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 一 部 分
第一章北美的外貌 北美分为两大地区,一个伸向北极,一个延向赤道一 密西西比河大河谷一见于这个流域的地球变迁痕迹 建起英国殖民地的大西洋沿岸一南美和北美在被发现时 的不同外观一北美森林—大草原一到处飘泊的土著 部落一这些部落的外表、习俗和语言一一个早已消失 的民族的遗迹。 北美在外貌上有一个一看即易于分辨出来的总特点。 陆地和水系,山岳和河谷,都布置得井井有条。在这种 简单而壮观的安排中,既有景物的杂陈,又有景色的多变。 两大地区几乎各占北美的一半。* 一个地区北抵北极,东西各临大洋。它向南伸展,形成 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两个不等边,最后在加拿大五大湖区 下方交合于底边。 第二个地区始于第一个地区的终点,包括大陆的所有其 余部分。 一个地区微微斜向北极,另一个地区微微斜向赤道。 第一个地区的大地向北缓缓下降,斜度令人看不出来,几 ¥1836年(第5版)本,在此处有一个注:“见本册后面所附地图。”1951年 版未收此图。一译者
第 一 章 北 美 的 外 貌 北 美 分 为 两 大 地 区 , 一 个 伸 向 北 极 , 一 个 延 向 赤 道 — — 密 西 西 比 河 大 河 谷 — — 见 于 这 个 流 域 的 地 球 变 迁 痕 迹 — — 建 起 英 国 殖 民 地 的 大 西 洋 沿 岸 — — 南 美 和 北 美 在 被 发 现 时 的 不 同 外 观 — — 北 美 森 林 — — 大 草 原 — — 到 处 飘 泊 的 土 著 部 落 — — 这 些 部 落 的 外 表 、 习 俗 和 语 言 — — 一 个 早 已 消 失 的 民 族 的 遗 迹 。 北 美 在 外 貌 上 有 一 个 一 看 即 易 于 分 辨 出 来 的 总 特 点 。 陆 地 和 水 系 , 山 岳 和 河 谷 , 都 布 置 得 井 井 有 条 。 在 这 种 简 单 而 壮 观 的 安 排 中 , 既 有 景 物 的 杂 陈 , 又 有 景 色 的 多 变 。 两 大 地 区 几 乎 各 占 北 美 的 一 半 。 D 一 个 地 区 北 抵 北 极 , 东 西 各 临 大 洋 。 它 向 南 伸 展 , 形 成 一 个 三 角 形 。 三 角 形 的 两 个 不 等 边 , 最 后 在 加 拿 大 五 大 湖 区 下 方 交 合 于 底 边 。 第 二 个 地 区 始 于 第 一 个 地 区 的 终 点 , 包 括 大 陆 的 所 有 其 余 部 分 。 一 个 地 区 微 微 斜 向 北 极 , 另 一 个 地 区 微 微 斜 向 赤 道 。 第 一 个 地 区 的 大 地 向 北 缓 缓 下 降 , 斜 度 令 人 看 不 出 来 , 几 D 1 8 3 6 年 ( 第 5 版 ) 本 , 在 此 处 有 一 个 注 : “ 见 本 册 后 面 所 附 地 图 。 ” 1 9 5 1 年 版 未 收 此 图 。 — — 译 者
第一章 北美的外貌 23 乎可以说这是一片平原。在这片广袤的平地上既没有高山,又 没有深谷。 这里的河流曲曲弯弯,好象愿意流到哪里就流到哪里。一 些江河时而并行或会合,然后分而又合:时而流入沼泽地带, 消失于它们自身造成的水乡迷宫之中:经过这样千回百转,最 后才注入北极的各海。这第一个地区南端的各个大湖,与旧 大陆的大多数湖泊不同,周围没有群山峭壁,湖岸平坦,只 比水面高出几英尺。因此,每个湖就象盛满水的大碗:如果 地球的构造微微变动,湖水不是涌向北极一侧,就是流入热 带的海洋。 第二个地区虽有些凸凹不平,但更适于人们定居。两条 大山脉在其中各据一方:一条名叫阿勒格尼山脉,它沿大西 洋沿岸延伸:另一条落基山脉)与南海太平洋)平行。 两条山脉之间的空间,计有228843平方里约①。因此,它 的面积约为法国的六倍②。 然而,在这个广大的地域内却形成一个大河谷,这个大 河谷自阿勒格尼山脉的圆形峰顶迤逦而下,然后逐渐上升,一 直爬上落基山脉的各个山巅。 大河谷的底部流着一条巨川,自群山而下的条条河流,从 四面八方汇入其中。 ①1341649英里。见达比《美国概览》第449页,费城,1828年。托克维 尔引用的是沃登法译本)。按每里约等于2000图瓦兹换算·。 *1里约ieue)等于4公里,1图瓦兹(toise)等于1949米,两者都是 法国的旧长度单位。一译者 ②法国的面积为35181平方里约
