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等。1933年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后关押南京直到1936年9月,出狱后遂奔赴陕 北 1936年11月,丁玲经西安到达陕北。同月,筹备并成立“中国文艺协会”,当选 为主任,并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以后,历任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敌协会执 委、陕甘宁边区文艺协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常务理事、《解 放日报》副刊(延安)主编、《长城》文学杂志主编等职。1942年,丁玲与陈明结 婚。丁玲在延安期间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一颗未岀膛的枪弹》、《泪眼模糊中的 信念》(后改名《新的信念》)、《我在霞村的时候》、《夜》、《在医院中》,散 文《彭德怀速写》、《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役》,杂文《三八节有感》等。其中有 些作品,曾一度引起过争论,并因此使她在后来受到过左的“批判”。1942年参加延 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丁玲进一步自觉地以文艺为人民服务,写下《田保霖》等十余篇 报告文学 1946至1948年,丁玲多次参加土地改革工作,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1948年6月 完成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这是最早出现的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长篇小说 之一、也是丁玲创作生涯的里程碑,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后被译成多 种外国文字。 建国后,丁玲先后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 (后改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及常务副主席、《文艺报》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 (后改名为文学讲习所)所长、《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务,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 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丁玲被错误定为“丁(玲)、陈(企 霞)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1957年被错划为“丁(玲)、冯(雪峰)右派反党集 团”的主要成员;1958年遭受“再批判”,被开除党籍,送往北大荒“劳动改 造 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入狱被监禁五年多。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丁玲的冤案得到平反,增补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恢复党 籍,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 主席。 丁玲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活动时间长、影响大的女作家之一、全部作品近 300万字。丁玲的作品集除上面提到的之外,还有《一年》(1939)、《我在霞村的时 候》(1944)、《欧行散记》(1951)、《跨到新的时代来》(1951)、《延安集》
《母亲》等。1933年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后关押南京直到1936年9月,出狱后遂奔赴陕 北。 1936年11月,丁玲经西安到达陕北。同月,筹备并成立“中国文艺协会”,当选 为主任,并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以后,历任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敌协会执 委、陕甘宁边区文艺协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常务理事、《解 放日报》副刊(延安)主编、《长城》文学杂志主编等职。1942年,丁玲与陈明结 婚。丁玲在延安期间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泪眼模糊中的 信念》(后改名《新的信念》)、《我在霞村的时候》、《夜》、《在医院中》,散 文《彭德怀速写》、《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役》,杂文《三八节有感》等。其中有 些作品,曾一度引起过争论,并因此使她在后来受到过左的“批判”。1942年参加延 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丁玲进一步自觉地以文艺为人民服务,写下《田保霖》等十余篇 报告文学。 1946至1948年,丁玲多次参加土地改革工作,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1948年6月, 完成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这是最早出现的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长篇小说 之一、也是丁玲创作生涯的里程碑,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后被译成多 种外国文字。 建国后,丁玲先后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 (后改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及常务副主席、《文艺报》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 (后改名为文学讲习所)所长、《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务,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 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丁玲被错误定为“丁(玲)、陈(企 霞)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1957年被错划为“丁(玲)、冯(雪峰)右派反党集 团”的主要成员;1958年遭受“再批判”,被开除党籍,送往北大荒“劳动改 造”;“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入狱被监禁五年多。