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探索恒星与星系
自行的发现 1718年哈雷在研究岁差量的大小的时候, 发现喜帕恰斯和托勒密测定的某些恒星,如 大犬座(天狼星)、牧夫座(大角星) 猎户座、金牛座等亮星的黄纬与“现 测值之间有微小不同 哈雷得出,恒星不是固定的,它们有自己 的运动:proper motion一一自行。 天狼星的年自行量为:赤经自行一0".63, 赤纬自行十1”.20;大角星:赤经自行一 1".40,赤纬自行+2”.01
n Ψ 一万年后的 北斗七星
天体距离的测量 小结:天体距离测定的方法 方法 测量天体 距离尺度 三角视差法 太阳系及邻近恒星 ≤100pc 分光视差、威尔逊 银河星团及较远恒 ≤30Kpc 一巴普法 星 主序重迭,天琴RR 球状星团 ≤300Kpc 造父变星、新星 邻近星系 ≤10Mpc 星系亮度 遥远星系 z<0.1 超新星 遥远星系 z≤1 星系红移 遥远星系 宇宙学距离
小结:天体距离测定的方法 方法 测量天体 距离尺度 三角视差法 太阳系及邻近恒星 100pc 分光视差、威尔逊 —巴普法 银河星团及较远恒 星 30Kpc 主序重迭,天琴 RR 球状星团 300Kpc 造父变星、新星 邻近星系 10Mpc 星系亮度 遥远星系 z 0.1 超新星 遥远星系 z 1 星系红移 遥远星系 宇宙学距离
三角视差法 测量宇宙尺度的第一步所采用的方法,就是绘制地 图时,在地面上测量位置和距离所用的三角法。天 文学家通常使用视差这个术语。视差,即遥远物体 由于对其进行观测的位置改变而表现出的移动,可 以用于测量太阳系中的距离 日地距离在天文学中叫做天文单位,记作AU,有了 这条1.5亿千米长的基线,也许就有可能去测量地球 到位星的距离了。 如果从一条长度等于日地距离的基线的两个端点看 一颗恒星显示出1角秒的视差位移,则它到该基 线的距离就称为1秒差距,记作pc。也就是说,若以 长为3亿千米的地球轨道直径作为基线,一颗距离为 1秒差距的恒星将显示出2角秒的视差
三角视差法 n 测量宇宙尺度的第一步所采用的方法,就是绘制地 图时,在地面上测量位置和距离所用的三角法。天 文学家通常使用视差这个术语。视差,即遥远物体 由于对其进行观测的位置改变而表现出的移动,可 以用于测量太阳系中的距离。 n 日地距离在天文学中叫做天文单位,记作AU,有了 这条1.5亿千米长的基线,也许就有可能去测量地球 到恒星的距离了。 n 如果从一条长度等于日地距离的基线的两个端点看 去,一颗恒星显示出1角秒的视差位移,则它到该基 线的距离就称为1秒差距,记作pc。也就是说,若以 长为3亿千米的地球轨道直径作为基线,一颗距离为 1秒差距的恒星将显示出2角秒的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