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高2014级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卷 语文试题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6题、第8至10题为选择题, 27分;第7题、第11至22题为非选择题,123分。满分150分。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找茬 领衔主演 绢花juan 潜移默化qian B.脚趾 按步就班 拓片ta 泾渭分明jng C.昏聩 带罪立功 悭吝qian 创巨痛深 chuang D.张皇 蓬头垢面 攒动cudn 冠盖相属guan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医院在治疗时敷衍了事,出了医疗事故后又推托责任,这种“利” 字当头、不管不顾的态度加重了医患矛盾。 B.六六是极受导演青睐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因为她善于编故事, 还因为她写的剧本台词生动,声情并茂。 C.毕业二十年后的同学会上,同学们纷纷称赞早已事业有成的老王,老 王摆摆手笑着说:“这些年呀,马齿徒增罢了。 D.如果我国的调控政策彼一时,此一时,没有长效的措施出台,那么菜 价暴涨暴跌的现象还可能再次发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最常见的并发 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首要原因。 B.有人吃腻了山珍海昧,想换换口味,一尝原为巴渝民间菜肴的重庆江 湖菜,觉得味道很好,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C.国内不少景区开设了漂流项目,重庆境内也有超过20余家,尤其以 彭水阿依河、武隆黄柏渡等最具有代表性。 D.新型、科学的反腐机制的深化与建立,应该能使“不想贪、不必贪、 不能贪、不敢贪”的廉政建设制度化,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在查韦斯上台之前,70%的委内瑞拉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为什么这 个石油富国会有这么多穷人呢?谜底深藏在石油财富诱发的腐败之中。 B.先贤有两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和“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能帮助我们重塑自我。 C.日前,“一行三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 通知”,此前市场传得沸沸扬扬的“9号文”终于以“127号文”的面目出台。 D.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辉清曾指出,在经济起飞阶段须解决好 贫富差距问题,“一些没有解决好的国家,到头来一直是发展中国家。” (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朗读者》序 曹文轩 我喜欢《朗读者》的庄重。这里只有严肃的主题、严肃的思考与严肃的 言语,没有无谓的调侃、轻佻的嬉笑和缺少智慧的所谓诙谐。我一直将庄重的风 气看成是文学应当具有的主流风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应当对此有所
重庆南开高 2014 级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卷 语文试题共 8 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 1 至 6 题、第 8 至 10 题为选择题, 27 分;第 7 题、第 11 至 22 题为非选择题,123 分。满分 150 分。 一、(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找茬 领衔主演 绢花 juàn 潜移默化 qiǎn B.脚趾 按步就班 拓片 tà 泾渭分明 jīng C.昏聩 带罪立功 悭吝 qiān 创巨痛深 chuāng D.张皇 蓬头垢面 攒动 cuán 冠盖相属 guān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医院在治疗时敷衍了事,出了医疗事故后又推托责任,这种“利” 字当头、不管不顾的态度加重了医患矛盾。 B.六六是极受导演青睐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因为她善于编故事, 还因为她写的剧本台词生动,声情并茂。 C.毕业二十年后的同学会上,同学们纷纷称赞早已事业有成的老王,老 王摆摆手笑着说:“这些年呀,马齿徒增罢了。” D.如果我国的调控政策彼一时,此一时,没有长效的措施出台,那么菜 价暴涨暴跌的现象还可能再次发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最常见的并发 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首要原因。 B.有人吃腻了山珍海昧,想换换口味,一尝原为巴渝民间菜肴的重庆江 湖菜,觉得味道很好,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C.