乎 可 以 说 这 是 一 片 平 原 。 在 这 片 广 袤 的 平 地 上 既 没 有 高 山 , 又 没 有 深 谷 。 这 里 的 河 流 曲 曲 弯 弯 , 好 象 愿 意 流 到 哪 里 就 流 到 哪 里 。 一 些 江 河 时 而 并 行 或 会 合 , 然 后 分 而 又 合 ; 时 而 流 入 沼 泽 地 带 , 消 失 于 它 们 自 身 造 成 的 水 乡 迷 宫 之 中 ; 经 过 这 样 千 回 百 转 , 最 后 才 注 入 北 极 的 各 海 。 这 第 一 个 地 区 南 端 的 各 个 大 湖 , 与 旧 大 陆 的 大 多 数 湖 泊 不 同 , 周 围 没 有 群 山 峭 壁 , 湖 岸 平 坦 , 只 比 水 面 高 出 几 英 尺 。 因 此 , 每 个 湖 就 象 盛 满 水 的 大 碗 : 如 果 地 球 的 构 造 微 微 变 动 , 湖 水 不 是 涌 向 北 极 一 侧 , 就 是 流 入 热 带 的 海 洋 。 第 二 个 地 区 虽 有 些 凸 凹 不 平 , 但 更 适 于 人 们 定 居 。 两 条 大 山 脉 在 其 中 各 据 一 方 : 一 条 名 叫 阿 勒 格 尼 山 脉 , 它 沿 大 西 洋 沿 岸 延 伸 ; 另 一 条 〔 落 基 山 脉 〕 与 南 海 〔 太 平 洋 〕 平 行 。 两 条 山 脉 之 间 的 空 间 , 计 有 2 2 8 8 4 3 平 方 里 约 ① 。 因 此 , 它 的 面 积 约 为 法 国 的 六 倍 ② 。 然 而 , 在 这 个 广 大 的 地 域 内 却 形 成 一 个 大 河 谷 , 这 个 大 河 谷 自 阿 勒 格 尼 山 脉 的 圆 形 峰 顶 迤 逦 而 下 , 然 后 逐 渐 上 升 , 一 直 爬 上 落 基 山 脉 的 各 个 山 巅 。 大 河 谷 的 底 部 流 着 一 条 巨 川 , 自 群 山 而 下 的 条 条 河 流 , 从 四 面 八 方 汇 入 其 中 。 第 一 章 北 美 的 外 貌 2 3 ① ② 法 国 的 面 积 为 3 5 1 8 1 平 方 里 约 。 1 3 4 1 6 4 9 英 里 。 见 达 比 《 美 国 概 览 》 第 4 4 9 页 , 费 城 , 1 8 2 8 年 。 〔 托 克 维 尔 引 用 的 是 沃 登 法 译 本 〕 。 按 每 里 约 等 于 2 0 0 0 图 瓦 兹 换 算 E。 E 1 里 约 ( l i e u e ) 等 于 4 公 里 , 1 图 瓦 兹 ( t o i s e ) 等 于 1 9 4 9 米 , 两 者 都 是 法 国 的 旧 长 度 单 位 。 — — 译 者
24 第一部分 从前,法国人为了纪念远方的祖国,曾把这条巨川称为 圣路易河:而印第安人,则用他们的夸张说法,把它称为 “诸水之父”: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发源于我在前面所说的两大地区的交界处, 源头距分隔这两大地区的高原的最高点不远。 在这最高点附近,还流出另一条河③。它几经回转,流入 北极的海洋。密西西比河本身的河道,有一个时期似乎并不 稳定。它曾多次改道,只是在缓缓流出湖区和沼泽地带之后 才稳定流向,最后缓缓流向南去。 密西西比河有时在大自然给它挖出的粘土质河床中静静 地流过,有时因暴雨而变成洪流,流程1000多里约④。 在离河口近600里约处⑤,水深平均已达15英尺。载重 300吨的船舶,可自河口上溯200里约左右。 有57条可通航大河向它供水。据计算,在密西西比河的 支流中,有一条长1300里约©,一条长900里约⑦,一条长 600里约⑧,一条长500里约⑨,四条长200里约0。