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题 (2018.11)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 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 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 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 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 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 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 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 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 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 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 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 变 渔樵也是隐土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 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 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 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者 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 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 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 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 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 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 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 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隐士 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 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 所有问题
济南 2019 届高三上学期 11 月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题 (2018.11)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 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 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 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 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 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 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 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 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 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 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 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 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 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 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 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者 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 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 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 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 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 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 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 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隐士 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 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 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 所有问题
B.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 “梦中人”。 C.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 身的意义。 D.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 员赞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述隐土也要“讨生活”,但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并分析了不用 讨的原因。 B.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作者在论证时都用了比喻论 证的方法。 C.文彰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 相当优渥。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其他职业,意在表现隐士 的生存状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他们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 如朱百年 B.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 同步的境界。 C.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而有时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 响隐士的身份。 D.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 需迎合他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多余一句话 秋林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 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 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 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 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 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 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 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 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B. 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 “梦中人”。 C. 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 身的意义。 D. 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 员赞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并分析了不用 讨的原因。 B. 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作者在论证时都用了比喻论 证的方法。 C. 文彰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 相当优渥。 D. 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其他职业,意在表现隐士 的生存状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他们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 如朱百年。 B.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 同步的境界。 C. 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而有时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 响隐士的身份。 D. 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 需迎合他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多余一句话 秋林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 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 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 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 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 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 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 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 904 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 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 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 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 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 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 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 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 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狐狸精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 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 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 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 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 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 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 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 “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 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 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 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 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能够表现出乘坐公交车 时乘客无聊的心态,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 B.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后一句却让人反感,这说明人们既有讲 理的一面,也有修养缺失的一面。 C.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存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 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 D.“我”本是旁观者,而在结尾的时候也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读来既在意料之 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幽默有趣,又引人深思。 5.简要说说标题中“多余”这个词的内涵。(6分)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 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 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 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 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 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 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 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狐狸精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 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 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 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 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 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 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 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 “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 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 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 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 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开头“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能够表现出乘坐公交车 时乘客无聊的心态,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 B. 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后一句却让人反感,这说明人们既有讲 理的一面,也有修养缺失的一面。 C.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存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 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 D. “我”本是旁观者,而在结尾的时候也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读来既在意料之 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幽默有趣,又引人深思。 5. 简要说说标题中“多余”这个词的内涵。(6 分)
6.小说情节重每当事情要解决时却被“多余一句话”所打破,这样安排有什么 样的艺术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有容止。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园观察 支使。梁兵围潞州,逾年而晋王薨,晋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 计,圜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 甚嘉之,由是益知名。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 免于祸,圜之力也 张文礼弑王镕,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既而文礼 子处球等闭城不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圜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 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 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据守经年,伤 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 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遣人送状乞降,人皆称园言不欺。 明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圜行军司马。圜与崇韬素相善,又为其司马, 崇韬因以镇州事托之,而圜多所违异。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 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明帝嘉其平延孝功,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园选辟才俊,抑绝侥倬, 公私给足,天下便之。 故时使臣出四方,皆自户部给券,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 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而使臣给券卒自内出,圜益愤沮。重诲尝过园 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诲欲之,圜不与,由是二人益相恶。圜不自安,因请致 仕,退于磁州。 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遣人矫制杀之。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 而死。愍帝即位,赠圜太傅 (选自《新五代史·唐书·任圜传》,有改动)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 杀/由是与圜有隙。 B.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 杀/由是与圜有隙。 C.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 杀/由是与圜有隙。 D.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 杀/由是与圜有隙。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宗”是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指的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 的名号 B.“户部”是官署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俸饷等,长 官为户部尚书
6. 小说情节重每当事情要解决时却被“多余一句话”所打破,这样安排有什么 样的艺术效果?(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有容止。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园观察 支使。梁兵围潞州,逾年而晋王薨,晋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 计,圜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 甚嘉之,由是益知名。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 免于祸,圜之力也。 张文礼弑王镕,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既而文礼 子处球等闭城不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圜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 “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 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据守经年,伤 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 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遣人送状乞降,人皆称园言不欺。 明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圜行军司马。圜与崇韬素相善,又为其司马, 崇韬因以镇州事托之,而圜多所违异。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 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明帝嘉其平延孝功,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园选辟才俊,抑绝侥倬, 公私给足,天下便之。 故时使臣出四方,皆自户部给券,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 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而使臣给券卒自内出,圜益愤沮。重诲尝过园, 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诲欲之,圜不与,由是二人益相恶。圜不自安,因请致 仕,退于磁州。 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遣人矫制杀之。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 而死。愍帝即位,赠圜太傅。 (选自《新五代史·唐书·任圜传》,有改动)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 杀/由是与圜有隙。 B. 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 杀/由是与圜有隙。 C. 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 杀/由是与圜有隙。 D. 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 杀/由是与圜有隙。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庄宗”是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指的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 的名号。 B. “户部”是官署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俸饷等,长 官为户部尚书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者到规定年 龄而离职。 D.“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有功官员及其亲属进行加封,所赠官职 般为虚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任圜为人明敏,善于谋划。在李嗣昭危难之际,任圜劝他一心坚守,因此受 到庄宗高度赞赏;后又奉使往来于李嗣昭和庄宗之间,化解两人矛盾 B.任圜临危受命,重诺守信。在李嗣昭战亡时,任圜代理其职;讨伐张处球, 兵临城下,以利害晓谕镇人,并赦免张处球,人们称赞他为守信之人 C.任圜任人唯贤,刚直不阿。担任朝廷要职,能够选辟才俊;对不合礼法之事, 能够据理力争,在使臣给券问题上,甚至敢于在皇帝面前严辞争辩。 D.任圜急流勇退,看淡生死。在与安重诲交恶后,深感不安,为避祸离开朝廷 退于磁州;在安重诲构陷并假托君命置他于死地时,任圜能坦然受命 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 (2)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 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2.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1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以奇特想象展现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壮观图景的两句是 (2)《阿房宫赋》中,杜牧说“ ,认为秦国亡于自身。 (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人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 理:如果从“变”的角度看,则 ;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 (4)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C.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者到规定年 龄而离职。 D. “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有功官员及其亲属进行加封,所赠官职一 般为虚职。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任圜为人明敏,善于谋划。在李嗣昭危难之际,任圜劝他一心坚守,因此受 到庄宗高度赞赏;后又奉使往来于李嗣昭和庄宗之间,化解两人矛盾。 B. 任圜临危受命,重诺守信。在李嗣昭战亡时,任圜代理其职;讨伐张处球, 兵临城下,以利害晓谕镇人,并赦免张处球,人们称赞他为守信之人。 C. 任圜任人唯贤,刚直不阿。担任朝廷要职,能够选辟才俊;对不合礼法之事, 能够据理力争,在使臣给券问题上,甚至敢于在皇帝面前严辞争辩。 D. 任圜急流勇退,看淡生死。在与安重诲交恶后,深感不安,为避祸离开朝廷 退于磁州;在安重诲构陷并假托君命置他于死地时,任圜能坦然受命。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 (2)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2 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 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 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 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 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2. 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1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以奇特想象展现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壮观图景的两句是 “ , ”。 (2)《阿房宫赋》中,杜牧说“ ”,认为秦国亡于自身。 (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人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 理:如果从“变”的角度看,则_____________;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 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