国内不少景区开设了漂流项目,重庆境内也有超过 20 余家,尤其以 彭水阿依河、武隆黄柏渡等最具有代表性。 D.新型、科学的反腐机制的深化与建立,应该能使“不想贪、不必贪、 不能贪、不敢贪”的廉政建设制度化。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在查韦斯上台之前,70%的委内瑞拉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为什么这 个石油富国会有这么多穷人呢?谜底深藏在石油财富诱发的腐败之中。 B.先贤有两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和“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能帮助我们重塑自我。 C.日前,“一行三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 通知”,此前市场传得沸沸扬扬的“9 号文”终于以“127 号文”的面目出台。 D.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辉清曾指出,在经济起飞阶段须解决好 贫富差距问题,“一些没有解决好的国家,到头来一直是发展中国家。”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5—7 题。 《朗读者》序 曹文轩 我喜欢《朗读者》的庄重。这里只有严肃的主题、严肃的思考与严肃的 言语,没有无谓的调侃、轻佻的嬉笑和缺少智慧的所谓诙谐。我一直将庄重的风 气看成是文学应当具有的主流风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应当对此有所
把持,倘若不是,而是一味的玩闹,一味的逗乐,甚至公然拿庄重开涮,我以为 这样的文学格局是值得怀疑的。我们看到,绝大部分经典,其实都具有宗教文本 的风气,而宗教文本不可能不是庄重的文本。《朗读者》此刻在中国的再次登场, 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当下中国大概是这个世界上一个超级的享乐主义大国,同 时又是一个怀疑主义的大国。我们在流动不止的世俗生活中,已经很少再有庄重 的体验。一切看上去都是可笑的,一切都是可以加以戏弄的。我常在想一个奇幻 小说式的问题:一个人可以成为痞子,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可以成为一个痞 子国家与痞子民族吗? 这部小说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它的丰富与多义。一部好的小说,既应当是 单纯的,又应当是错综复杂的,看完之后,让人既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又有许多 迷惘与困惑。这些迷惘与困惑使我们陷入不可自拔的思考:而思考愈深,我们对 世界的复杂性就理解愈深。《朗读者》就是这样的作品。这个作者曾写过许多侦 探小说,所以制造这样的阅读效果是他的拿手好戏。但这样的阅读效果更主要来 自于他对人性、对存在的深度把握。作品中留下了许多机关,篇幅不长,却留下 了太多的悬疑,这些悬疑,都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在解答这一个个的问题时,都 可获得精神与智力的提升。然而,它确实又是单纯的。它的线索非常简单。我们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多想,因为作品一直以一个超出所有元素的元素 在牵引着我们,这就是:感动。 对于这样的一部作品,也许最聪明的阅读就是什么也不要多想,随它而 去。一种单纯的感动这就足够了。丛某种意义上说。一种朴素的阅读倒可能比 种思考式的、追寻式的理性阅读更值得,更有效,也更人性化。20世纪以来 由知识训练成的阅读方式。也许是一种值得怀疑的阅读方式。当我们不怀有任何 探究之心去阅读《朗读者》时,会不时地陷入那种巨大而美丽的悲悯:在感动中 得到情感上、精神上、人性上的升华。在20世纪的文学普遍放弃感动的文章而 味一一甚至变态追求思想深刻的当下,再一次阅读这样的小说,心中不由得产 生感激之情。 小说在艺术上也是很有功夫的。情节并不复杂,但细节上却是十分考究 三部分划出了三个不同的段落。这是命运的起落。是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所有 的细节都意味深长,比如关于汉娜身体气味的叙述。前后气味的比较,使人感受 到了生命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大悲哀,也感受到了人在命运前的无奈乃至颓 败。小说中一些有关命运的、生命的甚至是有关存在的重大的命题。恰恰是通过 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小物象以及一些细小的变化来表现的:精微之处,深藏 大义 (有删改) 5.根据原文信息,下列不能表现《朗读者》是一部“错综复杂”的作品的一项 是 A.小说丰富而多义,让人心灵受到震撼 B.能使读者产生令人深思的迷惘和困惑 C.作者对人性、对存在有深度把握。 D.作品中有许多机关和耐人寻味的悬疑。 6.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分析和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朗读者》是一部庄重的作品,没有调侃、嬉笑和诙谐,与作者所推重的 文学风气不谋而合。 B.《朗读者》提出了一个奇幻式的问题:一个人可以成为痞子,一个国家、 个民族也可以成为痞子吗?
