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构成的世界 是美国在世界政治中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基石。④美国权力的根源反映在 美国帝权的特征上面。美国帝权结合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权力。第一是 领土权力。领土权力一度是旧大陆和海祥帝国的核心权力,20世纪三场 大的战争使得旧大陆和海洋帝国都崩费了。美国在冷战中建立了包围 苏联的庞大基地网络,“9·11”恐怖袭击之后这一网络更为扩大。这显 3 示了美国帝权中的领土权力成分。根据美国国防部发布的统计数字, 2001年9月,美国在153个国家部署了25万军事人员。如果将非军事 扇员和家属计算在内,人数超过了50万。美国在38个国家设有重要军 事基地。⑤第二种是非领土权力。关于美国的非领土权力,迈克尔·哈 特(Michael Hardt)和安东尼奥·内格里(Antonio Negri)曾做过分析。他 们认为,“帝国并非现代帝国主义的一种弱式版本,从根本上讲,帝国是 一种新的统治形式。”团根据这种观点,在世界政治中存在某些政治逻辑, 这些逻辑不是在传统的民族国家层面上运作,而是在其他层面上展开。 非领土政治的典型特征是流动式的不稳定性,表现在多重身份、灵活的 等级体制、多渠道沟通,以及新的跨国界权威和强制形式的产生等诸多 方面。当然,领土性“帝国”和非领土性“帝国”都属于分析上的对立概 念或是理性类型。 在20世纪,强大的力量冲挎了领土帝国一一战结束的时候,哈布 斯堡和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二战结束之后,欧洲诸帝国相继崩费;后 来,冷战结束了,苏联帝国也烟消云散。殖民地反对领土统治的力量从 社会和政治方面动员起来了,其力量远远超出强制性技术的发展。这些 帝国之所以崩遗,部分地是由于对非领土权力的重要资源失去了控制能 力,于是帝国从内部开始衰退。哈布斯堡和奥斯曼帝国在20世纪初享 有人们对帝国的忠诚和对宗教的虔诚,这是非领土权力。但这种权力资 源比重太小,并且越来越小。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葡萄牙诸帝国 的非领土权力在二战期间大量丧失,因为当时民族独立运动成为重要的 政治力量。苏联和东欧的共产党在二战期间展开了英勇卓绝的反对德 国法西斯的战争,这使得它们在1945年之后积蓄了意识形态资本,但到 了1989年这些资本已经消耗帅尽。 非领土权力对于英帝国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英国的影响力超出 ④在抽象层面,我对美国帝权的思考受到以下学者的影响:Michsel Man自1986,1993, 2003.and Franz Schurmann 1974. ③Johnse0n2004.4,154-160 6Hardt and Negri 2000,xii,146. PDG
第一章世界政治中的美国权力 了对殖民地正式的领土控制。英国的“帝国主义自由贸易”⑦远远超出 5 了英国殖民地的领土疆界,延伸到奥斯曼帝国的埃及地带和中国广表的 大地上面。阿根廷本土并没有军阀混战,但这也未能阻挡英国深入这个 富庶的国度。美国帝权也有相似的传统。上个世纪之交,自由贸易和对 重要市场的非正式控制,与占领殖民地和维持殖民地政权相比,在意识 形态上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在经济上也是代价较低的一种做法。“门 户开放”成为推动美国扩张的唯一原则。对于美国的决策者来说,非正 式地渗人外国社会并控制外国市场是美国自由资本主义活力冲动最受 珍视的张扬,是美国必然要带给世界的东西。1945年之后,美国多国公4 司发展起来,这就既支持了自由主义的立场,也强化了现实主义的观点。 前者认为国家主权已经“无足轻重”,而后者则认为政治“风暴”正欲笼 罩多国公司。全球化理论从过去30年的历史中汲取了经验,认为传统 主权理念已在消退,新的治理形式正在出现。 美国帝权反映出权力的双重特征。它与大英帝国和苏联帝国都有 相似之处。1945一1947年,美国取代了英国的地位:后来美国又与苏联 争锋夺势。非领土权力对于美国帝权比对大英帝国更为重要。与苏联 帝国相似,美国帝权的核心是兼具领土和意识形态双重意义的“集团”。 但是美国帝权同前面两个帝国之间的差异远远大于相似之处。⑨与这两 个帝国相比,美国帝权的范围更广,渗透更深。苏联帝国虽然使用了或 是直接或是通过代理人的方式渗入古巴,非洲之角和南亚,但苏联帝国 的影响主要还是局限在其周边。而美国帝权却是延伸到整个世界。英 帝国在边缘地区形成了联盟,但在作为“大国政治心脏”的欧洲大陆的力 量却很虚弱。美国帝权则不同。