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儒家重视诚信之徳,源于诚信在修身做人、治国理 政中的重要作用诚信”是由“诚”与“信”两个既有差异、又相互贯通的德目融 合而成。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认为“诚”就是真实 无妄,是天道之本然,也是天地自然运动变化的原动力。关于“信”字,《说文 解字》“信,诚也,从人从言”,认为“信”的基本语义是言行一致。在“诚” 与“信”的关系上,儒家主张“诚于中,信于外”。“诚”属于道德理念本体 是道德主体的一种内在德性,也是“信”的前提与内在依据:“信”是一种实践 理性法则,体现的是社会化的道徳践行,是“诚的保证与外在表现。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守诚信,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还 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 哉”,一个人说话做事能诚实守信,虽行万里也不难,反之,如果不讲诚信,必 然会寸步难行。孟子也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者, 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认为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迫求诚信是做人的 必备品质。 取信于民是为政之根本,也是一个国家政治生命之所在。《论语》中说“道千乘 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认为治理面积小、资源少的小 国,基本的施政方针是工作严谨,信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吏,根据农时役 使百姓。当孔子的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时,孔子回答说当政者可以没有 饭吃,政府也可以去掉武备,唯独不能失去人民的信任。 儒家认为个人要养成诚信之德,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孔子说“笃信妤学,守死 善道”,在通往诚信的道路上,要有坚定的信念,应该勤奋好学。“好信而不好 学,其蔽也贼。”一个只讲诚信而不好学习的人,因为不明是非就容易为人所利 用,反过来还会害已害人。孔子还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强调 以德教的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觉悟。儒家虽然主张 “言必信,行必果”,但又强调坚守诚信是有条件的,须以合平“义”为前提, 只有合乎正义、公理的承诺才能兑现。2009年,蔡铭超在法国佳士得以3149万 欧元的高价竞拍被掠夺的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但声称“不会付款”,此举实 为智慧。可见,在人际交往中,坚守诚信道德标准,应建立在坚实的道德正义基 础之上;在国际交往中维护国家信用,也应该建立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 (选自《诚信思想的因与革》,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朱熹认为“诚”就是真实无妄,是天道之本然, 因而“诚”是“信”的内在依据 B.儒家认为“诚信”是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根本,诚信也是自然的 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必备品质 C.“诚”重在德性,存于本心;“信”重在实践,显于外化。两者既有差异 又相互贯通,共同属于德目范畴 D.儒家认为,取信于民是为政之根本,是一个国家政治生命的所在。失去人民 的信任,一个国家可能会走向灭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安徽省蚌埠市 2019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儒家重视诚信之徳,源于诚信在修身做人、治国理 政中的重要作用诚信”是由“诚”与“信”两个既有差异、又相互贯通的德目融 合而成。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认为“诚”就是真实 无妄,是天道之本然,也是天地自然运动变化的原动力。关于“信”字,《说文 解字》“信,诚也,从人从言”,认为“信”的基本语义是言行一致。在“诚” 与“信”的关系上,儒家主张“诚于中,信于外”。“诚”属于道德理念本体, 是道德主体的一种内在德性,也是“信”的前提与内在依据;“信”是一种实践 理性法则,体现的是社会化的道徳践行,是“诚的保证与外在表现。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守诚信,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还 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 哉”,一个人说话做事能诚实守信,虽行万里也不难,反之,如果不讲诚信,必 然会寸步难行。孟子也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者, 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认为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迫求诚信是做人的 必备品质。 取信于民是为政之根本,也是一个国家政治生命之所在。《论语》中说“道千乘 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认为治理面积小、资源少的小 国,基本的施政方针是工作严谨,信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吏,根据农时役 使百姓。当孔子的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时,孔子回答说当政者可以没有 饭吃,政府也可以去掉武备,唯独不能失去人民的信任。 儒家认为个人要养成诚信之德,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孔子说“笃信妤学,守死 善道”,在通往诚信的道路上,要有坚定的信念,应该勤奋好学。