把持,倘若不是,而是一味的玩闹,一味的逗乐,甚至公然拿庄重开涮,我以为 这样的文学格局是值得怀疑的。我们看到,绝大部分经典,其实都具有宗教文本 的风气,而宗教文本不可能不是庄重的文本。《朗读者》此刻在中国的再次登场, 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当下中国大概是这个世界上一个超级的享乐主义大国,同 时又是一个怀疑主义的大国。我们在流动不止的世俗生活中,已经很少再有庄重 的体验。一切看上去都是可笑的,一切都是可以加以戏弄的。我常在想一个奇幻 小说式的问题:一个人可以成为痞子,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可以成为一个痞 子国家与痞子民族吗? 这部小说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它的丰富与多义。一部好的小说,既应当是 单纯的,又应当是错综复杂的,看完之后,让人既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又有许多 迷惘与困惑。这些迷惘与困惑使我们陷入不可自拔的思考:而思考愈深,我们对 世界的复杂性就理解愈深。《朗读者》就是这样的作品。这个作者曾写过许多侦 探小说,所以制造这样的阅读效果是他的拿手好戏。但这样的阅读效果更主要来 自于他对人性、对存在的深度把握。作品中留下了许多机关,篇幅不长,却留下 了太多的悬疑,这些悬疑,都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在解答这一个个的问题时,都 可获得精神与智力的提升。然而,它确实又是单纯的。它的线索非常简单。我们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多想,因为作品一直以一个超出所有元素的元素 在牵引着我们,这就是:感动。 对于这样的一部作品,也许最聪明的阅读就是什么也不要多想,随它而 去。一种单纯的感动这就足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种朴素的阅读倒可能比一 种思考式的、追寻式的理性阅读更值得,更有效,也更人性化。20 世纪以来, 由知识训练成的阅读方式。也许是一种值得怀疑的阅读方式。当我们不怀有任何 探究之心去阅读《朗读者》时,会不时地陷入那种巨大而美丽的悲悯:在感动中 得到情感上、精神上、人性上的升华。在 20 世纪的文学普遍放弃感动的文章而 一味——甚至变态追求思想深刻的当下,再一次阅读这样的小说,心中不由得产 生感激之情。 小说在艺术上也是很有功夫的。情节并不复杂,但细节上却是十分考究。 三部分划出了三个不同的段落。这是命运的起落。是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所有 的细节都意味深长,比如关于汉娜身体气味的叙述。前后气味的比较,使人感受 到了生命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大悲哀,也感受到了人在命运前的无奈乃至颓 败。小说中一些有关命运的、生命的甚至是有关存在的重大的命题。恰恰是通过 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小物象以及一些细小的变化来表现的:精微之处,深藏 大义。 (有删改) 5.根据原文信息,下列不能表现《朗读者》是一部“错综复杂”的作品的一项 是 A.小说丰富而多义,让人心灵受到震撼。 B.能使读者产生令人深思的迷惘和困惑。 C.作者对人性、对存在有深度把握。 D.作品中有许多机关和耐人寻味的悬疑。 6.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分析和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朗读者》是一部庄重的作品,没有调侃、嬉笑和诙谐,与作者所推重的 文学风气不谋而合。 B.《朗读者》提出了一个奇幻式的问题:一个人可以成为痞子,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也可以成为痞子吗?
