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李膺为官威严清明,所以升迁为青州刺史后.当地郡守县令听说消息,多弃 官不做 B.李膺担任护乌桓校尉,在对敌作战之时英勇善战,每每使敌人败退,敌人非 常怕他。 C.李膺为官清廉,做度辽将军时在与鲜卑大战之后,将所掳掠的人口全都送还 塞下。 D.张俭事发之后,李膺敢于担当,没有像乡人劝说的那样逃走,而是主动前往 诏狱 [答案]15.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C [解析]15.通“拷”,拷打。 解析①说明“性简亢”。③有识人之才。⑥是景毅的行为被人称道 解析将所掳之人全都送还塞下的是鲜卑人 【参考译文】 李膺字元礼,是颖川郡襄城人。李膺禀性孤傲清髙,跟别人没有什么来往,只把 同郡人荀淑、陈实当成师友。开始被举荐为孝廉,被司徒胡广征召任职,被推举 为最优人才,又升任青州刺史。当地郡守县令畏惧他的威严英明,大多听到风声 就弃官逃走。调任护乌桓校尉。鲜卑屡次侵犯边塞,李膺经常冒着枪林箭雨,每 次都击败打退他们,敌人十分害怕他。因为公事被免官,回到纶氏居住,教授的 学生常有上千人,南阳人樊陵请求做他的学生,李膺推辞没有接受。樊陵后来通 过巴结依附宦官,官职做到太尉,被有节气志向的人看成羞耻.荀爽曾经前往拜 见李膺,趁机替他赶车,回来之后,高兴地说:“今天才能(才得以)给李君赶 车啊。”他被人敬慕到这个程度。永寿二年,鲜卑进犯云中,桓帝听说了李膺 的才能,就又征召他担任度辽将军。自从李膺到达边境,全都听到消息就惊恐归 服,原先抓走的男女,全都送回到边塞关下。从此之后,李膺名声传扬到远方。 延熹二年受征诏,又调任河南尹。当时宛陵的大族羊元群从北海郡罢官回家,贪 污罪行乱七八糟,郡府厕所里的奇巧物品,也用车装载了带回家。李膺上表想要 治他的罪,羊元群贿赂了宦官,李膺被判诬告罪发配到左校服苦役。再次升迁, 又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当时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令,贪婪残暴没有仁道, 以至于杀死孕妇。听说李膺特别威严,畏罪逃回京城。于是躲到哥哥张让家中 藏在空心柱里。李膺知道了他的情况,率领将官士卒砸破柱子抓住张朔,交付洛 阳监狱。记下口供之后,立即杀了他。从此各位黄门常侍全都小心谨慎大气不敢 出,休假也不敢走出宫廷。皇帝奇怪问他们原因,他们全都叩头流泪说:“害怕 李校尉。” 不久,桓帝逝世。陈蕃担任太傅,跟大将军窦武一起执掌朝政,共同谋划诛杀了 那些宦官。因而提拔重用天下知名人士,就让李膺担任长乐少府。到陈蕃、窦武 失败时,李膺等人又被贬废 后来张俭事件发生,朝廷搜捕党人,邻居对李膺说:“应当逃走了。”李膺回 答说:“事奉君主不能躲避危难,犯了罪过不能逃避刑罚,这是做臣子的节操。 我年纪已有六十。生死是命中注定的,逃又能逃到哪里去?”于是前往诏令指定 的监狱投案。被拷打死去,妻子儿女被流放到边疆,学生、部下以及父亲兄弟, 全部被禁锢不准做官
A.李膺为官威严清明,所以升迁为青州刺史后.当地郡守县令听说消息,多弃 官不做。 B.李膺担任护乌桓校尉,在对敌作战之时英勇善战,每每使敌人败退,敌人非 常怕他。 C.李膺为官清廉,做度辽将军时在与鲜卑大战之后,将所掳掠的人口全都送还 塞下。 D.张俭事发之后,李膺敢于担当,没有像乡人劝说的那样逃走,而是主动前往 诏狱。 [答案] 15.10.答案 D 11.答案 C 12.答案 C [解析] 15.通“拷” ,拷打。 解析 ①说明“性简亢” 。③有识人之才。⑥是景毅的行为被人称道。 解析 将所掳之人全都送还塞下的是鲜卑人。 【参考译文】 李膺字元礼,是颖川郡襄城人。李膺禀性孤傲清高,跟别人没有什么来往,只把 同郡人荀淑、陈实当成师友。开始被举荐为孝廉,被司徒胡广征召任职,被推举 为最优人才,又升任青州刺史。当地郡守县令畏惧他的威严英明,大多听到风声 就弃官逃走。调任护乌桓校尉。鲜卑屡次侵犯边塞,李膺经常冒着枪林箭雨,每 次都击败打退他们,敌人十分害怕他。因为公事被免官,回到纶氏居住,教授的 学生常有上千人.南阳人樊陵请求做他的学生,李膺推辞没有接受。樊陵后来通 过巴结依附宦官,官职做到太尉,被有节气志向的人看成羞耻.荀爽曾经前往拜 见李膺,趁机替他赶车,回来之后,高兴地说:“今天才能(才得以)给李君赶 车啊。” 他被人敬慕到这个程度。永寿二年,鲜卑进犯云中,桓帝听说了李膺 的才能,就又征召他担任度辽将军。自从李膺到达边境,全都听到消息就惊恐归 服,原先抓走的男女,全都送回到边塞关下。从此之后,李膺名声传扬到远方。 延熹二年受征诏,又调任河南尹。当时宛陵的大族羊元群从北海郡罢官回家,贪 污罪行乱七八糟,郡府厕所里的奇巧物品,也用车装载了带回家。李膺上表想要 治他的罪,羊元群贿赂了宦官,李膺被判诬告罪发配到左校服苦役。再次升迁, 又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当时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令,贪婪残暴没有仁道, 以至于杀死孕妇。