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121292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批评史 英文名称:Selection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Theorie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 32 学分:2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核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课程简介 《中国文学批评史》是我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主要 讲授中国古代文论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以及近代的发 展史,其中重点选讲各阶段中的名家、名著、名篇,以现代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评 价古代文论,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学理论遗产,借鉴、吸收 古代文论的精华,提高自身的文学理论修养。 Selections of the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theories is an limited elective subject for the undergraduates whose profession is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In this course,we will teach our students to lear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theor ies in the pr evious dynasties,and make them understand the Chinese the literature theories inheritance systematically.In addition,we will choose the great works and papers to explain in detail. and evaluate the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theories in new angles of view, by this we will make our students absorb the theoretical essence in ancient literature theories,and increase their accomplishmen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史 是我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 宗旨在于让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学理论遗产,以便借鉴、吸收 古代文论的精华,提高自身的文学理论修养。 我们的目标是要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即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 以及近代文学理论遗产 2.重点释读15一一20篇文论名篇,使学生全面掌握研读古文论的方法:
1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121292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批评史 英文名称:Selection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Theories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 时: 32 学 分: 2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核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课程简介 《中国文学批评史》是我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主要 讲授中国古代文论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以及近代的发 展史,其中重点选讲各阶段中的名家、名著、名篇,以现代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评 价古代文论,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学理论遗产,借鉴、吸收 古代文论的精华,提高自身的文学理论修养。 Selections of the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theories is an limited elective subject for the undergraduates whose profession is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In this course, we will teach our students to lear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theories in the previous dynasties, and make them understand the Chinese the literature theories inheritance systematically.In addition, we will choose the great works and papers to explain in detail, and evaluate the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theories in new angles of view, by this we will make our students absorb the theoretical essence in ancient literature theories, and increase their accomplishmen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国文学批评史》是我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 宗旨在于让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学理论遗产,以便借鉴、吸收 古代文论的精华,提高自身的文学理论修养。 我们的目标是要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 了解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即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 以及近代文学理论遗产; 2. 重点释读 15——20 篇文论名篇,使学生全面掌握研读古文论的方法;
3.在充分研读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古文论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充分发挥个 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文论中的主要理论观点、文学观念的发展演变及其在文 论史上的重要意义有系统性的了解并作出较为客观公允的评价 4.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关照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历 史。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背景。 2.熟悉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形态。 3.掌握中围古代文论的独特思维方式,为今后各阶段名家名篇的学习打好 基础。 4、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背景 1.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背景。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家文 (2)道家文化 (3)佛教文化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 主要 个绍中国古代文论独特的思维方式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以己度物的类比式思维 (2)物我同一的整体性思维 (3)直寻妙悟的直觉式思维 第三节: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形态 1.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论的独特理论形态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批评文体的文学化 (2)话语方式的诗意性 (3)文论范畴的经验归纳性质 (三)思考与实践: 1.学握文化、儒家、道家、佛教、禅宗等概念的基本含义。 2.儒道释文化对古代文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 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有哪些特征? .从“理论形态”的层面谈谈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 2
