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二中 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I卷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谷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 效 3.考生须独立完成谷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梦魇比翼鸟声名雀起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 B.养份大副度精兵简政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C.惋惜荧光灯开源节流恨木不成梁,恨铁不成钢 D.稀疏座上客闲情逸志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名十岁女孩到某书城买书,不幸从自动扶梯上坠落身亡,当时有位先生目睹了这 扣人心弦的一幕 B.这些优秀作品并没有在获奖后被束之高阁,而是在政府扶持下尝试走市场化的道路, 丰富文化市场,让本地群众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 C.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 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该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 D.娱乐圈女明星为了吸引眼球、迅速出名,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暴”,有的靠走 秀,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 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石家庄二中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I 卷为选择题,卷 II 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 I 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 效。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一、(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梦魇 比翼鸟 声名雀起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 B.养份 大副度 精兵简政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C.惋惜 荧光灯 开源节流 恨木不成梁,恨铁不成钢 D.稀疏 座上客 闲情逸志 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一名十岁女孩到某书城买书,不幸从自动扶梯上坠落身亡,当时有位先生目睹了这 扣人心弦 ....的一幕。 B.这些优秀作品并没有在获奖后被束之高阁 ....,而是在政府扶持下尝试走市场化的道路, 丰富文化市场,让本地群众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 C.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 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必然影响到该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 D.娱乐圈女明星为了吸引眼球、迅速出名,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暴”,有的靠走 秀,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 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
B.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世界留下耐人寻味的惊喜,那么闭 幕式上采用烟花技术在天空“画”的从“10”到“1”的倒计时数字,将给世人再 次留下不可思议的神话 C.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 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D.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 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大型游乐公园里,现场表演是刻意用来引导人群流动的。午餐时间的表演是为了 减轻公园餐馆的压力;傍晚时间的表演则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一一鼓励参观者留下来 吃晚餐。表面上不同时间的表演有不同的目的,但这背后,却有一个统一的潜在目标, A.尽可能地减少各游览点的排队人数 B.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现场表演,以增加利润 C.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 D.尽可能多地招徕顾客,希望他们再次来公园游览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共生的传统定义是:两种有密切接触的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互利关系。但是科学家们 对传统共生定义中的“密切接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些科学家认为在通常情况下, 个生物直接以另一生物为住所,甚至生活于其体内就是最常见的共生。但是很多生物学家却 认为两种生物如果存在着种生物化学关系,分享或产生酶、蛋白质、气体等其它化合物, 那么它们也可以被视为共生生物。 按照传统理论,共生还分为内共生生物和外共生生物。生活在对方的细胞或身体组织里 面(比如鞭毛虫的例子)的称为内共生。外共生生物是指其生活在另一生物的身体之上。除此 以外,科学家还把共生分为偏利共生与寄生。偏利共生是说,一方获益,而另一方不受影响 没有损失。寄生是说,一方获益,另一方却在获益中受害。 我们可以将生物共生关系形象地看作是进化的工具箱。比如,树木需要土壤提供养分 为此它们可以不断进化,进化出有利于吸收养分的根系。但是,这种进化需要漫长的时间。 而土壤中的真菌本身具有从土壤深处汲取养分的能力,于是树木与真菌结合,双方形成共生 关系,进化成为共生生物。这将比树木的单独进化要快的多,所以共生也是生物进化历程中
B.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世界留下耐人寻味的惊喜,那么闭 幕式上采用烟花技术在天空“画”的从“10”到“1”的倒计时数字,将给世人再 一次留下不可思议的神话。 C.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 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D.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 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 ( ) 在大型游乐公园里,现场表演是刻意用来引导人群流动的。午餐时间的表演是为了 减轻公园餐馆的压力;傍晚时间的表演则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鼓励参观者留下来 吃晚餐。表面上不同时间的表演有不同的目的,但这背后,却有一个统一的潜在目标, 即 。 A.尽可能地减少各游览点的排队人数 B.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现场表演,以增加利润 C.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 D.