境下版权保护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模式。版权产业政策体系进步完善,行业监管愈加严格,提升了用户的付 费意愿,商业模式进一步升级。2018年,用户付费己占网络版权产业整体市场规模近50,用户付费和广告收入双引 擎驱动的盈利模式得到进一步稳固
可为。 (摘编自刘方喜《从“机械复制”到“机械原创”:人工智能引发文化生产革命》)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面对人工智能急速扩张,学者和大众传媒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前者往往关注其革命性的社会影响,后者 主要渲染“灾难性”的一面。 B. 以前电脑自动作画、作曲并未 引起人们的警觉, 但微软 AI机器人小冰作诗事件冒犯人类思想的“尊严”,引发了 人们的恐惧和抵触。 C. 近年来,阿尔法狗、索菲亚等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强化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和抵触,对人工智能认 知的“卢德谬论”愈发被放大。 D. 人工智能在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方面具有无限潜能,但是目前其思想或艺术创作能力尚不够成熟与强大, 还需要 人类帮助促进其成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所引发的艺术文化生产革命为立论背景,就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问题展 开论证。 B. 文章借用经济学上的“卢德谬论”,对艺术家等文艺生产主体面对人工智能闯入文艺创作领域的抵触情绪 作了否定。 C. 文章以“图灵测试”的原则为论据,有力地驳斥了艺术家所持的人工智能生产的艺术品不具有欣赏价值 的观点。 D. 文章破立结合,在批判了人们人文主义情怀泛滥之后,正面提出了对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应该秉持的 正确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将对人 工智能 的抵触 情绪 理解为 全新 的“卢 德谬 论”,是因为 艺术家 的尊 严被人 工智 能冒犯 的观念 ,与 19 世 纪劳动力被机器取代的观念相似。 B. 好莱坞利用人类的恐惧和抵触情绪生产出智能机器人威胁乃至取代、毁灭人类的科幻大片,说明人类的 消极情绪也蕴含着积极的商业价值。 C. 没有情感的“自然”所“生产”出的景物和由机器创作的“艺术品”都有可能引发人的审美参与,由此 可见,审美只是来源于人们的内心。 D. 从“机械复制”到“机械原创”,人工智能引发了文化生产革命,不仅将会带来文艺创作的繁荣,而且会促进文化理论 研究的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4 月26 日,在2019 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2018 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年度报告》。 报告显示,2018 年短视频和网络转载领域版权秩序得到明显改善,但图片作品侵权案件爆发式增长, 公众号抄袭、非法转载 现象严重。报告建议加快推进《著作权法》修订进程,促进交易平台透明化。 报告认为,2018 年,我国5G 发展进入快车道,新技术与内容产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 的应用,为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模式。版权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行业监管愈加严格,提升了用户的付 费意愿,商业模式进一步升级。2018年,用户付费已占网络版权产业整体市场规模近50, 用户付费和广告收入双引 擎驱动的盈利模式得到进一步稳固
