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经济学 任课教师:廖涛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分:3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 2.1:系统掌握数理类、经管类、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需求与供给、效用理论、生产理论、 信息技术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 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及微观经济政策等掌握经济学基础 识与方法。 理论。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绪论 自半内容:经济学研究方法比较 1.1经济学研究对象 课堂作业: 1.2经济学研究方法 1.经济学产生 知识点: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区别 1.资源稀缺性与机会成本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2.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自学内容:无 2.1需求与需求的变动 课堂作业: 2.2供给与供给的变动 1.弹性的计算 2.3需求和供给的弹性理论 2.均衡价格在实际中的运用 2.4均衡价格 知识点: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1.需求与供给基本理论 2.弹性理论 3.均衡价格的形成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自学内容:需求规律的边际效用 3.1基数效用论 课堂作业: 3.2序数效用论 3.基数效用理论下消费者均衡 知识点: 4. 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均衡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无差异曲线与预算预算线形成的消费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者均衡 第四章企业和生产理论 自学内容:企业及其目标 4.1生产函数 课堂作业: 4.2短期生产函数 1.总产量、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图解 4.3长期生产函数 2.长期生产函数中生产要素的组合 4.4规模报酬 知识点: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1.总产量、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之间的 关系 17
17 《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经济学 任课教师:廖涛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分:3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2: 2.1:系统掌握数理类、经管类、 信息技术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 识与方法。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需求与供给、效用理论、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及微观经济政策等掌握经济学基础 理论。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1 经济学研究对象 1.2 经济学研究方法 知识点: 1. 资源稀缺性与机会成本 2. 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 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自学内容:经济学研究方法比较 课堂作业: 1. 经济学产生 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区别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2.1 需求与需求的变动 2.2 供给与供给的变动 2.3 需求和供给的弹性理论 2.4 均衡价格 知识点: 1. 需求与供给基本理论 2. 弹性理论 3. 均衡价格的形成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 1. 弹性的计算 2. 均衡价格在实际中的运用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3.1 基数效用论 3.2 序数效用论 知识点: 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无差异曲线与预算预算线形成的消费 者均衡 自学内容:需求规律的边际效用 课堂作业: 3. 基数效用理论下消费者均衡 4. 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均衡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第四章 企业和生产理论 4.1 生产函数 4.2 短期生产函数 4.3 长期生产函数 4.4 规模报酬 知识点: 1. 总产量、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之间的 关系 自学内容:企业及其目标 课堂作业: 1. 总产量、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图解 2. 长期生产函数中生产要素的组合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2.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3.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 4.生产要素的组合 5.规模报酬涵义及变化 第五章成本理论 自学内容:成本和成本函数 5.1短期成本 课堂作业: 5.2长期成本 1.短期成本中几个重要成本概念的关系分析 知识点: 2.长期总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与短期总成本及 1.短期成本函数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 短期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2.长期总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 自学内容:无 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课堂作业: 6.1有关厂商行为的几个概念 1.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如何 6.2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决定 6.3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2.价格歧视在实际中的运用 知识点: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2.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短期均衡与短期 供给曲线 3.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长期均衡与长 期供给曲线 4.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 5.完全垄断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6.价格歧视 第七章微观经济政策 自学内容:官僚主义弊端 7.1垄断和反垄断政策 课堂作业: 7.2外部影响 1.如何消除消极的外部影响 7.3公共物品 2.市场失灵的表现 7.4公共选择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知识点: 1.对自然垄断管制 2.积极和消极的外部影响 3.公共物品的种类与识别 4.政府的经济职能与与决策方式 第八章国民收入核算 自学内容:无 8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课堂作业: 82产出、收入和支出 1.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 8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2.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8.4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知识点: 1.GDP与GNP的联系与区别 2.国民收入循环模型 3.收入法、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4.投资等于储蓄的恒等关系 18
18 2.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3. 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 4. 生产要素的组合 5. 规模报酬涵义及变化 第五章 成本理论 5.1 短期成本 5.2 长期成本 知识点: 1. 短期成本函数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 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长期总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 自学内容:成本和成本函数 课堂作业: 1. 短期成本中几个重要成本概念的关系分析 2. 长期总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与短期总成本及 短期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 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6.1 有关厂商行为的几个概念 6.2 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6.3 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知识点: 1.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2.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短期均衡与短期 供给曲线 3.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长期均衡与长 期供给曲线 4.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 5. 完全垄断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6. 价格歧视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 1.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如何 决定 2. 价格歧视在实际中的运用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第七章 微观经济政策 7.1 垄断和反垄断政策 7.2 外部影响 7.3 公共物品 7.4 公共选择 知识点: 1.对自然垄断管制 2.积极和消极的外部影响 3. 公共物品的种类与识别 4. 政府的经济职能与与决策方式 自学内容:官僚主义弊端 课堂作业: 1. 如何消除消极的外部影响 2. 市场失灵的表现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 8.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8.2 产出、收入和支出 8.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8.4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知识点: 1. GDP 与 GNP 的联系与区别 2.国民收入循环模型 3. 收入法、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4. 投资等于储蓄的恒等关系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 1. 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 2. 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课外作业:课后习题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分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1 第一章绪论 4 0 0 4 目标1 2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 6 0 2 8 目标1、目标2 3 第三章消费者效用理论 4 0 2 6 目标1、目标2 4 第四章企业和生产函数 0 2 6 目标1、目标2 5 第五章成本理论 4 0 2 6 目标1、目标2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和完 6 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 6 0 2 目标1、目标2 的决定 7 第七章微观经济政策 4 0 0 4 目标1、目标2 8 第八章国民收入核算 4 0 2 6 目标1 合计 36 0 12 48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具体内容包括: 1,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能对课程知识体系有直观的了解。 2.课堂讨论: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便于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3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其中考勤占20%,作业占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西方经济学》,尹伯成编著,格致出版社出版,最新版。 参考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最新版。 参考书:《西方经济学》,厉以宁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最新版。 撰写人:廖涛 审核人 祥加尔高旅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美6 19
