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自学内容:无 4.1集中趋势的度量 课堂作业: 4.2离散程度的度量 1.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及数值型数据的区别 知识点: 2.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计算 1.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及数值型数据 3.离散程度的计算 2.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比较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用统计软件) 3.相对离散程度 第五章参数估计 自学内容:评估估计量的标准 5.1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课堂作业: 5.2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1.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区别 知识点: 2.总体均值、方差、比例的区间估计值计算 1.估计量与估计值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用统计软件) 2.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3.总体均值、方差、比例的区间估计 第六章假设检验 自学内容:检验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6.1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 课堂作业: 62一个总体参数检验 1.假设检验表达式 6.3检验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2.单侧与双侧检验的计算 知识点: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用统计软件) 1.假设的表达式 2.两类错误 3.假设检验流程 4.检验统计量的确定 5.总体均值、方差、比例的检验 第七章方差分析 自学内容:无 7.1方差分析引论 课堂作业: 7.2单因素方差分析 1.关系强度的测量计算 知识点: 2.多重比较 1.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假定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用统计软件) 2.数据结构与分析步骤 3.关系强度的测量 4.多重比较 第八章一元线性回归 自学内容:残差分析 81变量间关系的强度 课堂作业: 8.2一元线性回归 1.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 8.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参数的计算与显著性 8.4残差分析 检验 知识点: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用统计软件) 1.相关关系的测量与检验 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3.参数的最小二乘法 4.显著性检验 5.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27
27 第四章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4.1 集中趋势的度量 4.2 离散程度的度量 知识点: 1.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及数值型数据 2.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比较 3. 相对离散程度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 1.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及数值型数据的区别 2.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计算 3. 离散程度的计算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用统计软件) 第五章 参数估计 5.1 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5.2 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知识点: 1. 估计量与估计值 2.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3. 总体均值、方差、比例的区间估计 自学内容:评估估计量的标准 课堂作业: 1.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区别 2. 总体均值、方差、比例的区间估计值计算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用统计软件) 第六章 假设检验 6.1 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 6.2 一个总体参数检验 6.3 检验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知识点: 1. 假设的表达式 2. 两类错误 3. 假设检验流程 4. 检验统计量的确定 5. 总体均值、方差、比例的检验 自学内容:检验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课堂作业: 1. 假设检验表达式 2. 单侧与双侧检验的计算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用统计软件) 第七章 方差分析 7.1 方差分析引论 7.2 单因素方差分析 知识点: 1.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假定 2. 数据结构与分析步骤 3. 关系强度的测量 4. 多重比较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 1. 关系强度的测量计算 2. 多重比较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用统计软件) 第八章 一元线性回归 8.1 变量间关系的强度 8.2 一元线性回归 8.3 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8.4 残差分析 知识点: 1. 相关关系的测量与检验 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3. 参数的最小二乘法 4. 显著性检验 5.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自学内容:残差分析 课堂作业: 1. 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 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参数的计算与显著性 检验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用统计软件)
6.残差的计算 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自学内容:残差分析 9.1时间序列的概述 课堂作业: 9.2平稳序列的预测 1.指数平滑法计算 9.3趋势型序列的预测 2.分离季节因素 9.4季节型序列的预测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用统计软件) 9.5复合型序列的分解预测 知识点: 1.时间序列的预测程序 2.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3.线性及非线性趋势预测 4.季节型趋势预测模型 第十章指数 自学内容:股票价格指数 10.1基本问题 课堂作业: 10.2总体指数编制方法 1.筒单与加权指数的计算 10.3指数体系 2.居民消费交个指数的计算 10.4几种典型指数 3.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 10.5综合评价指数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知识点: 1.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2.简单指数与加权指数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者满意指数 4.综合评价指数的构建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统计学》实验教学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 计 第一章导论 2 0 0 2 目标1 2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2 0 0 目标1、目标2 3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1 0 2 目标2 4 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0 2 目标1 5 第五章参数估计 2 0 2 目标1 6 第六章假设检验 2 0 2 4 目标1 7 第七章方差分析 2 0 4 目标1、目标2 8 第八章一元线性回归 2 0 4 目标1、目标2 28