C.宗教文本都是庄重的文本,绝大部分经典,都具有宗教文本的风气。在作 者看来,《朗读者》就算得上一部经典 D.《朗读者》虽然线索简单,情节单调,人物简单,但是细节考究,精微之 处,深藏大义。 7.作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种朴素的阅读倒可能比一种思考式的、追寻式 的理性阅读更值得,更有效,也更人性化”,如何理解这一说法?请结合自己的 阅读经验简要阐述。(5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一10题。 王悦,字众喜,京兆蓝田人也。少有气干,为州里所称。太祖初定关 陇,悦率募乡里从军,屡有战功。 大统四年,东魏将侯景攻围洛阳,太祖赴援。悦又率乡里千余人,从军 至洛阳。将战之夕,悦罄其行资,市牛飨战士。及战,悦所部尽力,斩获居多。 十三年,侯景据河南来附,仍请兵为援。太祖先遣韦法保帅众助之。悦 言于太祖曰:“侯景之于高欢,始则笃乡党之情,末乃定君臣之契,论其分义。 有同鱼水。今欢始死,景便离贰。岂不知君臣之道有亏,忠义之礼不足?盖其所 图既大,不恤小嫌。然尚能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今若益之以势,援之 以兵。非唯侯景不为池中之物。亦恐朝廷贻笑将来也。”太祖纳之,乃遺赵士宪 追法保,而景寻叛。十四年,率所部兵从杨忠征随郡、安陆,并平之。时悬兵深 入,悦支度路程,勒其部伍,节减粮食。及至竞陵,诸军多有匮乏,悦出廪米六 百石分给之。太祖闻而嘉焉。导拜京兆郡守,迁大行台尚书。 又从达奚武征梁汉。军出,武令悦说其武兴城主杨贤。悦乃贻之书 “夫见机而作,人事之会也。梁主内亏刑政,外阙藩篱。匹夫攘袂,举国倾覆。 非直下民离心,抑亦上玄所弃。我相公膺千龄之运,创三分之业。声教所被,风 行草偃:兵车所指,云除雾廓。斯固天下所共闻也。君兵粮既寡,救援路绝,欲 守,则城池无萦带之险;欲战,则士卒有土崩之势。以此求安,未见其可。昔韩 信背项,前典以为美谈:黄权归魏,良史称其盛烈。事有变通,今其则也。”贤 于是遂降。悦白武云:“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若蜀 兵更至,攻之实难。”武然之,令悦率轻骑七百,径趣白马。悦先示其祸福,其 将梁深遂以城降。梁武陵王纪果遣其将仼奇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关城, 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剌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 魏废帝二年,征还本任。属改行台为中外府,尚书员废,以仪同领兵还 乡里。悦既久居显职,及此之还,私怀快快。犹陵驾乡里,失宗党之情。 悦性俭约,不营生业,虽出入荣显,家徒四壁而已。保定元年,卒于位。 选自《周史》,有删节) 【注】①太祖:即周文帝,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西魏禅周后,追尊 为文王,庙号太祖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欢始死,景便离贰 贰:有二心 B.斯固天下所共闻也 固:固然 C.令悦率轻骑七百,径趣白马趣:奔赴 D.行次关城,闻已降, 次:驻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王悦有先见之明的一组是
C.宗教文本都是庄重的文本,绝大部分经典,都具有宗教文本的风气。在作 者看来,《朗读者》就算得上一部经典。 D.《朗读者》虽然线索简单,情节单调,人物简单,但是细节考究,精微之 处,深藏大义。 7.作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种朴素的阅读倒可能比一种思考式的、追寻式 的理性阅读更值得,更有效,也更人性化”,如何理解这一说法?请结合自己的 阅读经验简要阐述。(5 分)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8 一 10 题。 王悦,字众喜,京兆蓝田人也。少有气干,为州里所称。太祖①初定关、 陇,悦率募乡里从军,屡有战功。 大统四年,东魏将侯景攻围洛阳,太祖赴援。悦又率乡里千余人,从军 至洛阳。将战之夕,悦罄其行资,市牛飨战士。及战,悦所部尽力,斩获居多。 十三年,侯景据河南来附,仍请兵为援。太祖先遣韦法保帅众助之。悦 言于太祖曰:“侯景之于高欢,始则笃乡党之情,末乃定君臣之契,论其分义。 有同鱼水。今欢始死,景便离贰。岂不知君臣之道有亏,忠义之礼不足?盖其所 图既大,不恤小嫌。然尚能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今若益之以势,援之 以兵。非唯侯景不为池中之物。亦恐朝廷贻笑将来也。”太祖纳之,乃遣赵士宪 追法保,而景寻叛。十四年,率所部兵从杨忠征随郡、安陆,并平之。时悬兵深 入,悦支度路程,勒其部伍,节减粮食。及至竞陵,诸军多有匮乏,悦出廪米六 百石分给之。太祖闻而嘉焉。导拜京兆郡守,迁大行台尚书。 又从达奚武征梁汉。军出,武令悦说其武兴城主杨贤。悦乃贻之书曰: “夫见机而作,人事之会也。梁主内亏刑政,外阙藩篱。匹夫攘袂,举国倾覆。 非直下民离心,抑亦上玄所弃。我相公膺千龄之运,创三分之业。