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惠安县高三年质量检查试卷(语文) 高中语文核心组命制 2014.5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锲而不舍, (《荀子·劝 学》) 洪波涌起。(曹操《观 沧海》) (3) 根别鸟惊心。(杜甫《春 望》) (4)潦水尽而寒潭清, 勃《滕王阁序》)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 密《陈情表》) (6)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 《游山西村》)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义,完成2~5题。 待漏院记 宋·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 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 君逸于卜,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②可数也, 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況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 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 彻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 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 将进之;佞人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 措,欺诈日牛,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λ。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 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 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玩 器,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 也,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假寐而 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 危矣。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 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注]①待漏院:古代朝臣晨集等待召见的地方。②哕哕(hui):象声词,徐缓 而有节奏的响声。③眚( sheng):灾异。④慆慆:纷乱不息的样子
2014 届惠安县高三年质量检查试卷(语文) 高中语文核心组命制 2014.5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锲而不舍, 。(《荀子·劝 学》) ⑵ ,洪波涌起。(曹操《观 沧海》) ⑶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 望》) ⑷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 勃《滕王阁序》) ⑸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 密《陈情表》) ⑹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 《游山西村》)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义,完成 2~5 题。 待漏院①记 宋·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 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 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②可数也, 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 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②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 彻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 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 将进之;佞人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③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 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 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 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玩 器,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 也,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④,假寐而 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 危矣。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 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注]①待漏院:古代朝臣晨集等待召见的地方。②哕哕(huì):象声词,徐缓 而有节奏的响声。③眚(shěng):灾异。④慆慆:纷乱不息的样子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门未辟,玉漏犹滴 辟:打开 B.兵革未息,何以弭之 弭:消灭,平息 C.奸人附势,我将陟之 陟:惩罚 D.构巧词以悦之 构:编造 3.下列四组中,全都表现贤相心思的一组是(3分) ①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②四夷未附,思所来之 ③兆民未安,思所泰之 ④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 以厘之 ⑤旧恩未报,思所荣之 ⑥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物生长,年年有收成,百姓相亲,万国安宁,这是官员商讨治国纲要、分 守自己职责、勤于治理、伸张皇帝教化的结果。 B.朝廷设置待漏院的目的,要求宰相勤于政务。上朝日,宰相到达,到待漏院 暂息;让宰相在等候上朝时多想想朝廷大事。 C.把宰相按职责品行分成三类,肯定第一类,认为应让他们总管百官,享受优 厚俸禄:而对第二类和第三类持严厉批判的态度。 D.作者时任大理寺小官吏,他撰写此文的目的是希望能把这篇文章记录在待漏 院壁上,来告诫执政的大臣既要有德行又要勤劳。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3分) 答 (2)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3分) 答 )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越调】小桃红 江岸水灯 (元)盍西村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 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闹”字的妙处。(3分) 答 (2)这首元曲的末尾三句虚实结合,颇有意味,请简要赏析。(3分) 答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分)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金门未辟,玉漏犹滴 辟:打开 B.兵革未息,何以弭之 弭:消灭,平息 C.奸人附势,我将陟之 陟:惩罚 D.构巧词以悦之 构:编造 3.下列四组中,全都表现贤相心思的一组是(3 分) ①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 ②四夷未附,思所来之 ③兆民未安,思所泰之 ④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 以厘之 ⑤旧恩未报,思所荣之 ⑥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万物生长,年年有收成,百姓相亲,万国安宁,这是官员商讨治国纲要、分 守自己职责、勤于治理、伸张皇帝教化的结果。 B.朝廷设置待漏院的目的,要求宰相勤于政务。上朝日,宰相到达,到待漏院 暂息;让宰相在等候上朝时多想想朝廷大事。 C.把宰相按职责品行分成三类,肯定第一类,认为应让他们总管百官,享受优 厚俸禄;而对第二类和第三类持严厉批判的态度。 D.作 者时任大理寺小官吏,他撰写此文的目的是希望能把这篇文章记录在待漏 院壁上,来告诫执政的大臣既要有德行又要勤劳。