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Refrigerate 冷藏:在具有良好隔热设计的建筑中应用特定的机械设备来调节产品的贮藏温度 的一种贮藏方式。 1-7 Non-climacteric 非跃变型呼吸:指果实在幼嫩时呼吸强度较高,随着成熟和衰老的进行,呼吸强 度逐渐降低,并维持一定的水平。 1-8 Latent infection 潜伏侵染:病源物在果蔬生长期间侵入产品体内,经过一定积蓄的扩展后由于果 蔬体内抗病性的存在而使之呈现某种潜伏状态。当果蔬采收以后,随着贮藏时间 的延长,体内抗病性消失,病原物又恢复活动,进而引起腐烂。 1-9Ventilated storage 通风库贮藏:指在一定隔热设计的建筑中,利用库内外的温度差异及昼夜的温度 的变化,以通风换气的方式来调节产品的贮藏温度。 1-10 Ripening 后熟:某些果实达到最佳食用品质的过程。 1-11 Fresh cut 鲜切:将产品不能食用的部分去除,切分成便于食用的状态。 1-12 Dormancy 休眠:一些块茎和鳞茎类蔬菜在结束其田间的生长时,体内积累了大量的养分 新陈代谢明显降低,生长停止而进入相对静止状态的现象。 1-14 Physiological disorder 生理紊乱:采前不适宜的生长条件或采后适宜的贮运条件所引起的病害。不能相 互传染,无侵染过程。 1-15 Respiration drift 呼吸漂移:指果蔬产品在某一生命阶段中呼吸强度起伏变化的总趋势。 1-16 Precooling 预冷:对于低温贮藏,运输的产品来说,在采收以后迅速将其体温降至规定标准 的过程。 1-17 Postharvest disease 采后病害:果蔬产品受到其它生物的侵染或者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使其正 常生理代谢受到阻碍,导致细胞死亡,组织腐烂的现象
1-6 Refrigerate 冷藏:在具有良好隔热设计的建筑中应用特定的机械设备来调节产品的贮藏温度 的一种贮藏方式。 1-7 Non-climacteric 非跃变型呼吸:指果实在幼嫩时呼吸强度较高,随着成熟和衰老的进行,呼吸强 度逐渐降低,并维持一定的水平。 1-8 Latent infection 潜伏侵染:病源物在果蔬生长期间侵入产品体内,经过一定积蓄的扩展后由于果 蔬体内抗病性的存在而使之呈现某种潜伏状态。当果蔬采收以后,随着贮藏时间 的延长,体内抗病性消失,病原物又恢复活动,进而引起腐烂。 1-9 Ventilated storage 通风库贮藏:指在一定隔热设计的建筑中,利用库内外的温度差异及昼夜的温度 的变化,以通风换气的方式来调节产品的贮藏温度。 1-10 Ripening 后熟:某些果实达到最佳食用品质的过程。 1-11 Fresh cut 鲜切:将产品不能食用的部分去除,切分成便于食用的状态。 1-12 Dormancy 休眠:一些块茎和鳞茎类蔬菜在结束其田间的生长时,体内积累了大量的养分, 新陈代谢明显降低,生长停止而进入相对静止状态的现象。 1-14 Physiological disorder 生理紊乱:采前不适宜的生长条件或采后适宜的贮运条件所引起的病害。不能相 互传染,无侵染过程。 1-15 Respiration drift 呼吸漂移:指果蔬产品在某一生命阶段中呼吸强度起伏变化的总趋势。 1-16 Precooling 预冷:对于低温贮藏,运输的产品来说,在采收以后迅速将其体温降至规定标准 的过程。 1-17 Postharvest disease 采后病害:果蔬产品受到其它生物的侵染或者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使其正 常生理代谢受到阻碍,导致细胞死亡,组织腐烂的现象
食品包装 SZ1-96无菌包装:把被包装食品和包装容器分别杀菌,并在无菌条件下完成充 填密封的一种包装。 SZ1-97蒸煮袋食品:将烹调好的食品放入容器或耐热的塑料袋内并密封,在高 温蒸汽锅内加热杀菌成为完全无菌的一种食品包装方法。 SZ1-98软塑复合材料: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可绕性材料,通过一定的技 术组合而成的一种结构化薄膜。 SZ1-99食品包装设计:是指为了满足食品包装要求和增加其商品性,在正式生 产包装制品之前,对其结构、造型和装潢进行设计。 SZ1-100封入脱氧剂包装:是指在密封的容器内,封入能与氧结合的脱氧剂来除 去包装内的氧气,使被包装物在氧浓度很低、甚至几乎无氧的条件下保存的一种 包装方法。 S21-101防湿包装:采用具有一定隔绝水蒸气能力的防潮包装材料进行包封,隔 绝外界湿度对产品的影响,同时使食品包装内的相对湿度满足产品的要求,保证 产品的质量。 SZ1-102包装食品:是指食品厂或超市预先用包装材料或容器包装好的食品,销 售时在顾客面对面包装的食品不称为包装食品。 SZ1-103过分包装:指在满足了包装的基本功能之后,人为的增加的一些没有必 要的包装。 SZ1-104拉伸包装:用可拉伸的塑料薄膜在常温和张力下对产品或包装件进行包 裹的一种包装方法。 SZ1-105环友包装:指用料节用资源,在被消费者用完弃掉的处理过程中,少占 坑地,焚烧无毒气,过些时候即能自动腐化分解回归自然,不会变成永不消失的 垃圾,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损害。 SK1-106400DWST:表示定量为40g/m,用PVC单面涂布、具有热封性的透明玻璃 纸。 SZ1-107金属化薄膜:指在高真空条件下,薄膜表面镀铝制得的一种隔绝性和装 饰性包装材料。 SZ1-108阿伊德玛原则:一个精美的产品首先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进而对产品感