在二战中打败法西撕国家之后,美国帝 权便从世界的中心实施统治。六大权力中心只有两个(苏联和中国)不 在美国的帝权范围之内。其他四个(美国、英国、包括联邦德国在内的西 欧和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则全然整合为一。与持续了几个世纪的英帝 国不同,美国帝权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现在还没有迹象表明美国帝 权已经开始衰退。当然,21世纪初美国举国上下令人担忧的骄胜心态和 乔怡·W,布什政府草率的财政政策则可能会是美国衰退的先期征兆。 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中,“帝权”表示正式和非正式的统治体系、平等 Gallagher and Robinson 1953 Veron1971,1977. Lundestad 1990.47-48 PDG
地区构战的世界 和不平等的混合政治关系。美国帝权正在创造一种世界政治,它既会产 生动力,也会形成制约。美国帝权包含的两种权力成分一领土权力和 非领土权力一在重要性上会交替消长。孰消孰长,要根据美国国内相 互对立的联盟之间的政治斗争而定。在这些国内斗争中,谁胜谁败会影 响到美国对世界政治中多孔化地区做出的外交政策反应。 对于分析20世纪美国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无论怎样表述,都会引 起人们的困惑。D有人将帝国的概念视为非褒非贬的中性词,仅指一种 等级式的政治关系。有人用这个词表示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个强大 的国家正式或是非正式地控制另外一个国家的内外事务,比如19世纪 后期的“帝国主义时代”。还有一些人使用专门的标记,比如将“帝国” 一词置于引号之中亚,或加上限定性形容词,比如“类似于帝国”或“准帝 国”等。有时,人们也会使用霸权的概念,但这样往往会遮蔽了权力的 双重性特征之间的差异,即一方面是物质性、领土性和以行为体为中心 的特征,另一方面是象征性、非领土性,体系层面的特征。布鲁斯·卡明 斯写道,霸权“极少被理解成其原本的意义”。而这种原本的意义正是我 称之为美国帝权所要表达的意思。® 世界的地区 什么是地区?从广义上讲,有三种方式定义地区。第一种是物质 主义的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定义:第二种是理念主义的批判地缘理论的 定义:第三种是行为主义理论的定义。我认为,物质主义和理念主义理 论各自包含了重要的但又是不完整的内容。我依照地区秩序的视角,将 两种理论的定义融合起来。地区秩序具有各自明显的制度形式,这类制 度形式既会改变行为和政治实践,也会被行为和政治实践所改变。 无论国家和政治情势有何不同,所有地缘政治物质主义理论家都认 为,国家之间争夺领土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雪有些人认为陆地与海洋 的战路重点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比如,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 fred Thayer Mahan)认为,海洋力量是美国据起为世界大国的根本。俄国 Lundestad 1998.1-4 4组Lundestad1990. Mar1989,274,and2002,28 9 Cumings2000,18. Mansfield and Milner 1997,3--4.Lake and Morgan 1997.11-12. Polelle 1999.Camiller 2000,1-14. PDG
第一章世界政治中的美国权力 在19世纪的时候通过向亚洲的扩张聚集了大量的防卫力量,但是,俄 7 国没有不冻港。在海洋大国看来,这是俄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弱项。不 过,也许正是因为没有不冻港,俄国集中精力和资源,在陆地上向东挺 进,扩张领土。像英国或美国这类海洋国家是无法征服俄罗斯帝国的核 心地带的,但可以在周边地区控制俄国。继马汉之后,哈尔福德·麦金 德(Halford MeKinder)提出了历史中枢理论,尼古拉斯·斯派克曼(Nich- olas Spykman)提出了欧亚大陆心脏及其沿海边缘理论。马汉认为,俄国 的历史中枢地位可能会形成对欧洲,亚洲和非洲这三个相互连接的“世 界岛”的统治。斯派克曼认为,如果俄国控制了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即 西欧和东亚),它就会统治整个世界。英国和美国可以制衡也可以打破 这样的控制,最有作为的地方就是在边缘地区。