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必然性 2.公司治理学的研究对象 3.公司治理的学科属性 4.公司治理学的特点 5.如何学习公司治理的方法 二、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的设计与应用(4学时)自学内容:公司治理边界。 重点:公司治理涉及的当事人;公司资产的 课外作业:调研搜集上市公司资产边界不清 构成与风险防范 晰的事例,上课中抽查并讨论。 难点:公司治理边界;利益博奔 (一)了解并掌握如下基本知识 1.公司科层 2.市场契约 3.公司治理涉及的当事人 4.公司资产的构成与风险防范 5.公司治理边界 6.财产边界 7.组织边界 8.法人边界 (二)掌握并正确应用以下基本知识 1.公司治理机制设计原则 2.公司治理机制的形成与选择 3.利益博奔与利益关系 4.机制关注原则 三、公司治理主体(4学时) 自学内容: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 重点: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比较;不同股 股东大会规则。 东的权利比较 难点:如何保护中小股东权益 (一)了解并掌握如下基本知识 1.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比较 2.不同股东的权利比较 (二)掌握并正确应用以下基本知识 1.股东大会的基本形式 2.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3.如何保护中小股东权益 4.治理主体 5.股东必须重视的财务报表 6.公司治理主体选择的原则 四、董事制度与监事制度(4学时) 自学内容:查询上市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的 重点:董事会的性质 有关规定或指引。 难点:怎样履行董事职能;监事会的设置与 课外作业:董事会的职能特征在公司法中有 运行 哪些规范性要求。 (一)了解并掌握如下基本知识 1.董事会的特征
7 1. 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必然性 2. 公司治理学的研究对象 3. 公司治理的学科属性 4. 公司治理学的特点 5. 如何学习公司治理的方法 二、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的设计与应用(4 学时) 重点: 公司治理涉及的当事人; 公司资产的 构成与风险防范 难点:公司治理边界; 利益博弈 (一)了解并掌握如下基本知识 1. 公司科层 2. 市场契约 3. 公司治理涉及的当事人 4. 公司资产的构成与风险防范 5. 公司治理边界 6. 财产边界 7. 组织边界 8. 法人边界 (二)掌握并正确应用以下基本知识 1. 公司治理机制设计原则 2. 公司治理机制的形成与选择 3. 利益博弈与利益关系 4. 机制关注原则 自学内容:公司治理边界。 课外作业:调研搜集上市公司资产边界不清 晰的事例,上课中抽查并讨论。 三、公司治理主体(4 学时) 重点: 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比较; 不同股 东的权利比较 难点:如何保护中小股东权益 (一)了解并掌握如下基本知识 1. 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比较 2. 不同股东的权利比较 (二)掌握并正确应用以下基本知识 1. 股东大会的基本形式 2.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3. 如何保护中小股东权益 4. 治理主体 5. 股东必须重视的财务报表 6. 公司治理主体选择的原则 自学内容: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 股东大会规则。 四、董事制度与监事制度(4 学时) 重点: 董事会的性质 难点:怎样履行董事职能; 监事会的设置与 运行 (一)了解并掌握如下基本知识 1. 董事会的特征 自学内容:查询上市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的 有关规定或指引。 课外作业:董事会的职能特征在公司法中有 哪些规范性要求
2.董事会的性质 3.董事会的职能特征 (二)掌握并正确应用以下基本知识 1.单层一元制董事会结构 2.双层制董事会结构 3.单层二元制董事会结构 4.怎样履行董事职能 5.委员会设计 6.监事会的设置与运行 7.中国的监事会运行机制 五、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与运行(4学时) 自学内容: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 重点:董事制度及其特征 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难点:独立董事如何发挥独立作用;机制设 计 (一)了解并掌握如下基本知识 1.董事制度及其特征 2.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二)掌握并正确应用以下基本知识 1.中外公司在聘用独立董事方面的差异 2.独立董事如何发挥独立作用 3.独立董事决策参与机制的设计 六、高管激励与约束(4学时) 自学内容:我国培育高层管理者长效机制的 重点:高管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建议。 难点:约束机制的核心;股票期权一ESO 的利弊;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了解并掌握如下基本知识 1.高管激励机制 2.理论依据 3.高管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4.激励机制的核心 5.对高管进行激励的主要形式 6.高管约束机制 7.建立约束机制必须面对的问题 8.制度设计 9.约束机制的核心 10.对高管进行约束的主要形式 (二)掌握并正确应用以下基本知识 1.高管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建设 2.西方的经验教训 3.股票期权—ESO的利弊 4.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必须注意的问题 8
8 2. 董事会的性质 3. 董事会的职能特征 (二)掌握并正确应用以下基本知识 1. 单层一元制董事会结构 2. 双层制董事会结构 3. 单层二元制董事会结构 4. 怎样履行董事职能 5. 委员会设计 6. 监事会的设置与运行 7. 中国的监事会运行机制 五、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与运行(4 学时) 重点:董事制度及其特征 难点: 独立董事如何发挥独立作用; 机制设 计 (一)了解并掌握如下基本知识 1. 董事制度及其特征 2.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二)掌握并正确应用以下基本知识 1. 中外公司在聘用独立董事方面的差异 2. 独立董事如何发挥独立作用 3. 独立董事决策参与机制的设计 自学内容: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 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六、高管激励与约束(4 学时) 重点:高管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难点:约束机制的核心; 股票期权——ESO 的利弊; 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了解并掌握如下基本知识 1. 高管激励机制 2. 理论依据 3. 高管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4. 激励机制的核心 5. 对高管进行激励的主要形式 6. 高管约束机制 7. 建立约束机制必须面对的问题 8. 制度设计 9. 约束机制的核心 10.对高管进行约束的主要形式 (二)掌握并正确应用以下基本知识 1. 高管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建设 2. 西方的经验教训 3. 股票期权——ESO 的利弊 4. 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必须注意的问题 自学内容:我国培育高层管理者长效机制的 建议