食品包装 SZ1-96 无菌包装:把被包装食品和包装容器分别杀菌,并在无菌条件下完成充 填密封的一种包装。 SZ1-97 蒸煮袋食品:将烹调好的食品放入容器或耐热的塑料袋内并密封,在高 温蒸汽锅内加热杀菌成为完全无菌的一种食品包装方法。 SZ1-98 软塑复合材料: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可绕性材料,通过一定的技 术组合而成的一种结构化薄膜。 SZ1-99 食品包装设计:是指为了满足食品包装要求和增加其商品性,在正式生 产包装制品之前,对其结构、造型和装潢进行设计。 SZ1-100 封入脱氧剂包装:是指在密封的容器内,封入能与氧结合的脱氧剂来除 去包装内的氧气,使被包装物在氧浓度很低、甚至几乎无氧的条件下保存的一种 包装方法。 SZ1-101 防湿包装:采用具有一定隔绝水蒸气能力的防潮包装材料进行包封,隔 绝外界湿度对产品的影响,同时使食品包装内的相对湿度满足产品的要求,保证 产品的质量。 SZ1-102 包装食品:是指食品厂或超市预先用包装材料或容器包装好的食品,销 售时在顾客面对面包装的食品不称为包装食品。 SZ1-103 过分包装:指在满足了包装的基本功能之后,人为的增加的一些没有必 要的包装。 SZ1-104 拉伸包装:用可拉伸的塑料薄膜在常温和张力下对产品或包装件进行包 裹的一种包装方法。 SZ1-105 环友包装:指用料节用资源,在被消费者用完弃掉的处理过程中,少占 坑地,焚烧无毒气,过些时候即能自动腐化分解回归自然,不会变成永不消失的 垃圾,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损害。 SK1-106 400DWST:表示定量为 40g/m2,用 PVC 单面涂布、具有热封性的透明玻璃 纸。 SZ1-107 金属化薄膜:指在高真空条件下,薄膜表面镀铝制得的一种隔绝性和装 饰性包装材料。 SZ1-108 阿伊德玛原则:一个精美的产品首先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进而对产品感
兴趣,随之唤起购买欲,然后记住这一商品,最后转化为购买行为。这一原则成 为AIDMA原则。 SZ1-109食品包装法规:对食品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包装标识及技术要求等的 规定。 仪器分析 1-1色谱半峰宽又称半宽度、半峰宽度、区域宽度、区域半宽度,是色谱峰高 一半处的峰宽度,用y2(或W12)表示。 1-2差示分光光度法用浓度比样品稍低或稍高的标准溶液代替试剂空白米调 节仪器的100%透光率(对浓溶液)或0%透光率(对稀溶液)以提高分光光度 法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的方法,称为差示分光光度法。 1-3端吸收指由分子内?s*跃迁引起的对紫外区短波长端至远紫外区的强吸 收。 1-4反射吸收法又称RAS法。入射光经反射镜照射到样品表面,其反射光再 经另一反射镜进入仪器。反射吸收测定的原理是,只有与基板垂直的偶极矩变化 可以被选择性地检测。 1-5反相离子对色谱指用适当的反离子与被测离子形成具有一定疏水性的离 子对化合物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体系分离所形成的离子对化合物的方法。 1-6光声效应经调制的断续光照射于物质时,物质发射与断续光频率相等的 声波,这种现象称为光声效应。 1-7固定相柱色谱或平板色谱中既起分离作用又不移动的那一相。 1-8红外光声光谱法又称PAS法物质吸收光后,除发光、光化学反应外大部 分能量经非辐射跃迁过程最终变成热能。通过测定热能变化获取物质光学以及热 性质的方法称为光声光谱法。入射断续光为红外光时,测定的是红外光声光谱。 1-9基线在色谱分析中,当只有流动相通过而没有样品通过检测器时,记录所 得到的检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正常情况下应为一条直线。 1-10基质又称载体或担体,通常制备成数mm至数十mm粒径的球形颗粒, 它具有一定的刚性,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它对分离不起明显的作用,只是作为功 能基团的载体。 1-11基频从v=0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至v=1的振动能级产生的红外吸收频率 称为基频。 1-12拉曼位移当激发光与样品分子作用时,如果光子与分子碰撞后发生了能 量交换,光子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了样品分子或从样品分子获得一部分能量,从 而改变了光的频率。能量变化所引起的散射光频率变化称为拉曼位移。 1-13拉曼散射光照射于样品时,有一部分光被散射,其频率与入射光不同