听说李膺特别威严,畏罪逃回京城。于是躲到哥哥张让家中, 藏在空心柱里。李膺知道了他的情况,率领将官士卒砸破柱子抓住张朔,交付洛 阳监狱。记下口供之后,立即杀了他。从此各位黄门常侍全都小心谨慎大气不敢 出,休假也不敢走出宫廷。皇帝奇怪问他们原因,他们全都叩头流泪说:“害怕 李校尉。” 不久,桓帝逝世。陈蕃担任太傅,跟大将军窦武一起执掌朝政,共同谋划诛杀了 那些宦官。因而提拔重用天下知名人士,就让李膺担任长乐少府。到陈蕃、窦武 失败时,李膺等人又被贬废。 后来张俭事件发生,朝廷搜捕党人,邻居对李膺说:“应当逃走了。” 李膺回 答说:“事奉君主不能躲避危难,犯了罪过不能逃避刑罚,这是做臣子的节操。 我年纪已有六十。生死是命中注定的,逃又能逃到哪里去?” 于是前往诏令指定 的监狱投案。被拷打死去,妻子儿女被流放到边疆,学生、部下以及父亲兄弟, 全部被禁锢不准做官
当时侍御史蜀郡人景毅的儿子景顾是李膺的学生。但是没有被记录到私党名单 上,所以没有遭到处分。景毅于是激昂地说:“我本来就是认为李膺贤能,才送 儿子去拜他为师,怎么可以因为在名单上漏记了姓名,就苟且偷安了呢!”于是 自己上表免官回乡,当时人们认为他有道义。 16.(安徽省黄山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4~7题。(19分) 吴汝纶传 赵尔巽 吴汝沦,字挚父,桐城人。少贫力学,尝得鸡卵一,易松脂以照读。好文出天性, 早著文名。同治四年进士,用内阁中书。曾国藩奇其文,留佐幕府,久乃益奇之, 尝以汉祢衡相拟。旋调直隶,参李鸿章幕。时中外大政常决于国藩、鸿章二人, 其奏疏多出汝纶手。 寻出补深州,丁外内艰。服除,补冀州。其治以教育为先,不惮贵势,籍深州诸 村己废学田为豪民侵夺者千四百余亩入书院,资膏火。聚一州三县高材生亲教课 之,民忘其吏,推为大师。会以忧去,豪民至交通御史以坏村学劾奏,还其田 及莅冀州,仍锐意兴学,深、冀二州文教斐然冠畿辅。又开冀、衡六十里之渠, 泄积水于滏,以溉田亩,便商旅。时时求其士之贤有文者礼先之,得十许人。月 会书院,议所施为兴革于民便不便,率不依常格 鸿章素重其人,延主莲池讲席。其为教,一主乎文,以为:“文者,天地之至精 至粹,吾国所独优。语其实用,则欧、美新学尚焉。博物格致机械之用,必取资 于彼,得其长乃能共竞。旧法完,且好吾犹将革新之,况其窳败不可复用。”其 勤勤导诱后生,常以是为说。尝乐与西士游,而日本之慕文章者,亦踔海来请业。 会朝旨开大学堂于京师,管学大臣张百熙奏荐汝纶加五品卿衔总教务,辞不获, 则请赴日本考学制。既至其国,上自君、相及教育名家,妇孺学子,皆备礼接款 求请题咏,更番踵至。旋返国,先乞假省墓,兴办本邑小学。堂规制粗立,遽以 疾卒,年六十四 汝纶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无古今,无中外,唯是之求。自群经子史、周、秦 故籍,以下逮近世方、姚诸文集,无不博求慎取,穷其原而竟其委。著有《易说》 二卷、《写定尚书》一卷、《尚书故》三卷、《夏小正私笺》一卷、《文集》四 卷、《诗集》一卷、《深州风土记》二十二卷,及点勘诸书,皆行于世 (选自《清史稿·吴汝纶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籍深州诸村已废学田 籍:借助 B.会以忧去 会:适逢 C.延主莲池讲席 延:延请 D.皆行于世 行:刊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易松脂以照读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其治以教育为先 其可怪也欤 C.会朝旨开大学堂于京师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唯是之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汝纶是桐城人,幼时家境贫寒,但是刻苦学习,曾经得到一枚鸡蛋不肯吃, 到集市上换成松脂,供夜读时照明
当时侍御史蜀郡人景毅的儿子景顾是李膺的学生。但是没有被记录到私党名单 上,所以没有遭到处分。景毅于是激昂地说:“我本来就是认为李膺贤能,才送 儿子去拜他为师,怎么可以因为在名单上漏记了姓名,就苟且偷安了呢!” 于是 自己上表免官回乡,当时人们认为他有道义。 16.(安徽省黄山市 2014 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4~7 题。(19 分) 吴汝纶传 赵尔巽 吴汝沦,字挚父,桐城人。少贫力学,尝得鸡卵一,易松脂以照读。好文出天性, 早著文名。同治四年进士,用内阁中书。曾国藩奇其文,留佐幕府,久乃益奇之, 尝以汉祢衡相拟。旋调直隶,参李鸿章幕。时中外大政常决于国藩、鸿章二人, 其奏疏多出汝纶手。 寻出补深州,丁外内艰。服除,补冀州。其治以教育为先,不惮贵势,籍深州诸 村已废学田为豪民侵夺者千四百余亩入书院,资膏火。聚一州三县高材生亲教课 之,民忘其吏,推为大师。会以忧去,豪民至交通御史以坏村学劾奏,还其田。 