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2019届高三模拟质检一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 近些年,知识付费逐渐成为互联网的新风口,传统出版行业也主动加入浪潮。通 过深耕细分领域,瞄准小众需求,出版业在融合发展中看到了更多希望:而随着 出版业的加入,知识付费用户的选择也更加多元。 自2016牟以来,知识付费服务发展迅猛,然而市场中的绝大多数平台由互联网 创业公司创办,出版业所占份额微小。这种局面己在变化,两午前,中国出版集 团旗下《三联生活周刊》曾推出两期封面报道“我们为什么爱宋朝”,读者反响 不错。于是,周刊策划推出中读APP,以“我们为什么爱宋朝”为主题,打造10 堂音频课,仅一个月,这门课的收入在当月全国知识付费课程排行榜上进入了前 三名。这就是互联网在渠道、用户、市场等方面给出版业带来的机会。出版业对 优质内容的精准把握,是其他生产商难以相比的,事实证明在豆瓣时间上卖出了 数万份的“爆款”课程,都是与出版机构合作推岀的。另外人们精神需求的髙涨 正在使知识付费进入“下半场”一一小众需求浮出水面,创造出更大的市场价 值。这批用户的特点是青春期延长,一生都在追求成长,也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 界。以往知识付费更多强调“知识改变命运”,是带有教育培训性质的知识服务 知识付费服务对于出版业而言不仅仅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出版业自身的 次升级。第一,以前作者写书就是闷头写,但现在作者每次讲课都会得到听众的 现场反馈,直接反映到作者的书稿里;第二,建立粉丝群,通过网络报名收集用 户,为社群营销打下基础:第三,拉长图书宣传推广期和销售期,解决以往一过 3个月推广期热度就下降的难题。现在通过知识付费产品,文字内容的价值被真 正开发出来了。但出版业不能直接把文字内容平行搬到知识服务产品之中,必须 从稿件中继续提炼IP,围绕IP做产品开发,本质上也是知识的一次升级。但大 多数出版社尚未开展改革,一是行为的惯性,出版社习惯做纸质产品,融合发展 的动力不足;二是思维的惰性,死守媒体分工,对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此外,传统出版社的组织结构、奖励机制与新媒体的要采差距甚大。 知识服务的内容在细分领域深耕,逐渐成为市场刚需,盈利能力强。但是,如果 传统出版机构不能转变其固有理念和机制,未来知识服务领域的成功者就可能只 有数字资源整合商,而没有传统出版机构。 (摘自2019年1月24曰《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出版业近些年主动加入知识付费的浪潮中,是因为在融合发展中看到了 更多的希望 B.出版业对知识何费优质内容的准确把握,使得小众需求浮出水面,创造了更 大的市场价值。 C.互联网曾是知识付费的主流,近年来互联网给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双 方合作实现共赢 D.知识付费服务让作者直接能够听到听众的建议,作者可以吸纳观众观点并写 入书稿
河北省石家庄 2019 届高三模拟质检一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1-3 小题。 近些年,知识付费逐渐成为互联网的新风口,传统出版行业也主动加入浪潮。通 过深耕细分领域,瞄准小众需求,出版业在融合发展中看到了更多希望:而随着 出版业的加入,知识付费用户的选择也更加多元。 自 2016 牟以来,知识付费服务发展迅猛,然而市场中的绝大多数平台由互联网 创业公司创办,出版业所占份额微小。这种局面已在变化,两午前,中国出版集 团旗下《三联生活周刊》曾推出两期封面报道“我们为什么爱宋朝”,读者反响 不错。于是,周刊策划推出中读 APP,以“我们为什么爱宋朝”为主题,打造 10 堂音频课,仅一个月,这门课的收入在当月全国知识付费课程排行榜上进入了前 三名。这就是互联网在渠道、用户、市场等方面给出版业带来的机会。出版业对 优质内容的精准把握,是其他生产商难以相比的,事实证明在豆瓣时间上卖出了 数万份的“爆款”课程,都是与出版机构合作推出的。另外人们精神需求的高涨 正在使知识付费进入“下半场”——小众需求浮出水面,创造出更大的市场价 值。这批用户的特点是青春期延长,一生都在追求成长,也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 界。以往知识付费更多强调“知识改变命运”,是带有教育培训性质的知识服务。 知识付费服务对于出版业而言不仅仅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出版业自身的一 次升级。第一,以前作者写书就是闷头写,但现在作者每次讲课都会得到听众的 现场反馈,直接反映到作者的书稿里;第二,建立粉丝群,通过网络报名收集用 户,为社群营销打下基础:第三,拉长图书宣传推广期和销售期,解决以往一过 3 个月推广期热度就下降的难题。现在通过知识付费产品,文字内容的价值被真 正开发出来了。但出版业不能直接把文字内容平行搬到知识服务产品之中,必须 从稿件中继续提炼 IP,围绕 IP 做产品开发,本质上也是知识的一次升级。但大 多数出版社尚未开展改革,一是行为的惯性,出版社习惯做纸质产品,融合发展 的动力不足;二是思维的惰性,死守媒体分工,对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此外,传统出版社的组织结构、奖励机制与新媒体的要采差距甚大。 知识服务的内容在细分领域深耕,逐渐成为市场刚需,盈利能力强。但是,如果 传统出版机构不能转变其固有理念和机制,未来知识服务领域的成功者就可能只 有数字资源整合商,而没有传统出版机构。 (摘自 2019 年 1 月 24 曰《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出版业近些年主动加入知识付费的浪潮中,是因为在融合发展中看到了 更多的希望。 B. 出版业对知识何费优质内容的准确把握,使得小众需求浮出水面,创造了更 大的市场价值。 C. 互联网曾是知识付费的主流,近年来互联网给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双 方合作实现共赢。 D. 知识付费服务让作者直接能够听到听众的建议,作者可以吸纳观众观点并写 入书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出版业自身行业特点、现状及时代发展需求三个方面论证了出版业在 知识付费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B.文章第二段用《三联生活周刊》的事例论证了互联网知识付费模式给出版业 带来的机遇 C.文章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方法客观地论证出版业在知识服务中发展契机和滞后 并存的现状。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了出版业陈旧的理念和死板的机制是其在当前时代落后的 主要原因。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出版业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就可以拥有客户,占领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 益 B.