兴趣,随之唤起购买欲,然后记住这一商品,最后转化为购买行为。这一原则成 为 AIDMA 原则。 SZ1-109 食品包装法规:对食品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包装标识及技术要求等的 规定。 仪器分析 1-1 色谱半峰宽 又称半宽度、半峰宽度、区域宽度、区域半宽度,是色谱峰高 一半处的峰宽度,用 y1/2(或 W1/2)表示。 1-2 差示分光光度法 用浓度比样品稍低或稍高的标准溶液代替试剂空白来调 节仪器的 100%透光率(对浓溶液)或 0%透光率(对稀溶液)以提高分光光度 法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的方法,称为差示分光光度法。 1-3 端吸收 指由分子内 n?s*跃迁引起的对紫外区短波长端至远紫外区的强吸 收。 1-4 反射吸收法 又称 RAS 法。入射光经反射镜照射到样品表面,其反射光再 经另一反射镜进入仪器。反射吸收测定的原理是,只有与基板垂直的偶极矩变化 可以被选择性地检测。 1-5 反相离子对色谱 指用适当的反离子与被测离子形成具有一定疏水性的离 子对化合物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体系分离所形成的离子对化合物的方法。 1-6 光声效应 经调制的断续光照射于物质时,物质发射与断续光频率相等的 声波,这种现象称为光声效应。 1-7 固定相 柱色谱或平板色谱中既起分离作用又不移动的那一相。 1-8 红外光声光谱法 又称 PAS 法 物质吸收光后,除发光、光化学反应外大部 分能量经非辐射跃迁过程最终变成热能。通过测定热能变化获取物质光学以及热 性质的方法称为光声光谱法。入射断续光为红外光时,测定的是红外光声光谱。 1-9 基线 在色谱分析中,当只有流动相通过而没有样品通过检测器时,记录所 得到的检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正常情况下应为一条直线。 1-10 基质又称载体或担体,通常制备成数 mm 至数十 mm 粒径的球形颗粒, 它具有一定的刚性,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它对分离不起明显的作用,只是作为功 能基团的载体。 1-11 基频从 v=0 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至 v=1 的振动能级产生的红外吸收频率 称为基频。 1-12 拉曼位移 当激发光与样品分子作用时,如果光子与分子碰撞后发生了能 量交换,光子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了样品分子或从样品分子获得一部分能量,从 而改变了光的频率。能量变化所引起的散射光频率变化称为拉曼位移。 1-13 拉曼散射 光照射于样品时,有一部分光被散射,其频率与入射光不同
频率位移与发生散射的分子结构有关。这种散射称为拉曼散射。 1-14离子源实现样品离子化的区域。由电离室、离子束的加速场、聚焦透镜 等构成。它的作用是使被分析物电离,变成分子离子或碎片离子。 1-l5麦氏重排是Mclatterty对质谱分析中离子的重排反应提出的经验规则。在 质谱中,位于含有杂原子双键的Y-位氢原子,通过六元过渡态转移到杂原子上的 过程称之为麦氏重排。 1-16内标法为了使谱线强度由于实验条件波动而引起的变化得到补偿,通常 用分析线和内标线强度对比元素含量的关系来进行光谱定量分析,这种方法称为 内标法。 1-17凝胶过滤色谱是以化学惰性的多孔性物质作固定相,溶质分子不是与固 定相发生相互作用,而是受固定相孔径大小的影响而达到分离的一种液相色谱分 离模式。 1-18平面光栅光谱仪以平面光栅作为分光元件的摄谱仪。有透射式和反射式两 类。由于制造精密的透射光栅比较困难,现代光栅光谱仪几乎都采用反射光栅。 1-19瑞利散射当激发光与样品分子作用时,如果光子与分子间发生弹性碰撞, 碰撞时只是方向发生改变而未发生能量交换,即散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相等,这 种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1-20斯托克斯位移被光激发后物质的电子在从激发态回到基态发光之前,会 与周围的原子发生作用使其激发能的一部分以热等其他形式发生非辐射失活,因 此产生能量差。这种激发光与发光之间的能量差称为斯托克斯位移。 食品安全 1-1转基因食品 是指用转基因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等。 1-2环境污染 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 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1-3动植物天然有毒物质 是指有些动植物中存在的某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非营养性天然物质成分:或因贮 藏方法不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某种有毒成分。 1-4食品安全性 是指食品中不应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损害或威胁人类健康,包括直接 的急性或慢性毒害和感染疾病,以及对后代健康的潜在影响。 1-5绿色食品