“好信而不好 学,其蔽也贼。”一个只讲诚信而不好学习的人,因为不明是非就容易为人所利 用,反过来还会害已害人。孔子还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强调 以德教的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觉悟。儒家虽然主张 “言必信,行必果”,但又强调坚守诚信是有条件的,须以合平“义”为前提, 只有合乎正义、公理的承诺才能兑现。2009 年,蔡铭超在法国佳士得以 3149 万 欧元的高价竞拍被掠夺的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但声称“不会付款”,此举实 为智慧。可见,在人际交往中,坚守诚信道德标准,应建立在坚实的道德正义基 础之上;在国际交往中维护国家信用,也应该建立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 (选自《诚信思想的因与革》,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朱熹认为“诚”就是真实无妄,是天道之本然, 因而“诚”是“信”的内在依据。 B.儒家认为“诚信”是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根本,诚信也是自然的 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必备品质 C.“诚”重在德性,存于本心;“信”重在实践,显于外化。两者既有差异, 又相互贯通,共同属于德目范畴。 D.儒家认为,取信于民是为政之根本,是一个国家政治生命的所在。失去人民 的信任,一个国家可能会走向灭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既有“明引”,也有“暗引”,既増强了文章 的文化底蕴,也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B.对“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的观点,全文是从“诚信在修身及治国方 面的重要作用”两个维度来展开论述的。 C.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借用孔孟等儒家名言,重点论述了“遵守诚信” 的相关内容,这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D.文章既有道理论据,又有事实论据。论证思路清晰,论证方法得当,这样就 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使论证极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主张“言必信,行必果”,但又强调践行诚信是有条件的。此种认识不 仅不矛盾,还体现出辩证法思想。 B.治国者可以没有饭吃,可以去掉武器装备,唯独不能失信于民,因此诚信理 应是建立一个国家的最重要因素。 C.文中“好信而不好学,其蔽也贼”,是强调学习诚信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唯 有了解诚信,才能更好地坚守诚信。 D.文章围绕“诚信”论题展开全面论述其目的在于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与国际 交往中如何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士兵突击(节选) 兰晓龙 三个人多少是振奋了一下,他们超过了那两名已经油尽灯枯的士兵,一口气把人 拉下了几十米。那个终点已经只是八百来米的事情了。 槲树林中忽然跑岀一个跌跌撞撞的士兵,摔倒在袁朗(队长)的脚下,那是第 个到达的士兵,医护人员立刻上前救护。三个人的步子一下慢了下来,互相对望 了一眼。伍六一又开始挣扎,这回他的挣扎接近于厮打,一下狠狠地甩开了两人。 “就剩两个名额了!你们还拖着我干什么?三个人!只要三个人!”两个人呆呆 地看着伍六一,身后两名士兵正缓慢但固执地赶了上来。 成才忽然掉头就跑,往终点奔跑。许三多却看也不看跑去的成才,他将背包背在 身子前边,抢上来抓住伍六一,他不想丢下他,他要背着他走。伍六一强挣着就 是不让,但那条腿已经吃不上劲了,大半拉沉重的身子被许三多架在肩上。许三 多拖着伍六一,向终点做拼命的冲刺。由于负重过多,许三多慢得出奇,他一步 步地往前冲着。伍六一不敢再挣了,他一只腿竭力地往前蹦着,因为现在的速 度很重要,他得为许三多想点什么。 后边的那两名士兵,慢慢地超过他们了。伍六一受不了了,又开始愤怒地吼了起 来:“他们超过你了!放开呀!你又要搞什么?还想在那空屋里做看守吗?… 伍六一的声音里都有哭声了。前边的那两名士,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远。 成才已经到达了槲树林终点,那股子猛冲的劲头让他几乎撞在了袁朗的身上。精 疲力竭的成才没有倒下,他立刻转过身看着战友:“许三多快跑!许三多,你加 油啊!” 袁朗意味深长地看看他,又看看远处的许三多和伍六一,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一种 钦佩。对于那还在争夺中奔跑的四个人来说,这剩下的几百米简直遥不可及
A.文章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既有“明引”,也有“暗引”,既增强了文章 的文化底蕴,也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B.对“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的观点,全文是从“诚信在修身及治国方 面的重要作用”两个维度来展开论述的。 C.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借用孔孟等儒家名言,重点论述了“遵守诚信” 的相关内容,这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D.文章既有道理论据,又有事实论据。论证思路清晰,论证方法得当,这样就 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使论证极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儒家主张“言必信,行必果”,但又强调践行诚信是有条件的。此种认识不 仅不矛盾,还体现出辩证法思想。 B.治国者可以没有饭吃,可以去掉武器装备,唯独不能失信于民,因此诚信理 应是建立一个国家的最重要因素。 C.