尽可能多地招徕顾客,希望他们再次来公园游览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共生的传统定义是:两种有密切接触的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互利关系。但是科学家们 对传统共生定义中的“密切接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些科学家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一 个生物直接以另一生物为住所,甚至生活于其体内就是最常见的共生。但是很多生物学家却 认为两种生物如果存在着一种生物化学关系,分享或产生酶、蛋白质、气体等其它化合物, 那么它们也可以被视为共生生物。 按照传统理论,共生还分为内共生生物和外共生生物。生活在对方的细胞或身体组织里 面(比如鞭毛虫的例子)的称为内共生。外共生生物是指其生活在另一生物的身体之上。除此 以外,科学家还把共生分为偏利共生与寄生。偏利共生是说,一方获益,而另一方不受影响 没有损失。寄生是说,一方获益,另一方却在获益中受害。 我们可以将生物共生关系形象地看作是进化的工具箱。比如,树木需要土壤提供养分, 为此它们可以不断进化,进化出有利于吸收养分的根系。但是,这种进化需要漫长的时间。 而土壤中的真菌本身具有从土壤深处汲取养分的能力,于是树木与真菌结合,双方形成共生 关系,进化成为共生生物。这将比树木的单独进化要快的多,所以共生也是生物进化历程中
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趣的是,人类也是一种共生生物。人的消化道里有无数的细菌与其它微生物。这些细 菌可以分解消化道内物质,因为人类的消化系统本身是不能单独分解食物的。人类肠道的细 菌将进入肠道内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各种酸性物质然后经过肠道的蠕动把一些营养物质吸 收和转化。在人类的共生关系中,人通过细菌消化食物从中获得营养和能量,而消化道肠 道)的细菌则通过人类获得稳定的食物供应。 在进一步对人类的共生现象研究中科学家甚至还发现人造的抗生素可以大量杀死这种 消化道共生细菌,可以降低消化道的消化能力。所以科学家们在试图通过对这些共生细菌的 研究找到减肥良药。相关实验表明,如果没有这些共生细菌的帮助,老鼠即使用高能量高脂 肪的食物来喂养也会十分瘦弱。可见,对生物共生的硏究会给我们人类带来更多的改变和惊 晷 5.下列关于共生的定义及其分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生是在两种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互利关系,而这两种生物之间要有密切的接触 B.共生定义中的“密切接触”,有些科学家理解为“一个生物直接以另一生物为住所 甚至生活于其体内”,另外一些科学家对此持反对意见。 C.生活在对方的细胞或身体组织里面的称为内共生,生活在另一生物的身体之上称为 外共生。 D.共生双方,一方获益,而另一方不受影响没有损失称为偏利共生。一方获益,另 方却在获益中受害则称为寄生。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树木和真菌作为共生生物自然建立共生关系。 B.树木和真菌的共生加快了树木的进化进程。 C.人与消化道内的细菌及微生物构成了共生关系。 D.科学家们对生物共生的研究会造福于我们人类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共生是生物进化历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人的共生现象也是人类进化 的结果 B.人体消化道内的细菌与其它微生物同为人体内的共生生物,从分类上看属于内共生 C.人造的抗生素可以大量杀死人体消化道共生细菌,降低消化道的消化能力,因此多 食这类抗生素有利于减肥。 D.如果老鼠即使用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来喂养也会十分瘦弱,那么一定是因为它体内 没有共生细菌的帮助
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趣的是,人类也是一种共生生物。人的消化道里有无数的细菌与其它微生物。这些细 菌可以分解消化道内物质,因为人类的消化系统本身是不能单独分解食物的。人类肠道的细 菌将进入肠道内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各种酸性物质,然后经过肠道的蠕动把一些营养物质吸 收和转化。在人类的共生关系中,人通过细菌消化食物从中获得营养和能量,而消化道(肠 道)的细菌则通过人类获得稳定的食物供应。 在进一步对人类的共生现象研究中,科学家甚至还发现人造的抗生素可以大量杀死这种 消化道共生细菌,可以降低消化道的消化能力。所以科学家们在试图通过对这些共生细菌的 研究找到减肥良药。相关实验表明,如果没有这些共生细菌的帮助,老鼠即使用高能量高脂 肪的食物来喂养也会十分瘦弱。可见,对生物共生的研究会给我们人类带来更多的改变和惊 喜。 5.下列关于共生的定义及其分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共生是在两种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互利关系,而这两种生物之间要有密切的接触。 B.共生定义中的“密切接触”,有些科学家理解为“一个生物直接以另一生物为住所, 甚至生活于其体内”,另外一些科学家对此持反对意见。 C.生活在对方的细胞或身体组织里面的称为内共生,生活在另一生物的身体之上称为 外共生。 D.共生双方,一方获益,而另一方不受影响没有损失称为偏利共生。一方获益,另一 方却在获益中受害则称为寄生。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树木和真菌作为共生生物自然建立共生关系。 B.树木和真菌的共生加快了树木的进化进程。 C.人与消化道内的细菌及微生物构成了共生关系。 D.科学家们对生物共生的研究会造福于我们人类。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共生是生物进化历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人的共生现象也是人类进化 的结果。 B.人体消化道内的细菌与其它微生物同为人体内的共生生物,从分类上看属于内共生 生物。 C.人造的抗生素可以大量杀死人体消化道共生细菌,降低消化道的消化能力,因此多 食这类抗生素有利于减肥。 D.如果老鼠即使用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来喂养也会十分瘦弱,那么一定是因为它体内 没有共生细菌的帮助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 凡用三干奏牍,人主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 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檐揭而去。徒用所赐 钱帛,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 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日:“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时会聚宫下博土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日:“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 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自以为海内无双,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数十年,官不 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其故何也?“东方生日:“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 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 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 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使张仪、苏秦 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常侍侍郎乎?