频率位移与发生散射的分子结构有关。这种散射称为拉曼散射。 1-14 离子源 实现样品离子化的区域。由电离室、离子束的加速场、聚焦透镜 等构成。它的作用是使被分析物电离,变成分子离子或碎片离子。 1-15 麦氏重排是 Mclatterty 对质谱分析中离子的重排反应提出的经验规则。在 质谱中,位于含有杂原子双键的 γ-位氢原子,通过六元过渡态转移到杂原子上的 过程称之为麦氏重排。 1-16 内标法 为了使谱线强度由于实验条件波动而引起的变化得到补偿,通常 用分析线和内标线强度对比元素含量的关系来进行光谱定量分析,这种方法称为 内标法。 1-17 凝胶过滤色谱 是以化学惰性的多孔性物质作固定相,溶质分子不是与固 定相发生相互作用,而是受固定相孔径大小的影响而达到分离的一种液相色谱分 离模式。 1-18 平面光栅光谱仪以平面光栅作为分光元件的摄谱仪。有透射式和反射式两 类。由于制造精密的透射光栅比较困难,现代光栅光谱仪几乎都采用反射光栅。 1-19 瑞利散射当激发光与样品分子作用时,如果光子与分子间发生弹性碰撞, 碰撞时只是方向发生改变而未发生能量交换,即散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相等,这 种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1-20 斯托克斯位移被光激发后物质的电子在从激发态回到基态发光之前,会 与周围的原子发生作用使其激发能的一部分以热等其他形式发生非辐射失活,因 此产生能量差。这种激发光与发光之间的能量差称为斯托克斯位移。 食品安全 1-1 转基因食品 是指用转基因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等。 1-2 环境污染 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 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1-3 动植物天然有毒物质 是指有些动植物中存在的某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非营养性天然物质成分;或因贮 藏方法不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某种有毒成分。 1-4 食品安全性 是指食品中不应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损害或威胁人类健康,包括直接 的急性或慢性毒害和感染疾病,以及对后代健康的潜在影响。 1-5 绿色食品
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 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16有机食品 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出来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证书,供 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又称生态食品或天然食品。 1-7危害 是指食品中或食品本身对健康有不良作用的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因素,这包 括有意加入的或者无意污染的或者在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 1-8危险性评估 对人体接触食源性危害而对健康产生的已知或潜在的不良作用进行科学评价。 19酸雨 通常是指pH值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雾和雪。 1-10武类 在植物中,糖分子中的半缩醛羟基和非糖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羟基脱水缩合而成的 具有环状缩醛结构的化合物,称为甙类。 1-11食品非热力杀菌 是指食品在杀菌过程中不引起食品本身温度有较大增加的杀菌方法。 1-12转基因技术 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外源遗传物质导入活细胞或生物体中产 生基因重组现象,并使之遗传和表达 食品质量管理学 1- 质量:产品满足用户需要的优劣程度 1-2质量特性:产品所具有的满足用户特定需要的、能体现产品使用价值的、 有助于区分和识别产品的、可以描述和可以度量的基本特性。 