至于从 四面八方汇入其中的无数小河,就不必提了。 ③鲁日河红河)。 ④2500英里,合1032里约。见沃登译《美国概览》第1卷第166页。 ⑤1364英里,合563里约。同上书第1卷第169页。 ⑥指密苏里河,同上书第1卷第132页(1278里约) ⑦指阿肯色河,同上书第1卷第188页(877里约)。 ⑧指鲁日河,同上书第1卷第190页(598里约)。 ⑨指俄亥俄河,同上书第1卷第192页(490里约)。 ①指伊利诺伊河、圣皮尔河、圣弗兰西斯河、得梅因河。以上河流的长度, 我是按标准英里和每里约等于2000图瓦兹折算的
从 前 , 法 国 人 为 了 纪 念 远 方 的 祖 国 , 曾 把 这 条 巨 川 称 为 圣 路 易 河 ; 而 印 第 安 人 , 则 用 他 们 的 夸 张 说 法 , 把 它 称 为 “ 诸 水 之 父 ” : 密 西 西 比 河 。 密 西 西 比 河 发 源 于 我 在 前 面 所 说 的 两 大 地 区 的 交 界 处 , 源 头 距 分 隔 这 两 大 地 区 的 高 原 的 最 高 点 不 远 。 在 这 最 高 点 附 近 , 还 流 出 另 一 条 河 ③ 。 它 几 经 回 转 , 流 入 北 极 的 海 洋 。 密 西 西 比 河 本 身 的 河 道 , 有 一 个 时 期 似 乎 并 不 稳 定 。 它 曾 多 次 改 道 , 只 是 在 缓 缓 流 出 湖 区 和 沼 泽 地 带 之 后 才 稳 定 流 向 , 最 后 缓 缓 流 向 南 去 。 密 西 西 比 河 有 时 在 大 自 然 给 它 挖 出 的 粘 土 质 河 床 中 静 静 地 流 过 , 有 时 因 暴 雨 而 变 成 洪 流 , 流 程 1 0 0 0 多 里 约 ④ 。 在 离 河 口 近 6 0 0 里 约 处 ⑤ , 水 深 平 均 已 达 1 5 英 尺 。 载 重 3 0 0 吨 的 船 舶 , 可 自 河 口 上 溯 2 0 0 里 约 左 右 。 有 5 7 条 可 通 航 大 河 向 它 供 水 。 据 计 算 , 在 密 西 西 比 河 的 支 流 中 , 有 一 条 长 1 3 0 0 里 约 ⑥ , 一 条 长 9 0 0 里 约 ⑦ , 一 条 长 6 0 0 里 约 ⑧ , 一 条 长 5 0 0 里 约 ⑨ , 四 条 长 2 0 0 里 约 FG。 至 于 从 四 面 八 方 汇 入 其 中 的 无 数 小 河 , 就 不 必 提 了 。 2 4 第 一 部 分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FG 指 伊 利 诺 伊 河 、 圣 皮 尔 河 、 圣 弗 兰 西 斯 河 、 得 梅 因 河 。 以 上 河 流 的 长 度 , 我 是 按 标 准 英 里 和 每 里 约 等 于 2 0 0 0 图 瓦 兹 折 算 的 。 指 俄 亥 俄 河 , 同 上 书 第 1 卷 第 1 9 2 页 ( 4 9 0 里 约 ) 。 指 鲁 日 河 , 同 上 书 第 1 卷 第 1 9 0 页 ( 5 9 8 里 约 ) 。 指 阿 肯 色 河 , 同 上 书 第 1 卷 第 1 8 8 页 ( 8 7 7 里 约 ) 。 指 密 苏 里 河 , 同 上 书 第 1 卷 第 1 3 2 页 ( 1 2 7 8 里 约 ) 。 1 3 6 4 英 里 , 合 5 6 3 里 约 。 同 上 书 第 1 卷 第 1 6 9 页 。 2 5 0 0 英 里 , 合 1 0 3 2 里 约 。 见 沃 登 译 《 美 国 概 览 》 第 1 卷 第 1 6 6 页 。 鲁 日 河 〔 红 河 〕
