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指标点3.2:能够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 (3)指标点33: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与探索性,不断尝试理论或实践创新。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管理学 任课教师:唐凯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分:3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向学生系统传授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 2.2:系统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 论、基本职能和基本方法,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 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 础。 营销学、创业学等工商管理类理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管理学的计划、决策、组织、领导、 论知识与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理 激励、沟通和控制等知识与方法,解决管理问题。 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互动、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思维,分析管理问题、解 3.2:能够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 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析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讲授、提问讨论与课堂互动、课堂 辅导、作业辅导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題、解 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互动、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思维,分析管理问题、解 3.3: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与 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探索性,不断尝试理论或实践创 达成途径:主要通过问题式教学法,在课堂讨论分析实 新。 际案例,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师生共同探讨解 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评价依据:提问互动、课堂辩论、课外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绪论 自学内容:不同学派对管理的不同理解 11认识管理活动 课堂作业: 12学习管理学的意义 1.从身边的事例谈管理 知识点: 2.对“管理无处不在”的理解 1管理的概念 课外作业: 2.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1.做一份对管理的观察笔记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 自学内容:霍桑实验、马斯洛需要层次 2.1科学管理理论 理论 2.2行为科学理论 课堂作业: 2.3管理理论新趋势 1.对华为“先僵化后优化”的解读 知识点: 2.如何理解“粉丝经济”现象与互联网思维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 课外作业: 论、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 1做一次共享单车体验调查,谈谈对“共享 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麦格雷戈的 单车”和“共享经济”的理解 12
12 (2)指标点 3.2:能够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 (3)指标点 3.3: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与探索性,不断尝试理论或实践创新。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管理学 任课教师:唐凯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分:3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2: 2.2:系统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 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 营销学、创业学等工商管理类理 论知识与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理 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教学目标:向学生系统传授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 论、基本职能和基本方法,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 础。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管理学的计划、决策、组织、领导、 激励、沟通和控制等知识与方法,解决管理问题。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互动、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3: 3.2:能够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 析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思维,分析管理问题、解 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讲授、提问讨论与课堂互动、课堂 辅导、作业辅导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互动、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3: 3.3: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与 探索性,不断尝试理论或实践创 新。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思维,分析管理问题、解 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达成途径:主要通过问题式教学法,在课堂讨论分析实 际案例,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师生共同探讨解 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评价依据:提问互动、课堂辩论、课外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1 认识管理活动 1.2 学习管理学的意义 知识点: 1.管理的概念 2.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自学内容:不同学派对管理的不同理解 课堂作业: 1.从身边的事例谈管理 2.对“管理无处不在”的理解 课外作业: 1.做一份对管理的观察笔记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2.1 科学管理理论 2.2 行为科学理论 2.3 管理理论新趋势 知识点: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 论、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 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麦格雷戈的 自学内容:霍桑实验、马斯洛需要层次 理论 课堂作业: 1.对华为“先僵化后优化”的解读 2.如何理解“粉丝经济”现象与互联网思维 课外作业: 1.做一次共享单车体验调查,谈谈对“共享 单车”和“共享经济”的理解