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⑴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3 分) 答: ⑵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3 分) 答: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越调】小桃红 江岸水灯 (元)盍西村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 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⑴请简要分析首句中“闹”字的妙处。(3 分) 答: ⑵这首元曲的末尾三句虚实结合,颇有意味,请简要赏析。(3 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觉民坚持自己的婚事自己做主,觉新不同意觉民的意见,要他听爷爷的话。 觉民回答说:“不要再提爷爷了。我要走我自己的路”。(《家》) B.玛丝洛娃由服苦役改判为流放,恰好有个英国客人想参观监狱,将军开了通 行证,说聂赫留朵夫可以陪同他一起去给他当翻译。(《复活》 C.爱斯梅拉达很想与弗比斯见面,就请伽西莫多帮她找弗比斯。遭到弗比斯拒 绝后,他冷静地骗爱斯梅拉达说“我没有找着他”,受到她的责怪。(《巴黎 圣母院》) D.在吴老太爷的丧礼上,林佩瑶见到雷鸣。雷鸣赠给她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 的烦忧》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两样东西是他们当年爱情的见证。(《子夜》) E.葛朗台有生以来第三次请的客人是公证人和银行家两家,银行家因为不需要 葛朗台付旅费才被选去巴黎帮助清理弟弟的债务。(《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全无惧色,回叱飞(张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 降将军!” 说这话的是《三国演义》中哪位人物?他是怎么落入张飞之手的?后来张飞如何 对待他的拒降? (2)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瞧不出来。”宝钗心内也知道, 却点头不说;宝玉也点了点头儿不敢说。 这是凤姐在宝钗生日时给两个戏子赏钱时说的。这个孩子像谁?由谁说出来?说 出后宝玉又做了那些事? 答第()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乎掌。 (《孟 子·梁惠王上》) (1)阅读①段,谈谈“孝”“弟”与“学文”的关系。(2分) 答 (2)联系②③段,谈谈你对第一句中“行有余力”的理解。(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A.觉民坚持自己的婚事自己做主,觉新不同意觉民的意见,要他听爷爷的话。 觉民回答说:“不要再提爷爷了。我要走我自己的路”。 (《家》) B.玛丝洛娃由服苦役改判为流放,恰好有个英国客人想参观监狱,将军开了通 行证,说聂赫留朵夫可以陪同他一起去给他当翻译。(《复活》) C.爱斯梅拉达很想与弗比斯见面,就请伽西莫多帮她找弗比斯。遭到弗比斯拒 绝后,他冷静地骗爱斯梅拉达说“我没有找着他”,受到她的责怪。 (《巴黎 圣母院》) D.在吴老太爷的丧礼上,林佩瑶见到雷鸣。雷鸣赠给她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 的烦忧》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两样东西是他们当年爱情的见证。(《子夜》) E.葛朗台有生以来第三次请的客人是公证人和银行家两家,银行家因为不需要 葛朗台付旅费才被选去巴黎帮助清理弟弟的债务。(《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5 分) ⑴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全无惧色,回叱飞(张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 降将军!” 说这话的是《三国演义》中哪位人物?他是怎么落入张飞之手的?后来张飞如何 对待他的拒降? ⑵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瞧不出来。” 宝钗心内也知道, 却点头不说;宝玉也点了点头儿不敢说。 这是凤姐在宝钗生日时给两个戏子赏钱时说的。这个孩子像谁?由谁说出来?说 出后宝玉又做了那些事?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乎掌。” (《孟 子·梁惠王上》) ⑴阅读①段,谈谈“孝”“弟”与“学文”的关系。(2 分) 答: ⑵联系②③段,谈谈你对第一句中“行有余力”的理解。(4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乡愁的文化表达 邹广文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 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在全球化时代,现代性的逻辑风靡世界, 让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了。而人作为一种文 化的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 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这 样,乡愁便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 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 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 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 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拥有最真切的感受一一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 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 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 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 一生挥之不去。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人的 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所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而乡愁就 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 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 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一一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 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是一种民族 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它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诗人余光中 的《乡愁》诗歌所表达的就是台湾同胞期盼结束海峡两岸人为阻隔、回到祖国大 家庭的思乡情怀 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原因何在?笔者以为这 折射了我们时代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一一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 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 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告别乡村 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但是心理距离却 变远了,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 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 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莫如说,乡愁是现代人 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一个社会行 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在对 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 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摘编自2014年2月13日《光明日报》) 10.下列对文章所说的“乡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愁是一种抗拒标准化、理性化生活的最恰当方式。 B.乡愁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以及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C.乡愁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