声教所被,风 行草偃:兵车所指,云除雾廓。斯固天下所共闻也。君兵粮既寡,救援路绝,欲 守,则城池无萦带之险;欲战,则士卒有土崩之势。以此求安,未见其可。昔韩 信背项,前典以为美谈:黄权归魏,良史称其盛烈。事有变通,今其则也。”贤 于是遂降。悦白武云:“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若蜀 兵更至,攻之实难。”武然之,令悦率轻骑七百,径趣白马。悦先示其祸福,其 将梁深遂以城降。梁武陵王纪果遣其将任奇率步骑六千,欲先据白马。行次关城, 闻已降,乃还。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 魏废帝二年,征还本任。属改行台为中外府,尚书员废,以仪同领兵还 乡里。悦既久居显职,及此之还,私怀快快。犹陵驾乡里,失宗党之情。 悦性俭约,不营生业,虽出入荣显,家徒四壁而已。保定元年,卒于位。 (选自《周史》,有删节) 【注】①太祖:即周文帝,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西魏禅周后,追尊 为文王,庙号太祖。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欢始死,景便离贰 贰:有二心 B.斯固天下所共闻也 固:固然 C.令悦率轻骑七百,径趣白马 趣:奔赴 D.行次关城,闻已降, 次:驻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王悦有先见之明的一组是
①悦罄其行资,市牛飨战士 ②然尚能背德于高氏,岂肯 尽节于朝廷 ③悦支度路程,勒其部伍,节减粮食④悦出廪米六百石分给之 ⑤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⑥纪果遣其将任奇率步骑 六千,欲先据白马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悦年少时便因气量和才干而被州里人称道,后来,两次率乡人从军助周 文帝,先平定了关、陇,后解洛阳之围,初显其军事才能和在乡里的影响力 B.大统十三年,曾围攻洛阳的侯景前来归附,并请朝廷派兵援助,王悦通过 分析,认为侯景另有图谋,不会真正尽节于朝廷,周文帝因而中止了援兵 C.在给杨贤的信中王悦晓以利害,既分析了敌对双方的内外形势,又以韩信、 黄权为例打消了杨贤的顾虑,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D.王悦在行台改为中外府后,领兵还乡,却私怀怨愤,凌驾乡里,成其人生 大污点,《周史》的记载体现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传传统。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今若益之以势,援之以兵,非唯侯景不为池中之物,亦恐朝廷贻笑将来也。 (4分) 译文: ②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3分) 译文 (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6处)(3分) 余少读三王之文,知有所谓滕王阁者,恨不游其地登焉。闻之人云:“今 其阁尚存,则后人嗣而葺之者也。”既而考滕王者无他表见而勃又不过文人耳其 人俱不足称何以至今为人重嗣而葺之若将与天壤俱不朽者?则以勃之所为文重 (节选自明·郭涓《登滕王阁记》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溪上作二首(其一) 陆游 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飕 戆愚酷信纸上语,老病犹先天下忧 末俗陵迟稀独立,斯文崩坏欲横流 绍兴人物嗟谁在?空记当年接俊游 【注】①绍兴人物:指当年与陆游志同道合、共图恢复的友朋故旧。 ②俊游:指快意的游赏。 (1)请简要概括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4分) (2)请赏析尾联中“空”字的妙处。(3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不武。吾 其还也
①悦罄其行资,市牛飨战士 ②然尚能背德于高氏,岂肯 尽节于朝廷 ③悦支度路程,勒其部伍,节减粮食 ④悦出廪米六百石分给之 ⑤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⑥纪果遣其将任奇率步骑 六千,欲先据白马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悦年少时便因气量和才干而被州里人称道,后来,两次率乡人从军助周 文帝,先平定了关、陇,后解洛阳之围,初显其军事才能和在乡里的影响力。 B.大统十三年,曾围攻洛阳的侯景前来归附,并请朝廷派兵援助,王悦通过 分析,认为侯景另有图谋,不会真正尽节于朝廷,周文帝因而中止了援兵。 C.在给杨贤的信中王悦晓以利害,既分析了敌对双方的内外形势,又以韩信、 黄权为例打消了杨贤的顾虑,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D.