及莅冀州,仍锐意兴学,深、冀二州文教斐然冠畿辅。又开冀、衡六十里之渠, 泄积水于滏,以溉田亩,便商旅。时时求其士之贤有文者礼先之,得十许人。月 一会书院,议所施为兴革于民便不便,率不依常格。 鸿章素重其人,延主莲池讲席。其为教,一主乎文,以为:“文者,天地之至精 至粹,吾国所独优。语其实用,则欧、美新学尚焉。博物格致机械之用,必取资 于彼,得其长乃能共竞。旧法完,且好吾犹将革新之,况其窳败不可复用。” 其 勤勤导诱后生,常以是为说。尝乐与西士游,而日本之慕文章者,亦踔海来请业。 会朝旨开大学堂于京师,管学大臣张百熙奏荐汝纶加五品卿衔总教务,辞不获, 则请赴日本考学制。既至其国,上自君、相及教育名家,妇孺学子,皆备礼接款, 求请题咏,更番踵至。旋返国,先乞假省墓,兴办本邑小学。堂规制粗立,遽以 疾卒,年六十四。 汝纶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无古今,无中外,唯是之求。自群经子史、周、秦 故籍,以下逮近世方、姚诸文集,无不博求慎取,穷其原而竟其委。著有《易说》 二卷、《写定尚书》一卷、《尚书故》三卷、《夏小正私笺》一卷、《文集》四 卷、《诗集》一卷、《深州风土记》二十二卷,及点勘诸书,皆行于世。 (选自《清史稿·吴汝纶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籍深州诸村已废学田 籍:借助 B.会以忧去 会:适逢 C.延主莲池讲席 延:延请 D.皆行于世 行:刊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易松脂以照读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其治以教育为先 其可怪也欤 C.会朝旨开大学堂于京师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唯是之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吴汝纶是桐城人,幼时家境贫寒,但是刻苦学习,曾经得到一枚鸡蛋不肯吃, 到集市上换成松脂,供夜读时照明
B.吴汝纶爱好文学,早著文名,先后在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幕府任事,曾国藩和 李鸿章的奏议,多出自吴汝纶的手笔。 C.吴汝纶认为汉语国文是天地间最精粹的语言文字,因此,欧美等国的博物、 格致、机械地运用也都要向我国学习。 D.张百熙曾奏荐吴汝纶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务,加五品卿衔,吴汝纶坚辞不就, 未获批准,于是奏请出国考察教育。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曾国藩奇其文,留佐幕府,久乃益奇之,尝以汉祢衡相拟。 (2)及莅冀州,仍锐意兴学,深、冀二州文教斐然冠畿辅。 [答案]16.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1)曾国藩认为它的文章奇特,将他留在幕府辅佐自己,时间久了就更 加认为他的文章奇特,曾经将他与汉代的祢衡相比拟。(2)等到他担任冀州知 州,仍然锐意兴办学校,深、冀两州文化教育成绩显著,在京城周围名列前茅。 [解析]16.“籍”,此处是“登记”的意思 解析C项,均是介词,相当于“在”。A项,前者是连词,相当于“来”;后 者是介词,因为。B项,前者为代词,他的;后者为副词,难道。D项,前者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后者动词,到 解析正确的理解是“吴汝纶认为我国要向欧美等国学习博物、格致、机械的」 用 解析文言文翻译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文从字顺。答题时要 有得分点意识:(1)关键词“奇”、“佐”、“益”、“尝” 拟” 每个1分,语句通顺、意思相近即可。(2)关键词“及”、“莅”、“兴” “冠”、“畿辅”,每个1分,语句通顺、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吴汝纶,字挚父,桐城人。幼时家境贫寒但是刻苦努力学习,曾经得到一枚鸡蛋 不肯吃,至集市上换成松脂用来供夜读时照明。爱好文学出自天性,较早就在文 学上具有显著的名声。同治四年考中进士,被任用为内阁中书。曾国藩认为他的 文章奇特,将他留在幕府辅佐自己,时间久了就更加认为他的文章奇特,曾经将 他与汉代的祢衡相比拟。不久,吴汝纶被调往直隶。到了李鸿章幕府。当时朝中 内外大政常常由曾国藩、李鸿章两人决断,他们的奏疏多数出自吴汝纶的手笔 吴汝纶不久补充出任深州(今河北深县)知州,遭遇父母去世,回家服丧。服丧 期满,补任冀州(今河北冀县)知州。他治理地方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不惧怕 权贵势力,登记深州各村被地方豪强侵占的已经荒废的学田一千四百余亩划入书 院,作为书院经费。他还把这个州三个县的髙材生集中到书院,并亲自登堂授课, 时间长了,以致人们忘了他是州官而尊称他为大师。适逢他因父母丧事离去,有 财势的人勾结串通御史以损坏村学为由上奏弹劾他,官府退还了地方豪强的田 地。等到他担任冀州知州,仍然锐意兴办学校。因此,深、冀两州文化教育事业 成绩卓著,在京城周围名列前茅。他又开挖冀州、衡州六十里的水渠,将低地的 积水排入滏阳河,不灌溉了良田,还便利了商旅交通。常常寻求那些贤能的读书 人,礼待他们,得到十几个人。每月到书院聚会一次,商议措施,对百姓便利的 事马上就办,对百姓不便的就革除,一律不依照固有的格式行事