当今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以往知识付费的用户相比,他们列知识的心理需求是 不同的。 C.传统出版业如不转变其固有的理念和机制,未来的服务领域的成功者就只有 数字资源整合商。 D.如果传统的出版商大量的加入到知识服务的浪潮中,知识付费用户的选择机 会就更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4-6题 紫气中的烟火 迟子建 房子跟人一样,老了也会生皱纹。而历史往往就掩藏在那一幢幢老房子的褶皱里。 能够留存下来的老房子,大抵都是有着不凡身世的。要么是皇室责族、达官显要 的宫殿和城堡,要么是富贾天下的阔商的豪宅大院,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所以建 筑史上的杰作,往往与权利和金钱是分不开的。宫殿上那些经过了千百年风雨仍 然无比灿烂的琉璃瓦,与被岁月风雨侵蚀后大批大批倒塌或歪斜了的民居。形成 了鲜明的对照。民居虽然温暖、朴拙,但它身上泥土的成分太多,等于是肉做成 的,摧折也快。而宫殿可以说一石一木,都是由工匠们精心烧制、打磨和挑选的, 耐用性强,所以说宫殿是由骨头筑就的 我不喜欢阳光,而喜欢雨。阳光是人的铺路石,而雨是人的绊脚石。雨一来,街 市中的人气就寥落了。这时候最适宜到老房子游览 我在一个微雨的夏日午后走进沈阳故宫。雨丝时有时无,太阳若隐若现着。被忽 明忽暗的天色和簿雾笼罩着的故宫,有点海市蜃楼的意味 游人果然因为雨丝的落脚,少而又少。一座远离了人语的宫殿,就是一本干干净 净打开的大书,可以激发人凭吊的情怀 沈阳故宫也被称作“盛京皇宫”。它是大清努尔哈赤在天命十年开始修建的宫 殿,可惜他在定都沈阳后的第二年就晏驾归西了,留下的未完成的建筑,是由他 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建造的。皇太极在此登基称帝,改国名为“大清”。所以这 里也可称为大清的奠基地。 我最先进入的是那些“偏殿”,它们大都是侍奉皇族的那些下人的居所。一座座 灰色的小屋子看上去乌蒙蒙的,是那么的清冷,让我仿佛听到了夜半时分寂寥的 梆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出版业自身行业特点、现状及时代发展需求三个方面论证了出版业在 知识付费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B. 文章第二段用《三联生活周刊》的事例论证了互联网知识付费模式给出版业 带来的机遇。 C. 文章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方法客观地论证出版业在知识服务中发展契机和滞后 并存的现状。 D. 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了出版业陈旧的理念和死板的机制是其在当前时代落后的 主要原因。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出版业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就可以拥有客户,占领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 益。 B. 当今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以往知识付费的用户相比,他们列知识的心理需求是 不同的。 C. 传统出版业如不转变其固有的理念和机制,未来的服务领域的成功者就只有 数字资源整合商。 D. 如果传统的出版商大量的加入到知识服务的浪潮中,知识付费用户的选择机 会就更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 4-6 题。 紫气中的烟火 迟子建 房子跟人一样,老了也会生皱纹。而历史往往就掩藏在那一幢幢老房子的褶皱里。 能够留存下来的老房子,大抵都是有着不凡身世的。要么是皇室责族、达官显要 的宫殿和城堡,要么是富贾天下的阔商的豪宅大院,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所以建 筑史上的杰作,往往与权利和金钱是分不开的。宫殿上那些经过了千百年风雨仍 然无比灿烂的琉璃瓦,与被岁月风雨侵蚀后大批大批倒塌或歪斜了的民居。形成 了鲜明的对照。民居虽然温暖、朴拙,但它身上泥土的成分太多,等于是肉做成 的,摧折也快。而宫殿可以说一石一木,都是由工匠们精心烧制、打磨和挑选的, 耐用性强,所以说宫殿是由骨头筑就的。 我不喜欢阳光,而喜欢雨。阳光是人的铺路石,而雨是人的绊脚石。雨一来,街 市中的人气就寥落了。这时候最适宜到老房子游览。 我在一个微雨的夏日午后走进沈阳故宫。雨丝时有时无,太阳若隐若现着。被忽 明忽暗的天色和簿雾笼罩着的故宫,有点海市蜃楼的意味。 游人果然因为雨丝的落脚,少而又少。一座远离了人语的宫殿,就是一本干干净 净打开的大书,可以激发人凭吊的情怀。 沈阳故宫也被称作“盛京皇宫”。它是大清努尔哈赤在天命十年开始修建的宫 殿,可惜他在定都沈阳后的第二年就晏驾归西了,留下的未完成的建筑,是由他 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建造的。皇太极在此登基称帝,改国名为“大清”。所以这 里也可称为大清的奠基地。 我最先进入的是那些“偏殿”,它们大都是侍奉皇族的那些下人的居所。一座座 灰色的小屋子看上去乌蒙蒙的,是那么的清冷,让我仿佛听到了夜半时分寂寥的 梆声
大正殿是努尔哈赤时代建立的宫殿,远远望去,它很像公园里那些随处可见的八 角亭。不过走到近前,当你的目光与南门两侧柱子上盘踞着的两条栩栩如生的金 龙相遇时,还是明白它终归不是寻常百姓可以驻足的亭子,仍然带着股帝王君临 天下的霸气。尤其是大正殿的古色斑阑的天花彩绘,那“万福万寿万禄万喜” 的篆书汉文与含有吉祥意味的梵文以及龙凤图案交相辉映,让人顿时嗅到了二百 五十多年前的宫内的繁华气息。火正殿是处理政务、颁布诏书、召见大臣之地, 充满了政治色彩,这样的殿堂在我眼里缺乏人间烟火的气息,所以在它面前站站 脚就走开了。 沈阳故宫中,最让我动心的就是后宫,它其实就是皇太极的家。沿着石级向上, 穿过高高的凤凰楼的楼阁,也就到了皇太极和皇后的居所一一清宁宫。 清宁宫的两侧是六座配宫,其中有四座是皇妃的寝宫。这四位皇妃都来自蒙古部 落,其中宸妃和庄妃两姐妹尤为著名 在这些建筑中,除了殿顶盼琉璃瓦和檐下的彩绘呈现出别样的绚丽,居所里面却 是布局简单:粗砺的锅灶、宽大的万宇炕、古朴的屏风,看上去庄重朴素,体现 了满族人传统的生活习俗。如果说正中的清宁宫是一位敦厚的男人的健壮的身躯 的话,那么左右对称着的皇妃寝宫就是这个男人张开的宽厚的双臂。他揽入怀中 的,正是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女人 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能像清太宗皇太极那样,身上既有英雄的传奇,又有爱情的 传奇 宸妃和庄妃这对姐妹是皇后的亲侄女,她们先后成为了皇太极的皇妃。在这些人 中,最为皇太极宠幸的,是关睢宫的宸妃海兰珠。海兰殊入宫的时候,她的妺妹 庄妃已经跟着皇太极近十年了。 皇太极对海兰珠无比钟情,所以后人喜欢用“后来者居上”来评价海兰珠。当宸 妃生下皇子后,皇太极喜不自禁,大赦天下。