七、证券市场与公司控制权配置(4学时) 自学内容: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重点:证券市场在公司控制权配置中的作 (2014年修订)》;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 用;资本结构与控制权配置 及一般规定。 难点:证券市场监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一)了解并掌握如下基本知识 1.股票价格与控制权配置 2.证券市场在公司控制权配置中的作用 3.股票价格与公司业绩 4.资本结构与控制权配置 5.关键概念 6.融资选择 (二)掌握并正确应用以下基本知识 1.公司兼并 2.公司收购 3.证券市场监管 4.美国的监管改革与启示 5.强制性信息披露 6.信息披露的价值 7.信息被露制度建设 八、公司的信用风险治理(4学时) 重点:公司信用与经营成本 难点:广义与狭义信用风险;预警 (一)了解并掌握如下基本知识 1.信用观念 2.公司信用与经营成本 3.个人信用与职业生涯成本 (二)掌握并正确应用以下基本知识 1.信用风险产生的条件 2.广义与狭义信用风险 3.信用风险的产生条件 4.预警 附注:实践教学安排见《公司治理》实践教学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践 习题课 小 计 1 公司治理学概论 4 4 目标1 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的设计 4 4 目标1 公司治理主体 2 2 4 目标1 9
9 七、证券市场与公司控制权配置(4 学时) 重点: 证券市场在公司控制权配置中的作 用; 资本结构与控制权配置 难点:证券市场监管; 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一)了解并掌握如下基本知识 1. 股票价格与控制权配置 2. 证券市场在公司控制权配置中的作用 3. 股票价格与公司业绩 4. 资本结构与控制权配置 5. 关键概念 6. 融资选择 (二)掌握并正确应用以下基本知识 1. 公司兼并 2. 公司收购 3. 证券市场监管 4. 美国的监管改革与启示 5. 强制性信息披露 6. 信息披露的价值 7. 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自学内容: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2014 年修订)》;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 及一般规定。 八、公司的信用风险治理(4 学时) 重点: 公司信用与经营成本 难点: 广义与狭义信用风险; 预警 (一)了解并掌握如下基本知识 1. 信用观念 2. 公司信用与经营成本 3. 个人信用与职业生涯成本 (二)掌握并正确应用以下基本知识 1. 信用风险产生的条件 2. 广义与狭义信用风险 3. 信用风险的产生条件 4. 预警 附注:实践教学安排见《公司治理》实践教学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践 习题课 小 计 1 公司治理学概论 4 4 目标 1 2 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的设计 与应用 4 4 目标 1 3 公司治理主体 2 2 4 目标 1
董事制度与监事制度 2 4 目标2 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与运 2 2 4 目标2 6 高管激励与约束 4 4 目标2 证券市场与公司控制权配 2 2 4 目标2 8 公司的信用风险治理 4 4 目标2 合计 24 8 32 目标1目标2 六、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法 2.案例教学法 3.讨论与观摩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由平时考勤、课程作业、实践考核、期末考试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成绩评定可根据课程性质由教师确定,但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高于60%, 平时考勤、课程作业、实践考核成绩所占比例不能低于40%: 平时考勤占课程总成绩的10%; 课程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10%; 实践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公司治理学》,李维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3版,ISBN 978-7-04-044008-9。 参考书: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证券交易所股 票上市规则;以及教师指定的其他参考书。 撰写人:廖涛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208 月6日 10
10 4 董事制度与监事制度 2 2 4 目标 2 5 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与运 行 2 2 4 目标 2 6 高管激励与约束 4 4 目标 2 7 证券市场与公司控制权配 置 2 2 4 目标 2 8 公司的信用风险治理 4 4 目标 2 合 计 24 8 32 目标 1 目标 2 六、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法 2. 案例教学法 3. 讨论与观摩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由平时考勤、课程作业、实践考核、期末考试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可根据课程性质由教师确定,但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高于 60%, 平时考勤、课程作业、实践考核成绩所占比例不能低于 40%: 平时考勤占课程总成绩的 10%; 课程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 10%; 实践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 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公司治理学》,李维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年第 3 版,ISBN 978-7-04-044008-9。 