第一章 北美的外貌 25 密西西比河流经的河谷,好象专门为它而创造的。这条 大河既有为善的意志,又有作恶的意志。在这方面,它俨然 如神。在近河地方,大自然展出一片用之不竭的沃野;离河 越远,草木也就越稀疏,土地也就越贫瘠,万物也就越羸弱 衰败。地壳上任何一处巨大变动留下的痕迹,都没有象在密 西西比河谷这里清晰可辨。流域内的一切景象,都是水的作 用的证明。歉收和丰年,都是水的创造。古代大洋的海水,在 今日的谷底沉积下厚厚一层适于植物生长的沃土,而且在水 退时把它冲得平平坦坦。河的右岸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平坦 得就象农民用磙子轧过一样。而离山越近,土地也就变得越 不平坦和贫瘠。可以说这里是千里峥嵘,古老的嶙峋岩石到 处可见,就像一架一架骷髅立在那里,筋肉早已被时间吃掉。 地表是一层由花岗岩风化而成的沙子,镶嵌着一些形状不规 则的岩石。一些植物好不容易排除这些障碍,才得以冒出它 们的幼芽。有人说,这是一片布满一座巨大建筑物的残垣破 壁的沃野。经过考察,不难看出这些岩石和沙子,在成分上 与落基山的嶙峋不毛山顶上的沙石毫无二致。在谷底沉积出 土地以后,洪水毫无疑问又把一部分岩石从山上冲下来。这 些岩石从斜坡上滚动下来,你推我挤,彼此冲撞,最后停在 它们原来所在的山巅的脚下。(A)* 总之,密西西比河大河谷是只有上帝才能给人们准备出 来的最好住所。但在目前,它还是一大片荒漠。 在阿勒格尼山的东侧,位于这条山脉的山麓和大西洋之 原作者注,见卷末。一译者
密 西 西 比 河 流 经 的 河 谷 , 好 象 专 门 为 它 而 创 造 的 。 这 条 大 河 既 有 为 善 的 意 志 , 又 有 作 恶 的 意 志 。 在 这 方 面 , 它 俨 然 如 神 。 在 近 河 地 方 , 大 自 然 展 出 一 片 用 之 不 竭 的 沃 野 ; 离 河 越 远 , 草 木 也 就 越 稀 疏 , 土 地 也 就 越 贫 瘠 , 万 物 也 就 越 羸 弱 衰 败 。 地 壳 上 任 何 一 处 巨 大 变 动 留 下 的 痕 迹 , 都 没 有 象 在 密 西 西 比 河 谷 这 里 清 晰 可 辨 。 流 域 内 的 一 切 景 象 , 都 是 水 的 作 用 的 证 明 。 歉 收 和 丰 年 , 都 是 水 的 创 造 。 古 代 大 洋 的 海 水 , 在 今 日 的 谷 底 沉 积 下 厚 厚 一 层 适 于 植 物 生 长 的 沃 土 , 而 且 在 水 退 时 把 它 冲 得 平 平 坦 坦 。 河 的 右 岸 是 一 望 无 际 的 平 原 , 平 坦 得 就 象 农 民 用 磙 子 轧 过 一 样 。 而 离 山 越 近 , 土 地 也 就 变 得 越 不 平 坦 和 贫 瘠 。 可 以 说 这 里 是 千 里 峥 嵘 , 古 老 的 嶙 峋 岩 石 到 处 可 见 , 就 像 一 架 一 架 骷 髅 立 在 那 里 , 筋 肉 早 已 被 时 间 吃 掉 。 地 表 是 一 层 由 花 岗 岩 风 化 而 成 的 沙 子 , 镶 嵌 着 一 些 形 状 不 规 则 的 岩 石 。 一 些 植 物 好 不 容 易 排 除 这 些 障 碍 , 才 得 以 冒 出 它 们 的 幼 芽 。 有 人 说 , 这 是 一 片 布 满 一 座 巨 大 建 筑 物 的 残 垣 破 壁 的 沃 野 。 经 过 考 察 , 不 难 看 出 这 些 岩 石 和 沙 子 , 在 成 分 上 与 落 基 山 的 嶙 峋 不 毛 山 顶 上 的 沙 石 毫 无 二 致 。 在 谷 底 沉 积 出 土 地 以 后 , 洪 水 毫 无 疑 问 又 把 一 部 分 岩 石 从 山 上 冲 下 来 。 这 些 岩 石 从 斜 坡 上 滚 动 下 来 , 你 推 我 挤 , 彼 此 冲 撞 , 最 后 停 在 它 们 原 来 所 在 的 山 巅 的 脚 下 。 ( A ) D 总 之 , 密 西 西 比 河 大 河 谷 是 只 有 上 帝 才 能 给 人 们 准 备 出 来 的 最 好 住 所 。 但 在 目 前 , 它 还 是 一 大 片 荒 漠 。 在 阿 勒 格 尼 山 的 东 侧 , 位 于 这 条 山 脉 的 山 麓 和 大 西 洋 之 第 一 章 北 美 的 外 貌 2 5 D 原 作 者 注 , 见 卷 末 。 — — 译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