28 6. 残差的计算 第九章 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9.1 时间序列的概述 9.2 平稳序列的预测 9.3 趋势型序列的预测 9.4 季节型序列的预测 9.5 复合型序列的分解预测 知识点: 1. 时间序列的预测程序 2. 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3. 线性及非线性趋势预测 4. 季节型趋势预测模型 自学内容:残差分析 课堂作业: 1. 指数平滑法计算 2. 分离季节因素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用统计软件) 第十章 指数 10.1 基本问题 10.2 总体指数编制方法 10.3 指数体系 10.4 几种典型指数 10.5 综合评价指数 知识点: 1. 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2. 简单指数与加权指数 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者满意指数 4. 综合评价指数的构建 自学内容:股票价格指数 课堂作业: 1. 简单与加权指数的计算 2.居民消费交个指数的计算 3. 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统计学》实验教学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第一章导论 2 0 0 2 目标 1 2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2 0 0 2 目标 1、目标 2 3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1 1 0 2 目标 2 4 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1 1 0 2 目标 1 5 第五章参数估计 2 0 2 4 目标 1 6 第六章假设检验 2 0 2 4 目标 1 7 第七章方差分析 2 2 0 4 目标 1、目标 2 8 第八章一元线性回归 2 2 0 4 目标 1、目标 2
9 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2 2 0 4 目标1、目标2 10 第十章指数 2 0 2 4 目标1 合计 18 8 6 32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具体内容包括: 1.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能对课程知识体系有直观的了解。 2.课堂讨论与练习: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的方式,并结合课堂练习让学生积极思考便于对知 识的掌握与运用。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3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其中考勤占10%,作业占1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课内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统计学》,贾俊平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最新版 参考书:《统计学》,孙俊娟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最新版 参考书:《统计学》,陈珍珍等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最新版 撰写人:廖涛 审核人: 海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2018年7月6日9 径2 29
29 9 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测 2 2 0 4 目标 1、目标 2 10 第十章指数 2 0 2 4 目标 1 合 计 18 8 6 32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具体内容包括: 1. 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能对课程知识体系有直观的了解。 2. 课堂讨论与练习: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的方式,并结合课堂练习让学生积极思考便于对知 识的掌握与运用。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按以下 3 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其中考勤占 10%,作业占 1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课内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统计学》,贾俊平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最新版 参考书:《统计学》,孙俊娟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最新版 参考书:《统计学》,陈珍珍等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最新版 撰写人:廖涛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2018 年 7 月 6 日
《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1420190 课程名称:运营管理 课程学分:2.0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24;实验(实践)学时:8)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部门: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4 建议先修课程: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运营管理就是对生产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它主要研究生产的合理组织问题,培养生产 技术管理人才。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上对企业的运营管理活动在经营 策略、生产设计决策和生产运营决策等主要内容方面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理解企业经营过程 中生产运营管理的职能、作用和重要性,掌握生产运营活动的原则和方法,为学生能够将所 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产运作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把握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其它职能管理(财 务、营销、人力资源等)之间的关系;(2)全面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体系;(3) 了解现代企业在生产运作管理上面临的新挑战;(4)了解生产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⑤) 学会运用生产运作管理的新思想与新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通过国外先进运营管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管理学领域国际化 视野。 2教学目标2.能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运营管理等社会科学相关理论知识培养 学生具备相应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培养系统思维方式与职业素养。 3教学目标3.能够在企业输入输出系统约束条件下,通过学生掌握运营管理相关理论能够分 析企业系统的输出(产品或服务)在质量、成本、时间、柔性几个方面取得优化。 4教学目标4.掌握运营管理学相关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企业实践系统优化问题。 30
30 《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1420190 课程名称:运营管理 课程学分:2.0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24;实验(实践)学时:8)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部门: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4 建议先修课程: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运营管理就是对生产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它主要研究生产的合理组织问题,培养生产 技术管理人才。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上对企业的运营管理活动在经营 策略、生产设计决策和生产运营决策等主要内容方面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理解企业经营过程 中生产运营管理的职能、作用和重要性,掌握生产运营活动的原则和方法,为学生能够将所 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产运作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把握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其它职能管理(财 务、营销、人力资源等)之间的关系; (2)全面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体系; (3) 了解现代企业在生产运作管理上面临的新挑战; (4)了解生产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5) 学会运用生产运作管理的新思想与新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通过国外先进运营管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管理学领域国际化 视野。 2.教学目标 2. 