19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第一章绪论 4 0 0 4 目标 1 2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 格 6 0 2 8 目标 1、目标 2 3 第三章消费者效用理论 4 0 2 6 目标 1、目标 2 4 第四章企业和生产函数 4 0 2 6 目标 1、目标 2 5 第五章成本理论 4 0 2 6 目标 1、目标 2 6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和完 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 的决定 6 0 2 8 目标 1、目标 2 7 第七章微观经济政策 4 0 0 4 目标 1、目标 2 8 第八章国民收入核算 4 0 2 6 目标 1 合 计 36 0 12 48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具体内容包括: 1. 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能对课程知识体系有直观的了解。 2.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便于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按以下 3 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其中考勤占 20%,作业占 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西方经济学》,尹伯成编著,格致出版社出版,最新版。 参考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最新版。 参考书:《西方经济学》,厉以宁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最新版。 撰写人:廖涛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2018 年 7 月 6 日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1420170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8)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部门: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3 建议先修课程:经济学、文化资源概论、会计学等 适用专业(方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 用型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服务。它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 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以满足文化产业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具有全程性、 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及其知识体系,掌握市场营销的运作规律。(指标 点2.3) 2教学目标2.具备市场营销的基本素质与操作能力,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指标点3.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2、3。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2.2、3.1、3.2 (1)指标点22: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管理学、经济学等工商管理类理论知识与方法,鼓励 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2)指标点3.1: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渠道获取知识, 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知识,并构建自己的市场营销学知识体系。 (3)指标点3.2:能够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 20
20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1420170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8)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部门: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3 建议先修课程:经济学、文化资源概论、会计学等 适用专业(方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 用型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服务。它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 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以满足文化产业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具有全程性、 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及其知识体系,掌握市场营销的运作规律。(指标 点 2.3) 2.教学目标 2. 具备市场营销的基本素质与操作能力,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指标点 3.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2、3。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 2.2、3.1、3.2 (1)指标点 2.2: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管理学、经济学等工商管理类理论知识与方法,鼓励 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2)指标点 3.1: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渠道获取知识, 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知识,并构建自己的市场营销学知识体系。 (3)指标点 3.2:能够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任课教师:王雪婷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及其知识 2.2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管理学、 体系。 经济学等工商管理类理论知识与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文化市场营销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市 方法。 场营销的流程与方法,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半业要求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获取更新市场营销相关知识的自我 3.1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 学习能力。 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市场营销最新动态、市场营销发展 渠道获取知识,善于学习和吸收 趋势、市场营销的相关案例,培养学生掌握更新相关知 他人知识,并构建自己的市场营 识的能力。 销学知识体系。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将文化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运用于 3.2能够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 实践的能力。 析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 达成途径:通过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应用 知识的场所与机会,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技能,增强对理 论的应用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实习过程、实习报告。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文化市场营销概述 自学内容:国内外文化市场市场营销的定义 1.1文化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及特性。 1.2文化市场营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课堂作业: 1.3文化市场营销的基本内容 1文化市场市场营销的利益相关者有哪 知识点: 些? 1认识学习《文化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掌握 2.简述文化市场营销的过程。 课程定位及内容结构。 3.文化市场消费动机是什么? 2.了解文化市场市场营销的发展及趋势 课外作业: 3.掌握文化市场营销的含义和特征 1完成本章小结 4.了解国内外文化市场营销的现状 2什么是文化市场营销心理?推导消 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 第二章文化市场营销环境 自学内容:市场结构分析方法,swot 2.1文化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及特点 分析法和五力竞争模型分析法 2.2文化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课堂作业: 2.3行业市场结构分析、swot分析、Vc分析、 1.文化市场营销环境有什么特点? 五力竞争模型分析法 2.SWOT分析法的优缺点。 知识点: 课外作业: 1.了解文化市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 1完成本章小结 21
21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任课教师:王雪婷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2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2: 2.2 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管理学、 经济学等工商管理类理论知识与 方法。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及其知识 体系。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文化市场营销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市 场营销的流程与方法,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3: 3.1 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 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 渠道获取知识,善于学习和吸收 他人知识,并构建自己的市场营 销学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获取更新市场营销相关知识的自我 学习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市场营销最新动态、市场营销发展 趋势、市场营销的相关案例,培养学生掌握更新相关知 识的能力。 评价依据: 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3: 3.2 能够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 析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将文化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运用于 实践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应用 知识的场所与机会,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技能,增强对理 论的应用能力。 评价依据: 课堂笔记、实习过程、实习报告。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文化市场营销概述 1.1 文化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1.2 文化市场营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3 文化市场营销的基本内容 知识点: 1.认识学习《文化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掌握 课程定位及内容结构。 2.了解文化市场市场营销的发展及趋势 3.掌握文化市场营销的含义和特征 4.了解国内外文化市场营销的现状 自学内容:国内外文化市场市场营销的定义 及特性。 课堂作业: 1.文化市场市场营销的利益相关者有哪 些? 2.简述文化市场营销的过程。 3.文化市场消费动机是什么?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什么是文化市场营销心理?推导消 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 第二章 文化市场营销环境 2.1 文化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及特点 2.2 文化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2.3 行业市场结构分析、swot 分析、vc 分析、 五力竞争模型分析法 知识点: 1.了解文化市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 自学内容:市场结构分析方法,swot 分析法和五力竞争模型分析法 课堂作业: 1.文化市场营销环境有什么特点? 2.SWOT 分析法的优缺点。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