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类早期的航海活动 13 国台湾是南岛语系的发源地)以及与非洲一水之隔的马达加斯加岛上居民通行的 马尔加什语(Malagasy)。南岛语系的东部语族在大洋洲广大的地区,包括美拉尼 西亚(Melanesia)、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和波利尼西亚(Polynesia)诸群岛的 语言。南岛语系总共约有500多种语言。 现代学者们普遍认为,在距今约5000年前,南岛语人就开始向东方拓展(见图 2-3),到达了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New Guinea))。至今,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面 的美拉尼西亚诸岛在文化、遗传和语言上颇为复杂,巴布亚语和南岛语相互交错。 约3500年前,南岛语人不仅在北方到达了密克罗尼西亚诸岛,而且从美拉尼 西亚向东方推展到达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斐济(Fji)和汤加(Tonga)。 在公元第一个千年里,南岛语人完成了他们在 太平洋最大和最后的推进。约在公元300年,他们东 进3500千米到达马克萨斯(Marquesas)群岛。随后, 又向东南航行3500千米到达与南美洲相距3000余 千米、有几百个神奇的巨大半身石雕像(见图22)的 复活节岛。约在公元700年,南岛语人进驻到波利尼 西亚的中心地带,社会群岛(Society Islands)的塔希提 (Tahiti,又称大溪地)岛。公元900年,波利尼西亚人 群从该岛向北航行4500千米到达北回归线附近的 夏威夷(Hawaii)群岛。差不多同时,毛利人(Maoi) 也从塔希提等岛屿向东南方向航行到达南纬40°的 图2-2复活节岛上的石像 新西兰两大岛(见图2-3)。 岛 道 斯 平 洋 复活节岛 图2-3南岛语系人的航海拓殖
14 人、船与海洋的故事 至于距离非洲仅400千米的马达加斯加岛,据传他们的祖先是距今2000年前 (另说4500年前)从东南亚航行5000多千米来到这里的。这里的居民在人种、语 言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均与非洲大陆居民完全不同,而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 居民相近。 南岛语人惊人的航海业绩是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海洋的环境中,掌握了卓越 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他们会用有舷外浮体的独木舟和双体船进行现代人难以想象 的长途跋涉。他们会用手臂和手指测量星体的高度,用双眼观察涌浪的方向和鸟 群的飞行情况来寻找陆地等。但南岛语人由于与外界隔绝,生产力低下,以致进步 缓慢,长期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水平。 三、当代人利用原始航海工具的两次远航 为了探索古代人在海洋上的航海活动,一些航海家利用木筏或仿古船在大洋 中漂流。挪威的海尔达尔及夏威夷的海员们都在太平洋上进行过仿古漂流和利用 风力航行。这种仿古航行充分说明了古人航海活动的可行性。 1.海尔达尔用木筏完成了东太平洋的远航探索 海尔达尔(Thor Heyerdahl,l914~2002)是挪威人类学家和探险家。他不赞 同其他学者关于大洋洲岛屿上的居民主要来自亚洲的观点,而认为太平洋波利尼 西亚诸岛的居民可能来自南美洲。他认为这些居民可以从南美乘木筏利用秘鲁洋 流,也称洪堡(Humboldt)洋流从南向北漂流,再随南赤道流和由东向西吹的季节 风向西漂流,到达波利尼西亚诸岛。为了验证他的想法,他作了一次仿古航行。 海尔达尔于1947年建造了一只南美洲的巴尔萨(Balsa)型木筏,命名为“康· 蒂基(Kon Tik)”号,这是古印加人太阳神的名字(见图2-4)。这只木筏由九根南 美洲产的冷杉木原木构成,最长的一根13.5米,排在中间,较短的木头长约9米, 排在两侧,用大麻绳捆绑起来。在这些大木头中间的隙缝再插入五片深人水中的 木板(中插板),用来提高筏的航向稳定性和减少筏的横漂,以改善木筏的航行性 能。筏上树有一根桅杆,张一面布帆,在筏的后端装有一支舵桨以操纵航向。 海尔达尔组织了五个同伴驾驶这只木筏于该年4月28日从秘鲁的卡亚俄 (Callao)港出发,在海上经过了长达l01天的艰难漂流,最后到达法属波利尼西亚 的土阿莫土群岛(Is.des Tuamota)的一个岛屿(见图2-5),航程达4300海里 (8000千米)。在航行终点处,“康·蒂基”号木筏被海浪抛到礁石上而完全破损, 但人员得以安全登陆。 尽管这次航行还不能充分证实波利尼西亚诸岛居民来自南美,但海尔达尔的 冒险探索精神值得敬佩。他的航行表明了古代人类应用这种极其简陋的渡水工具 也可以远航。原始人类从水路到达美洲和澳大利亚是完全可能的。但这种航行是
