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啊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种运动形式与力的关系;第二编讨论“物体(在阻滞介质中) 的运动”,进一步考察了各种形式的阻力对于运动的影响,讨 论地面上各种实际存在的力与运动的情况。在第三编中“示范 了把它们应用于宇宙体系,用前两编中数学证明的命题由天文 现象推演出使物体倾向于太阳和行星的重力,再运用其他数学 命题由这些力推算出行星、彗星、月球和海洋的运动”。在全 书(我们选用的这个第三版)的最后,牛顿写下了一段著名的 “总释”,集中表述了牛顿对于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运动的根本原 因一万有引力以及我们的宇宙为什么是一个这样的优美的体 系的总原因的看法,中表达了他对于上帝的存在和本质的见 解。 在写作手法上,牛顿是个神情十分专注的人,他在搭建自 己的体系时,虽然仿照欧几里德((Euclid,约公元前3世纪) 的《几何原本》,但他从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是解释自然现象 和运动的原因,没有把自己迷失在纯粹形式化的推理中。他是 极为出色的数学家,在数学上有一系列一流的发明,但他严格 地把数学当做工具,只是在有需要时才带领读者稍微作一点数 学上的远足。另一方面,牛顿也丝毫没有沉醉于纯粹的哲学思 辩。《原理》中所有的命题都来自于现实世界,或是数学的, 或是天文学的,或是物理学的,即牛顿所理解的自然哲学的。 《原理》中全部的论述都以命题形式给出,每一个命题都给出 证明或求解,所有的求证求解都是完全数学化的,必要时附加 推论,而每一个推论又都有证明或求解。只是在牛顿认为某个 问题在哲学上有特殊意义时,他才加上一个附注,对问题加以 解释或进一步推广。 大多数读者在阅读《原理》时感到困惑和困难的是牛顿的 8
·自然哲学之教学原理· 对于命题的解决方式。首先,牛顿大量使用作图,采用几何学 的证明方法;其次,牛顿大量运用比例关系式,这一点令读者 感到繁杂,但却正是牛顿的论证有力之处:它在灵魂上符合牛 顿的可测度空间和时间以及重量等物理概念只是相对性的见 解,运算中回避了拘泥于单位制的麻烦;而在技巧上使牛顿极 为方便地引入了他发明的极大极小比方法。此外,我们应当理 解到,在牛顿写作《原理》时,用来解决物体运动的动力学问 题的有力工具微积分技术(牛顿称为流数法)还只是处于发明 的初期,远远没有成熟到今天的样子,而牛顿本人正是这种技 术的主要发明人之一。有证据表明,书中的许多论述,牛顿是 通过自己发明的流数法或反流数法得到的,但是写在《原理》 中时,牛顿换成了当时人们较为熟悉的几何作图与代数运算相 结合的形式。实际上,《原理》发表后,许多读者根本读不懂, 以至于有人认为牛顿写了一本“连他自己也看不懂的书”,牛 顿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技巧使许多当时一流的数学家也感到 非常吃力。 《原理》中使用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概念术语非常多, 其中有许多与我们今天常见的相同,但也有许多不同,还有一 些今天已很少使用。这一点需要读者注意。 《原理》的出版情况 牛顿生前《原理》总共发表了三个版本,第一版发表于 1687年,第二版发表于1713年,第三版发表于1726年,全 部由拉丁文写就。牛顿死于1727年。《原理》的第一个英文译 本是由第三版翻译而来,出版于1729年。在1802年,又出现 了根据《原理》第一版翻译的英文译本。 9
·影胸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1729年的英译本《原理》译者是莫特(Andrew Motte)。 1930年,美国学者、科学史家卡约里(Florian Cajori)在莫特 的英译本基础上用现代英文校订出版,成为20世纪里读者群 最大的《原理》标准版本。60年代初,美国科学史家科恩 (I.B.Cohen)和法国科学史家科瓦雷(Alexander Koyre)合 作,根据比莫特译本更早的《原理》第一版的英译本(译者 Robert Thorp)也推出了《原理》的现代英文版。 我国清末学者李善兰曾经翻译《原理》,但未能完成。 1931年,著名学者、翻译家郑太朴根据《原理》第二版的德 文译本(译者J.Ph.Wolfer)译出中文本《自然哲学之数学 原理》,由商务印书馆收入“汉译世界名著”丛书出版。 《原理》的第二个版本我于1990、1991两年译出,纳入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宇宙体系》一书,于1992年由武汉出 版社出版。 《原理》现在这个译本是在1992年译本基础之上的修订 本,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和武汉出版社联合推出。修订本改正了 目前发现的前一译本中的错漏讹误,删去牛顿写的通俗本第三 编“宇宙体系”和卡约里写的附录,定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 原理》。为了尽可能保留《原理》的本来面目和历史价值,修 订本恢复了牛顿的亲密合作者哈雷为《原理》所作的全部插 图。 按照本丛书的统一要求,我为书中各部分加写了“导读”。 这是一件令人深感惶恐的工作。一般而言,凡是受过现代数学 和物理训练的读者,读懂牛顿的《原理》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不需要导读;但是我同意,对于中等阅读能力的读者,适当的 引导和解释是必要的。导读意在点明牛顿写作的重点,有关背 10
·自然暂学之数学原理· 景,让读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牛顿。文中反映的是我本人对牛 顿及《原理》的认识,疏漏偏顿在所难免,希望没有误导读 者。 此项工作付梓前不久,惊悉钱临照教授逝世,我深感悲 痛。钱老是我进入牛顿译介工作的引路人,他的恩德我将永志 不忘。 此次《原理》中译本的修订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员会的资助,另外,陕西人民出版社及特邀的刘童军医生在校 阅本稿中,纠正了译文中的许多差错,他们的严谨和认真精神 令我敬佩,在此一并特致谢意。 王克迪 1999年8月25日于颐和园北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目 录 (1) 第一版序言 (4) 第二版序言 (5) 科茨为《原理》第二版所作序言 (23) 第三版序言 (1) 《定义》《运动的公理或定律》导读 (5) 定义 (18) 运动的公理或定律 第一编 物体的运动 (35) 第一编导读 (39) 第一章 初量与终量的比值方法,由此可 以证明下述命题 (51) 第二章向心力的确定 (68) 第三章 物体在偏心的圆锥曲线上的运动 (81) 第四章 由已知焦点求椭圆、抛物线和双 曲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