乡愁的文化表达 邹广文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 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在全球化时代,现代性的逻辑风靡世界, 让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了。而人作为一种文 化的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 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这 样,乡愁便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 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 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 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 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拥有最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 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 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 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 一生挥之不去。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人的 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所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而乡愁就 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 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 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 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是一种民族 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它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诗人余光中 的《乡愁》诗歌所表达的就是台湾同胞期盼结束海峡两岸人为阻隔、回到祖国大 家庭的思乡情怀。 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原因何在?笔者以为这 折射了我们时代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 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 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告别乡村 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但是心理距离却 变远了,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 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 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莫如说,乡愁是现代人 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一个社会行 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在对 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 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摘编自 2014 年 2 月 13 日《光明日报》) 10.下列对文章所说的“乡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乡愁是一种抗拒标准化、理性化生活的最恰当方式。 B.乡愁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以及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C.乡愁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
D.乡愁是一种追忆、留恋和缅怀逝去生活的消极怀旧。 11.请简要分析第一段论述的思路。(3分) 答 12.乡愁对当下中国有什么意义?请简要概括回答。(3分) 答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天堂蜂群 王子龙 昨夜,父亲骑着一只金色的蜜蜂,来到我的身边。 抽象的父亲,浅浅地笑着。那蜜蜂透明的羽翼扇动着,我感到一袭透明 的风,将我包围。而父亲,也淡淡如一袭透明的风 父亲的气息浸染于我的整个生命。父亲躺在木屋中,栖息于南山上三年, 他仍在地面上,背朝黄土面朝天。我总是觉得他的生命还在继续,他的容颜依然 鲜活。 那时母亲就像一株向日葵,四处寻找着丢失的太阳。她久久地伫立着, 与蔬菜们喃喃耳语。母亲说,老头子睡在这里,你们远走髙飞,我连一个说话的 人都没有了。 母亲这样说的时候,我听见木屋里父亲哼了一声。父亲生前就是这样 每当对母亲说的话表示不满时,就会闷闷地哼上一声。他们一生并不和睦,也很 少能够融洽地交流什么。可是母亲在父亲的棺木边,总是哭得昏天黑地,甚至晕 倒。母亲没有文化,她的哭法独树一帜,她把父亲生平编成哭词:“我的姊妹呀, 你身体不好命比黄莲苦啊,你躺在床上我端茶倒水不分昼夜啊-”她称丈夫为姊 妹真是创造。 我们发现母亲一人在家时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遂将母亲接到城里来 住。我在心里惦记着南山上的父亲,独自一人长住野外的父亲。每次我回乡,都 要在漆黑的木屋边坐下,用心灵与我长睡的父亲对话。 对于还存在于地面之上的亲人,我们总是寄寓着人寰情怀。这大约就是厝放三年 的风俗意义吧。古人有“丁忧三年”的习俗,真是尽了孝道。我没有在父亲身边 丁忧三年,但只要父亲还在地面,我就饱含忧郁,不时地回归故乡。就如在父亲 生前,我只有一两个月还乡一次,与他深谈和静坐,才能平息城市生活的尘嚣, 找到心灵的宁静 三年已满,决定将父亲安葬 我踏遍了屋前屋后的山水,为父亲寻找理想的穴居之地 清晨,我和弟弟来到这里,动土。我将锄头举到半空,用力挖下去。乡亲们说, 挖三锄头,口里要念叨“一挖金,二挖银,三挖聚宝盆”,我觉得无论是祈祷还 是象征,这样念叨只不过体现了发财的梦想。于是我振振有辞地表达了三句更有 寓意的动土宣言 父亲生前一定没有坐过八抬大轿,现在,在鞭炮齐鸣中,他享受到了。一只大红 公鸡骑在木屋上,几只蜜蜂嗡嗡地护送着,八个汉子起轿,向塘柏山进发
D.乡愁是一种追忆、留恋和缅怀逝去生活的消极怀旧。 11.请简要分析第一段论述的思路。(3 分) 答: 12.乡愁对当下中国 有什么意义?请简要概括回答。(3 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天 堂 蜂 群 王子龙 昨夜,父亲骑着一只金色的蜜蜂,来到我的身边。 抽象的父亲,浅浅地笑着。那蜜蜂透明的羽翼扇动着,我感到一袭透明 的风,将我包围。而父亲,也淡淡如一袭透明的风。 父亲的气息浸染于我的整个生命。父亲躺在木屋中,栖息于南山上三年, 他仍在地面上,背朝黄土面朝天。我总是觉得他的生命还在继续,他的容颜依然 鲜活。 那时母亲就像一株向日葵,四处寻找着丢失的太阳。她久久地伫立着, 与蔬菜们喃喃耳语。母亲说,老头子睡在这里,你们远走高飞,我连一个说话的 人都没有了。 母亲这样说的时候,我听见木屋里父亲哼了一声。父亲生前就是这样, 每当对母亲说的话表示不满时,就会闷闷地哼上一声。他们一生并不和睦,也很 少能够融洽地交流什么。可是母亲在父亲的棺木边,总是哭得昏天黑地,甚至晕 倒。母亲没有文化,她的哭法独树一帜,她把父亲生平编成哭词:“我的姊妹呀, 你身体不好命比黄莲苦啊,你躺在床上我端茶倒水不分昼夜啊--”她称丈夫为姊 妹真是创造。 我们发现母亲一人在家时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遂将母亲接到城里来 住。我在心里惦记着南山上的父亲,独自一人长住野外的父亲。每次我回乡,都 要在漆黑的木屋边坐下,用心灵与我长睡的父亲对话。 对于还存在于地面之上的亲人,我们总是寄寓着人寰情怀。这大约就是厝放三年 的风俗意义吧。古人有“丁忧三年”的习俗,真是尽了孝道。我没有在父亲身边 丁忧三年,但只要父亲还在地面,我就饱含忧郁,不时地回归故乡。就如在父亲 生前,我只有一两个月还乡一次,与他深谈和静坐,才能平息城市生活的尘嚣, 找到心灵的宁静。 三年已满,决定将父亲安葬。 我踏遍了屋前屋后的山水,为父亲寻找理想的穴居之地。 清晨,我和弟弟来到这里,动土。我将锄头举到半空,用力挖下去。乡亲们说, 挖三锄头,口里要念叨“一挖金,二挖银,三挖聚宝盆”,我觉得无论是祈祷还 是象征,这样念叨只不过体现了发财的梦想。于是我振振有辞地表达了三句更有 寓意的动土宣言。 父亲生前一定没有坐过八抬大轿,现在,在鞭炮齐鸣中,他享受到了。一只大红 公鸡骑在木屋上,几只蜜蜂嗡嗡地护送着,八个汉子起轿,向塘柏山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