1-3质量管理: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 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4食品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和提高食品生产的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所进行 的调查、计划、组织、 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的总称。 1-5产品质量:产品满足用户需要的优劣程度。 工作质量:指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人事组织等全部生产活动为达到 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 服务质量:企业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完善程度。 16质量责任制:是指明确规定各级领导 ,每个部门、所有职工在质量管理工 作中的职务、责任、权限和利益,做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 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 1-7质量信息工作:指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和贮存
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 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1-6 有机食品 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出来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证书,供 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又称生态食品或天然食品。 1-7 危害 是指食品中或食品本身对健康有不良作用的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因素,这包 括有意加入的或者无意污染的或者在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 1-8 危险性评估 对人体接触食源性危害而对健康产生的已知或潜在的不良作用进行科学评价。 1-9 酸雨 通常是指 pH 值小于 5.65 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雾和雪。 1-10 甙类 在植物中,糖分子中的半缩醛羟基和非糖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羟基脱水缩合而成的 具有环状缩醛结构的化合物,称为甙类。 1-11 食品非热力杀菌 是指食品在杀菌过程中不引起食品本身温度有较大增加的杀菌方法。 1-12 转基因技术 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外源遗传物质导入活细胞或生物体中产 生基因重组现象,并使之遗传和表达。 食品质量管理学 1-1 质量:产品满足用户需要的优劣程度。 1-2 质量特性:产品所具有的满足用户特定需要的、能体现产品使用价值的、 有助于区分和识别产品的、可以描述和可以度量的基本特性。 1-3 质量管理: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 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4 食品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和提高食品生产的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所进行 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的总称。 1-5 产品质量:产品满足用户需要的优劣程度。 工作质量:指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人事组织等全部生产活动为达到 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 服务质量:企业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完善程度。 1-6 质量责任制:是指明确规定各级领导、每个部门、所有职工在质量管理工 作中的职务、责任、权限和利益,做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 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 1-7 质量信息工作:指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和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