“X一Y”理论、超Y理论 第三章计划 自学内容:上网查阅对计划、规划、企 3.1计划工作的内涵 划、策划、谋划、计策、计谋的不同界定 3.2计划的制定 课堂作业: 3.3目标管理与计划实施 1.对计划的通俗表达 知识点: 2.列举生活中做计划的地方 1.计划的含义与作用 3.讨论“凡事,预则立”现实意义 2.计划的编制程序 课外作业:模拟进行一次“目标管理” 3.目标管理 第四章决策 自学内容:上网查阅三则“选择比努力更重 4.1决策的内涵 要的”故事,准备课上分享 4.2决策的基本程序及影响因素 课堂作业: 4.3决策的一般方法 1.分享网上查阅的“选择”故事 知识点: 2.决策案例分析师生互动 1.决策的基本概念 课外作业: 2.决策的原则 1.结合实际谈如何提高决策质量 3.决策的一般方法 第五章组织 自学内容:预习霍桑实验中“正式组织与非 5.1组织的内涵 正式组织”的相关内容,查阅“团队与团队精 5.2组织设计及其影响因素 神”的相关内容 53组织结构及其类型 课堂作业: 5.4组织变革 1.讨论生活中对“组织”的多种理解 知识点: 2.讨论“团队精神与组织” 1.组织的概念 课外作业: 2.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维度、权变 1结合组织理论谈“因事设岗和因人设岗” 因素 2.从组织的角度谈“1+1>2”的系统效应 3.组织变革的概念与动因 第六章领导 自学内容:魅力=影响力?从“领袖论”到“明 6.1领导与领导者 星论”,领导力和古代驭人之术 6.2领导素质理论 课堂作业: 6.3领导行为理论 1讨论管理就是“淘汰人渣、激活人员、培 6.4领导权变理论 养人手、重用人才、网络人物” 知识点: 2.影响力是一种什么东西? 1.领导的含义、领导者的作用 课外作业: 2.领导者的影响力 1.说说《亮剑》中的李云龙的领导艺术 3.领导(者)与管理(者) 第七章激励 自学内容:中外学术界对人性论的争论 7.1认识激励的内涵 课堂作业: 7.2主要激励理论及其作用 1.讨论“管理就是拿捏欲望” 7.3主要激励方法及实践 2.心理学关于人的“欲望结构” 知识点: 课外作业: 1.激励的含义与激励的原则 1.举例说明“阿谀奉承”与赞美人的本质差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别所在 3.主要激励方法 13
13 “X—Y”理论、超 Y 理论 第三章 计划 3.1 计划工作的内涵 3.2 计划的制定 3.3 目标管理与计划实施 知识点: 1.计划的含义与作用 2.计划的编制程序 3.目标管理 自学内容:上网查阅对计划、规划、企 划、策划、谋划、计策、计谋的不同界定 课堂作业: 1.对计划的通俗表达 2.列举生活中做计划的地方 3.讨论“凡事,预则立”现实意义 课外作业:模拟进行一次“目标管理” 第四章 决策 4.1 决策的内涵 4.2 决策的基本程序及影响因素 4.3 决策的一般方法 知识点: 1.决策的基本概念 2.决策的原则 3.决策的一般方法 自学内容:上网查阅三则“选择比努力更重 要的”故事,准备课上分享 课堂作业: 1.分享网上查阅的“选择”故事 2.决策案例分析师生互动 课外作业: 1.结合实际谈如何提高决策质量 第五章 组织 5.1 组织的内涵 5.2 组织设计及其影响因素 5.3 组织结构及其类型 5.4 组织变革 知识点: 1.组织的概念 2.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维度、权变 因素 3.组织变革的概念与动因 自学内容:预习霍桑实验中“正式组织与非 正式组织”的相关内容,查阅“团队与团队精 神”的相关内容 课堂作业: 1.讨论生活中对“组织”的多种理解 2.讨论“团队精神与组织” 课外作业: 1.结合组织理论谈“因事设岗和因人设岗” 2.从组织的角度谈“1+1﹥2”的系统效应 第六章 领导 6.1 领导与领导者 6.2 领导素质理论 6.3 领导行为理论 6.4 领导权变理论 知识点: 1.领导的含义、领导者的作用 2.领导者的影响力 3.领导(者)与管理(者) 自学内容:魅力=影响力?从“领袖论”到“明 星论”,领导力和古代驭人之术 课堂作业: 1.讨论管理就是“淘汰人渣、激活人员、培 养人手、重用人才、网络人物” 2.影响力是一种什么东西? 课外作业: 1.说说《亮剑》中的李云龙的领导艺术 第七章 激励 7.1 认识激励的内涵 7.2 主要激励理论及其作用 7.3 主要激励方法及实践 知识点: 1.激励的含义与激励的原则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主要激励方法 自学内容:中外学术界对人性论的争论 课堂作业: 1.讨论“管理就是拿捏欲望” 2.心理学关于人的“欲望结构” 课外作业: 1.举例说明“阿谀奉承”与赞美人的本质差 别所在
第八章沟通 自学内容:沟通中的倾听与表达 8.1沟通的内涵 课堂作业: 8.2沟通的类型 1.再谈《亮剑》中李云龙的沟通方式 8.3影响沟通效果的主要因素 2.如何理解“沟通从心开始” 8.4如何实现有效沟通 课外作业: 知识点: 1.举例说明沟通不畅给组织带来的危害 1.信息发送者存在的问题 2.举例说明沟通能力对领导力的影响 2.信息接收者存在的问题 3.信息沟通渠道存在的问题 第九章控制 自学内容:网上检索关于“应急预案”、“鱼 9.1控制的内涵 钩和长矛” 9.2控制的要求与过程 课堂作业: 9.3控制技术与方法 1讨论及互动:“掌控”和“失控”对管理意味 知识点: 着什么? 1.控制的含义、目的和作用 2.如何理解“危机管控”的含义 2.控制的基本要求与过程 课外作业: 3.控制的重点对象及常见的控制技术与 1如何从控制的角度去理解“凡事预则立不 方法 预则废”的意义? 2.再谈计划和控制的关系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第一章绪论 目标1、目标2 2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 6 2 目标1、目标3 第三章计划 6 2 目标1、目标2 第四章决策 目标2、目标3 第五章组织 2 6 目标1、目标2 第六章领导 2 6 目标2、目标3 第七章激励 3 1 4 目标2、目标3 第八章沟通 目标1、目标2 9 第九章控制 3 1 4 目标1、目标2 机动 2 合计 36 12 48 14
14 第八章 沟通 8.1 沟通的内涵 8.2 沟通的类型 8.3 影响沟通效果的主要因素 8.4 如何实现有效沟通 知识点: 1.信息发送者存在的问题 2.信息接收者存在的问题 3.信息沟通渠道存在的问题 自学内容:沟通中的倾听与表达 课堂作业: 1.再谈《亮剑》中李云龙的沟通方式 2.如何理解“沟通从心开始” 课外作业: 1.举例说明沟通不畅给组织带来的危害 2.举例说明沟通能力对领导力的影响 第九章 控制 9.1 控制的内涵 9.2 控制的要求与过程 9.3 控制技术与方法 知识点: 1.控制的含义、目的和作用 2.控制的基本要求与过程 3.控制的重点对象及常见的控制技术与 方法 自学内容:网上检索关于“应急预案”、“鱼 钩和长矛” 课堂作业: 1.讨论及互动:“掌控”和“失控”对管理意味 着什么? 2.如何理解“危机管控”的含义 课外作业: 1.如何从控制的角度去理解“凡事预则立不 预则废”的意义? 2.再谈计划和控制的关系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第一章 绪论 1 1 2 目标 1、目标 2 2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6 2 8 目标 1、目标 3 3 第三章 计划 6 2 8 目标 1、目标 2 4 第四章 决策 4 4 目标 2、目标 3 5 第五章 组织 4 2 6 目标 1、目标 2 6 第六章 领导 4 2 6 目标 2、目标 3 7 第七章 激励 3 1 4 目标 2、目标 3 8 第八章 沟通 3 1 4 目标 1、目标 2 9 第九章 控制 3 1 4 目标 1、目标 2 机动 2 合 计 36 12 48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既结合管理实际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 体内容包括: 1.