B.吴汝纶爱好文学,早著文名,先后在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幕府任事,曾国藩和 李鸿章的奏议,多出自吴汝纶的手笔。 C.吴汝纶认为汉语国文是天地间最精粹的语言文字,因此,欧美等国的博物、 格致、机械地运用也都要向我国学习。 D.张百熙曾奏荐吴汝纶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务,加五品卿衔,吴汝纶坚辞不就, 未获批准,于是奏请出国考察教育。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曾国藩奇其文,留佐幕府,久乃益奇之,尝以汉祢衡相拟。 (2)及莅冀州,仍锐意兴学,深、冀二州文教斐然冠畿辅。 [答案] 16.4.答案 A 5.答案 C 6.答案 C 7.答案(1)曾国藩认为它的文章奇特,将他留在幕府辅佐自己,时间久了就更 加认为他的文章奇特,曾经将他与汉代的祢衡相比拟。(2)等到他担任冀州知 州,仍然锐意兴办学校,深、冀两州文化教育成绩显著,在京城周围名列前茅。 [解析] 16.“籍” ,此处是“登记” 的意思。 解析 C 项,均是介词,相当于“在” 。A 项,前者是连词,相当于“来” ;后 者是介词,因为。B 项,前者为代词, 他的;后者为副词,难道。 D 项,前者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后者动词,到。 解析 正确的理解是“吴汝纶认为我国要向欧美等国学习博物、格致、机械的运 用” 解析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文从字顺。答题时要 有得分点意识:(1)关键词“奇” 、“佐” 、“益” 、“尝” 、“拟” , 每个 1 分,语句通顺、意思相近即可。(2)关键词“及” 、“莅” 、“兴” 、 “冠” 、“畿辅” ,每个 1 分,语句通顺、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吴汝纶,字挚父,桐城人。幼时家境贫寒但是刻苦努力学习,曾经得到一枚鸡蛋 不肯吃,至集市上换成松脂用来供夜读时照明。爱好文学出自天性,较早就在文 学上具有显著的名声。同治四年考中进士,被任用为内阁中书。曾国藩认为他的 文章奇特,将他留在幕府辅佐自己,时间久了就更加认为他的文章奇特,曾经将 他与汉代的祢衡相比拟。不久,吴汝纶被调往直隶。到了李鸿章幕府。当时朝中 内外大政常常由曾国藩、李鸿章两人决断,他们的奏疏多数出自吴汝纶的手笔。 吴汝纶不久补充出任深州(今河北深县)知州,遭遇父母去世,回家服丧。服丧 期满,补任冀州(今河北冀县)知州。他治理地方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不惧怕 权贵势力,登记深州各村被地方豪强侵占的已经荒废的学田一千四百余亩划入书 院,作为书院经费。他还把这个州三个县的高材生集中到书院,并亲自登堂授课, 时间长了,以致人们忘了他是州官而尊称他为大师。适逢他因父母丧事离去,有 财势的人勾结串通御史以损坏村学为由上奏弹劾他,官府退还了地方豪强的田 地。等到他担任冀州知州,仍然锐意兴办学校。因此,深、冀两州文化教育事业 成绩卓著,在京城周围名列前茅。他又开挖冀州、衡州六十里的水渠,将低地的 积水排入滏阳河,不灌溉了良田,还便利了商旅交通。常常寻求那些贤能的读书 人,礼待他们,得到十几个人。每月到书院聚会一次,商议措施,对百姓便利的 事马上就办,对百姓不便的就革除,一律不依照固有的格式行事
李鸿章向来看重吴汝纶,邀请他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吴汝纶教学,一心主张汉语 国文,认为“汉语国文,是田地间最精粹的语言文字,是我们国家所独有的优秀 文化。说到实用,崇尚欧、美新学。博物、格致、机械的运用,一定要向他们那 里学习,得到他们的长处才能和他们竞争。旧法完好,我还要革新它,何况它们 陈旧破敝得不能再用了。”他恳切至诚地教导后辈学子,常用这样的话来教育 开导他们。曾经喜欢与西方人交游,日本仰慕他文章的人,也渡海来向他求学。 适逢朝廷下诏在京城开办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上奏推荐吴汝纶加五品卿衔担 任总教务,吴汝纶坚辞不就,未获批准,于是奏请赴日本考察教育。