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栀子花诗 明]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1)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 答: (②)诗的后二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夜 揭侯斯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1)诗人作此诗的时令是何时?首句的“冻”字可否用“映”“点”“著”等 替换?试作简要分析。 答 (2)全诗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赏析。 答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1)第二句中的“独”字对全篇的结构有怎样的作用? 答 (2)第四句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收到怎样的效果? 答
1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栀子花诗 [明]沈 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1)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 答: (2)诗的后二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 夜 揭傒斯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1)诗人作此诗的时令是何时?首句的“冻”字可否用“映”“点”“著”等 替换?试作简要分析。 答: (2)全诗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赏析。 答: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1)第二句中的“独”字对全篇的结构有怎样的作用? 答: (2)第四句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收到怎样的效果? 答: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 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词的上阕有“恨君不似江楼月”,而下阕又有“恨君却似江楼月”。这是 否矛盾? 答 (2)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答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这首诗的二、三联很讲究炼字,请选取其中的“满”和“生”,简析其表 达效果。 答 (2)联系全诗,简析首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并简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这首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1)北宋诗评家胡仔在谈到此诗时说,唐初诗人沈佺期“船如天上坐,人似镜 中行”句,脱胎于东晋王羲之的“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他认为李白“人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 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词的上阕有“恨君不似江楼月”,而下阕又有“恨君却似江楼月”。这是 否矛盾? 答: (2)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答: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这首诗的二、三联很讲究炼字,请选取其中的“满”和“生”,简析其表 达效果。 答: (2)联系全诗,简析首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并简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溪行[注]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这首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1)北宋诗评家胡仔在谈到此诗时说,唐初诗人沈佺期“船如天上坐,人似镜 中行”句,脱胎于东晋王羲之的“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他认为李白“人
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你是否同意胡仔对李白诗 句的评价?请简要说明。 答 (2)你认为这首山水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1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 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1)有人说词中“瘦硬”写梅最为传神,你是怎样看的呢? 答 (2)词的最后两句写到海棠,作者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髙。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 为例,试作简析 答 (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 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 2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援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你是否同意胡仔对李白诗 句的评价?请简要说明。 答: (2)你认为这首山水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1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 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1)有人说词中“瘦硬”写梅最为传神,你是怎样看的呢? 答: (2)词的最后两句写到海棠,作者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闽中秋思 杜荀鹤[注]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 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 为例,试作简析。 答: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 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 2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吹皱一池春水”被历代评论家所推崇,请简析句中“皱”字的妙处。 答 (2)“举头闻鹊喜”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苏州至望亭驿有作 李嘉祐 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怅然有作,因寄从弟纾。 南浦菰蒲覆白,东吴黎庶逐黄巾。 野棠自发空流水,江燕初归不见人。 远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独伤春 那堪回首长洲苑,烽火年年报虏尘 注①菰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中,俗称“茭白”。②长洲苑:古苏 州的一大胜境,始建于吴,可与西汉的上林苑并论,屡遭战火劫难。 (1)清代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评此诗云:“此舟行纪事之作,通 篇只写得‘不见人’三字。”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白云泉:在苏州市西二十里,号称“吴中第一水”。自白居易题以绝句,白 云泉遂名显于世。白居易贬官江州后,济世抱负渐减,随遇而安、独善其身的思 想日增。本诗反映了其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1)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为传神。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本诗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请结合诗句加以解说
(1)“吹皱一池春水”被历代评论家所推崇,请简析句中“皱”字的妙处。 答: (2)“举头闻鹊喜”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苏州至望亭驿有作 李嘉祐 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怅然有作,因寄从弟纾。 南浦菰蒲①覆白 ,东吴黎庶逐黄巾。 野棠自发空流水,江燕初归不见人。 远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独伤春。 那堪回首长洲苑②,烽火年年报虏尘。 注 ①菰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中,俗称“茭白”。②长洲苑:古苏 州的一大胜境,始建于吴,可与西汉的上林苑并论,屡遭战火劫难。 (1)清代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评此诗云:“此舟行纪事之作,通 篇只写得‘不见人’三字。”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白云泉[注]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 白云泉:在苏州市西二十里,号称“吴中第一水”。自白居易题以绝句,白 云泉遂名显于世。白居易贬官江州后,济世抱负渐减,随遇而安、独善其身的思 想日增。本诗反映了其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1)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为传神。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2)本诗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请结合诗句加以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