第二章人类早期的航海活动 15 图24康·蒂基号木筏 赤 加拉帕戈斯群岛 道 移 太 平 洋 转亚俄 土阿莫土群岛 南 回 归 复括节岛 140° 120^ 100 80 图2-5海尔达尔的东太平洋航线 极其艰难和危险的,海尔达尔和他的同伴能够生还已是万幸。古代人群如果不是 到了生死关头,是不会从事这种远航迁徙的。 2.大洋洲人用仿古双体船从夏威夷远航到塔希提岛 为了体会古代人类应用简陋的船只进行长途航行的情况,1976年,美国波利 尼西亚航海协会(Polynesian Voyaging Society)复制了一艘波利尼西亚远古双体 船“Hokule'a”号(见图2-6)。该船长18米,有两根桅杆,张了两面蟹螯形布帆。这 船由夏威夷海员组成的l7名船员驾驶,完成了从夏威夷(Hawaii)群岛南下约 2400海里(约4500千米)到达法属社会群岛的塔希提岛的航程(见图2-7)。这种 波利尼西亚帆船,其蟹整形布帆的韧性较好,在风暴中没有折桅的危险。船尾有一
16 人、船与海洋的故事 图2-6“Hokule'a”号 根3米长的舵桨。 “Hokule'a”号船上没有任何确定船 1976.5.1A 位的航海仪器,全靠船上的领航员Mau 毛伊 5,4 20 Piailug。他是密克罗尼西亚加罗林群岛 夏夷 (Caroline Islands)的一个靠“观测星体以 太 定航线的领航员”。他用观测星体的方法 测定船的位置:伸出手臂,用大拇指和食 0 指测定北极星等星体在海平线以上的高 5.13 度,从而知道船所处的纬度。至于船的经 平 度确定,当时只能根据船的初始位置,按 赤道无风带 道 0 船的航迹一段一段地估计。这就需要估 5.23 算船的航速和航行时间。为此,他们在船 航行时观测水面泡沫漂过一个船长的时 间。例如,7秒钟漂过18米船长,则船的 529 ro" 航速就是2.571米/秒,即5节(1节=1 海里/时=0.514米/秒)。事实上,几千 5.31 马指伊瓦岛 年来波利尼西亚人就是依靠观测星体、风 1976.6.4 并帮要 和涌浪的形态以及海上鸟类飞翔情况来 140 150* 确定船的航线,航行于波利尼西亚各岛屿 160 之间的。 图2-7“Hokule'a”号的航线 1976年5月1日,“Hokule’a”号从
第二章人类早期的航海活动 17 夏威夷群岛的毛伊(Maui)岛出发,按照古代波利尼西亚人的习惯,船上带有狗、 猪、鸡等动物和各种蔬菜、果类,初始航向向北,然后折向南,花了三天时间,船绕过 了夏威夷群岛。虽然塔希提岛大致在夏威夷的正南方,但船还是取向东南方向的 航线,以补偿北半球东北方向吹来的贸易风和向西的海流,否则船每天将向西偏航 30海里。 5月13日,船进入北纬6°30'附近的赤道无风带(Doldrums),海面平静。有时 骤雨从天而降,但雨过天晴仍是烈日当空。每天船仅能前进40海里。一个星期以 后,贸易风转东南方向,船趋于向西南方向漂移。5月23日过赤道。29日船在南 纬l0时转向正南方向前进。31日他们见到几对在天空飞翔的燕鸥(Tern),这说 明附近有海岛。果然第二天到达距离目的地170海里的马塔依瓦(Mataiva)岛,受 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 l976年6月4日,“Hokule'a”号成功到达社会群岛的塔希提岛,进入帕皮提 (Papeete)港。当时岸边挤满了人,许多人走进齐胸深的水中,围着“Hokule'a”号 欢呼不已。 这次航行充分地表明了古代大洋洲的居民驾驶简陋的双体独木舟,凭着自己 的海上经验,观测天上的星体和海上的涌浪,依靠风力也可以横渡太平洋广阔的海 域到达遥远的目的地。 四、古代人在大西洋上航海的传说 史书中还有一些关于古代人航海的传说,虽然似乎很奇特,但经近代和现代学 者研究后认为,这是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人的航海业绩的。以下分述之。 1.腓尼基人环绕非洲的航行 腓尼基人是古代著名的航海民族。 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学者希罗多德 (Herodotus)就在埃及听到过埃及法老 (君主)尼科二世(Pharoch Necho II)在 公元前7世纪组织腓尼基人作环绕非洲 的航行的传说。 腓尼基人从埃及出发,先经红海进 人印度洋,沿着非洲东海岸向南航行。 船员们每天看着岸上的目标,沿岸前 进,天亮时开航,晚间抛锚停泊。到了 秋天,他们就登岸播种,等到收了粮食, 再次启程。后来,船员们发现太阳从右 图2-8腓尼基船驶过直布罗陀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