然而好景不长。皇子出生后没有几 个月就夭折了。宸妃受到打击,三年后终于一病不起,撒手离去。皇太极抚尸恸 哭宸妃的佳话,可谓广为流传。 爱妃海兰珠的离去,使皇太极忧思沉沉,一年多以后,他端坐在青宁宫里,猝然 倒下。我想他最后所看到的情景,一定是关睢宫冷落的门庭 我在清宁宫的后面,看到了宫中保存下来的惟一的一座烟囱。它底阔顶尖,笔直 向上。两百多年前,清宁宫中的烟火就是从这里袅袅漫出的。先前我曾在宫里见 过乾隆御书的“紫气东来”匾,我想真正的紫气就是从这座烟囱中升起的烟火。 它虽然消散了,但在它的周围,后世的人间烟火,仍然从一些破旧的老房子中丝 丝缕缕、团团簇簇地升起来,生生不息! 我听见了雨滴从那皱纹重重的清宁宫的飞檐下滑落的声音,那么的曼妙,带着股 旧时代迷离的音色,仿佛在为已逝的烟火唱着挽歌。 4.下列列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民居和宫殿不同,突出宫殿坚固、历史悠久,也 表明宫殿是地位和金钱的象征。 B.文章对沈阳故宫的表现独辟蹊径,观点新颖,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语言清 淡如茶,令人回味无穷。 C.文章用“皱纹”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悠久和沧桑感,和结尾相照应,流 露了作者对时代逝去、盛景凋零的哀伤 D.作者对大正殿的描写由外到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突出了帝王君临天下的霸 气和宫中的繁华气息
大正殿是努尔哈赤时代建立的宫殿,远远望去,它很像公园里那些随处可见的八 角亭。不过走到近前,当你的目光与南门两侧柱子上盘踞着的两条栩栩如生的金 龙相遇时,还是明白它终归不是寻常百姓可以驻足的亭子,仍然带着股帝王君临 天下的霸气。尤其是大正殿的古色斑|阑的天花彩绘,那“万福万寿万禄万喜” 的篆书汉文与含有吉祥意味的梵文以及龙凤图案交相辉映,让人顿时嗅到了二百 五十多年前的宫内的繁华气息。火正殿是处理政务、颁布诏书、召见大臣之地, 充满了政治色彩,这样的殿堂在我眼里缺乏人间烟火的气息,所以在它面前站站 脚就走开了。 沈阳故宫中,最让我动心的就是后宫,它其实就是皇太极的家。沿着石级向上, 穿过高高的凤凰楼的楼阁,也就到了皇太极和皇后的居所——清宁宫。 清宁宫的两侧是六座配宫,其中有四座是皇妃的寝宫。这四位皇妃都来自蒙古部 落,其中宸妃和庄妃两姐妹尤为著名。 在这些建筑中,除了殿顶盼琉璃瓦和檐下的彩绘呈现出别样的绚丽,居所里面却 是布局简单:粗砺的锅灶、宽大的万宇炕、古朴的屏风,看上去庄重朴素,体现 了满族人传统的生活习俗。如果说正中的清宁宫是一位敦厚的男人的健壮的身躯 的话,那么左右对称着的皇妃寝宫就是这个男人张开的宽厚的双臂。他揽入怀中 的,正是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女人。 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能像清太宗皇太极那样,身上既有英雄的传奇,又有爱情的 传奇。 宸妃和庄妃这对姐妹是皇后的亲侄女,她们先后成为了皇太极的皇妃。在这些人 中,最为皇太极宠幸的,是关睢宫的宸妃海兰珠。海兰殊入宫的时候,她的妹妹 庄妃已经跟着皇太极近十年了。 皇太极对海兰珠无比钟情,所以后人喜欢用“后来者居上”来评价海兰珠。当宸 妃生下皇子后,皇太极喜不自禁,大赦天下。然而好景不长。皇子出生后没有几 个月就夭折了。宸妃受到打击,三年后终于一病不起,撒手离去。皇太极抚尸恸 哭宸妃的佳话,可谓广为流传。 爱妃海兰珠的离去,使皇太极忧思沉沉,一年多以后,他端坐在青宁宫里,猝然 倒下。我想他最后所看到的情景,一定是关睢宫冷落的门庭。 我在清宁宫的后面,看到了宫中保存下来的惟一的一座烟囱。它底阔顶尖,笔直 向上。两百多年前,清宁宫中的烟火就是从这里袅袅漫出的。先前我曾在宫里见 过乾隆御书的“紫气东来”匾,我想真正的紫气就是从这座烟囱中升起的烟火。 它虽然消散了,但在它的周围,后世的人间烟火,仍然从一些破旧的老房子中丝 丝缕缕、团团簇簇地升起来,生生不息! 我听见了雨滴从那皱纹重重的清宁宫的飞檐下滑落的声音,那么的曼妙,带着股 旧时代迷离的音色,仿佛在为已逝的烟火唱着挽歌。 4. 下列列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民居和宫殿不同,突出宫殿坚固、历史悠久,也 表明宫殿是地位和金钱的象征。 B. 文章对沈阳故宫的表现独辟蹊径,观点新颖,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语言清 淡如茶,令人回味无穷。 C. 文章用“皱纹”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悠久和沧桑感,和结尾相照应,流 露了作者对时代逝去、盛景凋零的哀伤。 D. 作者对大正殿的描写由外到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突出了帝王君临天下的霸 气和宫中的繁华气息
5.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座远离了人语的宫殿,就是一本干干净净打开的大书,可以激发人凭吊的情怀 6.根据全文,分析作者为何以“紫色的烟火”为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7-9题。 材料 10月1日至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一一生理学或医学奖、物 理学奖和化学奖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一一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 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评委会指出, 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岀能解释市 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极大地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 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 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 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 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荻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 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 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 2019泰士世界大学持名TOP20 208贝尔奖获得者手术臂 柳名学枚中文名 国家/地区总分奖分 剑桥大学 英国 谣贝尔化学关 斯坦福大学 诺贝尔经济学奖 加捐理工大学 941 诺贝尔化学 佛大学 诺贝尔化学奖 耶大学 91 诺尔经济学奖 02诺贝尔修济学奖 