文中“好信而不好学,其蔽也贼”,是强调学习诚信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唯 有了解诚信,才能更好地坚守诚信。 D.文章围绕“诚信”论题展开全面论述其目的在于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与国际 交往中如何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士兵突击(节选) 兰晓龙 三个人多少是振奋了一下,他们超过了那两名已经油尽灯枯的士兵,一口气把人 拉下了几十米。那个终点已经只是八百来米的事情了。 槲树林中忽然跑出一个跌跌撞撞的士兵,摔倒在袁朗(队长)的脚下,那是第一 个到达的士兵,医护人员立刻上前救护。三个人的步子一下慢了下来,互相对望 了一眼。伍六一又开始挣扎,这回他的挣扎接近于厮打,一下狠狠地甩开了两人。 “就剩两个名额了!你们还拖着我干什么?三个人!只要三个人!”两个人呆呆 地看着伍六一,身后两名士兵正缓慢但固执地赶了上来。 成才忽然掉头就跑,往终点奔跑。许三多却看也不看跑去的成才,他将背包背在 身子前边,抢上来抓住伍六一,他不想丢下他,他要背着他走。伍六一强挣着就 是不让,但那条腿已经吃不上劲了,大半拉沉重的身子被许三多架在肩上。许三 多拖着伍六一,向终点做拼命的冲刺。由于负重过多,许三多慢得出奇,他一步 一步地往前冲着。伍六一不敢再挣了,他一只腿竭力地往前蹦着,因为现在的速 度很重要,他得为许三多想点什么。 后边的那两名士兵,慢慢地超过他们了。伍六一受不了了,又开始愤怒地吼了起 来:“他们超过你了!放开呀!你又要搞什么?还想在那空屋里做看守吗?……” 伍六一的声音里都有哭声了。前边的那两名士,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远。 成才已经到达了槲树林终点,那股子猛冲的劲头让他几乎撞在了袁朗的身上。精 疲力竭的成才没有倒下,他立刻转过身看着战友:“许三多快跑!许三多,你加 油啊!” 袁朗意味深长地看看他,又看看远处的许三多和伍六一,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一种 钦佩。对于那还在争夺中奔跑的四个人来说,这剩下的几百米简直遥不可及
“成才已经到了!只剩下一个名额了!你看见没有?!”伍六一望着绿意葱葱的 槲树林对许三多说。许三多根本就没抬头看,他的力气依然用在对伍六一的拖拉 上。“只剩一个名额!你把我拖到也不算!脑子进水啦!”“加把劲……再加劲。 伍六一盯着那张汗水淋漓的虚脱的脸,忽然间恍然大悟:“我知道你要干什么 了?你想拖着我跑到头,你自己装蛋趴窝是不是?”许三多还是没吱声,他只管 脚下使劲。伍六一想突然挣开他,却发现横担在肩上的一只手臂简直已经被许三 多的手掐到了肉里。 “蠢货……你不是笨是蠢了……我用得着你施舍吗?………我会去告你的!……你 放开……求你放开……到嘴的馒头我们都不吃,现在为什么干这种事?”伍六 已经哭了 “跑了好远……从家跑到这…前边都是你们推着扛着……最后这一下……我帮 下,又算什么?”伍六一已经完全没力气可用了,他只能看着许三多往前一步 步挣扎。伍六一本来是狂怒加无奈的眼神也慢慢平和下来,他说:“许三多,咱 们是朋友。” 近在咫尺的砰的枪响,把许三多吓了一跳。伍六一手中的信号枪还在冒着烟,信 号弹正缓缓地升上夭空。伍六一一瘸一拐地髙举着双臂,向着终点挥舞着,他说: “我跑不动了!我弃权!”他真的是跑不动了,刚走出两步,便轰然倒地。救护 车是随时准备的,几名卫生兵已经发动汽车过来了 许三多呆呆地看着伍六一。伍六一瞪着他,挥着拳头喊着:“跑啊!许三多!” 许三多掉头开始他的最后一段狂奔。那领先的两个兵意识到了身后的威胁,也使 出了最后的力气狂奔了起来。 许三多喊叫了,他在喊叫中开始了不可能的加速,第一次加速就超过了那两人。 个被超过的士兵终于丧失了信心,在许三多超过他的同时摔在地上。然而,他 那位战友却不管不顾地回身拉起了他。许三多仍在喊叫着,喊叫声中救护车与他 交错而过,喊叫声中许三多的声音将所有人的声音淹没,喊叫声中许三多刚流出 的眼泪被风吹干,他在喊叫声中跨越了终点。 成才欢天喜地地跑过来,他想与许三多拥抱。许三多抬起头,那双眼睛里的冷淡 让成才愣住了。许三多回头看着刚刚跑过的路,他看到那两名士兵正互相地搀扶 着跨越终点。远处的伍六一已经被卫生兵用担架抬上救护车。伍六一笑得像个大 男孩一样,向这边不停地挥手。 (选自《士兵突击》,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三多在友情与荣誉之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友情,并自始至终没有动摇过 他执着、坚韧、重情的形象被刻画得淋滴尽致。 B.小说通过袁朗队长钦佩的眼神,运用侧面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主人公独特的 人格魅力,从而使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更鲜明立体 C.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成才在只剩两个名额及两个士兵赶上来的情况下 抢先冲到终点,与许三多相比,更为理智与冷静。 D.军事题材的小说多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取胜,本文节选虽短,但情节曲折,伍 六一弃权、许三多冲刺等场面,让读者回味无穷 5.请简要分析文中伍六一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成才已经到了!只剩下一个名额了!你看见没有?!”伍六一望着绿意葱葱的 槲树林对许三多说。许三多根本就没抬头看,他的力气依然用在对伍六一的拖拉 上。“只剩一个名额!你把我拖到也不算!脑子进水啦!”“加把劲……再加劲。” 伍六一盯着那张汗水淋漓的虚脱的脸,忽然间恍然大悟:“我知道你要干什么 了?你想拖着我跑到头,你自己装蛋趴窝是不是?”许三多还是没吱声,他只管 脚下使劲。伍六一想突然挣开他,却发现横担在肩上的一只手臂简直已经被许三 多的手掐到了肉里。 “蠢货……你不是笨是蠢了……我用得着你施舍吗?……我会去告你的!……你 放开……求你放开……到嘴的馒头我们都不吃,现在为什么干这种事?”伍六一 已经哭了。 “跑了好远……从家跑到这…前边都是你们推着扛着……最后这一下……我帮 一下,又算什么?”伍六一已经完全没力气可用了,他只能看着许三多往前一步 步挣扎。伍六一本来是狂怒加无奈的眼神也慢慢平和下来,他说:“许三多,咱 们是朋友。” 近在咫尺的砰的枪响,把许三多吓了一跳。伍六一手中的信号枪还在冒着烟,信 号弹正缓缓地升上夭空。伍六一一瘸一拐地高举着双臂,向着终点挥舞着,他说: “我跑不动了!我弃权!”他真的是跑不动了,刚走出两步,便轰然倒地。救护 车是随时准备的,几名卫生兵已经发动汽车过来了 许三多呆呆地看着伍六一。伍六一瞪着他,挥着拳头喊着:“跑啊!