报告认为,2018年,我国网络版权保护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现行著作权法 律制度不能适应产业发展新需求,侵权盗版方式“去中心化”增加版权保护难度,内容产业“重产轻质”,创新能力不足, 版权国际应对面临更多挑战。 另外,2018年,图片作品侵权案件呈爆发式增长,公众号抄袭、非法转载现象严重,案件区域集中态势非常明显。刑 事案件中,游戏作品仍然是“重灾Ⅸ"。 对此,报告建议加快推进《著作权法》修订进程,完善版权制度体系,鼓励创新激发原创动力,创新版权治理模式,推动 版权信息共享,促进交易平台透明化。 (摘编自《网络版权报告:图片侵权爆发式增长,公众号抄袭现象严重》,《新京报》2019年4月26日) 材料二 2012-2020年中国版权网络视频行业各业务营收占比 90% 80% 燃圜■■盛■ 21.8% ∠.5%o 56%127% 188%282%312 299%30.7% 50% 40% 30%73.4%121%61.0%577%0490%490°4171%452%450% 20% 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e2019e2020e 用户付费 版权分销 其他 注释:在线视频广告营销收入指在线视频企业或者门户网站旗下的视颊平台获得的全部广告投放金额,包括在线视频企业旗下 细分产品平台:版权分销是指公司向著作权人购买独家作品版权后,又将该作品版权再分销给其他公司,然后从中赚取差价的 模式:用户付费指企业的视频业务通过用户获得的付费额,包括会员费、单次点播付费等:其他是指在线视频平台在前述几个 业务细分之外的业务规模,例如娱乐相关硬件的售卖、电商业务等。 (摘编自《2017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研究报告》) 材料三 走好网络版权保护之路,当务之急是要探索建立适应当下需要的版权保护模式。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传播方式,伴随着人工智能、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与网络聚合等商业模式的不断发展,智能语言、网络直播、电子竞技等新态层出不穷,对网版权保护 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适终时代侵权行为的隐蔽性、复杂性、裂变性等特点,要通过健全版权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创 新技术手段,编织更加严密的版权保护网。另一方面版权交易平台滥用诉权谋取私利的歧途,启示我们,唯有在版权的确权、授 权、交易、使用上找准各方利益平衡点,版权保护才能发挥其“保护和激励原创,促进文学、艺术、科学繁荣的作用。 没有一个良性的版权市场,不会有版权事业的长足发展。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版权保护交易市场,关键在于多方合 作。作为监管单位来说,要厘清凊版权所有者、交易平台、使用者各方的行为边界,以规则意识破除市场交易的乱象,奠定版 权市场的基石。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来说,依法依规开展经营业务是底线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要优化产品服务的模式,构建更加 公平公正的交易方案,推行业风气转变。而对于媒体和公众而言,任何时候版权意识不能丢,尤其是在使用网络作品时,避免
11.1% 14.2% 11.1% 4.4% 8.6% 5.1% 17.1% 5.1% 18.9% 2.8% 2.6% 28.2% 31.2% 73.4% 72.1% 61.0% 57.7% 49.0% 49.6% 47.1% 45.2% 45.0% 24.1% 25.8% 28.4% 9.3% 3.8% 3.8% 5.6% 12.7% 18.8% 22.3% 21.8% 2.5% 29.9% 30.7% 报告认为,2018 年,我国网络版权保护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现行著作权法 律制度不能 适应产业 发展新需 求,侵权 盗版方式“去中 心化”增加版权 保护难度 ,内容产 业“重产轻质”,创新能力不足, 版权国际应对面临更多挑战。 另外,2018 年,图片作品侵权案件呈爆发式增长,公众号抄袭、非法转载现象严重,案件区域集中态势非常明显。刑 事案件中,游戏作品仍然是“重灾区”。 对此,报告建议加快推进《著作权法》修订进程,完善版权制度体系,鼓励创新激发原创动力,创新版权治 理模式,推动 版权信息共享,促进交易平台透明化。 (摘编自《网络版权报告:图片侵权爆发式增长,公众号抄袭现象严重》,《新京报》2019 年4月26日) 材料二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2012-2020 年中国版权网络视频行业各业务营收占比 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e 2019e 2020e 广告营销收入 用户付费 版权分销 其他 注释:在线视频广告营销收入指在线视频企业或者门户网站旗下的视频平台获得的全部广告投放金额,包括在线视频企业旗下 细分产品平台;版权分销是指公司向著作权人购买独家作品版权后,又将该作品版权再分销给其他公司,然后从中赚取差价的 模式;用户付费指企业的视频业务通过用户获得的付费额,包括会员费、单次点播付费等;其他是指在线视频平台在前述几个 业务细分之外的业务规模,例如娱乐相关硬件的售卖、电商业务等。 (摘编自《2017 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研究报告》) 材料三 走好网络版权保护之路,当务之急是要探索建立适应当下需要的版权保护模式。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传播方式, 伴随着人工智能、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与网络聚合等商业模式的不断发展,智能语言、网络直播、电子竞技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对网络版权保护 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适应网络时代侵权行为的隐蔽性、复杂性、裂变性等特点,要通过健全版权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创 新技术手段,编织更加严密的版权保护网。另一方面版权交易平台滥用诉权谋取私利的歧途,启示我们,唯有在版权的确权、授 权、交易、使用上找准各方利益平衡点,版权保护才能发挥其“保护和激励原创,促进文学、艺术、科学繁荣”的作用。 没有一个良性的版权市场,不会有版权事业的长足发展。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版权保护交易市场,关键在于多方合 作。作为监管单位来说,要厘清版权所有者、交易平台、使用者各方的行为边界,以规则意识破除市场交易的乱象,奠定版 权市场的基石。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来说,依法依规开展经营业务是底线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要优化产品服务的模式,构建更加 公平公正的交易方案,推动行业风气转变。而对于媒体和公众而言,任何时候版权意识不能丢,尤其是在使用网络作品时,避免
拿来就用″,做到“规则紧绷″。市场参与各方形成强大合力,方能推动版权保护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迈进。 (摘编自高兰《网络版权保护,多方合作才能行稳致远》人民网2019年4月26日
“拿来就用”,做到“规则紧绷”。市场参与各方形成强大合力,方能推动版权保护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迈进。 (摘编自高兰《网络版权保护,多方合作才能行稳致远》人民网 2019年4月26 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告营销收入占比2012年至202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各业务营收中始终是占比最高的项目。 B.在版权网络视频行业各业务营收构成中,用户付费收入占比2017年前逐年提升,预计2018年至2020年 期间变化不大。 C.娱乐相关硬件的售卖、电商业务等其他收入占比2017年较前年降幅较大,但预计到2019年占比将再 D.在各项业务中,用户付费收入占比是增幅最大的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版权保护逐渐取得成效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8年短视频和网络转载领域版权秩序得到明显改善,这直接表现为2018年网络视频用户付费收入在网终版 权产业整体市场規模占比近50%。 B.我国网络版权产业整体市场就内容产业方面来看,需要加强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的质量,这样就能够避 免版权国际应对面临的挑战 C.随着5G快速发展,网终侵权行为将呈现隐蔽性、复杂性、裂变性等特点,需要加快探索建立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版权 D.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对网络版权保护提出了新挑战,也为编织更加严密的网络 版权保护网提供了技术支持 6.在新时代,做好网络版权保护需要哪些方面的力量参与?他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被打开的密函 美]爱尔斯·爱辛格 这个军人不该打开密函的封口 有好长一段时间总部没有任何消息传来,看起来部队要在那里待上整个冬天了。附近的田野上最后的草莓都掉落下 来腐烂了。哨兵们孤零零地坐在树干上看斑驳的树影。敌人在河的对岸没有发动攻击 有一天早上,部队派他带信到总部。他把信送到后,他们问了几个问题。等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他们交给他一封封了 口的信,规定他在天黑前要带回自己的部队去。