到了日本后, 上自君王、宰相和教育名家,下至妇孺学子,都备着礼品迎接款待他,请求题字 咏诗的人,轮番接踵而至。不久返回国内,先请假为去世的长辈扫墓,兴建创办 本县小学堂。规则制度大体建立,就因病突然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吴汝纶做学问,从解释文字入手弄通文章意思,无论古今中外(的文章),探求 其中正确的道理。从经书、子书、史书,周代、秦代的古书,一直带近代方氏 姚氏的文集,没有不广泛而小心获取,穷尽它们的原委。他著有《易说》二卷、 《写定尚书》一卷、《尚书故》三卷、《夏小正私笺》一卷、《文集》四卷、《诗 集》一卷、《深州风土记》二十二卷,以及校对勘正各种书籍,都刊印发行流传 于世。 17.(安徽省合肥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题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 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 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 得之矣。 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称,言多讽兴 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千载独步,唯公一人。故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 习,如鸟归凤。卢黄门云:“陈拾遗(子昂)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 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遏而不行。 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 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 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 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 用疏之。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又与贺知章、崔宗之 等自为八仙之游,谓公谪仙人,朝列赋谪仙之歌,凡数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 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遂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彦允,请北海髙天师授道 箓于齐州紫极宫 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 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 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李阳冰《草堂集序》,有删节) 安禄山反,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 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
李鸿章向来看重吴汝纶,邀请他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吴汝纶教学,一心主张汉语 国文,认为“汉语国文,是田地间最精粹的语言文字,是我们国家所独有的优秀 文化。说到实用,崇尚欧、美新学。博物、格致、机械的运用,一定要向他们那 里学习,得到他们的长处才能和他们竞争。旧法完好,我还要革新它,何况它们 陈旧破敝得不能再用了。” 他恳切至诚地教导后辈学子,常用这样的话来教育 开导他们。曾经喜欢与西方人交游,日本仰慕他文章的人,也渡海来向他求学。 适逢朝廷下诏在京城开办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上奏推荐吴汝纶加五品卿衔担 任总教务,吴汝纶坚辞不就,未获批准,于是奏请赴日本考察教育。到了日本后, 上自君王、宰相和教育名家,下至妇孺学子,都备着礼品迎接款待他,请求题字 咏诗的人,轮番接踵而至。不久返回国内,先请假为去世的长辈扫墓,兴建创办 本县小学堂。规则制度大体建立,就因病突然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吴汝纶做学问,从解释文字入手弄通文章意思,无论古今中外(的文章),探求 其中正确的道理。