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丁玲的冤案得到平反,增补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恢复党 籍,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 主席。 丁玲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活动时间长、影响大的女作家之一、全部作品近 300万字。丁玲的作品集除上面提到的之外,还有《一年》(1939)、《我在霞村的时 候》(1944)、《欧行散记》(1951)、《跨到新的时代来》(1951)、《延安集》
(1954)、《到群众中去落户》(1954)、《丁玲短篇小说选集》(1954)、《到前线去》 (1980)、《丁玲近作》(1980)、《丁玲散文集》(1980、《丁玲中篇小说选》 (1981)、《生活、创作、修养》(论文集)(1981)、《我的生平与创作》(1982)、 《丁玲戏剧集》(1983)、《访美散记》(1984)等。 2、《莎菲女士的日记》 丁玲还在孩提时期就通过具有新女性意识的母亲接受了妇女运动的思想,并在读 书求学期间积极投身于妇女解放的活动。这使她1927年在落寞悲郁中开始小说创作 时,一开始就显示出关注女性命运的特色,并始终以女性的视角、笔触去发掘那些艰 难地行走在解放之旅的女性内心最隐秘、最富激情的内涵。丁玲最早的三个短篇集 《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塑造了学生、教师、作家、无业者等 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这些女主人公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倔强孤傲的她们从爱、从 病、从活、从死中深切地感受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渴望爱情、幸福、自由, 而社会什么都不给予,最终不得不陷入感伤颓废,不得不充满了对社会的鄙视和个人 孤独灵魂的顽强挣扎,深刻地打上了“五四”退潮后苦闷徘徊的时代烙印。 1928年2月发表于《小说月报》上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 力的作品。小说以日记体形式和细腻的心理刻画,逼真地创造出一个有着深刻的精神 孤独和丰富的心灵世界的年轻女性。作品以深沉的忧伤,鲜明的女性意识,对“男人 所代表的那种资本主义社会的谴责”,对传统性道德的尖锐批判,对五四以 来“爱”的主题的超越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着读者。莎菲身患肺病,独居公寓, 对封建家庭毫无眷念,是受“五四”影响只身走上社会寻求自由幸福的新女性。她孤 傲矜持,多愁善感,渴望友谊和爱情,过热烈而痛快的生活;她愤世嫉俗,蔑视旧传 统,厌恶周围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的人。但是,在室息人的现实生活中,她所得到的 只是失望和幻灭。“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 者”。在爱情上,她厌倦苍白平庸的苇弟,迷恋南洋公子凌吉士的外在丰仪,在了解 到凌吉士丑陋的灵魂后仍难脱情欲的困惑。这种内心冲突在一次接吻中达到高潮,她 突然醒悟:“我是给自己糟蹋了,凡是一个人的仇敌就是自己。”终于一脚踢开了那 不值得恋爱的卑琐的青年。 相形于冰心的矜持清浅,庐隐的敏感哀怨,凌叔华的小心谨慎,丁玲笔下莎菲所 代表的女性姿态是最现代的,具有一种长期压抑后萌发出来的的反叛倾向。这集中体
(1954)、《到群众中去落户》(1954)、《丁玲短篇小说选集》(1954)、《到前线去》 (1980)、《丁玲近作》(1980)、《丁玲散文集》(1980)、《丁玲中篇小说选》 (1981)、《生活、创作、修养》(论文集)(1981)、《我的生平与创作》(1982)、 《丁玲戏剧集》(1983)、《访美散记》(1984)等。 2、《莎菲女士的日记》 丁玲还在孩提时期就通过具有新女性意识的母亲接受了妇女运动的思想,并在读 书求学期间积极投身于妇女解放的活动。这使她1927年在落寞悲郁中开始小说创作 时,一开始就显示出关注女性命运的特色,并始终以女性的视角、笔触去发掘那些艰 难地行走在解放之旅的女性内心最隐秘、最富激情的内涵。丁玲最早的三个短篇集 《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塑造了学生、教师、作家、无业者等 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这些女主人公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倔强孤傲的她们从爱、从 病、从活、从死中深切地感受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渴望爱情、幸福、自由, 而社会什么都不给予,最终不得不陷入感伤颓废,不得不充满了对社会的鄙视和个人 孤独灵魂的顽强挣扎,深刻地打上了“五四”退潮后苦闷徘徊的时代烙印。 1928年2月发表于《小说月报》上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 力的作品。小说以日记体形式和细腻的心理刻画,逼真地创造出一个有着深刻的精神 孤独和丰富的心灵世界的年轻女性。作品以深沉的忧伤,鲜明的女性意识,对“男人 所代表的那种资本主义社会的谴责”,对传统性道德的尖锐批判,对五四以 来“爱”的主题的超越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着读者。莎菲身患肺病,独居公寓, 对封建家庭毫无眷念,是受“五四”影响只身走上社会寻求自由幸福的新女性。她孤 傲矜持,多愁善感,渴望友谊和爱情,过热烈而痛快的生活;她愤世嫉俗,蔑视旧传 统,厌恶周围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的人。但是,在窒息人的现实生活中,她所得到的 只是失望和幻灭。“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 者”。在爱情上,她厌倦苍白平庸的苇弟,迷恋南洋公子凌吉士的外在丰仪,在了解 到凌吉士丑陋的灵魂后仍难脱情欲的困惑。这种内心冲突在一次接吻中达到高潮,她 突然醒悟:“我是给自己糟蹋了,凡是一个人的仇敌就是自己。”终于一脚踢开了那 不值得恋爱的卑琐的青年。 相形于冰心的矜持清浅,庐隐的敏感哀怨,凌叔华的小心谨慎,丁玲笔下莎菲所 代表的女性姿态是最现代的,具有一种长期压抑后萌发出来的的反叛倾向。这集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