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世界政治中的美国权力 这一事件说明了山地的屏障作用。日本帝国在20世纪30至40年代 9 人侵亚洲大陆。水域并没有阻挡住日本,反对日本侵略的国家国力不强 才是导致日本人侵的一个原因。81850年之后,美国停止了对加拿大和 墨西哥的征服行动。之所以如此,不是水域阻挡了美国,而是世界政治 中发生了更为重要的变化:作为帝国主义征服对象的国家内部兴起了民 族主义和社会运动。米尔斯海歌使用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时候,忽视 了一些至关重要的因素,包括相对实力,控制领土的成本和收益,结盟态 势、民族主义、制度以及国家内部的意识形态等等。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曾经分析过美国新权 与作为世界地缘核心区域的欧亚大陆的关系。他以与米尔斯海默类似 的方法,在其分析中使用了地缘政治的逻辑。爷一方面,布热津斯基使用 了自由主义理论分析美国的权力要素,其中包含了软实力和文化权力, 但布热津斯基研究的最重要贡献在于他修正了地缘政治理论。冷战之 后,布热淮斯基呼吁建立法国一德国一波兰一乌克兰结盟,以便抗衡俄 罗斯在欧洲的实力。布热津斯基的主张完全改变了欧洲以海洋为主的 边缘地带理论,转而提倡以大陆为主的地缘战略。布热津斯基提倡地缘 政治,在俄罗斯国内政治辩论中地缘政治也重新得到支持,两者不谋而 合。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包括日里诺夫斯基(Vladimir Zhirinovsky)和久 加诸夫(Gennady Ziuganov)等人,一度认为,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是历史 规律的必然,但是,他们现在将希望寄托于地缘方面:他们不再重视历史8 这一时间纬度,而是转而重视地缘这一空间纬度。无论是沿着马克思主 义还是民族主义道路向前迈进,似乎俄罗斯复兴都充满了希望。查尔 斯·克洛弗(Charles Clover)写道:“欧亚主义成功地调和了原本充满矛 盾的共产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和民族基旨主义等思想。欧亚主义… 已经成为一种统合型思想,吸收了后苏联时代兴起的各种政治思想中的 激进成分。” 这种“整合型的地缘理论”表明了理念的,批判的地缘理论的中心思 想,即:地区是由政治因素造就的。这类理论包括不同的派别。其中强 色Epstein1987.,44-97 8 Mearsheimer 2001,264-265. 4 Mearsheimer 2001,488. Brzezinski 1997. 年C□oer1999,I3 Reuber and Welkersdorfer 2001. PDG
地区构成的世界 10 调政治经济内容的派别将地区视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空间表现形式, 将核心和边缘区分开来。强调文化内容的派别将地区视为某些集团选 定的集体符号,用来主导地理世界上某些具体的地域。 约翰·鲁杰(John Ruggie)认为,在现代国家体系中,"空间不是自然 界给定的东西。空间是人们在某种意义上发明的社会性建构”。⑧根据 这种观点,米尔斯海默在其理论中未加质疑地提出的水域可以阻断权力 的观点,对于菲利普·斯坦伯格(Philip Steinberg)来说就成为质疑的对 象。斯坦伯格揭示了一个问题:对水域的不同理解是以政治为依据的。 例如,“对于·非领土性质'的印度洋,人们可以将海弹理解为分割不同社 会的非杜会空间:对于具有高度领土性质的·密克罗尼西亚'人们则将海 洋理解为是陆地的延伸,并以这种方式来对海洋进行管辖:而对于复杂 的·地中海',人们又可以将海洋视为不被任何人占有的、但却是各方展 示社会权力和进行权力竞争的合法场所”。罗人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理 解陆地。争夺宗教圣地引发的冲突说明的是一个全球性现象,)陆地不 是自然界定的,也不具有统一不变的意义。它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 意义。宗教圣地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越是重要、越是不能与他人分享, 它所引发的领土神突就越是难于以和平方式解决。所以,地域的宗教性 内涵、陆地板块之间的距离等因素会使陆地不同于海洋,将不同的陆地 板块分成根本不同的地区,并使之成为人类合作和冲突的地域。 