学克利分权美国 877诺贝尔化学奖 19条尔大矛 851诺具尔物理学奖 纽约大学 美国 诺贝尔化学奖 65 京都大学 日本 673诺果东生理学医学 77麦克马斯特大学 加拿大 644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 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 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 存在、时空等晢学方面的伟大问题,固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 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一一气候变 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 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 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5.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座远离了人语的宫殿,就是一本干干净净打开的大书,可以激发人凭吊的情怀。 6. 根据全文,分析作者为何以“紫色的烟火”为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 7-9 题。 材料一: 10 月 1 日至 3 日,2018 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一一生理学或医学奖、物 理学奖和化学奖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一一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 佑。 10 月 8 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评委会指出, 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 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极大地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 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 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 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 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荻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 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 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2018 年 10 月 8 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 年 10 月 9 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 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 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 存在、时空等哲学方面的伟大问题,固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 但 2008 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一一气候变 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 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 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 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 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一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 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 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奖,今年则授 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 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摘编自《利技日报》,2018年10月)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 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硏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 从来没有过放卉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 科硏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硏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硏群体。本 庶佶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 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佶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硏的 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 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 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竞为何屡获 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 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 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 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 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 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 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硏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 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 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 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10月)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并说明,自然科学的 深入研究是基础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根本推动力 B.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旨在说明他们在世界顶尖院校的 学习或工作经历,是他们在利学研究上做出突出的贡献的重要条件。 C.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 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 的实践者。 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 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而客观地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 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 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 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一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 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 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奖,今年则授 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 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摘编自《利技日报》,2018 年 10 月)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 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 从来没有过放卉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 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 庶佶现年 76 岁,37 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 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佶教授 22 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 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 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 2001 年就提出“50 年内拿 30 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 后,日本人 18 年就拿了 18 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竞为何屡获 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 2006 年调查,大学教 授年收入 7l.4 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 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 90 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 年科研经费占 GDP 的 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 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 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 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 50 岁还没什么成就,但 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 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 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8 年 10 月)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概括了 2018 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并说明,自然科学的 深入研究是基础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根本推动力。 B. 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旨在说明他们在世界顶尖院校的 学习或工作经历,是他们在利学研究上做出突出的贡献的重要条件。 C. 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 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 的实践者。 D. 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 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而客观地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 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 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