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科学方法就摇头的同志,却总要在现代科学方法和历史唯物 主义之间划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把它们截然对立起来。如 果有谁向前跨越一步,他们就惊慌不已,斥之为“标新立异”, 甚而于脆就给扣上一顶“资产阶级思想”的大帽子,好象现代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只是亵渎他们圣洁灵魂的污水。如果这 也叫做坚持马克思主义,那怒我不敬,那只不过是惠了一种神 经衰弱的思想贫乏症。他们的虔诚虽然令人起敬,他们的表现 却与马克思主义精神背道而驰。既然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那 就应当懂得,马克思主义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学说,它能撕取人 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当然更能兼容当代科学中那些 珍赏属果,不管这些成果是由谁创造的。这在原则上难道还容 怀疑吗?问题在于我们这些自信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是否有 这样的心胸、眼光和魄力。诚然,在历史研究中圾收、运用现 代科学方法时,会遇到历史唯物主义同它们如何结合的问题。 这确是一个理论上有待探索的新课题。这本诊著虽然设有正面 回苍这个问题,但它的出版不是为我们探索这个新课题提供了 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例吗? 我不懂控制论,对于历史研究怎样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也 没有从理论上研究过,但我读了这本论著却不觉得隔膜。它在 你面前展现的那些历史场面仿佛让你身临其境,可以说就是 个一个活的社会,因而给你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它对许多问测 的分析,层次分明,给人一种清晰感,不会使你如雾中看花, 似懂非懂。有些问题,譬如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次数之多,规模之大,都是世界罕见的,可是为什么两千多年 的封建社会,只有政权易姓的改朝换代,却从来不曹有过一次 真正的社会革命?说法当然还是有的,那就是农民阶级不代表 新的生产方式,那时农民起义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等等。斌然, ◆44
这是农民阶级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理论上是无懈可击的。只 是这冲解释如同说古人没有宇宙飞船所以不能登上月球一样, 虽则千真万确,难免流于空泛,所以与其说它是什么历史规律, 还不如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常识。况且它又怎样与另一个理论, 即只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阶级斗争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 力相一致呢?正象作者讲的,我们的历史研究往往就这样陷入 一张难以摆脱的因果循环诊的大网。如果我们把中国封建社 会看作是一个“超稳定系远”,这对正确理解这一问题或许更有 启发意义。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观念和实际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之间,总是横笪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现在该是填平这道鸿 沟的时使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体 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社会科学正在朝着同自然科学 结合的方向迈步。在这一学术思潮中,我们却迟迟没有起步, 比起其他某些学科(如经济学),中国史研究的大门,好象还不 曾有现代科学来叩问过。现在这本论著的出版,能否当作代表 史学领域这一新湖的初现?我以为是可以的。 一八一六年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讲坛上,开始他的哲学史 讲演之前,曾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们老一辈的入是从时代 的暴风雨中长成的,我们应该赞羡诸君的幸福,因为你们的青 春正是落在这样一些日子里,你们可以不受扰乱地专心从事于 真理和科学的探讨。”我深信我们学术界的诸位前辈,要远比这 位西方哲学老人更有气度,更能宽容,哭掖后进的热诚会和时 代前进的步伐成正比。我和本书的两位作者是同辈人,只是他 们都不是专门从事历史研究的,这本论著也只是带有探索性的 尝试,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当然难免。行家里手如果有严肃的批 评,那也是完全应该、非常有益的。但愿不要因其还有斑疵, ·5
就不屑一顾,倘是囿于见闻,斥之为怪,那就不足为取了。 一九八二年春节于北京东郊新源耳 ●6●
目 录 第一章一个古老的难题… ……………(1) 1,1对思考的再思芳…… ……(1) 1.2以往学说的疑难…………………………(3) 1,3现代科学的启示………………………(7) 1.4社会结构及周朔性、停滞性………………(10) 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17) 21“大一统刀之谜………(17) 2.2两个生蓟的比喻:“马铃客”与混凝土”………(20) 2.3儒生、官僚及语言、通讯丁其…………(23) 2.4郡县制、儒家国家学说及一体化结构…………(27) 2.5时建大国的自发分裂悯向…………(31) 2.6一体化功能之一:对分封制的调节……(34) 2.7-一体化功能之二:限制人依附关系…………(37) 2,8一你化功能之三:抑制军事翻据…(39) 2.9 两种不同结构的封建补会…………(2) 2.10一对同构体:家庭与国家组织…………(46) 2,11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脆件……………(50) 2.12维持脆弱的平衡一强控剖……(52) 2,13紫荣与阴影……………(55) 第三章无组织力量及社会结构的老化…(60) 3.1历史病:官僚机构及入员的膨账和腐化…………(60) 1·
3、2封建特权与低薪制…………(65) 3.3皇帝的调节作用写汉力金字塔…………(69) 3.4室权的放大:宦官、外戚千咬……(73) 3.5}么是无组织力冠……………”…(77) 3.6经济结构中的无饥织力壁:士地兼并…(81) 3.7土地兼并的白发焰势和受控阶段…………(B4) 3.8危机煤发的突然性………………(8) 3.9无组织力贯的汇流……………………(90) 3.10王期威信(天命)的装失……………………(96) 第四章变法与动孔……(100) 4.1变法效果递减律………………(100) 4.2王朝中后期变法对社会危机的加的………………(103) 4.3封建剥削的可控部分与不可控部分…………(107) 4.4剥削放大效应…………………… ……(111) 4,5农民大起义与社会结构的关系………(115) 4,6动乱规模与无组织力量成正比…………(119) 第五章中国封建王朝的修复机制…(124) 5.1奇异的修复能力…… ……(124) 5.2大动乱的调节作用………… ……(126) 5.3新建王朝稳定性与无组织力量残存程度成反比……(129) 5.4第一块修复模板,宗法同构体………(132) 5.5皇权主义:农比对第一块模板的意识…………(135) 5.6第二块修复模板:一体化目标……………(137) 5.7两块模板的拼合:新王朝建立的三种途径……(141) 5.8与一体化不相容力量的海汰………+4……(145》 第六章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19) 6.1认一个寓言谈起…………………(149) 6.2资本志义萌芽成长的暸碍:之一:强挖树和郡县城市,(153)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