2 3. 在充分研读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古文论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充分发挥个 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文论中的主要理论观点、文学观念的发展演变及其在文 论史上的重要意义有系统性的了解并作出较为客观公允的评价。 4. 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关照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历 史。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背景。 2.熟悉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形态。 3.掌握中国古代文论的独特思维方式,为今后各阶段名家名篇的学习打好 基础。 4、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背景 1.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背景。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儒家文化 (2)道家文化 (3)佛教文化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 1.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论独特的思维方式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以己度物的类比式思维 (2)物我同一的整体性思维 (3)直寻妙悟的直觉式思维 第三节: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形态 1.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论的独特理论形态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批评文体的文学化 (2)话语方式的诗意性 (3)文论范畴的经验归纳性质 (三)思考与实践: 1.掌握文化、儒家、道家、佛教、禅宗等概念的基本含义。 2.儒道释文化对古代文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有哪些特征? 4.从“理论形态”的层面谈谈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
(四)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如果有多媒体教室可增加音频 视频等手段, 下不赘述。 第二章:先秦文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先秦时期我国古代理论批评的萌芽、发育状况及其在我国文论史上 的重要奠基作用 2.熟悉孔子及儒家文论 老庄及道家文论。 3.掌握《论语》中的文论观。 4.通过了解《论语》中的文学观点,了解中国文学反应杜会现实人生的积 极意义,福家积极有为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先秦文论概述 1.主要内容:概述先秦文论的基本情况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先秦的思想文化: (2)先秦的文化与文论 (3)先秦文论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孔子及儒家文论 1.主要内容:介绍孔子及儒家文论思想的精华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孔子的文等 (2)孟子的文学想相 (3)荀子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老庄及道家文论 主要内 主要介绍老庄及道家文论精华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老子的文学思想 (2)庄子的文学思想 (三)思考与实我 1.试述先秦礼乐文化对先秦诗论的影响。 2.孔子“兴观群怨”说的主要内容和文论价值是什么? 3.试述先秦道家文论的“虚静”说。 (四)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三章:两汉文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两汉思想文化的状况及其对文论的影响,从中看出史的发展线索
3 (四)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如果有多媒体教室可增加音频 视频等手段,下不赘述。 第二章:先秦文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先秦时期我国古代理论批评的萌芽、发育状况及其在我国文论史上 的重要奠基作用。 2.熟悉孔子及儒家文论、老庄及道家文论。 3.掌握《论语》中的文论观。 4. 通过了解《论语》中的文学观点,了解中国文学反应社会现实人生的积 极意义,儒家积极有为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先秦文论概述 1.主要内容:概述先秦文论的基本情况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先秦的思想文化: (2)先秦的文化与文论: (3)先秦文论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孔子及儒家文论 1.主要内容:介绍孔子及儒家文论思想的精华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孔子的文学思想 (2)孟子的文学思想 (3)荀子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老庄及道家文论 1.主要内容:主要介绍老庄及道家文论精华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老子的文学思想 (2)庄子的文学思想 (三)思考与实践: 1.试述先秦礼乐文化对先秦诗论的影响。 2.孔子“兴观群怨”说的主要内容和文论价值是什么? 3.试述先秦道家文论的“虚静”说。 (四)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三章:两汉文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两汉思想文化的状况及其对文论的影响,从中看出史的发展线索