他们指示他走捷径,并在地图上指给他看。但令他很不高兴的是,他们还派了 一个人跟他一起回去。他们警告他要小心,然后就叫他出发了。司机常常有意无意地回头看身后带着密函的男人,好像要确定他的"货 物是否安在。这使他很生气,更让他相信他的上司一点都不相信他。 密函里到底装了什么?那天清晨他听到有人说河的对岸有动静,但这些谣言总是随时随地都可听到,而且很可能是 上司故意说了要让部队静下来。同样地,派他送信也可能只是一个诡计。他告诉自己最好能知道信的内容是什么,因为他们 现在走的路线是在敌人的监视范围内。如果他们问他为什么打开信封,只要以此为理由就可以了。他摸摸口袋里的信,并用手 指碰碰封口,想打开它的欲望就像发烧样让他全身发热。 有个地方却有一棵树干弯曲往下长,车子在紧急刹车后停在一堆泥上。引擎熄火了,鸟类的叫声使得丛林比以往更 沉寂。司机开始试着找出车子的问题,当他趴在车子下,这个男人不再迟疑,打开信封,很小心地还将封口保留原状。他靠在车 上读这封信,上面竟然写着要把他射杀。在司机从车底爬出来并宣布一切妥当之前,他赶快把信放回他胸口的袋子 他相信司机是他们派来的杀手。司机突然转头说:“我们将有一个宁静的夜晚。”这听起来真是最讽刺的话。这个男人终于忍不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广告营销收入占比 2012年至2020 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各业务营收中始终是占比最高的项目。 B. 在版权网络视频行业各业务营收构成中,用户付费收入占比 2017 年前逐年提升,预计 2018 年至2020 年 期间变化不大。 C. 娱乐相关硬件的售卖、电商业务等其他收入占比 2017 年较前一年降幅较大,但预计到 2019 年占比将再次超 20%。 D. 在各项业务中,用户付费收入占比是增幅最大的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版权保护逐渐取得成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8 年短视频和网络转载领域版权秩序得到明显改善,这直接表现为 2018 年网络视频用户付费收入在网络版 权产业整体市场规模占比近 50%。 B. 我国网络版权产业整体市场就内容产业方面来看,需要加强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的质量,这样就能够避 免版权国际应对面临的挑战。 C. 随着5G 快速发展,网络侵权行为将呈现隐蔽性、复杂性、裂变性等特点,需要加快探索建立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版权 保护模式。 D.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对网络版权保护提出了新挑战,也为编织更加严密的网络 版权保护网提供了技术支持。 6. 在新时代,做好网络版权保护需要哪些方面的力量参与?他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 被打开的密函 [美]爱尔斯•爱辛格 这个军人不该打开密函的封口…… 有好长一段时间总部没有任何消息传来,看起来部队要在那里待上整个冬天了。附近的田野上最后的草莓都 掉落下 来腐烂了。哨兵们孤零零地坐在树干上看斑驳的树影。敌人在河的对岸没有发动攻击。 有一天早上,部队派他带信到总部。他把信送到后,他们问了几个问题。等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他们交给他一封封了 口的信,规定他在天黑前要带回自己的部队去。他们指示他走捷径,并在地图上指给他看。但令他很不高兴的是,他们还派了 一个人跟他一起回去。他们警告他要小心,然后就叫他出发了。司机常常有意无意地回头看身后带着密函的男人,好像要确定他的“货 物”是否安在。这使他很生气,更让他相信他的上司一点都不相信他。 密函里到底装了什么?那天清晨他听到有人说河的对岸有动静,但这些谣言总是随时随地都可听到,而且很 可能是 上司故意说了要让部队静下来。同样地,派他送信也可能只是一个诡计。他告诉自己最好能知道信的内容 是什么,因为他们 现在走的路线是在敌人的监视范围内。如果他们问他为什么打开信封,只要以此为理由就可以 了。他摸摸口袋里的信,并用手 指碰一碰封口,想打开它的欲望就像发烧一样让他全身发热。 有个地方却有一棵树干弯曲往下长,车子在紧急刹车后停在一堆泥上。引擎熄火了,鸟类的叫声使得丛林比 以往更 沉寂。司机开始试着找出车子的问题,当他趴在车子下,这个男人不再迟疑,打开信封,很小心地还将封 口保留原状。他靠在车 上读这封信,上面竟然写着要把他射杀。在司机从车底爬出来并宣布一切妥当之前,他赶 快把信放回他胸口的袋子。 他相信司机是他们派来的杀手。司机突然转头说:“我们将有一个宁静的夜晚。”这听起来真是最讽刺的话。这个男人终于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