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 兴起,强学会成立。 ■强学会主张:办报纸和图书馆。 ■通过图书馆为一般民众服务,目的是启 迪民智。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一文中,将 “开办图书馆”作为强学会的五件大事
36 ◼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 兴起,强学会成立。 ◼ 强学会主张:办报纸和图书馆。 ◼ 通过图书馆为一般民众服务,目的是启 迪民智。 ◼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一文中,将 “开办图书馆”作为强学会的五件大事 之一
此会所办之事情为五大端:一译东西文 书籍,二刊布新报,三开大图书馆,四 设博物仪器馆,五建立政治学校。我国 之有协会、有学社,自此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
37 ◼ 此会所办之事情为五大端:一译东西文 书籍,二刊布新报,三开大图书馆,四 设博物仪器馆,五建立政治学校。我国 之有协会、有学社,自此始也。” ◼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898)
1896年至1898年,全国共成立近百个学会,大 多建有“书楼”,目的是宣传维新,推行改革。 ■藏书内容以新学、西学为主,面向社会公众开 放,只供会员阅览 ■读者对象扩大到一般知识分子和部分市民。 ■学会书楼打破封建藏书楼的封闭性,吸收并采 用西方近代图书馆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 ■学会书楼是由旧式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过 程中的重要阶段,是近代图书馆的先声
38 ◼ 1896年至1898年,全国共成立近百个学会,大 多建有“书楼”,目的是宣传维新,推行改革。 ◼ 藏书内容以新学、西学为主,面向社会公众开 放,只供会员阅览。 ◼ 读者对象扩大到一般知识分子和部分市民。 ◼ 学会书楼打破封建藏书楼的封闭性,吸收并采 用西方近代图书馆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 ◼ 学会书楼是由旧式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过 程中的重要阶段,是近代图书馆的先声
古越藏书楼 徐树兰(1837-1902 ■1902年捐资白银32, 960余两,在绍兴建起 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a 馆”一古越藏书楼。 ■蔡元培曾于1886-1900 年在藏书楼校勘图书
39 古越藏书楼 ◼ 徐树兰(1837 -1902 ) ◼ 1902年捐资白银32 , 960余两,在绍兴建起 中国第一所 “公共图书 馆 ” —古越藏书楼。 ◼ 蔡元培曾于1886 -1900 年在藏书楼校勘图书
山东聊城海源阁 清代江南河道总督、著名藏书家、聊城人杨以增创建于道光二十 年(公元1840年)。 海源阁兴盛时总计珍藏宋元明清木刻印刷古籍4000余种、220000 余卷,金石书画不胜枚举。 中国历史博物馆将海源阁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 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百百 宋楼”并称为清代四大私人癒书楼。 杨氏藏书始于杨以增之父杨兆煜,后经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 杨承训四代人的努力,上百年的积累,使藏书逐渐丰富起来。 明清私家藏书,素以江浙为中心。 咸丰年间,当时江南一带太平军、捻军在此与清军作战,江南旧 家藏书多丕能守,大量散失,流入市场,给杨以增大批收购珍贵 善本提供了
40 山东聊城海源阁 ◼ 清代江南河道总督、著名藏书家、聊城人杨以增创建于道光二十 年(公元1840年)。 ◼ 海源阁兴盛时总计珍藏宋元明清木刻印刷古籍4000余种、220000 余卷,金石书画不胜枚举。 ◼ 中国历史博物馆将海源阁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 、 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百百 宋楼”并称为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 ◼ 杨氏藏书始于杨以增之父杨兆煜,后经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 杨承训四代人的努力,上百年的积累,使藏书逐渐丰富起来。 ◼ 明清私家藏书,素以江浙为中心。 ◼ 咸丰年间,当时江南一带太平军、捻军在此与清军作战,江南旧 家藏书多不能守,大量散失,流入市场,给杨以增大批收购珍贵 善本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