王悦在行台改为中外府后,领兵还乡,却私怀怨愤,凌驾乡里,成其人生 一大污点,《周史》的记载体现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传传统。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3 分)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7 分) ①今若益之以势,援之以兵,非唯侯景不为池中之物,亦恐朝廷贻笑将来也。 (4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梁州平,太祖即以悦行刺史事。招携初附,民吏安之。(3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 6 处)(3 分) 余少读三王之文,知有所谓滕王阁者,恨不游其地登焉。闻之人云:“今 其阁尚存,则后人嗣而葺之者也。”既而考滕王者无他表见而勃又不过文人耳其 人俱不足称何以至今为人重嗣而葺之若将与天壤俱不朽者?则以勃之所为文重 也。 (节选自明·郭涓《登滕王阁记》)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溪上作二首(其一) 陆游 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飕。 戆愚酷信纸上语,老病犹先天下忧。 末俗陵迟稀独立,斯文崩坏欲横流。 绍兴人物①嗟谁在?空记当年接俊游②。 【注】①绍兴人物:指当年与陆游志同道合、共图恢复的友朋故旧。 ②俊游:指快意的游赏。 (1)请简要概括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4 分) (2)请赏析尾联中“空”字的妙处。(3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6 分) (1)_____________,不仁;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不武。吾 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2) ,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凭箜篌引》) (3)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青春 苏雪林 ①记得法国作家左拉的《约翰戈东之四时》曾以人之一生比为年之四季, 我觉得很有意味。绿叶丛中紫罗兰的嗫嚅,芳草里铃兰的耳语,流泉边迎春花的 低笑,你听不见么,我是听得很清楚的:她们打扮整齐了,只等春之女神揭起绣 幕,便要一个一个出场演奏。现在她们有点浮动,有点不耐烦。春是准备的,春 是等待的。春在工作,忙碌地工作,它要预备夏的壮盛,秋的丰饶,冬的休息 ②春光如海,古人的比喻多妙,多恰当。只有海,才可以形容出春的饱 和,春的浩瀚,春的磅礴洋溢,春的澎湃如潮的活力与生意。 ③当一个十四五岁或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先有股爽朗新鲜之 气迎面而至,正如睡过一夜之后,打开窗户,冷峭的晓风给你带来的那一股沁心 的微凉和茏葱的佳色。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他是热情的化 身,幻想的泉源,野心的出发点。他是无穷的无穷。他是希望的希望。呵!青年, 可爱的青年,可羡慕的青年! ④青年是永远清洁的,为了爱整齐的观念特强,青年对于身体,当然时时 拂拭,刻刻注意。然而青年身体里似乎天然有一种排除尘垢的力,正像天鹅羽毛 之洁白,并非由于洗濯而来。又似乎古印度人想像中三十二天的天人,自然鲜洁 如出水莲花,一尘不染。 ⑤但是,青年之最可爱的还是他身体里那股淋漓元气,换言之,就是那股 愈汲愈多,愈用愈出的精力。所渭“青年的液汁”这真是个不舍昼夜滚滚其来的 源泉,它流转于你的血襟,充盈于你的四肢,泛滥于你的全身,永远要求向上, 永远要求向外发展:它可以使你造成博学,习成绝技,创造惊天动地的事业。青 年是世界上的王,它便是青年王国所拥有的一切财富。 ⑥当我带着书踱上讲坛,下望黑压压地一堂青年的时候,我的幻想,往 往开出无数芬芳美丽的花:安知他们中间将来没有李白、杜甫、荷马、莎十比亚 那样伟大的诗人?安知他们中间将来没有马可尼、爱迪生、居里夫人一般的科学 家?朱子、王阳明、康德、斯宾塞一般的哲学家?学经济的也许将来会成为一位银 行界的领袖,学政治的也许就仗着他将中国的政治扶上轨道:学化学或机械的也 许将来会发明许多东西,促成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啊!青年的前途何等浩 荡无涯,何等的不可限量,但能以致此,还不是靠着他们这“青年的精力”? ⑦春是四季里的良辰,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春天,就该乌语花香, 风和日丽,但淫雨连绵,接连三四十日之久,气候寒冷得像严冬,等到放晴时 则九十春光,阑珊已尽,这样的春天岂非常有?同样,幼年多病,从药炉茶鼎间 逝去了他的寂寂的韶华:或父母早亡,养育于不关痛痒者之手,像墙角的草,得 不着阳光的温照,雨露的滋润:或生于寒苦之家,半饿半饱地挨着日子,既无好 管养又受不着好教育,这种不幸的青年,又何尝不多?咳,这也是春天。这也是 青年!