许三多!” 许三多掉头开始他的最后一段狂奔。那领先的两个兵意识到了身后的威胁,也使 出了最后的力气狂奔了起来。 许三多喊叫了,他在喊叫中开始了不可能的加速,第一次加速就超过了那两人。 一个被超过的士兵终于丧失了信心,在许三多超过他的同时摔在地上。然而,他 那位战友却不管不顾地回身拉起了他。许三多仍在喊叫着,喊叫声中救护车与他 交错而过,喊叫声中许三多的声音将所有人的声音淹没,喊叫声中许三多刚流出 的眼泪被风吹干,他在喊叫声中跨越了终点。 成才欢天喜地地跑过来,他想与许三多拥抱。许三多抬起头,那双眼睛里的冷淡 让成才愣住了。许三多回头看着刚刚跑过的路,他看到那两名士兵正互相地搀扶 着跨越终点。远处的伍六一已经被卫生兵用担架抬上救护车。伍六一笑得像个大 男孩一样,向这边不停地挥手。 (选自《士兵突击》,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许三多在友情与荣誉之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友情,并自始至终没有动摇过。 他执着、坚韧、重情的形象被刻画得淋滴尽致。 B.小说通过袁朗队长钦佩的眼神,运用侧面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主人公独特的 人格魅力,从而使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更鲜明立体。 C.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成才在只剩两个名额及两个士兵赶上来的情况下, 抢先冲到终点,与许三多相比,更为理智与冷静。 D.军事题材的小说多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取胜,本文节选虽短,但情节曲折,伍 六一弃权、许三多冲刺等场面,让读者回味无穷。 5.请简要分析文中伍六一的心理变化过程。(6 分)
6.文章“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震撼人心。请从许三多的角度,结合文本, 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40 年来,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出发,改革开放始终是响彻神州大地的时代呼声。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精神 脉相承;从沿海到内陆,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从加入世贸组织到 共建“一带一路”,开放的步伐一往无前。今天,这个希望回答“社会主义中国 向何处去”的执政党,成功开辟出一条通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这个曾经面临被 “开除球籍”危险的国家,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近代以来矢志伟 大复兴的民族,终于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出1600多项 改革方案,将历史性变革和成就写在广袤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今天,改革开放 依然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将改革 开放进行到底,依然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 键一招 (摘自《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人民日报》2018年12月,有删改) 材料 快”,也许是对过去40年发展变化最直观的概括。 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只有200美元。无数家庭,最大的烦恼,是不能 解决温饱问题;整个国家,最大的忧虑,是会被“开除球籍” 40年后,中国己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 一大外汇储备国,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了7.4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过22倍 从近代以来沦落“下降通道”,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惊人一跃”;从与发达国 家触目惊心的“巨大差距”,到让西方任何一派学者都无法否认的“发展奇 迹”;从隐藏在每个人心头的“生存焦虑”,到浮现在无数人脸上的“幸福指 (摘自《向着更加壮阔的航程》,《文汇报》2018年12月,有删改) 材料三 回望改革开放40年,可以说,实干是贯穿40年改革开放的基本脉络,是当代改 革者精气神的鲜明底色。 实,体现在敢于直面问题的魄力。“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没有问题就 是最大的问题”,改革者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深入研究,深入思考, 切实解决,才使政革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不断被发现和破解 实,体现在敢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改革的一大难点,就是“触动利益比 触动灵魂还难”。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勇于自我革命,才能打通改革征程上 的各种壁垒。我们强调“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其意义正在于要下决心去动 真碰硬,而不是嘴上喊推进改革很重要,一碰到利益问题就退缩不前了