由于批判地缘理论强调空间边界的变动性,所以,如果将这样的地 缘理论用于欧洲和亚洲,便会与以“历史性地区”为主的传统地缘政治理 论发生矛盾,并会使人从这种矛盾中得到启发。例如,“欧洲”这个概念 在不同时期产生过什么不同的意义?对于希腊人来说,他们西北方的 地域是欧洲,这与亚洲和非洲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亚洲在其东方,而非洲 在其南方。这种理解在十字军东征和1500年之后发生了变化,因为信 奉基督教的欧洲征服了世界。信奉基督教的、扩张的欧洲后来又得到了 9 新的诠释:由于启蒙运动,欧洲被视为现代化的地区,因此不同于世界其 他地区。欧洲成为进步的象征。作为文明世界的唯一中心,欧洲的价值 观念被说成是具有普世意义的。在这个世界上,欧洲是“非亚洲”。在发 明“东这三术语的时候,便假定欧洲为“西方”,西方的统治是负责 Ruggie1999.235. 图 S4enhe球2001,207-一208 0 Hamer 2003 White 2000. Pocock 1997.Taylor 1991. PDG
第一章世界致治中的美国权力 任的统治而不是专制式统治:西方充满活力而不是死水一潭:西方是理 11 性的而不是非理性的。二战结束之后,人们对欧洲文明的兴趣,在欧洲 经历了最黑暗的10年之后再度兴起,这反映了欧洲被两大非欧洲国家 分割的经历。一方面戴高乐表现出反美意识:另一方面东欧国家坚持认 为苏联是亚洲国家,所以苏联的占领属于异类入侵。冷战的结束也是大 西洋欧洲的终结。所谓的大西洋欧洲就是西方的、民主的、自由的、当然 首先是反对共产主义的欧洲。现在,人们正在接受一个新的不同概念: 新戴高乐主义的欧洲,即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强国,正在兴起:一个由诸多 眦连的较小国家组成的欧洲,它们反对在兴起的欧洲政体中任何国家夺 取统治地位的企图,提倡各国保持各自的民族多样性:同时“为欧洲人的 欧洲”这样的口号也提出来了,它们用这样一个既充满威胁但又凝聚人 心的口号对应迅速增多的外来移民。 从批判地缘政治理论的角度来看,东亚还没有形成一个经历着相似 的经济社会变革的国家联合体。地方具体差异的纵横交错和跨国结构 影响到地区一体化的形成过程。婴地区的形成是各种人际联系的结果。 在亚洲,这类人际联系是等级性的,是以不同的城市为中枢形成的,基础 是不同的历史渊源。比如东北亚以中国为中心的朝黄体系和东南亚的 前殖民地海洋体系等。“东亚”作为一个概念,缺少明显的中心点或共同 的传统。对于有些国家来说,比如美国和日本,使用亚太地区和环太平 洋地区的概念,就意殊着将亚洲视为包括这些国家在内的地区。这些新 的概念是制度化语言的产物,布鲁斯·卡明斯将其称为“环洋峰地” (rimspeak)。。这个词可能过于直白,不太顺耳,但毫无疑问它具有政治 含义。这个词抓住了,也反映了亚洲的政治,经济、文化进程,这些进程 创造了人与人,地方与地方之间的新型关系。批判地缘政治理论强调话 语政治,认为这才是定义地区的唯一要素。帕特里克·摩根(Patrick Morgan)参考了大量将地区主要视为符号建构的研究文献之后,坚信“如 果人们希望加强国际政治研究,就不能仅仅从地理意义上界定地区”。 摩根的观点可能过于偏激。地区既有物质性意义,也有理念性意 义。人们难以确定一致认同的“欧洲”或是“亚洲”的边界,这并不意味 着政治行为体会不再使用并不再从政治上理解地区 东亚地区的定义包含了东南亚和东北亚,主要有东南乐面 Berard 1996.Nonini 1993.162. Cumings 1993. 39Mot客an1997.20 PDG
地区构战的世界 12 上中国,北南朝鲜和日本:同时它不包括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亚 (即英国殖民地和英帝国控制的地区)。这样一个东亚的概念,一方面受 到各种质疑,另一方面,对于建立亚洲和东亚地区主义的诸多倡议来说, 它又是相当稳定的一个定义。进而,基于传统中华文明和文化共性的东 亚概念表达了一种天然的国际不平等意识,已经颜化。而新加坡提出的 地区定义强调了地区的互动和国家的平等,这样一种定义逐渐被接 受了, 在欧洲扩大的过程中,欧洲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欧洲各国政府一 直为一个问题所困惑:俄罗斯和土耳其是不是欧洲国家。各个次地区的 边界一特别是中欧、中东欧和东欧一极其迅速地发生着变化。冷战 的结束使世界政治发生了变化,原来是中心明确、严格划界的环境,国家 极力维护疆界的不可侵犯,而现在领土,意识形态、问题领域等因素的边 界却变得相互交错、模御不清、日趋淡化。