(《烛之武退秦师》) (2) _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 ___________。 (《李凭箜篌引》) (3)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 (《定风波》) 五、(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4—18 题。 青 春 苏雪林 ①记得法国作家左拉的《约翰戈东之四时》曾以人之一生比为年之四季, 我觉得很有意味。绿叶丛中紫罗兰的嗫嚅,芳草里铃兰的耳语,流泉边迎春花的 低笑,你听不见么,我是听得很清楚的:她们打扮整齐了,只等春之女神揭起绣 幕,便要一个一个出场演奏。现在她们有点浮动,有点不耐烦。春是准备的,春 是等待的。春在工作,忙碌地工作,它要预备夏的壮盛,秋的丰饶,冬的休息。 ②春光如海,古人的比喻多妙,多恰当。只有海,才可以形容出春的饱 和,春的浩瀚,春的磅礴洋溢,春的澎湃如潮的活力与生意。 ③当一个十四五岁或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先有股爽朗新鲜之 气迎面而至,正如睡过一夜之后,打开窗户,冷峭的晓风给你带来的那一股沁心 的微凉和茏葱的佳色。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他是热情的化 身,幻想的泉源,野心的出发点。他是无穷的无穷。他是希望的希望。呵!青年, 可爱的青年,可羡慕的青年! ④青年是永远清洁的,为了爱整齐的观念特强,青年对于身体,当然时时 拂拭,刻刻注意。然而青年身体里似乎天然有一种排除尘垢的力,正像天鹅羽毛 之洁白,并非由于洗濯而来。又似乎古印度人想像中三十二天的天人,自然鲜洁 如出水莲花,一尘不染。 ⑤但是,青年之最可爱的还是他身体里那股淋漓元气,换言之,就是那股 愈汲愈多,愈用愈出的精力。所渭“青年的液汁”这真是个不舍昼夜滚滚其来的 源泉,它流转于你的血襟,充盈于你的四肢,泛滥于你的全身,永远要求向上, 永远要求向外发展:它可以使你造成博学,习成绝技,创造惊天动地的事业。青 年是世界上的王,它便是青年王国所拥有的一切财富。 ⑥当我带着书踱上讲坛,下望黑压压地一堂青年的时候,我的幻想,往 往开出无数芬芳美丽的花:安知他们中间将来没有李白、杜甫、荷马、莎士比亚 那样伟大的诗人?安知他们中间将来没有马可尼、爱迪生、居里夫人一般的科学 家?朱子、王阳明、康德、斯宾塞一般的哲学家?学经济的也许将来会成为一位银 行界的领袖,学政治的也许就仗着他将中国的政治扶上轨道:学化学或机械的也 许将来会发明许多东西,促成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啊!青年的前途何等浩 荡无涯,何等的不可限量,但能以致此,还不是靠着他们这“青年的精力”? ⑦春是四季里的良辰,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春天,就该乌语花香, 风和日丽,但淫雨连绵,接连三四十日之久,气候寒冷得像严冬,等到放晴时, 则九十春光,阑珊已尽,这样的春天岂非常有?同样,幼年多病,从药炉茶鼎间 逝去了他的寂寂的韶华:或父母早亡,养育于不关痛痒者之手,像墙角的草,得 不着阳光的温照,雨露的滋润:或生于寒苦之家,半饿半饱地挨着日子,既无好 管养又受不着好教育,这种不幸的青年,又何尝不多?咳,这也是春天。这也是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