6.文章“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震撼人心。请从许三多的角度,结合文本, 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1978 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40 年来,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出发,改革开放始终是响彻神州大地的时代呼声。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精神一 脉相承;从沿海到内陆,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从加入世贸组织到 共建“一带一路”,开放的步伐一往无前。今天,这个希望回答“社会主义中国 向何处去”的执政党,成功开辟出一条通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这个曾经面临被 “开除球籍”危险的国家,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近代以来矢志伟 大复兴的民族,终于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出 1600 多项 改革方案,将历史性变革和成就写在广袤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今天,改革开放 依然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将改革 开放进行到底,依然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 键一招。 (摘自《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人民日报》2018 年 12 月,有删改) 材料二 “快”,也许是对过去 40 年发展变化最直观的概括。 1978 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只有 200 美元。无数家庭,最大的烦恼,是不能 解决温饱问题;整个国家,最大的忧虑,是会被“开除球籍”。 40 年后,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 一大外汇储备国,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了 7.4 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过 22 倍。 从近代以来沦落“下降通道”,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惊人一跃”;从与发达国 家触目惊心的“巨大差距”,到让西方任何一派学者都无法否认的“发展奇 迹”;从隐藏在每个人心头的“生存焦虑”,到浮现在无数人脸上的“幸福指 数” (摘自《向着更加壮阔的航程》,《文汇报》2018 年 12 月,有删改) 材料三: 回望改革开放 40 年,可以说,实干是贯穿 40 年改革开放的基本脉络,是当代改 革者精气神的鲜明底色。 实,体现在敢于直面问题的魄力。“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没有问题就 是最大的问题”,改革者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深入研究,深入思考, 切实解决,才使政革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不断被发现和破解。 实,体现在敢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改革的一大难点,就是“触动利益比 触动灵魂还难”。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勇于自我革命,才能打通改革征程上 的各种壁垒。我们强调“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其意义正在于要下决心去动 真碰硬,而不是嘴上喊推进改革很重要,一碰到利益问题就退缩不前了
实,体现在敢于攻坚克难的担当。改革者要有担当精神,就在于要敢于克难攻坚, “不破楼兰终不还”,又不计较名利得失 (摘自《时代呼唤改革“实干家”》,《人民日报》2018年12月,有删改) 材料四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铁路网里程仅5.17万公里,2003年年底,我国铁路网规 模达7.3万公里,25年间增加了约2万公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年实 施,我国铁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为12.7 万公里,改革开放40年间增长了7.53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总里程 超过第2位至第10位国家高铁里程的总和。“四纵四横”高铁主通道全部提前 贯通,高铁覆盖65%以上的百万人口城市;在最繁忙的车站,平均84秒就有 趟高铁驶过;我们拥有全世界速度最快的铁路系统,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4.5 小时… 40年的巨变中,“中国速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品质的提升,更给我们 以强大的民族自信心。改革开放40年,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淡定而从容。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铁路不断突破自我,不但实现了“中欧班列”的做 大做强,中国铁路尤其是高铁更是在世界“吸粉无数”,而且连续从海外传来捷 报,从蒙内铁路到中国列车首次出口欧洲再到“雅万高铁”等多个海外项目的积 极推进,无不彰显着中国铁路在全球市场上的大国风采。 (摘自《改革开放40年见证中国速度》,《新长征党建版》2018年第12期, 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发展意义重大,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国的今天;改革开 放一直是我国最鲜明的特色与旗帜,我们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B.我国曾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现在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 代”的伟大跨越,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是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让西方学者无法否认的 “发展奇迹”。