课堂讲授法 2.问题讨论教学法 3.案例分析论法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试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其中考勤占5%,作业占20%,听课互 动及参与课堂讨论5%);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管理学实务》,齐振彪、白菊香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2012年 第一版。 参考书:《管理学》,焦强、罗哲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第二版。 参考书:《管理学》,郑美群、康晶编著,吉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管理学》,哈罗德孔茨(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十一版。 参考:《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第五版。 撰写人:唐凯 审核人: 斜体子咖需瀛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15
15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既结合管理实际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 体内容包括: 1. 课堂讲授法 2. 问题讨论教学法 3. 案例分析论法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试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30%(其中考勤占 5%,作业占 20%,听课互 动及参与课堂讨论 5%);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5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管理学实务》,齐振彪、白菊香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2012 年 第一版。 参考书:《管理学》,焦强、罗哲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 年第二版。 参考书:《管理学》,郑美群、康晶编著,吉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参考书:《管理学》,哈罗德·孔茨(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年第十一版。 参考:《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 年第五版。 撰写人:唐凯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2018 年 7 月 6 日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1420110 课程名称:经济学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48理论学时;0实践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部门: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管理学、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经济学是旅游管理学科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理解微观经济活动 的运行过程,熟悉和掌握微观经济分析的数理分析方法,掌握一些从复杂的现实过渡到简单 理论的研究和分析经济问题的技巧,初步具备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 观经济问题的能力。先修高等数学、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后续课程包括会展项目管理、会展 策划、会展财务管理等课程。学生先学习相关基础课程后,有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助 于培养学生对会展经济及项目管理学习,并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 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观经济问题的 能力。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救学目标1.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指标点2) 2.救学目标2.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指标点2)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2。 2.本课程涉及的指标点:指标点21 (1)指标点2.1: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16
16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1420110 课程名称:经济学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48 理论学时;0 实践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部门: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管理学、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经济学是旅游管理学科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理解微观经济活动 的运行过程,熟悉和掌握微观经济分析的数理分析方法,掌握一些从复杂的现实过渡到简单 理论的研究和分析经济问题的技巧,初步具备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 观经济问题的能力。先修高等数学、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后续课程包括会展项目管理、会展 策划、会展财务管理等课程。学生先学习相关基础课程后,有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助 于培养学生对会展经济及项目管理学习,并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 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观经济问题的 能力。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指标点 2) 2.教学目标 2. 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指标点 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2。 2. 本课程涉及的指标点:指标点 2.1 (1)指标点 2.1: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