从经书、子书、史书,周代、秦代的古书,一直带近代方氏、 姚氏的文集,没有不广泛而小心获取,穷尽它们的原委。他著有《易说》二卷、 《写定尚书》一卷、《尚书故》三卷、《夏小正私笺》一卷、《文集》四卷、《诗 集》一卷、《深州风土记》二十二卷,以及校对勘正各种书籍,都刊印发行流传 于世。 17.(安徽省合肥市 2014 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 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 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 得之矣。 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称,言多讽兴。 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千载独步,唯公一人。故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 习,如鸟归凤。卢黄门云:“陈拾遗(子昂)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 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遏而不行。 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 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 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 用疏之。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又与贺知章、崔宗之 等自为八仙之游,谓公谪仙人,朝列赋谪仙之歌,凡数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 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遂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彦允,请北海高天师授道 箓于齐州紫极宫。 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 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 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李阳冰《草堂集序》,有删节) 安禄山反,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 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
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 余 (节选自《新唐书·卷二0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言多讽兴 讽:劝谏 B.横被六合被:覆盖 C.害能成谤 害:害怕 D.手集未修修:编纂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公乃浪迹纵酒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B.御手调羹以饭之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俾予为序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今所存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自远祖显赫。先人曾为凉武昭王,累世为官,中世无辜被贬,其后五 代均为平民,令人叹惜 B.李白才华卓著。有人说,陈子昂改变了当时的文风,李白改变了诗坛自 梁、陈以来的绮靡之风。 C.李自仕途不济。也曾深得皇上宠信,一度出入翰林,终因谗言被疏远 后位列八仙,誉为谪仙。 D.李白晚景落魄。因卷入“永王之乱”,被流放夜郎,后辗转依附于当 涂李阳冰,文稿得以整理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4分) (2)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2分) (3)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4分) [答案]17.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1)你(只)是个平民,名声(竟)被我知道了,(假若)不是平日里 积累道义,凭什么会这样呢?