2.掌握一些名家的著名论断,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和《诗大序》中 的文论思相 3.用司马迁身在逆境坚持理想的经历,鼓励学生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两汉文论概述 1,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两汉文论的基本情况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两汉思想文化的基本状 (2)汉代思想文化对汉代文论的影响 (3)两汉文论概况 第二节:《淮南子》的道家文论(机动)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主要内容:《淮南子》的道家文论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主要内容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淮南子》的道家文论 (2)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第三节:《乐记》(机动)、《诗大序》中的文论:儒家文论之总结 主要内容:《乐记》、《诗大序》中的文论:儒家文论之总结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乐记》的文艺思想 (2)《诗大序》的诗歌理论 (三)思考与实践 1.汉代的思想文化对文论的影响如何? 2.汉代文论主要有哪几个理论层面? 3.“发愤著书”说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 4.《乐记》论述了哪些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 5,《诗大序》对诗歌本质、诗歌功用及诗刊创作的思想规范提出了哪些命题? 其内涵、意义如何 (四)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文论 目的与要求 1.要求精读名家名篇。 2.了解并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文论的主要内涵。 3.用曹丕《典论·论文》中的内容,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努力成才,为国 家做声献 (二)教学内容: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 1.主要内容: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巨大成就。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4
4 2.掌握一些名家的著名论断,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和《诗大序》中 的文论思想。 3.用司马迁身在逆境坚持理想的经历,鼓励学生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两汉文论概述 1.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两汉文论的基本情况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两汉思想文化的基本状况 (2)汉代思想文化对汉代文论的影响 (3)两汉文论概况 第二节:《淮南子》的道家文论(机动)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1.主要内容:《淮南子》的道家文论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主要内容。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淮南子》的道家文论 (2)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第三节:《乐记》(机动)、《诗大序》中的文论:儒家文论之总结 1.主要内容:《乐记》、《诗大序》中的文论:儒家文论之总结。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乐记》的文艺思想 (2)《诗大序》的诗歌理论 (三)思考与实践: 1.汉代的思想文化对文论的影响如何? 2.汉代文论主要有哪几个理论层面? 3.“发愤著书”说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 4.《乐记》论述了哪些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 5.《诗大序》对诗歌本质、诗歌功用及诗刊创作的思想规范提出了哪些命题? 其内涵、意义如何? (四)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文论 (一)目的与要求: 1.要求精读名家名篇。 2.了解并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文论的主要内涵。 3.用曹丕《典论·论文》中的内容,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努力成才,为国 家做贡献。 (二)教学内容: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 1.主要内容: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巨大成就。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从玄学兴盛到三教合流 (2)魏晋玄学对文论的影响 (3)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巨大成就 第二节:玄学才性与曹不的《典论·论文》 1.主要内容:玄学才性与曹丕的《典论·论文》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铨衡群彦,品评才性 (2)文气与才性 第三节:陆机《文赋》的创作心理学思想 1.主要内容:陆机《文赋》中的文论思想。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陆机和《文赋》 (2)陆机论创作心理 第四节:刘勰《文心雕龙》与三教合流 1.主要内容:刘勰《文心雕龙》与三教合流思想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刘勰的三个世界及《文心雕龙》中的儒道释 (2)《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3)《文心雕龙》的创作论和批评鉴赏论 (4)《文心雕龙》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巨大贡献 第五节:钟嵘《诗品》的诗歌理论 1.主要内容:钟嵘《诗品》的诗歌理论: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论专著。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钟嵘及其《诗品》 (2)钟焚的文论思相 (3)《诗品》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1.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文论的? 2.试论曹丕“文气说”的理论内涵及历史价值。 ,陆机论创作心理有哪些内容? 试述儒道释文化对刘勰及《文心雕龙》的影响。 5.试述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和鉴赏论的主要范畴。 (四)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五章:唐宋金元文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儒道释文化与文论的关系,把握皎然、司空图、苏轼、严羽的文论 思想及其理论价值
5 (1)从玄学兴盛到三教合流 (2)魏晋玄学对文论的影响 (3)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巨大成就 第二节:玄学才性与曹丕的《典论·论文》 1.主要内容:玄学才性与曹丕的《典论·论文》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铨衡群彦,品评才性 (2)文气与才性 第三节:陆机《文赋》的创作心理学思想 1.主要内容:陆机《文赋》中的文论思想。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陆机和《文赋》: (2)陆机论创作心理 第四节:刘勰《文心雕龙》与三教合流 1.主要内容:刘勰《文心雕龙》与三教合流思想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刘勰的三个世界及《文心雕龙》中的儒道释 (2)《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3)《文心雕龙》的创作论和批评鉴赏论 (4)《文心雕龙》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巨大贡献 第五节:钟嵘《诗品》的诗歌理论 1.主要内容:钟嵘《诗品》的诗歌理论: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论专著。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钟嵘及其《诗品》 (2)钟嵘的文论思想 (3)《诗品》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1.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文论的? 2.试论曹丕“文气说”的理论内涵及历史价值。 3.陆机论创作心理有哪些内容? 4.试述儒道释文化对刘勰及《文心雕龙》的影响。 5.试述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和鉴赏论的主要范畴。 (四)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五章:唐宋金元文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儒道释文化与文论的关系,把握皎然、司空图、苏轼、严羽的文论 思想及其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