⑧但是,概念上的模糊不清并 没有影响“欧洲”,“亚洲”作为政治参照物的意义,因为它们的含义显然 不同于德国、法国,日本,中国这些国家,也不同于柏林、巴黎、东京,北京 这些城市。 第三种理论是地缘行为理论。这类理论集中讨论地区是怎样被政 治实践活动塑造和再造的。地区是物质性结构,具有影响行为的作用。 地区也塑造和反映了变化中的政治实践活动。空间具有行为属性。比 如海洋/陆地领土之间的区别。在分析国内政治的时候,学者已经使用 了强调海域重要性的理论,用这样的理论来分析国家之内的发展问题而 不是国家之间的关系。@当商人开始利用海运带来的经济机会的时候, 海河港口城市的居民也就开始沿海岸河岸建设外向型的商业基地。这 些地区完全不同于内向型的,重商主义的内陆地区。同样的逻辑也可以 用于国家之间的关系。比如,在20世纪40年代,卡尔·多伊奇(Ka Deutsch)研究了促成国际文明和中世纪统一兴起和最终衰退的经济条 件。在远距离贸易难以通达的广表的内陆地区,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和 成本的降低是这些内陆地区大型商业中心得以发展的允容性条件,但却 不是决定性条件。对于商业活动促成的生产专业分工来说,同样如此。⑧ 多Erans2005,197-198 影Jowt1992,307 到 Fox 1971 Hochberg 1986.Fairbank and Goldman 1998. Deutsch 1944 PDG
第一章世养政治中的美国权力 另外一个例子是当年的“大加勒比地区”,也就是以种植园为主的美洲地 13 区。⑧从东北部的巴西一直延伸到美国的马里兰,这一地区因奴隶贸易 而实现了经济上的整合。在17至19世纪,这个地区是极端重要的。但11 在今天这一地区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地区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事实,也 不仅仅是意识形态概念。地区表现了人的实践活动的变化。经济发展、 军事扩张、与某些特定地区的象征性认同,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 变化,并且,特定地区的边界和主要特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大量的研究发现,地缘因素会对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用比 如,地理上的距离影响到商业交换活动的频繁程度和战争发生的可能 性。考古学研究发现,对于罗马帝国来说,海洋和江河的运输成本要远 远低于陆地运输。与菜菌河边界之外的日耳曼部落做生意成本最高。 经济学家的数据表明,地理距离对于国际贸易流动的影响是巨大的。 2500英里的距离可以使贸易降低82%,股本交易降低69%,对外直接投 资(FDI)降低44%:如果距离延长到4000英里,那么,这三组数字将分 别上升到97%、83%和58%.g 人们做出的选择对其后的行为也会产生影响。在北美,人们更愿意 在加拿大或是美国国内经商,而不是穿越美加边界进行贸易。愿意在国 内经商的人数比跨国界经商的要多出10到20倍。所以,美国和加拿大 的铁路建设也是各自分别沿东西两线展开,经济活动随之跟上。克里斯 托弗·韦(Christopher Way)的研究也是一个例子,说明了地理对行为的 影响。根据战争和贸易数据,他发现,在欧洲、亚洲和非洲有着十分相似 的现象:贸易往来越多,冲突次数越少。但在中东,这一现象却不明显。 而在拉美则根本没有这种现象。甲因此,地理距离在不同的地区对于冲 突与合作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虽然有着统计数据,表明地理会 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这并不能帮助我们理解,到底是什么不同的因 素在相互发挥作用,最终导致了这些行为的发生 8Tyot1988.262 0S4 orper1995,1997. Gmne1986,40.我感谢伦纳德·霍克伯格,他提醒我注意格林(Greene)的著述,尤其 是这里带鉴的部分, Franke1997,37,118.1sard1956,55-76 3 Hirst and Thompson 2002,258. 华Way fortheoming.这种特殊性不是由于美国巨大的影啊力。如果托涉及美国的双边神 突排除在统计数据之外,整体结果也不会发生多大的改变。书将拉美的反常案例存疑,面在以 后研究。 P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