″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建章宫后合重栎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 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又曰 “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朔乃日:“所谓驺 牙者也。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 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乃复赐东方生钱财甚多。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 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日:“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 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栎:栏杆之类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 凡用三千奏牍,人主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 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檐揭而去。徒用所赐 钱帛,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 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 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自以为海内无双,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数十年,官不 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其故何也?”东方生曰:“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 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 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 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使张仪、苏秦 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常侍侍郎乎?”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建章宫后合重栎①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 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又曰: “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朔乃曰:“所谓驺 牙者也。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 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乃复赐东方生钱财甚多。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 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 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栎:栏杆之类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 取:选择,选拔 B.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 难:诘问,责难 C.愿赐美酒梁饭大飧臣,臣乃言 飧:晚餐,用作动词,宴请 D.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将:率领,领兵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至老,朔且死时 ②不出,火且尽 B.①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①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②敛赀财以送其行 D.①时诏赐之食于前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朔爱好经术,博览群书,初到长安时,他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武 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东方朔经常在皇上身边陪侍,多次和武帝谈话,武帝对东方朔的文辞、口才很满意, 而对他的治世能力并不赏识。 C.学宫里的博士先生参与议事,东方朔与他们论辨时认为,自己官职不显赫,并非不 贤能,而是此一时彼一时、时势造英雄。 D.建章宫后阁的栏杆里,出现一只怪兽,状似麋鹿,东方朔认为此物叫“驺牙”,这 是远方将有人来归降的吉兆,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常侍侍郎乎? 译文: (2)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湘江 (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边疆)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试从 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2分)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 取:选择,选拔 B.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 难:诘问,责难 C.愿赐美酒梁饭大飧.臣,臣乃言 飧:晚餐,用作动词,宴请 D.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将:率领,领兵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至老,朔且.死时 ②不出,火且.尽 B.①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①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②敛赀财以.送其行 D.①时诏赐之食于.前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方朔爱好经术,博览群书,初到长安时,他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武 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东方朔经常在皇上身边陪侍,多次和武帝谈话,武帝对东方朔的文辞、口才很满意, 而对他的治世能力并不赏识。 C.学宫里的博士先生参与议事,东方朔与他们论辨时认为,自己官职不显赫,并非不 贤能,而是此一时彼一时、时势造英雄。 D.建章宫后阁的栏杆里,出现一只怪兽,状似麋鹿,东方朔认为此物叫“驺牙”,这 是远方将有人来归降的吉兆,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常侍侍郎乎? 译文: (2)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渡湘江 (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边疆)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试从 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