(2)(2分)天子知道李白不能够留下来了,就 赏赐他金银让他归乡了。(3)(4分)皇上下令,(把李白)长期流放到夜郎, 后又恰逢天下大赦,回到寻阳,又因事犯罪而被关进监牢。 [解析]17.4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力层级为B。害:妒忌。 5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能力层级为B。A项,承接连词,于是, 就。B项,来,表目的:用来,凭借。C项,作;成为。D项,所字和动词形成 名词性结构;“为……所”表被动。 6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A 项,“其后五代”错,原文为“自穷蝉至舜 7解析本题考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高考文言 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只是辅助。因此,除非你有足够的理由,否则一定要 讲究字字落实。专用名词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照抄,省略要补出,词类活用要准 确,特殊句式要调整。尤其要有得分点意识,学会抓关键词,书写要工整,语句 要通顺,杜绝错别字
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 余。 (节选自《新唐书•卷二 O 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言多讽兴 讽:劝谏 B.横被六合 被:覆盖 C.害能成谤 害:害怕 D.手集未修 修:编纂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 分) A.公乃浪迹纵酒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B.御手调羹以饭之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俾予为序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今所存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李自远祖显赫。先人曾为凉武昭王,累世为官,中世无辜被贬,其后五 代均为平民,令人叹惜。 B.李白才华卓著。有人说,陈子昂改变了当时的文风,李白改变了诗坛自 梁、陈以来的绮靡之风。 C.李自仕途不济。也曾深得皇上宠信,一度出入翰林,终因谗言被疏远, 后位列八仙,誉为谪仙。 D.李白晚景落魄。因卷入“永王之乱” ,被流放夜郎,后辗转依附于当 涂李阳冰,文稿得以整理。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4 分) (2)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2 分) (3)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4 分) [答案] 17.4、答案 C 5、答案 A 6、答案 A 7.答案(1)你(只)是个平民,名声(竟)被我知道了,(假若)不是平日里 积累道义,凭什么会这样呢?(2)(2 分)天子知道李白不能够留下来了,就 赏赐他金银让他归乡了。(3)(4 分)皇上下令,(把李白)长期流放到夜郎, 后又恰逢天下大赦,回到寻阳,又因事犯罪而被关进监牢。 [解析] 17.4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力层级为 B。害:妒忌。 5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能力层级为 B。A 项,承接连词,于是, 就。B 项,来,表目的;用来,凭借。C 项,作;成为。D 项,所字和动词形成 名词性结构;“为……所” 表被动。 6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A 项,“其后五代” 错,原文为“自穷蝉至舜” 。 7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高考文言 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只是辅助。因此,除非你有足够的理由,否则一定要 讲究字字落实。专用名词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照抄,省略要补出,词类活用要准 确,特殊句式要调整。尤其要有得分点意识,学会抓关键词,书写要工整,语句 要通顺,杜绝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