参考书: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证券交易所股 票上市规则;以及教师指定的其他参考书。 撰写人:廖涛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2018 年 7 月 6 日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1420100 课程名称:管理学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00) 课程性质:必修课 开课部门:文产系 建议修读学期:第一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作为高等学校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科型主干课程,既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 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也是学习后续各种专业课程重要的理论基础。由于本课程 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没有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包括《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学》《品 牌管理》《大众传媒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等。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在于向学生传授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职能和基本方法, 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能力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管理思维,分析管理问题、解决 管理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在于提升学生以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救学目标1.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在于向学生传授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职能 和基本方法,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救学目标2.本课程的能力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管理思维,分析管理问题、解决管理问 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3:本课程的素质目标在于提升学生以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2、3。(毕业要求见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2.2、3.2、3.3 (1)指标点22:系统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创业 学等工商管理类理论知识与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11
11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1420100 课程名称:管理学 课程学分:3 学分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00) 课程性质:必修课 开课部门:文产系 建议修读学期:第一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作为高等学校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科型主干课程,既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 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也是学习后续各种专业课程重要的理论基础。由于本课程 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没有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包括《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学》《品 牌管理》《大众传媒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等。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在于向学生传授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职能和基本方法, 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能力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管理思维,分析管理问题、解决 管理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在于提升学生以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在于向学生传授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职能 和基本方法,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教学目标 2. 本课程的能力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管理思维,分析管理问题、解决管理问 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3:本课程的素质目标在于提升学生以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2、3。(毕业要求见 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 2.2、3.2、3.3 (1)指标点 2.2:系统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创业 学等工商管理类理论知识与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