能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运营管理等社会科学相关理论知识培养 学生具备相应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培养系统思维方式与职业素养。 3.教学目标 3.能够在企业输入输出系统约束条件下,通过学生掌握运营管理相关理论能够分 析企业系统的输出(产品或服务)在质量、成本、时间、柔性几个方面取得优化。 4 教学目标 4. 掌握运营管理学相关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企业实践系统优化问题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3。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1.2: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时代意识和国际视野。 (2)指标点2.1: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3)指标点2.2:系统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创业 学等工商管理类理论知识与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4)指标点3.2:能够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运营管理 任课教师:待定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2.0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通过国外先进运营管理学理论知识的学 12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管理学领域国际化视野。 团队协作精神、时代意识和国际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国外先进运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 视野。 训练学生具有企业管理的国际视野。 评价依据: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运 21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 营管理等社会科学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分 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 析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培养系统思维方式与职 法。 业素养。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生产与运作战略管理、生产与 运作计划、项目管理、库存管理与MRP、生产与运作控 制、现场管理、精益生产,解决企业运营管理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等 能力体系;培养学生系统思考、整体分析的思维方式和 良好的职业素养。 评价依据: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能够在企业输入输出系统约束条件下,通过 2.2系统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 学生掌握运营管理相关理论能够分析企业系统的输出 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 (产品或服务)在质量、成本、时间、柔性几个方面取 营销学、创业学等工商管理类理 得优化。 论知识与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理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生产与运作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 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计划、项目管理、库存管理与MRP、生产与运作控制、 现场管理、精益生产,解决企业运营管理相关问题。 评价依据: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3: 教学目标:掌握运营管理学相关的理论与方法解决 3.2能够应用管理理论和方 企业实践系统优化问题。 法分析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生产与运作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 计划、项目管理、库存管理与MRP、生产与运作控制、 现场管理、精益生产,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运营管理相关 理论知识,解决企业运营管理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评价依据: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31
31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2、3。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 1.2: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时代意识和国际视野。 (2)指标点 2.1: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3)指标点 2.2:系统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创业 学等工商管理类理论知识与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4)指标点 3.2:能够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运营管理 任课教师:待定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2.0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2 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团队协作精神、时代意识和国际 视野。 教学目标:通过国外先进运营管理学理论知识的学 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管理学领域国际化视野。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国外先进运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 训练学生具有企业管理的国际视野。 评价依据: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2: 2.1 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 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 法。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运 营管理等社会科学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分 析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培养系统思维方式与职 业素养。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生产与运作战略管理、生产与 运作计划、项目管理、库存管理与 MRP、生产与运作控 制、现场管理、精益生产,解决企业运营管理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等 能力体系;培养学生系统思考、整体分析的思维方式和 良好的职业素养。 评价依据: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2: 2.2 系统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 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 营销学、创业学等工商管理类理 论知识与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理 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教学目标:能够在企业输入输出系统约束条件下,通过 学生掌握运营管理相关理论能够分析企业系统的输出 (产品或服务)在质量、成本、时间、柔性几个方面取 得优化。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生产与运作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 计划、项目管理、库存管理与 MRP、生产与运作控制、 现场管理、精益生产,解决企业运营管理相关问题。 评价依据: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3: 3.2 能够应用管理理论和方 法分析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 教学目标:掌握运营管理学相关的理论与方法解决 企业实践系统优化问题。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生产与运作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 计划、项目管理、库存管理与 MRP、生产与运作控制、 现场管理、精益生产,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运营管理相关 理论知识,解决企业运营管理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评价依据: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