简言之,地域与权力竞 争的战略和动力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6 其他地缘政治理论家完全集中在领土问题上面。第二次世界大战 之前,卡尔·章斯霍弗(Karl Haushofer)认为当时有三个崛起大国一美 国、德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挑战英国的新权。美国,德国、日本三国在 各自的势力范围之内都是主导国家:美国在拉美、德国在欧洲并延伸至 非洲和中东,日本在西太平洋。章斯霍弗认为,这几个崛起的“大地区” 正在成为世界政治中至关重要的基本单位。二战结束之后,德国和日本 成为战败国,英国几代理论家仍然以三极地缘政治的思维方式来考忠问 题。他们认为,二战中的三个战胜国,美国、英国和苏联,会分别统治世 界的某个地区。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在他的小说《一九八四》 中描述了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图画:世界分为大洋洲,欧亚洲和东亚洲 三个地区集团,地区集团之间是全面的备战与连年的征战。 事态发展与奥威尔的预测全然不同。世界出现了两极而不是三极, 这与美国地缘战路分析的预测相似。西欧和东亚是欧亚大陆的边缘地 区,成为美国极其重要的战略地区,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在1947 年做出的著名论断成为事实。售于是,传统的地缘分析重新受到重视,但 与以前的研究并不尽然相同。在美国执行其新的冷战战略的过程中, “遏制”这个词的意思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地缘范畴了。它成为捍卫一种 生活方式中的宗教和文明价值的标志。 LeDonne 1997. Taylor1990,1992 Kennan1947.1994
地区构威的世养 8 传统的地缘政治与纳粹的“生存空间”概念联系在一起,因此,1945 年之后,社会学和政治学基本上不再使用地缘政治的术语了。但是,从 70年代起,尤其是自冷战结束以来,地缘政治的概念在法国,德国以及其 他欧洲国家再度兴起。例如,在80年代,德国历史学家展开了一场澈 烈辩论,焦点就是德国在地缘方面的中心位置。保守派认为德国居于欧 亚大陆的中心部分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种地缘位置是德国偏离正道的 原因。自由派反对这种对地缘政治理论的简单化解释,坚持认为应该弄 清楚德国特殊论的社会和政治原因。虽然论战十分激烈,但双方都认 为,冷战使得西德能够有机会与西方建立坚实持久的关系。回过头来看 历史的话,德国的东西领土分治和北约的安全保障使德国能够与大西洋 主导国家一美国,英国和法国一发展密切友好的关系。 冷战结束之后,“地缘政治”再度兴起,因为专家和社会科学家试图 重新解读这个全然不同的新世界。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 mr)提出了一个现代版本的地缘政治逻辑。他认为,水域的阻挡力量使 得全球霸权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都无法实现的目标。米尔斯 7 海默写道:“统治世界的主要障碍是,国家难于将自己的实力越洋投射至 另一个对立大国的领土之上。”四根据他的观点,像美国和英国这样的世 俗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既不能说雄心不足,也不能说更加珍爱和平, 只能说美国和英国更加受到地缘条件的限制。美国和英国发挥着离岸 平衡国的作用,进可以干预,退可以撒离。大国最多可以成为地区霸权 国。历史上其他大国也曾试图称新地区,但在近现代史上,美因是第一 个真正的地区精权国。 米尔斯海默的理论完全是简单化的理论,精致简约,但却是空中楼 阁。水域当然是陆地权力投射的障碍,但是并非所有帝国都是陆地帝 国。比如,对于最为重要也是历时最久的西方帝国,地中海就没有形成 障碍。罗马帝国轻易地使其实力起过地中海水域。罗马征服了所有的 沿地中海地区,地中海也就成了罗马的内湖。进而,山地也可以构成重 要的屏障,阻止陆地国家的地缘扩张。乔舒亚·爱泼斯坦(Joshua Ep stein)曾具体讨论过美国和苏联在海湾地区可能发生而未发生的冲突, 0Gay1977. 2)Mearsheimer 2001.41. 年我然谢伦俯德·面克伯格(Leonard Hochberg),德向我指出了这一点。我还要您谢他 对本节内容的初稿提出的置评和建议。 P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