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74亿 D.进行改革开放,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会遇到艰难与险阻,也会触动一些固 化的利益这就需要改革者用实干精神去打通壁垒,去破解难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从“快”这一角度,将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之前与之后的国情进行对比, 以此凸显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伟大成就。 B.材料三先总括,指出实干是改革开放的基本脉络,是当代改革者精气神的底 色;后分述,从三个方面阐述实干精神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体现 C.材料四着眼具体,介绍了中国铁路事业在国内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快速发 展不仅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还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D.材料一和材料三是理论性材料,使读者对改革开放的意义有了宏观上的了解; 材料二和材料四列举数据事实,来具体展现中国的巨大变化。 9.请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具有哪些重大意义。(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实,体现在敢于攻坚克难的担当。改革者要有担当精神,就在于要敢于克难攻坚, “不破楼兰终不还”,又不计较名利得失。 (摘自《时代呼唤改革“实干家”》,《人民日报》2018 年 12 月,有删改) 材料四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铁路网里程仅 5.17 万公里,2003 年年底,我国铁路网规 模达 7.3 万公里,25 年间增加了约 2 万公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 年实 施,我国铁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截至 2017 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为 12.7 万公里,改革开放 40 年间增长了 7.53 万公里,其中高铁 2.5 万公里,总里程 超过第 2 位至第 10 位国家高铁里程的总和。“四纵四横”高铁主通道全部提前 贯通,高铁覆盖 65%以上的百万人口城市;在最繁忙的车站,平均 84 秒就有一 趟高铁驶过;我们拥有全世界速度最快的铁路系统,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 4.5 小时… 40 年的巨变中,“中国速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品质的提升,更给我们 以强大的民族自信心。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淡定而从容。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铁路不断突破自我,不但实现了“中欧班列”的做 大做强,中国铁路尤其是高铁更是在世界“吸粉无数”,而且连续从海外传来捷 报,从蒙内铁路到中国列车首次出口欧洲再到“雅万高铁”等多个海外项目的积 极推进,无不彰显着中国铁路在全球市场上的大国风采。 (摘自《改革开放 40 年见证中国速度》,《新长征党建版》2018 年第 12 期, 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发展意义重大,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国的今天;改革开 放一直是我国最鲜明的特色与旗帜,我们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B.我国曾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现在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 代”的伟大跨越,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是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让西方学者无法否认的 “发展奇迹”。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 74 亿 D.进行改革开放,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会遇到艰难与险阻,也会触动一些固 化的利益这就需要改革者用实干精神去打通壁垒,去破解难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二从“快”这一角度,将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之前与之后的国情进行对比, 以此凸显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伟大成就。 B.材料三先总括,指出实干是改革开放的基本脉络,是当代改革者精气神的底 色;后分述,从三个方面阐述实干精神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体现。 C.材料四着眼具体,介绍了中国铁路事业在国内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快速发 展不仅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还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D.材料一和材料三是理论性材料,使读者对改革开放的意义有了宏观上的了解; 材料二和材料四列举数据事实,来具体展现中国的巨大变化。 9.请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具有哪些重大意义。(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